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河神稱名發展流變:河伯與馮夷

第二章 傳世文獻中的河伯名實與形象探析

第二節 河神稱名發展流變:河伯與馮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穆公任之,強配五伯、六卿施。121  

「伯」,讀曰「霸」,此處的五伯指五個盟主,亦為後代眾所周知的五霸,即為齊 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由此則記載可知「伯」有「霸」之義。

而明代顧炎武《日知錄.河伯》更明確指出河伯之為「伯」的理由: 

 

是河伯者,國居河上而命之為伯,如文王之為西伯,而馮夷者,其名爾。

《楚辭九歌》以「河伯」次「東君」之後,則以河伯為神。122  

此則記載指出河伯之為「伯」,是因為「國居河上而命之為伯」,即為「河上霸主」

之義。

由上可知,河伯之「伯」應包含了長者、爵者與霸主之意涵,三者皆指出為

「河伯」地位之尊。長者之尊,在《禮記.祭義》、《孟子.盡心》、《孟子.公孫 丑》中皆有所闡發;爵者之尊,在《孟子.公孫丑》中亦作說明;而霸者之尊,

在成功名於天下,能統領各國。

 

第二節 河神稱名發展流變:河伯與馮夷

一、春秋戰國:河神相關稱名的出現

  河神在遠古社會中並無定稱,在商代甲骨占卜中對河祀的記載,皆以「河」

一名稱之,且河祀之風興盛,根據學者統計直至今日所見,卜河之辭近 600 百條

123,在卜辭反映的殷人崇拜中,除了先王先公以外,最多的即為山川之神。其中 殷人祭祀最多、祭禮最重的是「河」神,卜辭中的川神還有「洹」(洹水)、「滳」

       

121  [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 年),頁 459。 

122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全校本)(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頁 1402。 

123  林志強:「以卜辭數量而言,一般認為卜帝之辭有 600 多條,但這還包括『帝』用如祭名『禘』

的卜辭在內;如果剔除這一部分卜辭,卜帝之辭實際只有 500 餘條,而卜河之辭近 600 條,

卜岳之辭近 450 條,帝比不上河神,比岳神也只略高一些。如果分期而論,第一期有關帝的 卜辭,約有 430 條,有關河的卜辭,約有 360 條,有關岳的卜辭,約有 220 條;到了第四期,

帝的卜辭不足 50 條,河的卜辭達 156 條,岳的卜辭達 150 條。如果說在第一期裡,帝神地位 比河岳神神略高,那麼到了第四期,河岳神則比帝神更受殷人重視,帝神地位有所下降。」

然作者在文後又言:「殷人對祖先神的祭祀,從始至終,恭敬如一,毫不倦怠,並且在第二期 時即開始形成並完善了一種祭祀制度──周祭,祖先神被一個一個地安排到祭典裡,輪番而 祭,隆重非常,而對河岳等神祇的祭祀,忽多忽少,忽冷忽熱,很不穩定。特別在第二期和 第五期裡,卜祭河岳之辭突然驟減:第二期卜河之辭只有 9 條,第五期只有 1 條;第二期卜 岳之辭僅見 3 條,第五期則全然不見,頗有將河岳之神棄置一旁之勢,更談不上什麼祭祀制 度。」文中對河岳神與帝神的地位升降探討可能有待商榷,但其統計數字是可以採用的。見 林志強:〈卜辭所見河岳神之地位〉,《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 年第 2 期,

頁 5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舊釋為漳水)、「 」(淇水)、「湡」(湡水,今沙河),都是流經殷都及其附近 的河流,但受祭的次數和規模,則遠非「河」神可比124。根據研究顯示,商代祭 河可能已有明確的日期、地點和方式125,而祭祀日期曰「河日」,多在辛日126, 而河在殷人的觀念中,有作祟的能力,亦是求禾、求雨的對象,並有保佑戰事的 能力,且河在殷人心目中,其宗教地位在地祇神中當為最高,同時也是自然神中 之最高。127

