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洋教育融入視覺藝術預試課程的實施

第四章 課程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海洋教育融入視覺藝術預試課程的實施

本研究試圖引導學生重新探索與認識海洋環境特質,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海洋環境 中,體驗與欣賞海洋之美,並與海洋產生適切的互動,因此運用社區海洋資源,從視覺 藝術的教學活動中透過參觀、創作與討論,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重新認 識海洋,進而達成親海、愛海、護海之目標。以下就課程設計理念及預試課程實施過程 做分述。

一、課程設計理念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也發現學生對於海洋教育相關觀念的缺乏,因此,研究者蒐集相 關資料,並與指導教授、協同教師討論後,擬以海洋教育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中,課程設 計依據九年一貫課程原則,亦即生活化、統整化、彈性化及多元化等設計原則,以學生

- 42 -

為主,結合社區海洋資源,發展一個適合中年級學生的視覺藝術課程,課程設計內容以 繪本融入教學,增加學習動機,並藉由社區參觀活動與問題討論,引發學生主動關懷自 身環境,認同自身所處的環境,重新形塑學生對海洋的重視,認知人與海洋的關係,另 外,透過海洋與藝術創作活動的結合,引導學生重新認識生活藝術,期望此研究課程之 執行,將海洋教育融入課程教學與活動中,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強化學生關懷海洋的使 命感。

二、預式課程課程設計內容

在教學理念與目標確立之後,即著手進行課程實施與修正,本節主要描述研究者所 要發展之海洋教育預試課程「石滬的故鄉」設計內容,摘要簡介如下:

本課程利用繪本《聽海鷗說石滬-吉貝石滬的故事》融入教學中,進行石滬的認識,

讓學生了解石滬的建造,是利用海水潮差的原理把魚困在裡面,等退潮時去巡滬,就可 以抓到潮間帶的魚了,這是早期吉貝居民的捕魚工具。

在繪本教學完之後進行相關問題探討,確定學生對石滬有正確了解,接著透過石滬 影片欣賞,讓學生認識石滬材料是人工挖鑿石頭取得,加深學生印象後,進一步探討石 滬類型與構造名稱,以及石滬的建造與分工介紹、比較石滬的砌法跟傳統古厝砌法之不 同與原因探討,並利用石滬漁業組織介紹、漁權的分配方式來探討早期石滬與在地居民 生活之密切關係,進一步闡述石滬在現代生活角色的轉變,藉由圖片介紹石滬多變的外 型,在視覺上之感受。

最後透過活動簡介,探討石滬文化傳達的適當性,透過討論釐清石滬該表達的真正 精神,並讓學生分組進行石滬簡介設計,並探討目前石滬保存方式。

「石滬的故鄉」行動研究預式課程從 101.09.06~101.09.27,共計四週六節課,在實 施完之後,進行課程討論與修正,其實施之教學時間、目標、評量、授課節數等內容,

研究整整理如下(表 4-1):

- 43 -

101.09.06

~ 101.09.27

1.了解吉貝石滬的建造

- 44 -

(一)實施歷程

本預視課程以繪本《聽海鷗說石滬:吉貝石滬的故事》做為教學引導媒介,因為 石滬的主題貼近學生生活,因此在教學歷程中,學生很容易被繪本教學素材中所描述 的內容吸引,因此學生的發言也明顯的呼應著主題:

S501:我覺得吉貝的石滬是很特別的,別的地方很少見,應該要好好保存。

S503:我家有石滬,我有跟爸爸去巡過石滬,走在石頭上面很難走,腳好像 要扭到。

S504:原來全世界石滬最多的是在吉貝,我覺得這樣很光榮。

S505:原來以前的人冬天晚上也要去巡石滬,才能養活家人。

S506:要蓋一座石滬真的很辛苦,要很多人力一起幫忙,我覺得以前的祖先 好偉大(影1010906)

在《聽海鷗說石滬:吉貝石滬的故事》問題中,學生的發言內容大多著重於石滬 對於在地的重要性,也了解到石滬和社區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經由教師適時地引 導,拓展學生的思維層面,檢視學生發言記錄,發現學生對石滬的由來與功能已具初 步瞭解,在加上學校社區在地環境有利條件來進行,課程設計的內容也直接影響學生 對石滬的觀感。

藉由前一週的課程引導,學生對於石滬的重要性已經產生相關意識,因此學生在 思維表現上都能扣緊課程主題,因此在石滬造型的認識上更是討論踴躍,尤其教師提 供各種石滬圖片讓學生觀看,並用七美與吉貝兩地不同的雙心石滬造型做比較,學生 了解雖然現在石滬對飲食生活影響已不如前,但是從藝術的角度看,石滬的造型也是 一種海上的裝置藝術,學生亦表達如下:

S501:原來七美的雙心石滬也是吉貝的師傅去蓋的。

S502:照片裡有一個石滬在東方龍馬那裡,如果快漲潮時去看,可以看到彎 彎的很漂亮。

S503:七美的雙心石滬很有名,也很漂亮,可是我覺得吉貝的雙心石滬也很 特別。

S505:吉貝的每個石滬造型都不一樣,很可惜我們沒有很高的樓,不然站在 上面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影1010913)

