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主要以質性的研究發現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輔以量化的學生資料蒐集,是 採多元化方式進行搜集,以下就資料之蒐集與分析進行說明。

一、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資料來源包含教學日誌省思、教學現場錄影、照相、教學觀察記錄、單元學 習心得單、學生作品評量等文件,分述如下:

- 38 -

(一)教學省思日誌

教學省思日誌是依照授課過程所觀察、解釋、反思之內容,同時針對衝突、矛盾 問題或是學生反應等進行反省,提出解決策略,將教學日誌做為反省對照之依據,且 做為研究教學歷程分析之佐證資料(參閱附錄十)。

(二)教師教學觀察表

透過協同研究者對現場教學的觀察紀錄,以了解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學習狀況與 反應,及研究者在教學進行的教材呈現與目標達成,在教學過後,針對課程進行、改 進與建議進行討論,將觀察者之建議做為課程研究分析之佐證資料(參閱附錄十一)。

(三)單元學習心得表

配合教學主題之後,讓學童填寫心得單,經過資料比對,以了解學童學習狀況,

及對於課程的喜好程度,必要時也根據心得單內容訪談兒童,以深入了解課程對兒童 之影響、學習理解與感想,並將內容做分析、歸納整理,做為學生認知學習分析資料 及教學建議之參考(參閱附錄九)。

(四)學生作品評量

依據教學主題學生所創作之作品,分為創意表現、作品完整性、作品內容豐富性、

媒材技法運用、色彩表現等評量項目,進會同協同教學觀察教師,分析學生單元作品 創作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展現個人學習技巧與創意呈現,分析結果作為學生作品成效 表現之依據(參閱附錄十二)。

(五)錄影

在行動研究課程實施過程,利用錄影的方式,詳實記錄教學歷程的經過,可以幫 助研究者回憶,並因為錄影紀錄客觀、完整,可做為教學歷程討論之依據。

(六)訪談

為求對學生的學習想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研究者在教學後,對於部分學生進 行訪談錄音,以做為研究者在課程實施與學生學習改變之分析資料。

- 39 -

二、資料分析

本行動研究在正式課程實施之後,針對研究過程所蒐集資料進行編碼與分析,以下 就資料編碼與資料核法方式分述如下。

(一)資料編碼

針對研究過程中所蒐集資料先經過初步整理分析後,將所要進行分析之資料做編 碼處理,包含學生單元學習心得表、教學省思日誌、學生作品評量表等,以明瞭學生 對海洋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學生運用在地媒材之創新及自我表現創意的情形,並依據 協同研究者在教學過程所做之教師教學觀察記錄表,研究者之教學省思日誌等項目進 行分析與評鑑,以了解是否有達到教學目標與成效。其編碼方式如下(表 3-2):

表 3-2 資料編碼方式表

資料 編碼方式說明 編碼

教學省思日誌 指研究者在教學後之教學省思日誌,例如

:101 年 10 月 15 日 省 1011015 教學錄影 指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之錄影,例如:101 年

10 月 15 日 影 1011015 觀察記錄 指協同研究者針對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之觀

察記錄,例如:101 年 10 月 15 日 觀 1011015 學生訪談

指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特殊反應 進行面對面訪談,以了解學生問題,例如:

101 年 10 月 15 日

訪 1011015

學生作品 指學生在教學單元中所創作之作品,例四:

年級 1 號貝殼拼貼作品 作貝 S401 學生發言 教學歷程中學生發言,例四年級 1 號 S401

多名學生發言 SS

研究者 研究者發言 研

協同研究教師 協同研究教師,例陳老師 T 陳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三角檢核法

在本研究進行過程中會不斷蒐集相關資料,為避免過於雜亂,故先針對資料進行 篩選,並加以簡化成有意義的類型。再依據所分之類型予以互相比較並以三角檢核法 來檢證資料,以各種可能的觀點來詮釋資料,使所得的資料能更具正確性。因此為使 研究更具客觀性及正確性,整個研究以多元的評量方式呈現,除了採用觀察、學習單、

學生的作品外,輔以教學日誌與省思進行研究者的自我省察,並相互校正,以對學生

- 40 -

的學習獲得更多的了解,本研究之三角檢核法如下(圖3-2)。

圖3-2 三角檢核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匯整)

研究者觀點:

1.教學省思日誌 2.作品評量表

協同研究者觀點:

1.教學觀察記錄

參與者觀點:

1.單元學習心得記錄 2.學生訪談

-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