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河伯神話與漢畫魚車圖像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河伯神話與漢畫魚車圖像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河伯神話與漢畫魚車圖像研究 政 治. 大. 學. in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 ‧ 國. The research of立He Bo's myth and fish wagons' image.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高莉芬 博士 研究生:王雯麗 撰. 中 華 民 國 一○四 年 七 月  .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摘要  . 水崇拜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話中皆有所展現,其中對河崇拜在初民的生活中扮. 演了重要角色,其不可掌控之特性、既神聖又恐怖的特質,都變成了祭祀的源由。 祭祀是崇拜中極重要的一環,世界各地皆有不同的河祀活動,而中國的河祀活動 起源甚早,早在商代即有卜辭記載。而祭祀又與神話有關,河祀風氣的盛行與河 神神話的發展,亦有密切之關聯。其中河伯之神話敘事是中國河神神話的重要發 展之一,本文即以傳世文獻和考古出土資料作為研究材料,分析河伯及其相關稱 名的文本敘事,並探析考古出土資料中魚車圖的構成元素與圖像組合,進一步比. 政 治 大 傳世文獻中的河伯及其相關稱名車騎形象與考古出土資料中魚車圖車騎形象,並 立. 較傳世文獻中的河伯及其相關稱名形象與考古出土資料中魚車圖上的神人形象、. ‧ 國. 學. 論及魚車圖的寓意。 . n. al. er. io. sit. y. Nat.                                      . ‧.   關鍵詞:河伯、魚車圖、畫像石、漢代 . Ch. engchi. i n U. v.

(4) Abstract The worship of water is a worldwide phenomenon onracial myth and the worship of river play an very important role at savages' life. The unpredictable and sacred characteristics become the reason of sacrifice activities. The sacrifice activities of river hav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form in the world and the sacrifice activities of river in China can trace back to Shang Dynasty which has been written on jiaguwen (oracle-bone inscription). The prevailing of sacrifice activities has a profound connection with the myth of river. At ancient China, the myth of He Bo is a crucial part of the myth of river. This. 政 治 大 with the iconology system 立and figuring out the meaning of fish wagons' image.. research is about He Bo's myth and fish wagons' image, trying to compare the text system. ‧ 國. 學.  . Keywords: He Bo, fish wagons' image, stone reliefs, Han Dynasty. ‧. n. al. er. io. sit. y. Nat.                    . Ch. engchi. i n U. v.

(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的界定與說明.................................................................................2 一、研究材料來源與類型..........................................................................................2 (一) 傳世文獻.......................................................................................................2 (二) 考古出土資料...............................................................................................3 二、研究材料的範圍解說........................................................................................ 4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探討. .......................................................................................4 一、傳世文獻中的河伯敘事研究.............................................................................5 二、考古出土資料中的魚車圖研究........................................................................7 三、水神信仰與自然崇拜研究...............................................................................10 四、地理概念與多元民族文化方面研究...............................................................15 五、祭祀儀式與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研究..............................................................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20.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第二章 傳世文獻中的河伯稱名與形象探析.............................................................24 第一節 河伯之名........................................................................................................24 一、「河」 :自然崇拜與河神信仰.........................................................................24 二、「伯」:長者、爵者與霸者.... ........................................................................26 第二節 河神稱名發展流變:河伯與馮夷..............................................................29 一、春秋戰國:河神相關稱名的出現..................................................................29 (一)「冰夷」.....................................................................................................32 (二)「河伯」......................................................................................................33 (三)「馮夷」......................................................................................................33 (四)「無夷」、「河宗氏」...............................................................................34 二、秦漢以降:「河伯」與「馮夷」的關連........................................................35 三、河伯為河神之通名............................................................................................42 第三節 河伯形象........................................................................................................46 一、河伯本身形象...................................................................................................46 (一) 水中生物...................................................................................................50 (二) 魚...............................................................................................................51 (三) 白龍...........................................................................................................51 (四) 面長人首魚身...........................................................................................52 二、河伯車騎形象....................................................................................................54. n. er. io. sit. y. Nat. al. 第三章. Ch. engchi. i n U. v. 漢畫中的「魚車圖」分析與構成元素探析................................................59.

(6) 第一節 河伯與漢畫「魚車圖」之間關係..............................................................59 第二節 「魚車圖」人物形象分析...........................................................................61 一、御者形象............................................................................................................66 (一) 羽人...........................................................................................................66 (二) 魚身人手者..............................................................................................68 (三) 獸首人身者..............................................................................................69 (四) 人形...........................................................................................................69 二、乘者形象...........................................................................................................75 (一) 羽人.........................................................................................................75 (二) 人形.......................................................................................................74 第三節 「魚車圖」車騎形象分析...........................................................................85 一、車..........................................................................................................................88 (一) 車有輪......................................................................................................88 (二) 車無輪.....................................................................................................92 1.雲氣紋.....................................................................................................93 2.龍紋.........................................................................................................99 二、騎.......................................................................................................................101.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第四章 「魚車圖」的寓意:從河伯圖像的角度進行思考..................................103 第一節 「魚車圖」圖像組合的分析與考察........................................................103 一、「魚車圖」圖像組合分析.............................................................................103 (一) 「神人、天界與魚車組合」..............................................................112 (二) 「神獸、車馬出行與魚車組合」.......................................................114 (三) 「搗藥兔、西王母與魚車組合」.......................................................121 (四) 「雙龍穿璧與魚車組合」....................................................................122 (五) 「龍形彩虹、雷公與魚車組合」.......................................................123 二、「魚車圖」圖像組合的區域特色考察........................................................126 第二節 文獻系統與圖像系統的對照....................................................................134 一、神人者何:形象的建立與發展....................................................................134 二、軺車與雲車:車騎的真實與想像................................................................138 (一) 車............................................................................................................139 (二) 騎............................................................................................................141 第三節 「魚車圖」的寓意.....................................................................................142 一、升仙說...............................................................................................................142 二、氣象說......................................................................................................... . ...143. n. er. io. sit. y. Nat. al. 第五章. Ch. engchi. i n U. v. 結論...................................................................................................................145.

(7) 參考文獻...........................................................................................................................148 考古出土資料中魚車圖出處一覽表............................................................158.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附表一. Ch. engchi. i n U. v.

