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混齡教學相關研究之彙整及啟示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混齡教學相關研究之彙整及啟示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服務的國小附幼做為研究場域,採用行動研究法探討混齡班的教 學現況與實施策略。研究者彙整相關文獻以做為研擬本行動研究策略的參考依據。本節 將分析整理混齡班教學之相關實證研究的研究結果,歸納重點以做為本研究之啟示。

一、 混齡教學相關研究之彙整

研究者分析所蒐集到的國內外學前教育階段混齡教學實徵研究發現,混齡教學模式 運用的範圍頗為多元,涵蓋了主題活動、戲劇教學、語文表達、角落觀察、同儕互動、

遊戲歷程、社會化行為、學校生活適應、閱讀活動等面向,茲將相關研究結果分別敘述 如下。

(一)施淑娟、曹湘玲(2013)以三至六歲混齡班的幼兒為對象,並採用質性資料 蒐集與畢保德圖畫詞彙等測驗工具,來研究在三至六歲的混齡班級中進行全語文活動,

研究發現幼兒在文字知覺、口語理解、團體表達能力、仿寫書寫能力皆有提升。尤其在 口語溝通上,年紀較大的幼兒往往會提供較豐富的語彙刺激,讓幼兒在自然的同儕語言 鷹架下,提昇自我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劉怡君(2012)針對一所私立幼兒園大、中、小混齡的班級進行戲劇教學的 行動研究,以「創造性戲劇」、「教育戲劇」、「結合創造性戲劇及教育戲劇」三種戲 劇方式來實施課程。研究發現在課程設計部分,教學者應多運用混齡班以大帶小的特 質,且應兼顧活動的動、靜態;在教學技巧實施方面,情境的建立、道具的輔助、肢體 示範及團體或小組的活動,皆可幫助戲劇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林書伶、蕭夏玉、萊素珠(2010)以個案研究法探究混齡編班中的教保人員,

在主題課程運作時的特徵及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大班幼兒的意見是課程運作的主要參 考,且教保人員重視課程中的實際操作經驗;而影響混齡教學運作的因素有幼兒年齡、

老師的專業及行政的支援度等。

(四)林璟玲、林儒君(2009)以探討混齡班級幼兒同儕互動之現況爲目的,以台 南市某一幼兒園66位幼兒(男生30人,女生36人)的混齡班級爲主要研究對象。該研究 採取照片式社會計量法,發現混齡班級的幼兒會因性別、年齡的不同,社交地位有所不 同,且依據社會計量法分析結果顯示,女生較男生在混齡班級受歡迎、大班年齡幼兒也 是混齡班級中較受歡迎的對象。

(五)葉若瑩(2009)以質性研究法探討某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帶領混齡班級進行 團體討論之幼兒語言表達,研究發現:大班幼兒發言較中班踴躍,且能有較具體的表達;

中大混齡班級中幼兒的先備經驗影響語言表達的內容;團體討論時,師生宜以多種型態 進行語言互動;教學者可以藉由提問、討論等活動來瞭解幼兒的想法;教學者應事先規 劃團體討論的情境,並接納自然衍生的題外話。

(六)李明芳(2009)研究幼兒園混齡班同儕鷹架互動展開的情境與鷹架策略的運 用方式,發現在鷹架互動的開展情境部分,混齡同儕鷹架可以在不同的學習角落展開;

大班幼兒對中班幼兒仍是主要的搭建鷹架者;相同性別同儕的鷹架互動比例高,但男生 幼兒對不同性別者提供較少的鷹架支持。其次,在鷹架策略的運用與因應方式部分,搭 建鷹架者所使用的策略包括口語表達、動作示範和運用工具,而且很多時候會同時運用 兩種以上的策略。

(七)林艷君(2008)將幼童混齡同儕師徒制的教學策略運用在幼兒園的閱讀教學 上,以質性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並輔以問卷得到量化資料。研究發現:參與師徒制的 徒弟在閱讀態度、表達能力及同儕互動上呈現正向發展,且協同的教師及家長皆能有正 面的回饋。

(八)陳宜瑩(2007)探討兩位焦點幼兒在角落情境中與同齡或混齡同儕進行合作 遊戲的歷程與互動情形。研究發現幼兒在混齡及同齡的情境中會產生不同層次的互動經 驗,而影響互動模式最主要的原因有幼兒的個人魅力、玩物的支配權及友伴的遊戲能力 等三項。

(九)劉貞誼(2005)以所服務幼稚園班上的14位第一次上學幼兒為研究對象,透 過教學觀察紀錄、訪談、檢核表、檔案評量、文獻資料、教師省思日誌等方式來進行研

究,發現在實施混齡班班級經營的教學策略上,需要教師採用協同教學,且角落學習可 以解決混齡班幼兒身、心發展上個別差異的問題,以及全語文教學可提升幼兒語言的理 解能力等。

(十)林瑞雲(2005)採參與觀察法進行研究,選取中部某實施混齡教學之幼稚園 38位幼兒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混齡班級中的幼兒互動有利於音樂美語教學的實 施,年長幼兒會示範較佳的教室常規或遊戲規範,其結果顯示幼兒的聽力與口語互動均 呈現明顯進步、利用音樂和樂器能提升幼兒學習興趣、及幼兒與教學者之熟悉度,可以 提昇學習成效等方面。

