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活動一「只用右眼看見美好世界的藝術家─棟方志功」教學實施與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活動一「只用右眼看見美好世界的藝術家─棟方志功」教學實施與

─棟方志功」教學實施與討論

活動一的教學重點在於透過觀察與討論棟方志功的生平與創作,說明當時 文化發展內涵,讓學童感受藝術家創作的心路歷程,能夠分辨「版畫」及「板 畫」的差別,並發現版畫的趣味。以下就本單元之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省思 說明如下:

一、教學準備

有關投影設備與無線網路設定:教室設有 Apple TV 連接單槍投影機設 備,研究者準備 MAC 筆電與學童同步進行電子書內容;課程內需要無線上網 功能,四台 iPad 與 MAC 筆電亦需能連結 Apple TV;專家 2 表示現在推行學 術網路無線漫遊認證,學校無線網路必須鎖定固定使用者,非學校職員使用無 線網路每次連線需登入帳號密碼才能使用,教學若需連上網路,則要將每台 iPad 的 MAC 位址於資料庫設定免認證後未來能直接登入。設備需與 Apple TV 在同一區域網路方能鏡射投影。

二、教學實施與省思

(一)介紹棟方志功生平與創作理念

班上 S7 與 S9 兩位同學使用過 iPad,簡單教學 iPad 使用方式後,開始 課程,搭配藝術與人文課本介紹棟方志功生平,提及到少時即以學習梵谷為 目標。並在生平照片中引導學生觀察他作品有許多佛教的主題;並提醒大家

當時版畫藝術的地位很低。

學童使用 Android 平板電腦初期應用在二維條碼 QR Code 上,例如校園植 物地圖、社區地圖及線上學習表單,將文字、圖片、影像資料上傳並轉成 二維條碼,給予學童雲端概念。較常於資訊課程使用到,課餘時間四、五 六年級學童能自行借平板電腦,利用隔週五早自習時間教高年級應用教育 相關應用程式,體驗、學習,於操作使用上很熟悉。除非家裡擁有 iPad,

學童在校尚未有機會接觸到,或許他們在操作上需時間適應。【P2 訪談 -1030321】

因學童了解 Android 系統平板電腦操作特性,教學者將 Android 平板上常 見回復鍵、回主頁面鍵及選項鍵和 iPad 對應功能作介紹,使其能迅速理解 使用方式。課本中僅提及少時受到梵谷的影響,為補充資料完整性,搜尋 相關資料顯示是受到日本「白樺」雜誌中刊載梵谷的向日葵作品後大受感 動。立志成為日本的梵谷,連生命最後一站的墓碑,都選擇模仿梵谷的墓 碑形狀,讓學童了解他熱愛梵谷程度有多狂熱。【教學扎記-1030305】

S4 舉手說看不清楚 iPad,發現三位同學看一台 iPad 的位置太遠,最遠的 同學開始注意力分散,馬上調整合適的座位,讓三位同學平行靠近而坐,

可以在同個角度觀看電子書,不受到反光影響,於下次課程再將位置改成 ㄇ字型以利教學。學童於學校常接觸 Android 系統平板電腦,相較於 iPad,

使用介面差異、頁面流暢程度提昇,好奇感驅使學童自行動手操作機率偏 高,因此教師規定輪流使用,讓學童皆有機會動手操作,滿足其好奇心,

規定之後雖有組員控制不著動手去碰,也會受到其他組員勸說而改善。【教 學省思-1030322】

(二)介紹與討論「版畫」與「板畫」的差別。

利用文字敘述棟方志功不斷強調以「板畫」家自稱,此時給予學童 1 分 鐘思考「板畫」與「版畫」的不同之處在哪?

同學們陷入一頭問號,大都覺得那只是字不同意思一樣吧!S1 總是會先回 答,他說:板畫是用紙板畫的;S6:一個是木頭刻的,一個是塑膠刻的。

雖然都並非正確答案,但他們有開始思考。棟方志功喜愛雕刻木頭時表現 出生命力的感覺,讓人享受製作的過程。「板畫」是刻完之後直接畫在木 板上,成為一幅作品,亦能製成版畫;「版畫」是將木板雕刻後印製出來 的作品,可製成多種版本。同學皆能理解此概念。【教學觀察-1030321】

使用 iPad 看電子書圖片時,無法同觀看 iPad 照片時能使用兩指碰觸放大,

但學童兩手指不離開螢幕即可暫時固定放大的尺寸,因此圖片解析度影響 到觀看時呈現之尺寸,下一單元課程圖像需選擇解析度更高、較大像素尺 寸,學童則無需觸控放大即可觀看圖片細部,或將之尺寸更改同 iPad 拍照 檔案像素大小:2592ptX1936pt;電子書內有些許圖片解析度夠,於 iPad 上呈現全螢幕,但教學者與專家發現,縱使影像已非常清晰,學童依然習 慣使用兩指將其放大或縮小,為慣性動作,所以決定不刻意修改影像尺 寸,iPad 螢幕內顯現圖片大大小小之差異性可引起學童動手操作,提昇學 童專注程度。教學者一直站在講台前,學生大多習慣把注意力轉向講台,

