• 沒有找到結果。

氣候變遷調適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之角色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氣候變遷調適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之角色

一、調適在高等教育中之重要性

面對諸多環境問題與極端氣候對人與環境的影響,二十一世紀的高等教育機 構亟需帶領年輕學子因應這些危機,瞭解問題的核心、省思氣候變遷的環境倫理 與責任意識,並具備基本知能以積極發展調適(adaptation)方針與主動參與減緩 (mitigation)方案,才能培養有環境責任感的公民(劉美慧、蔡慧敏,2013)。有 鑑於高等教育之領導性,2007 年六月由數百位美國大學校長成立的「美國學院 與大學校長氣候承諾」(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esidents’ Climate Commitment, ACUPCC)特別指出,高等教育機構除了提供與氣候變遷相關科學研 究之科學發展與專業人才培育之外,必須肩負起為人類社會進行氣候變遷調適之 責任(ACUPCC, 2011)。

而高等教育機構在氣候變遷的努力上,一向在「減緩」策略上扮演著領導者 一般的角色,也就是藉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預防氣候變遷的發生;如今更應 該在「調適」上有所作為,也就是為氣候變遷而做出的準備與應對(劉美慧、蔡 慧敏,2013)。其中提到高等教育中為氣候變遷而做出的準備與應對,大致可分 為四個項目,如圖 2-9,說明如下:

(一)課程:跨不同領域學科的課程是關鍵;

(二)研究:高等教育能夠透過頂尖的科學研究而為氣候變遷的調適做出重 大貢獻,尤其是為了(1) 當地有關特定生態系的問題;(2) 社會中最 脆弱的特殊特定群體,而進行更多研究;

(三)經營與設施:校園營運和基礎設施易受氣候擾動,所有管理者必須知 悉其對於財產安全所造成的風險;

(四) 社區參與:藉由提供專業知識和額外的空間,學院和大學作為“樞紐”,

32

開始與當地社區合作有關氣候變遷調適議題的工作,並協助他們對氣 候所帶來的衝擊做好準備。

圖 2-9 高等教育與氣候變遷因應

該報告建議,大學和大學校長等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必須採取積極的態度做 出調適行動,包括以下行為:

(一)了解其所在地區氣候擾動的預期衝擊。

(二)對於機構提出這些衝擊構成的財政、人身健康和安全上的風險之分 析。

(三)每當可能並且有助於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時,識別並優先化能減少這些 風險的策略,並整合這些策略與行動進入機構的氣候行動計畫和校園 總體規劃。

(四)評估氣候調適的學術課程並根據需要拓展課程,以確保所有畢業生具 有對於這些風險的正確認識以及具備在個人及職業生涯中因應這些 風險之知能。

(五)若適用,評估研究活動,並探求產生將幫助社會適應氣候擾動的新知 的機會。

(六)邀請當地領導人進行對話,以尋求機構針對調適提供教育、研究和引

課程 研究

經營與設施 社區參與

33

導計劃的機會,並且在大型計畫方面,可以協力提升地區之公共建設、

能源系統、水系統、糧食系統及交通系統的韌性與回復力。

(七)扮演領導角色,以確保該機構地區的社區能夠獲得可靠的、詳實的科 學資訊;尤其需為極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的社區拓展管道。

我國教育部認為,大專校院之氣候變遷調適教育落實於強調博雅學習的通識 教育及專業養成的學程教育,為培育具備氣候變遷調適人才的最佳策略。因此,

教育部於民國 101 年起,配合行政院推動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政府機關及 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措施」及「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等政策,以符「聯合國氣 候變化綱要公約」之精神,推動「大專校院氣候變遷調適通識教育暨學程課程規 劃與推動計畫」。目標為:提升大專校院氣候變遷調適通識教育及學程課程之教 育能量與發展、提升大專校院學生之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調適素養、培育具備氣 候變遷調適專業知能人才。希冀藉由建立學生對氣候變遷調適所需的基本知識的 瞭解,不僅傳達了正確的科學知識,同時使這些臺灣未來的棟梁能對抗氣候變遷 所帶來的衝擊、降低環境脆弱度,以及增加減緩與調適的作為。

而教育部所推動的此「大專校院氣候變遷調適通識教育暨學程課程規劃與推 動計畫」所辦理之國際研討會「氣候變遷與永續素養:知識、倫理與行動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Literacy: Knowledge, Ethics and Actions)」,邀請國內外學 者與相關政府單位、學術組織人員與大專校院教師等,從知識、倫理與教育行動 面向探討氣候變遷調適教育。國外專家分享國際上重要發展面向及各國經驗,並 與國內學者共同探討氣候變遷調適重要素養與內涵,建立與會人員對於氣候變遷 調適新觀念的理解(劉美慧、蔡慧敏,2013)。國外專家分享的專題演講題目如 下:

(一)高等教育:培育因應氣候變遷挑戰之領導者(Higher Education:

Developing Leader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34 Adaptation)。

(二) 氣候變遷與永續性:知識、倫理與行動的地理特性(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Geographies of Knowledge, Ethics and Action)。

(三) 探尋邁向「未來地球」之路:議題、方法與合作(Finding Our Way Toward Future Earth: issues, methods, and collaborations)。

(四) 以社會學習建構永續校園文化(Using Social Learning to Build a Campus Culture of Sustainability)。