(8) 表次 表 1-1 表 1-2 表 1-3 表 1-4 表 1-5 表 1-6. 傳世文獻中的河伯敘事研究成果一覽表......................................................5-6 考古出土資料中的魚車圖研究成果一覽表..................................................7-8 水神信仰與自然崇拜研究成果一覽表......................................................10-12 地理概念與多元民族文化方面研究成果一覽表...........................................15 祭祀儀式與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研究成果一覽表......................................17-18 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人文主題》一書中圖像 學理論簡表................................................................. ........................................22 表 2-1 戰國時代傳世文獻中河伯及其相關稱名出處一覽表.............................31-32 表 2-2 秦漢以降傳世文獻中河伯及其相關稱名出處一覽表.............................36-38 表 2-3 先秦兩漢水神稱名出處一覽表...................................................................42-44 表 2-4 李立《文化整合與先秦自然神話演變》一書中所分析的春秋戰國時期各 地文獻書寫中的河伯形象一覽表...............................................................47-49 表 2-5 先秦兩漢代傳世文獻中河伯及其相關稱名形象描述一覽表................49-50 表 2-6 先秦兩漢代傳世文獻中河伯及其相關稱名車騎形象描述一覽表........54-55 表 2-7 《山海經》中「乘兩龍」相關敘述出處一覽表...........................................57 表 3-1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出土的天公行出銅鏡圖像全圖與局部圖一覽表.....60 表 3-2 魚車圖人物形象分析一覽表........................................................................61-66 表 3-3 魚車圖中御者形象為羽人之圖像一覽表...................................................66-68 表 3-4 魚車圖中御者形象為魚身人手者之圖像一覽表...........................................68 表 3-5 魚車圖中御者形象為獸首人身者之圖像一覽表...........................................69 表 3-6 魚車圖中御者形象為人形之圖像一覽表...................................................69-74 表 3-7 魚車圖中乘者形象為羽人之圖像一覽表........................................................75 表 3-8 魚車圖中乘者形象為人形之圖像一覽表...................................................75-82 表 3-9 江蘇徐州銅山縣洪樓漢墓「神人出行畫像」圖像出處一覽表..................83 表 3-10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出土的「武氏祠左石室屋頂後坡東段畫像」 圖像出處一覽表...................................... ...................................... ................83 表 3-11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出土的 「武氏祠左石室屋頂後坡東段畫像」 、 山西省「離石馬茂莊左表墓室門側畫像」和陝西省定邊縣郝灘鄉漢墓 出土的「西王母宴樂圖」圖像出處一覽表...........................................83-85 表 3-12 魚車圖車騎形象分析一覽表......... ...................................... ....................85-88 表 3-13 魚車圖中車有輪之圖像一覽表......... ...................................... .................88-91 表 3-14 軺車圖像與魚車圖中車有輪之圖像對照表......... .......................................92 表 3-15 魚車圖中車輪為雲氣紋之圖像一覽表......... ..........................................93-98 表 3-16 魚車圖中車輪為龍紋之圖像一覽表......... ...................................... .....99-100 表 3-17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出土的「河伯出行圖」圖像出處一覽表.............101 表 3-18 山東省「孝堂山石祠東壁畫像」和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出土的「武.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9) 立. ‧. ‧ 國. 學. 表 4-11. 政 治 大. Nat. io. n. al. Ch.                                  . engchi. y. 表 4-10. sit. 表 4-9. er. 表 4-1 表 4-2 表 4-3 表 4-4 表 4-5 表 4-6 表 4-7 表 4-8. 氏祠後石室屋頂後坡東段畫像」圖像出處一覽表...........................101-102 魚車圖圖像組合分析一覽表....................................................................103-112 魚車圖中神人、天界與魚車組合之圖像一覽表..................................112-113 魚車圖中神獸、車馬出行與魚車組合之圖像一覽表..........................114-120 魚車圖中搗藥兔、西王母與魚車組合之圖像一覽表..........................121-122 魚車圖中雙龍穿璧與魚車組合之圖像一覽表......................................122-123 魚車圖中龍形彩虹、雷公與魚車組合之圖像一覽表.........................123-125 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鄉出土的雙龍穿璧圖一覽表..................................128-129 徐州市邳州古城出土的「魚車出巡圖」和徐州市銅山縣大廟村漢畫像石 墓出土的「第四石畫像拓片」圖像出處一覽表.................................129-130 安徽省宿縣曹村出土的「漢代風情」和安徽宿縣褚蘭鎮寶光寺出土的「熹 平三年河伯出行、宴樂、紡織畫像」圖像出處一覽表....................130-131 陝西省「綏德延家岔墓前室東壁橫額畫像(殘) 」 、 「陝西省綏德縣辛店鄉 郝家溝村墓前室南壁橫楣石」、陝西省靖邊縣楊橋畔東漢墓「神仙升天」 和山西省「離石馬茂莊三號墓前室東壁橫額畫像」圖像位置一覽 表..................................................................................................................131-133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出土的「天公行出銅鏡」 、河南省唐河縣針織廠畫像 石墓出土的「河伯出行圖」和河南省南陽市王莊出土的「河伯出行」圖 像出處一覽表.............................................................................................133-134. i n U. v.

(10) 圖次 魚車圖出土地區分佈圖...................................................................................126 魚車圖出土文物種類統計圖...........................................................................127 魚車圖中御者形象統計圖...............................................................................136 魚車圖中乘者形象統計圖...............................................................................136 魚車圖中車輪種類統計圖...............................................................................138.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4-4 圖 4-5. Ch. engchi. i n U. v.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水為萬物之源,其帶給人類的禍福,導致了人類對水的依賴與恐懼,從而產 生了對水的崇拜1。其中,河崇拜是水崇拜中重要的一環,河是古文明的發源地 之一,初民對變化莫測的河流產生了又敬又畏的心理,敬的是能使農物生長的能 力,畏的是河流改道毀滅一切的能力,河對初民而言同時具有生長與毀滅的意義, 而這樣的意義造就了河祀活動。早在商代,卜辭中即有河祀的記載;周代已有有 關名山大川的敘述,且河祀已有常法;到了漢代,對河祀更有常禮,且成為國家 性祭祀活動之一,其對名山大川及五岳四瀆九鎮的崇拜與祭祀活動,自周以降一 直被歷代帝王所繼承,成為祀典中的重要地祇2,可見河的地位崇高。而水崇拜 指的是與水有關的自然產物,如海澤江泉井等,都可能設之有神3,故與河祀活 動同時產生的還有河神神話。   中國上中古時期的河神神話以「河伯」為代表,在傳世文獻中可見記載,其 名出現在戰國時期4,而河伯亦有許多相關稱名,如馮夷、冰夷、無夷、河宗氏.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等,諸多學者對上列稱名進行考證,且歷來大致上皆認為河伯為黃河之神,更有 學者從先秦古籍如《左傳》 、 《竹書紀年》 、 《穆天子傳》 、 《韓非子》 、 《莊子》 、 《晏 子春秋》來看,認為文中提及「河」的,無一例外均指黃河,《辭源》中「河」 的本義更是正指「黃河」5,而王逸《楚辭章句》在「與女遊兮九河」後注: 「河 為四瀆長,其位視大夫。九河:徒駭、太史、馬頰、覆鬴、胡蘇、簡、挈、鉤磐、 鬲津也。」6即為視「河伯」為「黃河之神」的最早說法。    歷來對河伯的研究論題相當龐雜,有從傳世文獻中對河伯敘事進行爬梳、有 從地理概念與多元民族文化方面進行研究、有從祭祀儀式與原始宗教信仰方面辦 析,亦有從水神信仰與自然崇拜方面討論河伯的身分問題。此外,由於二十世紀 出大量的考古材料出土,以考古出土材料中與河伯相關的圖像進行研究也成為一 股風潮,相關的圖像資料提供了更多的視野與參照點。正如英國學者伯克(Peter Burke,1937-)言:.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證詞一樣,也是歷史證據的一種重要形式。7                                                         1.   向柏松: 《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局,1999 年),頁 2。    詹鄞鑫: 《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年) ,頁 70。  3   鄭志明: 《宗教神話與崇拜的起源》(臺北:大元書局,2005 年),頁 39。  4   盧中陽: 〈先秦時期河神人格化的演進〉 , 《平頂山學院學報》第 23 卷第 1 期(2008 年 2 月),頁 80。  5   陳玉潔: 〈《九歌·河伯》所祀非黃河之神嗎〉 , 《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西安)》第 19 卷第 2 期(2002 年 6 月),頁 60。  6   [宋]洪興祖撰: 《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5 年 6 月),頁 110。  7   [英]伯克(Peter Burke)著、楊豫譯:《圖像證史》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年) ,頁 9。  2. 1 .