在春秋時代,河祀之風亦盛,如《左傳》一書中記載: 

 

《左傳.襄公十八年》:   

晉侯伐齊,將濟河。獻子以朱絲繫玉二瑴,而禱曰:「齊環怙恃其險,負 其眾庶,棄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其官臣偃實先 後之。苟捷有功,無作神羞。官臣偃無敢復濟。唯爾有神裁之。」沈玉 而濟。128 

 

《左傳.襄公三十年》:   

八月甲子,奔晉。 駟帶追之,及酸棗。與子上盟。用兩珪質于河。129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冬十月癸酉。王子朝用成周之寶珪于河。甲戌,津人得諸河上。陰不佞 以溫人南侵,拘得玉者,取其玉,將賣之,則為石。王定而獻之,與之 東訾。130 

 

以上三則文獻皆說明濟河、質河之事,為春秋時代祭河之風的記載,且皆以玉、

珪等玉器祀河,而當時亦以「河」一名稱之。此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則以

「河神」一名稱之:

初,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己曰:「畀余!

余賜女孟諸之麋。」131        

124  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年),頁 67。 

125  連劭名:〈商代望祭中的河與岳〉,《殷都學刊》2011 年第一期,頁 12‐16。 

126  楊升南:〈殷契「河日」說〉,《殷都學刊》1992 年第 2 期,頁 8。 

127  陳儒茵:《殷墟卜辭所見之自然神信仰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1 年),頁 99‐106。 

128  楊伯峻編注:《春秋左傳注》(臺北:紅葉文化,1993 年),頁 1036‐1037。 

129  楊伯峻編注:《春秋左傳注》(臺北:紅葉文化,1993 年),頁 1177。 

130  楊伯峻編注:《春秋左傳注》(臺北:紅葉文化,1993 年),頁 1452。 

131  楊伯峻編注:《春秋左傳注》(臺北:紅葉文化,1993 年),頁 4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以上文獻可知,在春秋時期以前,河多以「河」、「河神」稱之,且祭品多以 玉器為主。

  盧中陽考察商代卜辭、《尚書》、《詩經》、《周易》、《左傳》、《國語》等書以 及金文中,「河」、「伯」二字皆有,但並未連用,「河伯」二字連用的狀況始見 於《山海經》、《楚辭》、《莊子》、《晏子春秋》、《穆天子傳》、《古本竹 書紀年》等書中,故推論「河伯」一詞應出現於戰國時期132。其實不只「河伯」

一名出現在戰國時代,諸如「天吳」、「水伯」、「冰夷」、「馮夷」、「無夷」、

「河宗氏」、「陽侯」、「洛伯」等與水神相關的名稱,也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傳 世文獻中。然在目前可見的傳世文獻中,並未見「天吳」、「水伯」、「陽侯」

與「河伯」直接相關或等同的記載,故在此不做進一步的探討,而只探討與「河 伯」較高度相關的「冰夷」、「馮夷」、「無夷」和「河宗氏」四名詳實。戰國 時代與「河伯」一名相關的稱名,詳見下列表格整理:

出處  原文  河神名稱 

《晏子春秋.景公欲祠 靈山河伯以禱雨》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 子曰:「不可!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鱉為 民,天久不雨,泉將下,百川竭,國將亡,

民將滅矣,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景公曰:「今為之柰何?」晏子曰:「君誠 避宮殿暴露,與靈山河伯共憂,其幸而雨 乎!」 

河伯 

《晏子春秋.景公養勇 士三人無君之義》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 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 行逆流百  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

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 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

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  與人同矣。

二子何不反桃!」 

河伯 

《山海經.海內北經》  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恆都焉。冰夷 人面,乘兩龍。一曰忠極之淵。 