學校社區有多口石滬,因此學生對此議題非常熟悉,尤其透過上述教學活動後,

發現學生已能擺脫漁業的觀點而改從藝術的觀點去看待石滬造型,藉此也利用政府觀

- 45 -

光文宣簡介,與學生共同討論其內容適當性,學生發表如下:

S501:石滬是用來捕魚的,可是簡介上會讓人以為是愛情。

S503:他們用石滬來宣傳拍婚紗,這樣觀光客不會知道石滬是很辛苦蓋起來 的。

S504:我覺得簡介內容應該要讓人家知道蓋石滬的辛苦(影1010913)

在上段教學歷程中,發現學生個人價值判斷已經浮現,尤其對於觀光簡介沒有扣 緊石滬的艱辛歷程感到失望,因而學生也提出個人看法:

S502:我覺得石滬的精神是分工合作。

S504:石滬在以前是要用來養活一家人的,這很重要。

S506:要蓋石滬要搬很多石頭,很辛苦,應該要讓別人知道(影1010913)

當學生開始重視石滬這個議題時,其使命感油然而生,特別是在教師提供一些活 動的宣傳簡介之後,學生也都發現當活動用石滬做宣傳時,通常是與浪漫愛情有關,

背離了石滬原有的意義,因此在接下來分組創作石滬的簡介單時,學生討論非常踴躍:

S501、S506:我們要畫以前的人搬石頭蓋石滬的樣子,要再加上歡迎您的字。

S504、S505:石滬的魚獲冬天比較多,我們想畫人們不怕寒冷去抓魚,都是 為了養活一家人。

S502、S503:我們這一組畫鑿石頭蓋石滬,還有石滬蓋好去抓魚的圖,最後 要有人圍在桌子吃魚(影 1010920)

學生討論時都有提及石滬應該被知道的真實意義,尤其著重在其興建過程的不易 及冬天頂著寒風巡滬的辛苦,學生的論述都能扣緊教學主題,因此在進行石滬簡介設 計時非常投入,而在學生作品完成後也讓學生進行分享:

S506:這是我們第一次練習畫簡介,我覺得很好玩,而且還能介紹自己家鄉 的石滬。

S501:我們兩個分工合作一起畫圖,就像石滬也要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我覺 得我很喜歡,但是要畫簡介我覺得很難,要想很久。

S502:如果我們能把簡介印出來,這樣就可以介紹石滬給別人知道。

S504:畫簡介有一點難,好像畫故事,要設計很多,不過完成之後我覺得很 有趣(影 1010927)

從學生的分享可以得知,製作石滬簡介對學生而言這是一個新嘗試,雖然學生喜

- 46 -

愛度高,但是相對難度反應也高,因接下來課程要於中年級實施,因此難易度須再調 整。

(二)教學研究省思

研究者在教學過後針對課程進行教學省思記錄,對於教學過程進行檢討,本單元 的設計是受學生喜愛及接受的,但因為設計對學生而言困難度較高,因此在創作部份 的呈現未達水準,研究者審視教學過程,原因應該在於課程設計難度過高,因此針對 部分課程進行修正。以下為研究者預試課程之教學省思,依照課程主要活動進行整理 如下:

1.繪本教學與石滬認識

教學開始先利用一顆石頭的功用來引起學生討論動機,接著針對繪本《聽海鷗 說石滬:吉貝石滬的故事》進行分享,繪本的投影片一播放就引起學生一陣驚呼,

因為這樣的主題內容非常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尤其石滬是學生從小看到大的漁業設 置,因此學生在聽老師分享時非常專注,在進行繪本內容討論時,學生除了都能扣 緊主題之外,S502 也熱心的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石滬位置所在。課程進行中,研究 者調查學生與石滬互動的經驗,6 名學生中竟然只有 2 名學生舉手表示曾經有跟家 人一起去石滬進行捕撈魚獲的經驗,這樣的調查結果令研究者很震驚,社區內即擁 有的海洋文化資產,應該與生活融為一體,可是在經濟環境的改變之後,原來學生 對於石滬是如此陌生,這樣的結果也加深研究者進行此課程的決心,期望藉由教育 的實施,從小紮根,讓學生重新認識石滬,期望在學校課程的潛移默化之下,能讓 已被忽略的社區珍貴資產再度受重視,這將會是研究者未來在課程上該努力的方 向。

2.海上的裝置藝術與觀光簡介探討

經過前一週的繪本融入課程教學成功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之後,再進行海上裝 裝置的課程時,學生對於石滬議題的探討更踴躍,尤其在對於政府將石滬的宣傳結 合浪漫愛情的模式,已具有自己價值批判觀念的形成,學生認為應該要傳達石滬的 真正用途與意義讓人了解,學生能產出價值批判的觀念正是研究者所期望的。

而在教學的討論中,研究者也發現學生已漸能體會早期先民建造石滬的辛苦過 程,同時也了解石滬在社區海洋文化歷史演變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是需要被重

而在教學的討論中,研究者也發現學生已漸能體會早期先民建造石滬的辛苦過 程,同時也了解石滬在社區海洋文化歷史演變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是需要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