(12) 故圖像資料亦是本論文著重的材料來源之一,考古出土資料中與河伯最為相關的 圖像為魚車圖,而學者多半認為魚車上的神人身分為河伯。雖然漢畫像石中目前 未見明確的榜題,但由於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出土的「天公行出」銅鏡中魚車圖 旁有銘文曰「何伯」 ,由此可知,河伯與魚車圖應有一定的關係8,本文即從河伯 圖像的角度對漢畫中的魚車圖進行思考。歷來學者對畫像石中的魚車圖有諸多討 論,其研究成果也逐漸豐碩,其中又以銅鏡、漢代畫像石、漢墓壁畫為主要研究 材料。    傳世文獻中如《山海經.海內北經》 「冰夷人面,乘兩龍」 、 《淮南子.原道》 「昔者馮夷大丙之御也,乘雲車」、《楚辭.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 龍兮驂螭」皆有冰夷乘兩龍、馮夷乘雲車、河伯乘水車駕龍的記載,然魚車圖上 的神人駕的是魚車,而文本系統與圖像系統中所描述、描繪的河伯形象亦有所異 同,參看兩者,可較為完整地考察出漢代河伯的形象。而前人考察河伯圖像的成 果,又多半以藝術史的角度切入,較少從中國古代哲學、社會和文化意涵的角度 探討,因此筆者由傳世文獻入手,希望能補足這部分的不足之處,重新檢視漢畫 圖像資料,也希望能藉此討論讓河伯的相關研究更加豐富完整。 本論文擬透過對漢代河伯文獻與圖像資料的彙整與分析,試圖從四個方向聚 焦出漢代河伯的面貌:.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一、 傳世文獻中河伯之名的意義,河神稱名流變與河伯形象探析。  二、 考古出土資料中魚車圖像的構成元素與圖像組合分析。  三、 傳世文獻中的河伯形象與考古出土資料中魚車圖上的神人形象之異同 分析,傳世文獻中的河伯車騎形象與考古出土資料中魚車圖車騎形象之 異同分析。  四、 魚車圖的寓意為何。   . Ch. engchi. i n U. v. 希望透過本論文的討論,筆者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釐清文獻系統中和圖像系 統中,河伯敘事與形象的相關問題。.  . 第二節 研究範圍的界定與說明   本論文在研究範圍方面要說明的是:一、研究材料的來源與類型,二、研究 材料的範圍解說:. 一、研究材料來源與類型 (一) 傳世文獻 傳世文獻中與河伯及其相關稱名的記載,見於《晏子春秋》 、《山海經》《莊                                                         8.   李陳廣: 〈南陽漢畫像河伯圖試析〉, 《中原文物》1986 年第 1 期,頁 104‐105。  2 .

(13) 子》 、 《韓非子》 、 《穆天子傳》 、 《楚辭》 、 《尸子》 、 《古本竹書紀年》等先秦典籍及 《漢書》 《史記》 、 《淮南子》 、 《焦氏易林》 、 《說苑》 、 《論衡》 、各類緯書等漢代典 籍,故本論文在河伯的神話敘事考察上擬採歷時性考察,梳理上古自秦漢的河伯 敘事,並參考《文選》 、 《博物志》 、 《搜神記》 、 《水經注》 、 《抱朴子》 、 《楚辭補注》、 《日知錄》、《廣雅疏證》、歷代注疏等後代典籍中對河伯的記載與考證說明,以 期對河伯的稱名流變與形象發展有一定掌握,並使傳世文獻中河伯神話的討論更 為全面。    (二) 考古出土資料   近來大量出土的地下材料,如畫像石、畫像磚、銅鏡等,材料相當豐富,且 上面的圖像常與神話故事相關,甚至表現出上古神話思維,由考古出土文物之圖 像資料作為研究範疇,亦能補足傳世文獻未觸及到的圖像敘事材料。而歷來學者 對畫像石中的「魚車圖」有諸多討論,且多半認為魚車上的神人身分為河伯,由 於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出土的「天公行出」銅鏡中有一魚車,上有神人,且魚車 旁有銘文曰「何伯」 ,故由此可知河伯與魚車圖應有一定的關係9,故本論文所涉.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及的考古出土文物之圖像資料以「魚車圖」為主,並對「魚車圖」進行構成元素 與圖像組合分析,從河伯圖像的角度進行思考,以期釐清文獻系統與圖像系統之 間的異同。    由於漢畫散布在大陸各省,礙於時間所限,無法一一走訪考察,故本論文圖 像的蒐集以圖錄為主,包括《中國畫像石全集》10、 《中國出土壁畫全集》11、 《漢 12 13 14 畫總錄》 等套書,及《山東漢畫像石選集》 、《徐州漢畫像石》 《南陽漢代 畫像石》15、 《武氏祠漢畫像石》16、 《南陽兩漢畫像石》17、 《商丘漢畫像石》18、 《陝北畫像石》19、《徐州漢畫像石:中國漢代畫像石藝術》20、《南陽漢代畫像 石墓》21、 《徐州漢畫像石》22、 《淮北漢畫像石》23、 《臨沂漢畫像石》24、 《中央.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9. i n U. v.   李陳廣: 〈南陽漢畫像河伯圖試析〉, 《中原文物》1986 年第 1 期,頁 104‐105。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 《中國畫像石全集》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 年) 。  11   徐光冀主編:《中國出土壁畫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年)。  12   康蘭英、朱清生主編:《漢畫總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2 年)。  13   山東省博物館等編: 《山東漢畫像石選集》(濟南市:齊魯書社,1982 年) 。  14   徐州市博物館編: 《徐州漢畫像石》(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年) 。  15   南陽漢代畫像石編輯委員會:《南陽漢代畫像石》(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5 年)。  16   朱錫祿: 《武氏祠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86 年)。  17   王建中、閃修山著: 《南陽兩漢畫像石》(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90 年) 。  18 閻根齊等: 《商丘漢畫像石》(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2 年)。  19   李林、康蘭英、趙力光編著:《陝北漢代畫像石》(西安:陝北人民出版社,1995 年) 。  20   徐州漢畫像石編委會:《徐州漢畫像石:中國漢代畫像石藝術》(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5 年) 。  21   南陽畫像館編:《南陽漢代畫像石墓》 (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 年) 。  22   武利華主編:《徐州漢畫像石》 (北京,線裝書局,2001 年) 。  23   高書林編著:《淮北漢畫像石》 (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年) 。  24   馮沂等編: 《臨沂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 年)。  10. 3 .

(14) 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25、 《魯南漢畫像石研究》26、 《鄒城漢畫像石》27、 《壁上丹青-─陝西出土壁畫集》28、 《山東漢畫像石匯編》 29 等單本圖錄,都是重要的圖像資料來源,亦同時蒐集與論題相關的考古出土資 料,包含地下出土材料、地上保存之宮室與文物,及相關考古發掘簡報,進行參 照。 . 二、研究材料的範圍解說   在傳世文獻的部分,本論文主要以先秦兩漢文獻為主,兼採後代相關文獻作 為論證依據,擬以歷時考察的方式,先從先秦至兩漢的傳世文獻入手,分析上古 時期與河伯相關的敘事,爬梳河伯及其相關的稱名與形象描述。  在考古出土資料方面,本論文主要以漢代畫像石作為主要研究材料,兼採壁 畫、銅鏡上的相關圖像進行分析。根據圖錄資料、考古資料以及前輩學者對魚車 圖的蒐羅與分析整理,筆者目前蒐集到漢代圖像中涉及魚車圖的出土文物共有 31 件,分別為銅鏡 2 枚、畫像石 27 幅和壁畫 2 幅。    而漢代畫像石的出土主要分佈於河南、山東、四川、陝北四區,信立祥在《漢 代畫像石綜合研究》中將其劃為五個區域:一是山東全境、江蘇省中北部、安徽 省北部、河南省東部和河北省東南部;二是以南陽市為中心的河南省西南部和湖 北省北部;三是陝西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四是四川省和雲南北部;五是河南省 洛陽市區周圍30。而王建中在《漢代畫像石通論》一書中將其劃分為河南南陽、.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鄂西北區;山東、蘇北、皖北、豫東區;陝北、晉西北區;四川、重慶區;河南 鄭州、洛陽區31。蔣英炬、楊愛國則指出,漢畫像石集中分布於中國四大地區: 一、山東;蘇北、皖北、豫東地區;二、豫南、鄂北地區;三、陝西、晉西北地 區;四、四川、重慶、滇北地區32。筆者所蒐集到的 31 幅魚車圖,其圖像見於 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陝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且以山東地區為最多,文 中亦針對漢畫的出土區域進行特色分析。 . Ch. engchi. i n U. v.  .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探討  . 本論文題目為「河伯神話與漢畫魚車圖像研究」,蒐集、整理前人研究成果.                                                         25.   文物圖象研究室漢代拓本整理小組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 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4 年)。  26   李錦山: 《魯南漢畫像石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年) 。  27   胡新立: 《鄒城漢畫像石》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年)。  28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編, 《壁上丹青-陝西出土壁畫集》 (上) 、 (下)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  29   傅惜華、陳志農編,陳志農繪,陳沛箴整理: 《山東漢畫像石匯編》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 年) 。  30   信立祥: 《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年),頁 86。  31   王建中: 《漢代畫像石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 年) ,頁 40‐45。  32   蔣英炬、楊愛國: 《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年) ,頁 18‐19。  4 .