接下來的課程增用無線滑鼠,教學者可隨處走動並與學童課程同步,操作 方式與 iPad 相同,向右滑一下則往前一頁面,利用多樣化媒體設備,適時 轉移學童注意力。有部分內容需配合課文,一開始請學童念出,發現少數 學童不看課本在發呆,想起先前於翻轉教室研習相關資訊中,提到學童閱 讀能力高於聽較學者講授速度,教學者決定將接下來電子書、課本內多數 文字請學童自行閱讀,觀察發現,因必須自行閱讀,學童表現專注,閱讀 理解後聽授課內容更能抓到教學重點。【教學省思-1030322】

(三)觀看棟方志功在創作時的影片,並討論他在立志當畫家、創作上的動力來 源及難處。

觀看棟方志功的相關創作影片,S9 看完影片之後上課積極程度大增。

接著講解當時繪畫藝術文化發展背景-西洋文化與日本浮世繪文化比較。舉 例棟方志功看到梵谷的畫和學童見到偶像照片般瘋狂。進而介紹向日葵一系

列的作品,讓學童看同一主題其實是可以多元創作的。

除教師手冊的補充資料外,覺得資訊需更深入,於棟方志功紀念館網站、

大陸介紹日本版畫家─棟方志功、棟方志功各時期作品等網站搜尋資料;

更在搜尋過程中發現,藝術家不僅單單受到梵谷影響而改變創作類別,也 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日本的梵谷。為讓學童更能理解他的創作過程,插入一 棟方志功從紙張打稿、雕刻到最後印刷的短片,發現學童對於影片專注程 度更甚觀察圖片,應於接下來課程適時於電子書內穿插影音,吸引注意力 同時亦促進學習效果。觀看影片前以文字提示學童需注意的重點,播放後 詢問學童,回答時語氣較不肯定,接下來在播放影片的當中與完畢後提 示,討論時再將影片影格拉至討論目標處,更清楚回顧影片內容,學童能 加強印象,並明白教學者欲表達之教學觀點。【教學省思-1030322】

觀看日劇「我要成為梵谷」片段,著重於觀看他家中充滿繪畫作品的環 境,以及對於梵谷的熱愛,因並非要學童們看完整段影片,縱使提醒過,他 們還是看到我喊停為止,但目的達到就好。

尋找資料中發現,日本對於國寶級地位之藝術家,皆計劃性拍攝影片以示 紀念性價值,因此特別為他重新編劇拍攝「我要成為梵谷」偶像劇,片中 扎實演出棟方志功為了創作付出的努力與熱情,因此將劇中片段安插於電 子書內,此段影片是描述遠方的老師來拜訪棟方志功,他很興奮的同時,

將擺放佛像的神龕前的梵谷作品與之分享。【教學扎記-1030308】

教學影片或含故事性影片,學童對於故事性內容較感興趣,能短時間內吸 引他們注意力,藉此於討論棟方志功創作過程時,讓學童更能體會其創作 及生活內涵。熱愛日本民俗文化的棟方志功,創作目標是向梵谷看齊;梵 谷也深受日本浮世繪文化的影響,兩位落差百年的藝術家,於創作中皆融 合日本與西方文化內涵,棟方志功會深受梵谷作品感動不是沒有原因的。

同風格是否太繁重,與專家討論教學活動內容後,專家提及學童曾於課堂 上學過印象派,有基本認識,因而決定將兩種風格介紹並比較之。【教學 省思-1030322】

討論浮世繪最有名作品「神奈川衝浪裏」時,討論畫面內容、日本在地 素材,雖然圖片不大,但學童非常仔細的觀察,喜歡找圖片的細節,也在這 之中找到遠方小小的富士山、快要被海淹沒的捕魚人。梵谷的星空亦受到該 幅浮世繪作品影響,S9 說:輪廓、線條的感覺像「神奈川衝浪裏」,S8 說:

流動的感覺也很雷同,發表時充滿自信的眼神,表示自己有看懂藝術作品的 能力。【S 訪談-1030403】

(四)觀看及分享對於棟方志功作品的想法。

引導學童賞析課本中六幅棟方志功的作品,請他們在棟方志功的作品介 紹網頁裏,挑出一幅最喜歡的作品,利用 Apple TV 將作品分享給大家看,

並告訴同學們挑這張的原因。

棟方志功作品賞析,是以課本中介紹的作品為主,經由教師手冊及網路資 料加以補充作品說明,讓學童較易看懂作品的背景內涵,而非只有作品外 在形式。【教學扎記-1030308】

上網找到作品並儲存照片,這動作不需引導他們已能夠完成。分享作品時:

教學者:為什麼你們這組挑這張作品與同學分享呢?

S6:(作品 a)因為這張畫的佛,看起來很像真的佛,線條粗細剛剛好,讓 主角很清晰。

S1:(作品 b)因為長得奇形怪狀,色彩鮮豔,動作很誇張。老師引導學童 觀察畫中的細節,順勢統整棟方志功的作品特色。

此時觀察有一組學生說不出所以然,教學者適時提問,使之能大致講出外 在形式(作品 C)。

S8:(作品 d)這張顏色很鮮豔,有七朵花。

教學者:是七仙女嘛?學生大笑一片。請問畫中的植物是樹還是盆栽?而 這株植物旁那一片又是什麼呢?引起學生一陣熱烈討論,藝術本 無正確答案,引導學童發揮想像力,樂在學習之中,效果更棒。

教學者:是七仙女嘛?學生大笑一片。請問畫中的植物是樹還是盆栽?而 這株植物旁那一片又是什麼呢?引起學生一陣熱烈討論,藝術本 無正確答案,引導學童發揮想像力,樂在學習之中,效果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