冰夷 

《山海經.大荒東經》  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

取僕牛。河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于獸,

方食之,名曰搖民。 

河伯 

《莊子.大宗師》  馮夷得之,以遊大川。  馮夷 

《莊子.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 河伯         

132  盧中陽:〈先秦時期河神人格化的演進〉,《平頂山學院學報》第 23 卷第 1 期(2008 年 2 月),

頁 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 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莊子.外物》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曰:「予 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 余且得予。」 

河伯 

《韓非子.內儲說上》  故齊人見河伯,與惠子之言亡其半也。  河伯 

《穆天子傳.卷一》  戊申,天子西征,鶩行至於陽紆之山。 河 伯無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 

河伯、無 夷、河宗 氏 

《穆天子傳.卷四》  已至於 河之水北阿,爰有 溲之

□,河伯之孫,事皇天子之山,有模堇,

其葉是食明後。 

河伯 

《楚辭.九歌.河伯》  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橫波。乘水車兮 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崑崙兮四望,心 飛揚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 寤懷。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 何為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遊兮 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子交手兮東 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來迎,魚隣 隣兮媵予。 

河伯 

《楚辭.天問》  胡 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河伯 

《楚辭.遠游》  張《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

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馮夷 

《楚辭.九懐.尊嘉》  河伯兮開門,迎余兮歡欣。  河伯 

《古本竹書紀年》    洛伯用與河伯馮夷鬪  洛伯、河 伯、馮夷 

【表 2-1】 戰國時代傳世文獻中河伯及其相關稱名出處一覽表

由上表可知,在戰國時代的傳世文獻中,與「河伯」一名相關的名稱繁多,其中

「冰夷」、「河伯」、「馮夷」、「無夷」和「河宗氏」相關的稱名分析與研究 成果羅列如下: 

 

(一)「冰夷」

  「冰夷」一名見於《山海經.海內北經》,其文標明了冰夷的居所──「從極 之淵」、「忠極之淵」,且冰夷以「人面」、「乘兩龍」的形象出現,清代郝懿行 認為《山海經.海內西經》所載「崑崙南淵深三百仞」即為冰夷所居之處,袁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亦從其說133。而關於形象的部分,李立認為「乘兩龍」的形象特點,暗示了冰夷 作為水神可以上天入水的神性特徵134。森安太郎則由冰夷即馮夷的論點切入,認 為《楚辭.九歌.河伯》中的「與女遊兮河之渚」應與《山海經.海內北經》中

「維冰夷恒都焉」並觀,從文字聲韻的角度剖析,兩者偏旁字相同,且諧聲文字 可互通,故「河之渚」應為「河之都」的譌誤。135

(二) 「河伯」

「河伯」一名見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景公欲祠靈山河伯以禱雨》、《晏 子春秋.內篇諫下.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之義》、《山海經.大荒東經》、《莊子.

外篇.秋水》、《莊子.雜篇.外物》、《韓非子.卷九.內儲說上.七術第三十.

經.參觀一》、《穆天子傳.卷一》、《穆天子傳.卷四》、《楚辭.九歌.河伯》、《楚 辭.天問》、《楚辭.九懐.尊嘉》和《古本竹書紀年》中。關於河伯的身分,劉 毓慶以祭祀角度探討《九歌》諸篇,並認為河伯是居於河濱的一部落酋長,在商 代發展中為有功之臣,故祀為河神,且與河宗有一定關係136。何光岳認為河伯是 黃帝時期專司祀典的人,屬東夷族的一個部落方國,他的後繼酋長為馮夷,死後

經.參觀一》、《穆天子傳.卷一》、《穆天子傳.卷四》、《楚辭.九歌.河伯》、《楚 辭.天問》、《楚辭.九懐.尊嘉》和《古本竹書紀年》中。關於河伯的身分,劉 毓慶以祭祀角度探討《九歌》諸篇,並認為河伯是居於河濱的一部落酋長,在商 代發展中為有功之臣,故祀為河神,且與河宗有一定關係136。何光岳認為河伯是 黃帝時期專司祀典的人,屬東夷族的一個部落方國,他的後繼酋長為馮夷,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