(15) 的部份以河伯為中心進行資料整理,由於前人研究成果豐碩,且論題龐雜,故在 此將前人研究成果主要分為「傳世文獻中的河伯敘事研究」 、 「考古出土資料中的 魚車圖研究」 、 「水神信仰與自然崇拜研究」 、 「地理概念與多元民族文化方面研究」 和「祭祀儀式與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研究」五部分進行爬梳與介紹。  . 一、傳世文獻中的河伯敘事研究   傳世文獻中的河伯敘事研究部分,筆者所掌握到的相關專書計有 1 本、單篇 論文計有 15 篇,其作者、篇名及相關資訊可參看下表整理: 作者. 書目/論文題目. 相關資訊. 專 書. 文崇一. 中國古文化.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 年。. 期 刊 論 文. 柯倫;. 《九歌》諸神新探. 立. 政 治 《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大 版)》1990 年第 2 期,頁 51-59。. ‧ 國. 河伯考索. 《中國文學研究》1998 年第 4 期,頁 24-24、43。. y. sit. n. al. er. 山鬼: 《九歌》中的負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心漢——《雲中君. 版)》,1999 年第 1 期,頁 84-88。 河伯.山鬼》的全新 剖解及翻譯. io. 錢玉趾. 《古典文學知識》1995 年 第 2 期,頁 31-38。. Nat. 潘志和. 屈原《九歌.河伯》 的神話與詩藝剖析. ‧. 褚斌傑. 學. 天鶴、天華 更有情癡抱恨長──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1995 年 屈原《九歌.河伯》 第 1 期,頁 24-28。 之我見. Ch. engchi. i n U. v. 李立. 論屈原對河伯形象的 再創造以及河伯神話 的本文化.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0 年第 1 期, 頁 51-54。. 劉樹勝. 《河伯》的解讀. 《邯鄲師專學報》2002 年第 1 期, 頁26-28。. 黃金貴. 《莊子•秋水》 「望 洋」新詁.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36 卷第 3 期(2006 年 5 月),頁 45-52。. 殷光熹. 重新解讀《九歌》中 的某些人稱及其歸屬 問題. 《雲夢學刊》2006 年第 1 期,頁48-50。. 林桂萍. 中韓河伯神話之比較 研究. 《中國邊政》第 168 期 (2006 年 12 月) , 頁 81-92。. 5 .

(16) 盧中陽. 先秦時期河神人格化 的演進. 《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 年第 1 期, 頁 79-82。. 劉美英. 鬼神中的文學——淺 談屈原的《九歌》. 《成才之路》2011 年第 24 期,頁17。. 馮辰辰. 《楚辭.九歌.河伯》 《群文天地》2011 年第 20 期,頁 68。 疑點辨析. 謝虹光、霍 《九歌.河伯》內涵 惠玲 新探 劉瑞學.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 年第 2 期,頁 81-83。. 論《九歌》的性質——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 年第 3 以《河伯》為例 期,頁6-8。 【表 1-1】. 傳世文獻中的河伯敘事研究成果一覽表.   由於在傳世文獻中《楚辭.九歌.河伯》是為較長篇的河伯敘事,前輩學者 多以《楚辭》入手,此類研究大多與《楚辭》中河伯的形象相關,如李立〈論屈 原對河伯形象的再創造以及河伯神話的本文化〉33一文認為《九歌.河伯》的河.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伯已經在詩人的想像中被徹底的理想化,突出其人性中善良、和美、溫柔、多情 的一面,這時的河伯,已經不是詩人感知的客體,而成為詩人意念中的對象。而 文崇一《中國古文化》34中〈楚的河伯傳說〉一文對中國的河伯傳說作了詳細的 說明,並分為「神話式的河伯傳說」 、 「物化式的河伯傳說」 、 「人格化的河伯傳說」 和「附會的的河伯傳說」四種。劉勝樹〈《河伯》的解讀〉35以忠君愛國角度討 論《楚辭.九歌.河伯》一篇章,認為〈河伯〉一文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側重於 心理活動的表現,而其心理活動的表現又是以獨特的對話形式完成的。謝虹光、 霍惠玲〈《九歌.河伯》內涵新探〉36一文則認為《楚辭.九歌.河伯》中對河 伯的描寫和上古神話傳說中對於河伯的記載有著共同的本源,即流傳在民間的神 話傳說,又透過作者合理的想像,使這則神話傳說更符合人間的審美觀念與現實 需求。    其中不乏對於河伯的人格化形象進行考察的研究成果,如林桂萍〈中韓河伯 神話之比較研究〉37一文則認為文崇一〈楚的河伯傳說〉一文中「神話式的河伯 傳說」和「附會的的河伯傳說」應可說是廣義的「人格化的河伯傳說」,故只將 河伯傳說分為「物化式的河伯傳說」和「人格化的河伯傳說」二種。並進一步說 明「物化式的河伯傳說」即為動物形體的河伯,如《韓非子.內儲說》和《搜神 記》的「魚身」、「黿身」,其後又經過一個「人面魚身」的階段;而「人格化的.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3.   李立:〈論屈原對河伯形象的再創造以及河伯神話的本文化〉 ,《長春師範學報》第 19 卷第 1 期(2000 年 1 月),頁 51‐54。  34   文崇一: 《中國古文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 年),頁 19‐25。  35   劉勝樹: 〈《河伯》的解讀〉, 《邯鄲師專學報》第 12 卷第 1 期(2002 年 3 月),頁 26‐28。  36   謝虹光、霍惠玲: 〈《九歌.河伯》內涵新探〉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二期(2012 年 6 月),頁 81‐83。  37   林桂萍: 〈中韓河伯神話之比較研究〉, 《中國邊政》第 168 期(2006 年 12 月) ,頁 81‐92。  6 .

(17) 河伯傳說」中,被人格化的河伯面貌是多樣的,有《楚辭.九歌.河伯》中風流 倜儻的一面,也有《博物志.異聞》中貪婪暴虐的一面。而盧中陽〈先秦時期河 神人格化的演進〉38一文則在考證「河伯」一詞的基礎上,對河神商代到戰國時 期由自然神向人格神的轉化做了比較深入的探討,作者將「河神由自然神向人格 神的轉化」分為人格化的萌芽期、人格化的發展期和人格化的完成期三階段,認 為在商代作為自然神的河神有成為高祖河的情況,西周到春秋的河神是可賄、可 加強盟誓可信度的形象,而戰國時期「河伯」一詞的出現及姓名字、相貌、籍貫 的描述,則是河神人格化的具體表徵。  另外,潘志和的〈河伯考索〉39一文考察了河伯的生平事蹟及其善惡兼具的 二神形象,認為河伯雖有神能,但因為古代勞動人民抵抗自然災害能力的薄弱, 對洪水無能為力,因此河伯只好經常以反面人物的面目出現。並提認為河伯先是 經歷了一個從陰性到陽性的演化過程,既而才有娶婦之惡說。   . 治 政 二、考古出土資料中的魚車圖研究 大 立   考古出土資料中的魚車圖研究部分,筆者所掌握到的相關專書計有 2 本、學 ‧ 國. 相關資訊. y. sit. 漢墓神畫研究:神話與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神話藝術精神的考察 與分析. n. al. er. 李立. ‧. 專 書. 書目/論文題目. io. 作者. Nat. 資料 類型. 學. 位論文計有 1 篇、單篇論文計有 9 篇、會議論文計有 3 篇,其作者、篇名及相關 資訊可參看下表整理:. Ch. i n U. v. 牛天偉、 金愛秀. 漢畫神靈考述.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年。. 碩  士  論  文. 謝紫琳. 文化觀照下的東漢 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 魚、鳥圖像研究──以 論文,2011 年。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館藏為對象. 單 篇 論 文. 李陳廣. 南陽漢畫像河伯圖試 析. 牛耕. 試析漢畫中的《雷神出 《南都學壇》1990 年第 5 期, 行圖》 頁15-19。. 崔華、牛. 從漢畫中的水旱神畫. engchi. 《中原文物》1986 年第 1 期, 頁102-105。. 《中原文物》1996 年第 3 期,頁.                                                         38.   盧中陽: 〈先秦時期河神人格化的演進〉 , 《平頂山學院學報》第 23 卷第 1 期(2008 年 2 月) , 頁 79‐82。  39   潘志和: 〈河伯考索〉, 《中國文學研究》1998 年第 4 期,頁 23‐24、43。  7 .