(五)永續能力:專業就業之基礎(Sustainability Capabilities: the Basis for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國際會議中,與會專家對氣候變遷與永續素養提出看法,同時也就這些講題 的面向提出期勉。由此可得,以重要議題引導的高等教育,除了重視專業人才的 培育與品質,以符應時代潮流下的就業市場;尚必須提升自身研究與教學能量,

以增加氣候變遷的知識、倫理或行動上的基礎;以及考慮到高等教育本身具備的 永續文化與能力,與對社會的貢獻。

二、國內氣候變遷調適教育相關研究

高等教育負有培育專業人才之責任,投入研究也是高等教育之使命。近年來,

在氣候變遷此議題發掘之際,學界也一片沸沸揚揚地為氣候變遷此議題做出諸多 研究。而在「調適」的領域中,國內的碩博士論文也早於行政院經建會頒佈「國 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前,即已有數十篇研究問世。研究者於國家圖書館碩 博士論文資料網中,以「氣候變遷」或「調適」或「教育」為關鍵字搜尋,符合 條件的相關論文共有 43 筆資料,分別整理歸類為「脆弱度評估」、「調適行為的

35

36

李柏均(2013) 空間規劃因應氣候變遷之權衡取捨與綜效之研究─以台北都會 區為例(碩士論文)

楊智翔(2013) 氣候變遷對坡地災害發生潛勢之影響評估(博士論文)

(二)以「調適行為的因素」為主軸,輔以「調適策略」之相關研究,共 5 篇,

如下表 2-2:

表 2-2 氣候變遷調適相關研究(二):以「調適行為的因素」為主軸

分類 作者 論文名

調適行為的因素

及調適策略 紀佳法(2009) 屏東羌園地區因應地層下陷衝擊之調適行為研究(碩士論文)

調適行為的因素

盧禹廷(2011) 應用社會資本探討社區居民的氣候變遷調適行為-以東港林邊 佳冬為例(碩士論文)

蔡沛修(2011) 氣候變遷之調適行為的調查分析:以東海大學學生為例(碩士論 文)

李維芹(2012) 颱洪災害預警系統與居民調適行為之研究-以宜蘭縣蘇澳鎮六 里為例(碩士論文)

顏淑英(2012) 全球氣候變遷體制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

(三)以「調適策略」或以「調適策略比較研究」為主軸之相關研究,共 10 篇,

如下表 2-3:

表 2-3 氣候變遷調適相關研究(三):以「調適策略」為主軸

分類 作者 論文名

調適策略 陳俞伶(2009) 台南牡蠣業者因應氣候變異-颱風之調適策略研究(碩士論文) 黃繼雄(2011) 二重疏洪道因應氣候變遷之生態調適與設計策略(碩士論文)

37

劉欣怡(2011) 台灣非都市土地調適氣候變遷的資源治理之研究-以高屏溪流域為例 (碩士論文)

曾忠裕(2011) 氣候變遷對於蘭陽溪流域防洪系統衝擊與調適策略之探討(碩士論文) 陳俊傑(2012) 氣候變遷下道路工程調適因子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

謝宜君(2012) 河川工程因應極端氣候衝擊與調適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

王源程(2013) 因應氣候變遷防災減災策略之探討-以台東縣太麻里溪為例(碩士論 文)

調 適 策 略 比較研究

洪碧聰(2010) 歐盟氣候變遷調適策略下的多層級合作模式-以整合性海岸帶管理策 略為例(碩士論文)

周淑莉(2012) 國際氣候變遷法制下英國與台灣調適策略與法制之比較研究(碩士論 文)

陳沛羲(2013) 全球氣候變遷:臺灣與中國大陸法制及政策之因應(碩士論文) 調 適 策 略

成本分析 吳克偉(2012) 新北市三芝淡水地區海平面上升調適成本曲線之建立(碩士論文)

(四)以「法制研究」為主軸之相關研究,共 8 篇,如下表 2-4:

表 2-4 氣候變遷調適相關研究(四):以「法制研究」為主軸

分類 作者 論文名

法 制 及 政

治研究 郭翡玉(2011) 因應氣候變遷調適之國土空間規劃制度分析(博士論文)

法 制 研 究

羅勝軒(2010) 國際氣候變遷調適法制化進程之研究-以農業部門之調適政策措 施為例(碩士論文)

湯承倫(2011) 探討台灣因應氣候變遷之技術革新及政策規劃方向--以荷蘭創新 水資源管理系統為比較案例(碩士論文)

連清輝(2011) 從聯合國氣候變遷因應機制論台灣應有之作為(碩士論文)

賴怡彣(2012) 中央與地方政府落實氣候變遷調適策略與法制-以高雄市調適策

38

略與法制為中心(碩士論文)

周孟儀(2012) 論中央與地方於氣候變遷問題治理上之權限劃分-以高雄市事業 氣候變遷調適費為例(碩士論文)

郭佩君(2012) 從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後論我國因應氣候變遷之法制政策(碩士論 文)

林春元(2012) 超越內國行政法與國際法--氣候變遷全球行政法的演變、形貌與影 響(博士論文)

由以上蒐集彙整之國內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出版年份不出於 2006 至 2013,

足見「氣候變遷調適」為新興研究領域,此領域的未知性高,也同時顯現出我國 的氣候變遷調適相關作法尚未完全揭露。關於氣候變遷調適領域的碩博士論文,

研究「脆弱度評估」與「調適策略」為主題者相當多,而關於「調適」與「教育」,

研究「脆弱度評估」與「調適策略」為主題者相當多,而關於「調適」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