(十一)段慧瑩、陳紀萍(1998)以三至六歲混齡班幼兒為研究對象,針對其適應 行為、社會互動技巧之差異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透過混齡課程的實施,有助於幼兒在生 活適應能力、學習互動和社會技能的發展,且教師與家長也對混齡課程抱以正面肯定的 態度。

(十二)萊素珠(1996)針對混齡班級中的幼兒合作行為進行研究,發現幼兒作品、

角落玩物及課程在合作行為的動機上扮演重要角色,且成人的適時參與也是提昇合作品 質的一種方式。混齡對於合作行為也具有鷹架、調適轉移與示範模仿的效果,然而,基 於幼兒本身能力的差異,人數空間比例、近側發展區的作用及性別等成為影響混齡班級 中合作層次的因素。

(十三)陳娟娟(1984)以目標兒童觀察法比較混齡編班及同齡編班兒童互動行為,

在兩種不同班級結構中,發現:1、兒童之社會性遊戲有顯著差異,而認知性遊戲則無 顯著不同;2、混齡編班兒童之非語言互動量顯著多於同齡編班兒童,但兩組之語言互 動量則很相近;3、同齡編班中社會性遊戲與年齡的關係,顯示出由單獨遊戲到團體遊 戲之趨勢,而混齡編班中此趨勢較不明顯。

(十五)John Roberts和Sandra Eady(2012)以一個施行混齡教學的小型鄉村學校 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此研究透過訪談及觀察的方式,認為在支持的環境中,有效的引導 和結構性的討論可以帶來極具效益的學習,且其研究結果顯示在成人支持中的孩子不僅 是學習者,也可以是良好的同儕教師。

(十六)Maureen Gerard(2005)利用史坦福成就測驗(The Stanford Achievement Test)

第九版,針對混齡分組和同齡分組的孩子進行社會和智力發展的關聯性分析,研究發現 在數學和閱讀方面兩組兒童沒有太大差別,但語文成績確實存在著混齡分組幼兒較為優 勢的顯著差異,此外,混齡組孩子的創造力、團隊合作及解決問題能力上皆較優於同齡 分組的孩子。

(十七)Hoffman(2002)在混齡編組的班級中實施小團體、兩人一組等靈活的分 組方式,來讓學生解決老師所提出的文字問題,研究發現藉由讓學生們擁有共同的任務 和工作,這樣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讓同儕學習的理論付諸實踐。

研究者根據上述國內外混齡學習的相關研究,彙整出幼兒園混齡教學可運用的策略

(表2-3-1)。

表2-3-1

幼兒園混齡教學策略彙整表

作者(年代) 相關文獻所運用之教學策略

施淑娟、曹湘玲(2013) 為期一年的全語文教學觀融入教學 劉怡君(2012) 1. 大帶小分組模式

2. 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 林璟玲、林儒君(2009) 性別與年齡分組的考量 葉若瑩(2009) 1. 規劃學習情境

2. 使用多種語言互動型態

李明芳(2009) 1. 學習角落是同儕鷹架主要展開的情境 2. 在學習情境中多運用成人或同儕鷹架 林艷君(2008) 同儕師徒制的分組運用

(續下頁)

表2-3-1

幼兒園混齡教學策略彙整表(續)

作者(年代) 文獻提供可運用之教學策略 陳宜瑩(2007) 學習角落情境的設置

劉貞誼(2005) 1. 協同教學有利混齡教學的進行 2. 學習角落的設置

3. 全語文情境佈置 林瑞雲(2005) 年長幼兒的示範效應

段慧瑩、陳紀萍(1998) 1. 能讓幼兒主動探索的教學情境 2. 多給予同儕互動機會

3. 活動顧及個別幼兒的差異

萊素珠(1996) 1. 幼兒作品、角落玩物可增進互動 2. 同儕的鷹架與示範

陳娟娟(1984) 增加社會性遊戲的互動

綜合上述研究可知,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都顯示了混齡教學比分齡教學對於學習者的 幫助更大,也呈現出混齡教學具備了自然的社會化環境、發揮楷模學習的效果、有助於 新生學校生活適應、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與互助互愛的精神等優點,不論是教學者、學習 者或是家長大都對混齡抱持著正面的看法,雖然在這當中有時會面臨到一些挑戰,但研 究者仍相信混齡教學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的教學模式。

二、 相關文獻對本研究之啟示

混齡教學提供一種符合真實社會情境的學習環境,在此環境中的孩子可以學習接納

人人不同的心態,並允許個體依自己的步調來學習。是以,研究者嘗試從彙整相關文獻 重點中尋找本研究之啟示,藉以建構本行動研究的理論基礎及行動策略。

(一)教學者的理念影響混齡教學的運作成效

一般教師較容易接受在同一年齡段的班級中教學,並認為分齡的編班形式讓學習者 的素質一致,便於準備課程和教導、引導。但是從許多文獻中可發現,年齡大小並不是

一般教師較容易接受在同一年齡段的班級中教學,並認為分齡的編班形式讓學習者 的素質一致,便於準備課程和教導、引導。但是從許多文獻中可發現,年齡大小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