(18) 耕. 像看我國漢代的祈雨 風俗. 75-83。. 赫玉建. 漢代旱澇疫災害在漢 畫中的反映. 《中原文物》2002 年 第 1 期, 頁64-68。. 李真玉. 從漢畫圖像看漢代農 俗. 《農業考古》2005 年第 3 期,頁 24-27。. 宋艷萍. 漢畫像石中的「魚車 圖」. 《四川文物》2010 年第 6 期,頁 51-56。. 龐光華. 是御龍升天還是河伯 出遊——再論楚帛畫 《人物御龍圖》.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2 年第 1 期,頁86-88、95。. 王克家. 漢畫像石《河伯出行 《中國文化研究》2013 年第 1 期, 圖》與《九歌》的舞劇 頁173-179。 性質. 政 治 大 也論漢代壁畫和畫像 《考古與文物》2013 年第 3 期, 立. 王煜. 中的魚車出行. y. Nat. 漢畫「魚車圖」再釋. er. io. 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 集 2011 年,頁 162-172。. sit. 王同海. ‧. ‧ 國. 石川三佐 男 陳成玉. 學. 會 議 論 文. 頁67-72。 從「天公行出鏡」的畫 中國楚辭學(第五輯)──2000 像看《楚辭.九歌》的 年楚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頁 219-227。 世界 漢代畫像石「魚車」圖 首屆中國高效美術與設計論壇論 文集(上)2010 年,頁 62-71。 像研究. n. a考古出土資料中的魚車圖研究成果一覽表 iv l C n hengchi U 考古出土資料中的魚車圖研究主要以魚車圖為主,學者對此圖像的判讀、釋 【表 1-2】.   義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李立《漢墓神畫研究:神話與神話藝術精神的考察與分析》 40 一書可說是第一本討論魚車圖的專書篇章,其中第二章「漢墓神畫『魚車圖』 的神話內涵與神話藝術魅力」部分,作者根據漢畫中所較典型的七例「魚車圖」 進行釋例,並認為這七幅魚車圖畫像均體現出一定的共性特點,如魚駕車、卷雲 車輪、車上皆有乘者和御者、魚車圖行進的態勢等,可說這樣固定的內容反映了 一種被不同地域的人們所共同認同的情感和願望。而牛天偉、金愛秀《漢畫神靈 考述》41一書第三章第五節「魚車河伯圖像」則進一步討論了二十一幅魚車圖, 作者認為將此類魚車畫像認定為「河伯出行圖」更為準確,因為漢畫中的河伯已 非傳統意義上的河神,而是一位與雷公、風伯、雨師為伍的天界氣象神。                                                          40.   李立:《漢墓神畫研究:神話與神話藝術精神的考察與分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頁 46‐65。  41   牛天偉、金愛秀: 《漢畫神靈考述》(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年) ,頁 152‐170。  8 .

(19) 相關期刊論文甚多,如李陳廣〈南陽漢畫像河伯圖試析〉42一文是較早專論 魚車圖的單篇論文,文中根據南陽兩幅漢畫和東漢「天公行出」銅鏡認為「魚車 圖」應為「河伯圖」,得到多數學者的贊同,而許多圖錄也在圖版說明出直接標 明「河伯魚車圖」。 牛耕〈試析漢畫中的《雷神出行圖》 〉43一文雖主要分析雷神出行圖的內容 與形制,但也兼論魚車圖的意義與神人身分,作者認為魚車圖上的神人應為河伯, 且引《神異經.西荒經》河伯使者和《酉陽雜俎.諾皐記上》河伯降雨的敘述, 說明河伯的雨神身分,由此證明河伯魚車圖與雷神為伍的合理性。作者其後與崔 華合寫的〈從漢畫中的水旱神畫像看我國漢代的祈雨風俗〉44一文,基本上也抱 持著同樣的觀點,認為漢畫中的河伯形象多被刻於墓頂,且多與天帝、雷神、風 伯、雨師為伍,故漢畫中的河伯大都不是以河神的身份出現的,而是以一位乘雲 氣車的天神面目而出現的。    王同海〈漢畫「魚車圖」再釋〉45一文考察了二十九幅「魚車」紋和四幅銅 鏡,認為「魚車圖」寄託了墓主人對家族富有、家族興旺的期盼,並暗含了墓主 的進取之心,與其後〈東漢「天公行出」鏡紋樣試析〉46二文皆認為與「魚車」.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紋應是「龍車」紋的替代,反映了紋飾使用者的愛好和精神寄託,體現了東漢社 會的時代習俗,也表明了漢代專制統治的加強情況。並認為「魚車」紋的文化意 象可概括為二,即生活富裕、家族興旺的現實人生企盼和神仙長生思想的盛行。    陳成玉〈漢代畫像石「魚車」圖像研究〉47一文考察六幅漢畫中的魚車圖, 從內容和位置進行分析,且認為這六幅畫像應為河伯出行的神仙圖或引導墓主升 仙的圖案,其代表了漢代主流的儒道思想、讖緯觀念。 宋豔萍〈漢畫像石中的魚車圖〉48一文,認為漢畫像石中的魚車圖和文獻記 載的河伯出行形象不符,由於《列仙傳》中琴高騎鯉魚升仙的故事已流行於漢代, 故作者認為魚車圖應當是模仿這一故事,畫中之魚應為鯉魚。坐在魚車上的尊者 當是墓主駕魚車而升仙,而乘魚升仙的主題,正符合漢代人強烈的升仙願望,成 為漢代人想像中升仙的一種途徑,魚便成為漢代人升仙的工具之一。    王煜在〈也論漢代壁畫和畫像中的魚車出行〉49一文中,則考察十六幅漢畫 魚車圖,將河伯魚車圖所處的具體場景分為三種:一、崑崙、西王母場景;二、 天界場景;三、神獸及車馬出行場景;四、風雨雷電諸神場景。作者認為這十六 幅漢畫魚車圖中的神人身分不一定皆為河伯,但魚車出行壁畫和畫像即是崑崙升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2. i n U. v.   李陳廣: 〈南陽漢畫像河伯圖試析〉, 《中原文物》1986 年第 1 期,頁 102‐105。    牛耕〈試析漢畫中的《雷神出行圖》 〉 , 《南都學壇(社會科學版) 》第 10 卷第 5 期(1990 年), 頁 15‐19。  44   崔華、牛耕: 〈從漢畫中的水旱神畫像看我國漢代的祈雨風俗〉 , 《中原文物》1996 年第 3 期, 頁 75‐83。  45   王同海: 〈漢畫「魚車圖」再釋〉 , 《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 (2011 年) ,頁 162‐172。  46   王同海: 〈東漢「天公行出」鏡紋樣試析〉, 《消費導論》(2009 年第 1 期),頁 216‐217。  47   陳成玉: 〈漢代畫像石「魚車」圖像研究〉 , 《首屆中國高效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 》 (2010 年),頁 62‐71。  48   宋豔萍: 〈漢畫像石中的魚車圖〉 ,《四川文物》2010 年第 6 期,頁 51‐56。  49   王煜:〈也論漢代壁畫和畫像中的魚車出行〉, 《考古與文物》2013 年第 3 期,頁 67‐72。  43. 9 .

(20) 仙信仰的一種表現,表現墓主人希望得到河伯的幫助或像河伯一樣,駕駛魚車, 循河而上,到達崑崙而升天成仙。 謝紫琳則從石材技法上討論魚車的問題,其碩士論文《文化觀照下的東漢魚、 鳥圖像研究──以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館藏為對象》50中第三章〈徐州漢畫像石 藝術館館藏之魚圖像探討〉第二節〈館藏中象徵意義的魚圖像考釋〉專門討論魚 與車的圖像,作者說明按照《淮南子.原道》「昔者馮夷大丙之御也,乘雲車」 的說法來看,河伯應搭乘雲車。但對於漢畫像石中河伯駕魚車的情形而言,作者 進一步解釋認為這是東漢的工匠們為了表示畫面中的神祇身分而讓魚拉車,且雲 氣的流動和蜷曲的狀態較難以在石材上呈現,故以魚作為河伯的坐騎是較容易的 做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石川三佐男〈從「天公行出鏡」的畫像看《楚辭.九歌》 的世界〉51一文從《楚辭.九歌》篇章來看相關圖像,是較為特殊的論述手法。 作者認為〈天公行出鏡〉中的天公、何伯可與《楚辭.九歌》中的東皇太一、河 伯比定,且銅鏡造型應與《楚辭.九歌.河伯》中的敘述有密切的關聯,〈天公 行出鏡〉和《楚辭.九歌》兩者都是反映漢代喪葬習俗中魂魄二元論的作品,而 這種思想也反映在《楚辭》諸篇章中。 .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 三、水神信仰與自然崇拜研究. ‧. 中國神話. Ch. sit. y. 中國的水神. er. al. 相關資訊.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 年。. n. 專 黃芝崗 書 白川靜著、 王孝廉譯. 書目/論文題目. io. 作者. Nat.   在水神信仰與自然崇拜研究部分,筆者所掌握到的相關專書計有 9 本、學位 論文計有 3 篇、單篇論文計有 30 篇,其作者、篇名及相關資訊可參看下表整理:. i n U. v. 臺北:長安出版社,1983 年。. engchi. 森安太郎 著、王孝廉 譯. 黃帝的傳說──中國 古代神話研究. 臺北:時報文化,1988 年. 劉成淮. 中國上古神話.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 年。. 王孝廉. 水與水神. 臺北:三民書局,1992 年。. 山曼. 流動的傳統:一條大 河的文化印跡.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年。. 李立. 文化嬗變與漢代自然.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0 年。.                                                         50.   謝紫琳: 《文化觀照下的東漢魚、鳥圖像研究──以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館藏為對象》 (臺北: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年)。  51   石川三佐男:〈從「天公行出鏡」的畫像看《楚辭.九歌》的世界〉,《中國楚辭學(第五輯) ──2000 年楚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219‐227。  10 .

(21) 神話演變 王孝廉. 嶺雲關雪──民族神 話學論集.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年。. 李立. 文化整合與先秦自然 神話演變.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龍宮故事系統硏究 : 從古到唐代之龍宮故 事體系的淵源考察. 臺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2 年。. 中國古代的黃河河神 崇拜. 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論河神信仰的變遷.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學 李到炯 位 論 文 王娟娟 劉春艷. ‧ 國.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1994 年第 2 期,頁 54-60。. 先秦時期的山川崇拜. 《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 年 02 期,頁 50-57。. y. sit. 山東水神譜. io. al. 《走向世界》1998 年第 1 期,頁 48-49。. n. 李立. 《中文自學指導》1995 年第 1 期,頁 18-19。. Nat. 許慶山、孫 曉梅. 原型:水神祭祀儀式. ‧. 張懷通. 立. 論卜辭河嶽之神格. 學. 鄧舟. 政 治 大. 九河之神及其妻洛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嬪——《楚辭.九歌. 1980 年第 2 期,頁 34-40。 河伯》新解. er. 單 蕭兵 篇 論 文 林志強. v. 試論夏部族河宗氏後 裔的南徙與河伯、冰 夷神話的重組. 《松遼學刊》1999 年第 2 期,頁 55-59。. 黃起宏. 「河伯」與陽侯的傳 說. 《第一師範學報》1999 年第 3 期,頁 53。. 王俊青、常 繼新. 河伯與其他眾神不能 相提並論. 《語文教學通訊》 1999 年第 6 期,頁40。. 龔維英. 沅湘自然崇拜和《楚 辭.九歌》. 《雲夢學刊》2001 年第 3 期,頁33-36. 魏子任. 中國古代的水神崇拜. 《華夏文化》2002 年第 2 期,頁31-33。. 陳玉潔. 《九歌.河伯》所祀 非黃河之神嗎. 《陜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2 年第 2 期。. 侯文學. 「河出昆侖」的文化 底蘊. 《華夏文化》2003 年第 4 期,頁35-36。. 吳龍輝. 《九歌》源於黃河流. 《中國文學研究》2003 年第 4 期,頁. Ch. engchi. 11 . i n U.

(22) 域考. 24-29。. 薛世平. 華夏民族的水崇拜.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5 年第 4 期,頁 87-90。. 文波. 楚人祭河考.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6 年第 1 期,頁 74-78。. 楊華. 楚地水神研究. 《江漢論壇》2007 年 08 期,頁 98-104。. 向柏松. 水神感生神話的原型 與生成背景.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2007 年第 2 期,頁 122-128。. 郭鐵娜. 楚文化河伯與古希臘 文化狄奧尼索斯的相 似性分析. 《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 年第 10 期, 頁187-188。. 向柏松. 中國龍的形成與水神 崇拜.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年 第 4 期,頁 8-13。. 周克庸. 華夏水神的原型及其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8 年第 4 期, 訛變 頁37-40。. 鐘華邦. 「龍」——古代中國 人對水神崇拜的圖騰. 《化石》2008 年第 2 期,頁32-33。. 魚文化的歷史演化. 《中國水產》2008 年第 2 期,頁79-80。. ‧ 國. 學. 寧波. 立. 政 治 大. 黃河之祀與河祠的變 《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 年第 2 期, 遷 頁20-23。. 李正學. 洛河男神. 《牡丹》2008 年第 11 期,頁72-73。. 古代區域水神崇拜及 其社會學價值——以 都江堰水利區為例.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9 年第 1 期,頁 9-15、90。. ‧. 王元林、任 慧子. n. Ch. sit. er. io. al. y. Nat. 譚徐明. i n U. v. e n g 《殷都學刊 c h i 》2009 年第 3 期,頁22-27。. 曾凡. 河神在殷商卜辭中的 地位及人格化因由. 周芳、張智. 從水神文化來看三地 文化的關系.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0 年第 2 期,頁 145-146。. 曾凡. 原始水神信仰與龍神 崇拜源流. 《學理論》2010 年第 36 期,頁126-128。. 牛貴琥. 楚辭《九歌》中為何 《文史知識》2012 年第 1 期,頁 有黃河之神「河伯」? 119-123。. 武雪梅、蔡 萍. 古代河東水文化中的 人神觀. 【表 1-3】. 《呂梁學院學報》2012 年第 1 期,頁 65-67。. 水神信仰與自然崇拜研究成果一覽表.  . 12 .

(23)   關於中國上古的水神信仰,白川靜在《中國神話》52中認為當時散落在黃河 及其支流各水的民族,各有自己的洪水神話、水神信仰和祭河儀式,河伯的祭祀 原先應是一個擁有特定傳承氏族的特權,且被視為能夠支配自然節奏的特定山川 信仰和祭祀,可說是一種神聖氏族,比如卜辭中所見的河宗氏等,原先就是這種 祭祀權的掌握者。    而王孝廉在《水與水神》53一書中基本上承襲白川靜的看法,認為黃河中游 的伊、渭、汾、洛諸水,是形成古代中國民族與王權的搖籃,如古中原地帶的姒 姓族、子姓族和姬姓族所建立的夏、商、周王朝,使黃河古文化呈現了多元特色, 他們各自有對黃河之水的祭儀和信仰傳承,更進一步認為《楚辭.九歌.河伯》 一文反映古代楚地以女子為犧牲祭河神的巫俗。而後《嶺雲關雪——民族神話學 論集》54一書第一篇「中原諸水及其水神」中的「黃河之水」部分,詳細的論述 了黃河之水神的原像及其演變,此外還對中國歷代皇帝祭河和封河的情況以及宋 代以後黃河水神呈現出的群龍割據的局面作了描述。    此外,李立亦對水神信仰進行較系統性的討論,其〈試論夏部族河宗氏後裔 的南徙與河伯、冰夷神話的重組〉55一文,從文化嬗革的角度對河神的產生進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了深入的探討。而後在《文化嬗變與漢代自然神話演變》56一書的「從水神、水 鬼到水仙——漢代河神崇拜和河神話的發展與演變」一文中,作者在釐清漢代以 前的河神神話形成過程,並對兩漢時期的河伯神話與冰夷傳說的發展演變,都作 了詳細的論述。另外在《文化整合與先秦自然神話的演變》57一書第二章「夏文 化的東進與河神的流傳——先秦河神話的產生、發展與演變」中,作者對先秦時 期的河神作了較詳細的論述,認為河伯神話與冰夷、馮夷神話流傳在不同時代, 《楚辭.天問》中的河伯是地祇,《山海經.海內北經》、《楚辭.遠遊》及《淮 南子.原道》中的馮夷(冰夷)則是天神,兩者隨著夏民族的東進與東方的東夷 民族產生了交流與融合,主要透過文化整合的角度來探討神話演變的多元現象。    張文安《中國與兩河流域神話比較研究》58在中國上古的河神崇拜中看不到 任何河神的形象描述,戰國時代的河神崇拜濃厚,而春秋時期河神的人格化程度 不高,到了西漢,由於黃老道家思想流行,河神又被視為得道之神。作者總結自 先秦至魏晉以來,受各種文化思潮影響河神的神性幾經變異,名字、籍貫、宮殿 等因素漸次出現,人格化程度也有所增長,但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神話故事。    山曼《流動的傳統:一條大河的文化印跡》59則用一章的篇幅介紹了黃河水.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 52.   [日]白川靜著、王孝廉譯:《中國神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83 年) ,頁 99‐110。    王孝廉〈黃河的水神〉 、 〈黃河之水──河神原象及其信仰傳承〉 : 《水與水神》 (臺北:三民書 局,1992 年) ,頁 75‐80、237‐265。  54   王孝廉: 《嶺雲關雪──民族神話學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年) 。  55   李立:〈試論夏部族河宗氏後裔的南徙與河伯、冰夷神話的重組〉, 《松遼學刊》1999 年第 2 期,頁 55‐59。  56   李立:《文化嬗變與漢代自然神話演變》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0 年) 。  57   李立:《文化整合與先秦自然神話演變》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頁 48‐97。  58   張文安: 《中國與兩河流域神話比較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年) ,頁 113‐116。  59   山曼:《流動的傳統:一條大河的文化印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年) 。  53. 13 .

(24) 神的由來和大王與將軍的身世,作者認為歷史上河伯作為黃河的水神,曾經興旺 了好長的時間,即使在龍王信仰出現之後,河伯在民間傳說中仍然存在,龍王信 仰雖然在黃河下游出現,但並未取代黃河神的地位,此書亦對明清後流行的河神 大王與將軍的身世材料做了搜集與整理,在河神廟以及接河神的祭祀習俗方面也 做了細緻的描述,讓讀者對明清時的河神信仰狀態有了較為全面的認知與瞭解。    討論水神信仰的學位論文計有三篇,李到炯《龍宮故事系統硏究  :  從古到 唐代之龍宮故事體系的淵源考察》60第二章「水神系統」從「水」的原始神話象 徵性觀念作為切入點,說明水的原始性質,並談論水神河伯的原象、神能、神話 原型等論題,認為水神的原貌從魚、龍或蛇的圖騰物開始,轉變為具有非常人格 化的樣態,而具有下屬這點則是一種階級意識的反應,這樣的神話內容正是由「天」 的觀念所支配,也是人類繼續試圖與「上天溝通」、試圖「接近世界中心」的理 由。 而王娟娟《中國古代的黃河河神崇拜》61則主要說明古代社會河神信仰的緣 由、中國古代黃河河神的演變和中國人河神信仰的特徵,從自然崇拜的角度談古 代社會中的河神信仰,並論及河神人格化的過程。作者認為河神信仰產生之後, 一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演變,而有關黃河河神的各種神話故事,是古代信仰文化 在後世的一種積澱,存於宗教、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社會風俗中一 種特有的歷史與社會文化。   劉春艷《論河神信仰的變遷》62則主要將河神信仰的變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即上古時代、封建時代和當代,分別談論河神的形象及功能變化,藉此探討河神 信仰的演變規律及文化依託。作者在上古時代的信仰部分說明最初的河神信仰屬 於自然神崇拜,而後逐漸人格化,其代表形象為河伯,此時河伯的功能則側重於 原始的自然生產生活中。人們所有的願望與需求幾乎都從生活中而來,他們需要 河神保證自己最基本的生命安全與生活安全,  這些功能包括生產祈福、求雨、求 禾、祈求莊稼豐收、祈願戰爭順利,另外最重要的還是從黃河這個自然物本身出 發的防止水患、行船安全等方面。    此外,魏子任〈中國古代的水神崇拜〉63一文說道,河流神在古人的景仰與 崇拜下逐漸擁有了諸多的權威與職能,人們把河水的平靜或氾濫視作河神對世人 的獎勵與懲罰、把疾病或戰事的成敗看成河神的意旨,並且很自然地將河流神人 格化,故一些神話人物、歷史人物開始充當起了河流神的角色,人們對河流的直 接崇拜也由此而轉變為對管理河流的人神崇拜,而在人格化的河流神中最受人重 視的莫過於黃河神河伯,文中並探討湖、海、泉、井等水域的水神信仰。 . Ch. engchi. i n U. v.                                                           60.   李到炯: 《龍宮故事系統硏究  :  從古到唐代之龍宮故事體系的淵源考察》 (臺北:台灣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2002 年),頁 8‐29。 . 61.   王娟娟: 《中國古代的黃河河神崇拜》(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    劉春艷  :《論河神信仰的變遷》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頁 7‐17。  63   魏子任: 〈中國古代的水神崇拜〉 ,《華夏文化》2002 年 02 期,頁 31‐33。  62. 14 .

(25) 四、地理概念與多元民族文化方面研究   在地理概念與多元民族文化方面研究,筆者所掌握到的相關專書計有 2 本、 單篇論文計有 7 篇,其作者、篇名及相關資訊可參看下表整理:    書目/論文題目. 相關資訊. 專 楊寬 書 李炳海. 西周史.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年。. 部族文化與先秦文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 單 龔維英 篇 論 何光岳 文. 《九歌.河伯》 「九河」 《殷都學刊》1982 年第 3 期,頁31-32。 辨釋. 何光岳 李炳海 吳鈞.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政 治 版)》1988 年第 1 期,頁21-29。 大 1993 年第 6 期,頁95-100。 河伯傳說與夏文化 《晉陽學刊》 立. 河神的崇拜及河伯族 的來源和遷徙 有易、河伯地望考. 《中原文物》1993 年第 3 期,頁80-81。. 「馮夷」小考.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1994 年第 2 期。. 試論夏部族河宗氏後 裔的南徙與河伯、冰 夷神話的重組. 《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 年 第 2 期,頁55-59。. ‧. 李立. 《船山學刊》1987 年第 1 期(總第 28 期),頁97-105。. 學. 戴濟民. 《九歌.河伯》的歷 史地理. ‧ 國. 作者. sit. y. Nat. 【表 1-4】. 地理概念與多元民族文化方面研究成果一覽表. io. n. al. er.     這部分的研究主要以多元民族的概念討論河伯、河宗氏之名,且常涉及地理 概念、地名考察的討論。    最早的相關研究為楊寬《西周史》 ,楊寬在《西周史》64一書中認為《史記. 趙世家》和《穆天子傳》中的河宗氏指的是以河伯之神為始祖而崇拜的遊牧民族, 主要沿黃河上游逐水草而居,他們所重視的神靈之地是陽紆和龍門。在《穆天子 傳》中河宗伯夭則是河宗氏的領袖,且奉上帝和河伯之命,成為周穆王沿河西征 的引導者,最後受命為「河宗正」,宗正應為西周王朝安撫和獎勵戎狄部族守領 的一種官職。並引《周禮.職方氏》 「冀州澤曰陽紆」 、 《爾雅.釋地》 「陽陓」和 《呂氏春秋.有始》「秦之陽華」之說,認為陽紆原應為大湖之名,當在河套, 且陽紆之山在湖之北面,而《山海經.海內北經》中所提到的「從極之淵」當是 陽紆之澤的別名。    而李炳海〈河伯傳說與夏文化〉65一文亦從部族、地域文化的角度對河伯傳 說加以闡釋,認為河神祭祀源於晉地,且夏族把河伯視為自己的祖先神,而河宗                                                         64 65. Ch. engchi. i n U. v.   楊寬:《西周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年) ,頁 571‐589。    李炳海: 〈河伯傳說與夏文化〉, 《晉陽學刊》1993 年第 6 期,頁 95‐100。  15 .

(26) 氏則是夏部族成員,或是夏族的同盟集團,主持河神祭祀的儀式,河伯傳說有其 豐富複雜的內涵。其後《部族文化與先秦文學》66一書中明確的闡述古代宗氏實 有其地、河伯實有其人,從各種傳說推測,河宗氏應是夏部族成員。且河伯之邦 與《山海經.大荒東經》中的「有易」友好,可能是同屬夏族成員之因。而關於 《楚辭.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被雒嬪?」的記載, 作者則認為河伯之邦應是夏部族的領地,所以后羿對河伯與夏后氏一樣看待,並 採誅滅政策。    何光岳〈《九歌.河伯》的歷史地理〉67和〈河神的崇拜及河伯族的來源和 遷徙〉68二文,對河伯族的來源與遷徙及古代河神崇拜作了深入探討,認為河伯 是黃帝時期專司祀典的人,屬東夷族的一個部落方國,他的後繼酋長為馮夷,死 後也被尊為水神。河伯族建立於夏朝,是商朝的功臣,始居地當在今山東荷澤一 帶。   吳均的〈馮夷小考〉69一文從語言學的角度論證馮夷應非人名,而是被壯族 祖先古越人尊為圖騰的鱷魚的音譯或記音,古越人主要生活在嶺南及長江流域一 帶,而長江流域又恰好是鱷魚棲息繁殖的地方,古越人可能對鱷魚的態度由害怕 而轉為崇拜,並尊之為圖騰,企圖通過圖騰崇拜的形式來達到避免受到鱷魚攻擊 的目的。 李立〈試論夏部族河宗氏後裔的南徙與河伯、冰夷神話的重組〉70一文認為.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河宗是地功能變數名稱稱,其地大致方位當在今汾河中上游及黃河河套之內蒙、 陝西與山西交匯之地,最初應生活於汾河中上游及黃河河套地區。河宗氏先民傍 河而居,黃河水神河伯也就自然成為河宗氏部族崇拜的自然大神。其後河宗氏部 族的後裔沿黃河南徙,其中一支跋涉至渭水下游及黃河河曲一帶,號稱「河伯無 夷」 。這一地域本是川神冰夷(無夷)崇拜者的故居之地,也是川神冰夷(無夷) 神話產生和流傳地。「河伯無夷」作為符號形式,既體現著河宗氏後裔與川神崇 拜者的融合,又意味著河神與川神的融合。作者認為河伯與冰夷神話由於產生和 流傳於不同的地域,故而在神祇形象和神性特點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神 話中冰夷在形象和神性等方面不同于河伯的特殊性,也能夠說明冰夷與河伯神話 各自的地域特點和部族屬性。   此外,龔維英〈 《九歌.河伯》 「九河」辨釋〉71一文則特別討論與河伯相關 的「九河」一詞,認為「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橫波」中的「九河」即鬼河、 神河,為天河,而非黃河下游,古人認為黃河發源於崑崙,猶言黃河發源於天上,.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6.   李炳海: 《部族文化與先秦文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頁 52。    何光岳: 〈《九歌.河伯》的歷史地理〉 ,《船山學刊》1987 年第 1 期,頁 97‐105。  68   何光岳: 〈河神的崇拜及河伯族的來源和遷徙〉 ,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 年第 1 期(總第 28 期),頁 21‐29。  69   吳鈞: 〈 「馮夷」小考〉 ,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 年第 2 期(總第 65 期) , 頁 58‐60。  70   李立:〈試論夏部族河宗氏後裔的南徙與河伯、冰夷神話的重組〉, 《松遼學刊》1999 年第 2 期,頁 55‐59。  71   龔維英: 〈《九歌.河伯》 「九河」辨釋〉, 《殷都學刊》1982 年第 3 期,頁 31‐32。  67. 16 .

(27) 而崑崙、天上均群神、天地華聚之處,河伯為河神,所以河伯所游之九河,應釋 為天河。  . 五、祭祀儀式與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研究 在祭祀儀式與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研究,筆者所掌握到的相關專書計有 2 本、 單篇論文計有 23 篇,其作者、篇名及相關資訊可參看下表整理: 作者. 書名/論文題目. 相關資訊. 專 書. 游國恩. 游國恩學術論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89 年。. 詹鄞鑫. 神靈與祭祀:中國傳 統宗教綜論.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年. 單 篇 論 文. 朱瑜. 山神招夫與河伯娶婦. ‧. 「河伯」所以娶婦. 《讀書》1991 年 05 期,頁56。. 河伯娶婦、以實則治 及其它. 《黨建》1996 年 05 期,頁 39。. io. al. y. 說戰國時魏秦蜀為水 神娶婦之俗. 詹鄞鑫. 河伯娶婦古俗考. n. 祥春. Ch. sit. 鐘克生. 水旱癘疫則儺於郊 《齊魯學刊》1988 年 01 期,頁 34-40。 祀——論《東君》 、 《河 伯》 、 《山鬼》 、 《國殤》. Nat. 石鵬飛. 學. 張元勛. 年第 3 期,頁 11-15。. er. 王弘達. ‧ 國. 劉毓慶. 《安徽史學》1984 年 01 期,頁 26。 治 政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九歌》與殷商祭典 大 版)》1985 年 02 期,頁71-75。 立 《九歌.河伯》新解 《綏化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7. v.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7 年 01 期, 頁 112、126。. i n U. e n g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chi. 版)》2000 年 01 期,頁 61-63。 王勝華. 中國早期戲劇的巫儺 形態. 《戲劇藝術》2001 年 03 期,頁 80-91。. 申江. 山川神侶與中國山水 文化的神話溯源—— 中國神話原生態研究 之二. 《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 年 第 3 期,頁 1-6。. 王軼. 《九歌》 「河山戀」辨 《滁州學院學報》2005 年 第 1 期,頁 23-47。. 王衛東. 曇花一現的黃河祭祀 儀式. 17 . 《民俗研究》2000 年 第 2 期,頁 188-19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編號 主持人 計畫名稱 審查結果 CF1220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畫皮」之意 《現代漢語詞典》  【畫皮】 huà pí ㄏㄨㄚˋㄆㄧˊ 傳 說中妖怪偽裝美女時披在身上的人皮,

有一長條型鏈子,其外型由邊長為 1 公分的正六邊形排列而成。如下 圖表示此鏈之任一段花紋,其中每個黑色六邊形與 6 個白色六邊形相

有一長條型鏈子,其外型由邊長為 1 公分的正六邊形排 列而成。如下圖表示此鏈之任一段花紋,其中每個黑色 六邊形與 6 個白色六邊形相鄰。若鏈子上有

飛馬座的這匹會飛的白馬名叫「皮葛色斯 ( Pegasus )」,在希臘神話中有不少的 傳說。相傳希臘神話的大英雄「伯修斯 ( Perseus )」(

(1)如果說有部是第二結集後由上座部所分出,則其戒條次第 應接近五分律

由學生大使分組帶領體驗 Zentangle 繪畫

地函、地核。所 謂 的地殼,就是 一層 由堅硬的 岩石所 構 成的薄殼,只 不過 這 層薄殼並 不是完 整 的一片,而是 像一 塊大拼圖,由 數十 片稱為「板塊 」的 薄 殼拼合而 成,雖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