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游泳能力與游泳教學的相關文獻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游泳能力與游泳教學的相關文獻

教育部於民國 90 年為了加強學生水上安全觀念並指導學生游泳能力,推動

「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希望到民國 94 年時,將國民中小學生學會游 泳的比例提升到 15﹪,於是,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莫不積極推動游泳教學,至此,

游泳教學得以受到國人的重視,以下為國內各專家學者對於游泳能力之界定與游 泳教學之探究

一、游泳能力之探討

教育部於民國 90 年公佈之提升游泳能力計畫中,其目標鑑定標準為國小畢業 前能游完 15 公尺,需會換氣(教育部,2001)。楊英武(1996)認為會游泳的操 作定義是:能以任一游泳姿勢,會換氣的游過 25 公尺的距離;會游一點點的操作 定義是:能漂浮或手腳聯合動作的游動,但是不會換氣;完全不會游的操作定義 是:連漂浮都有困難。丁益文(1992)認為游泳能力好的人游的距離遠,游泳能 力差的人游的距離近;是以距離的遠近來區分游泳能力的好壞。

教育部於 92 年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辦理「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

將國民中、小學學生的游泳能力分為十級,其中第六級(海豹)即為國小學生畢 業前應達到之級數,所達游泳能力為游泳前進 15 公尺且需換氣三次以上(劉兆達,

2004)。

鄭麗美(2004)指出,游泳是靠人體在水中完全「放鬆」,放鬆之後才能順利 學習「換氣」,學會換氣才能增加游泳的距離。李誠志(1994)認為,對水的興趣 和膽量、心肺功能、肌耐力、身體柔軟性與關節靈活性是游泳選材的重要指標。

李淑玲(2006)也認為柔軟度的增進可改善游泳選手之運動技術,可見增加人體 的柔軟性對增進游泳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綜合以上學者所述,最能表現游泳能力者為游泳距離,游得越長,表示游泳 能力越好。故本研究以游泳距離來評斷其游泳能力。並且針對放鬆、換氣、柔軟 性與關節靈活性的改善來提升學童的游泳能力。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中的靜心、

呼吸、放鬆、伸展探索正好有助於放鬆、換氣、柔軟性與關節靈活性的改善。所 以本研究嘗試將身心動作教育融入在游泳教學之中,並探討其成效如何?

二、游泳教學之探討

(一)「學習動機」與「學習樂趣」方面

引發學習動機與維持高度學習興趣是能否成為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林純玲

(2006)認為游泳課學習單的功能很多,藉由學習單的填寫,可以讓沒有下水的 學生也有參與游泳課程的機會,避免學生無所事事、虛耗時間,嚴重者更會直接 影響教學的進行;學習單也可以當成加分的依據,更能培養學生觀察、欣賞其他 同學之能力,為下次下水之技能學習做好心理準備。王國生(2002)在「國小游 泳教學的策略」的研究與張維嶽(1998)在「樂趣化的體育教學-游泳教材設計」

研究中皆強調樂趣化教學策略對游泳教學的重要性,因為教學不等同於訓練,教 師在課程設計上,應考慮以學童為中心滿足其學習的慾望與樂趣,以遊戲的方式 進行教學,達到維持學童高度學習興趣的目的。

游泳教學並非只是教導游泳的動作技能,而是要喚起一個人對游泳的喜愛,

喜愛在水中悠游,喜愛水的親密感,然後喜愛從事水上的活動(許安東,2002)。 每一個人的體質、個性、反應、喜好等皆有所不同,進入泳池後,有些人害怕得 不知所措,有些則猶如水中蛟龍(沈義文,2004)。因此,教師面對游泳初學者的 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童享受游泳的樂趣,實為教師必須精研的課題。

(二)「教學法」方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學法如同教師的一把教學利器,若能妥善

運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很多學習者不會游泳,不敢游泳,主要導源於開始學 習方法的不良,再加上數次學習的失敗,就會造成恐懼而不敢下水的心理。所以,

教師應熟悉各種游泳教學法,並善加運用,選擇適合教學對象的教材教法,方能 達到教學的目的。

陳國正(2004)提出水中感覺統合失調的解決策略為陸上練習,有些學員在 水中不易察覺到底姿勢做對了沒,因此運用在陸地上的練習來改善水中的動作。

鄭麗美(2004)指出,學習游泳忌誨使用蠻力,游泳運動比任何運動都緩和省力,

此種緩和省力的運動是靠人體在水中完全放鬆。並發現移動式韻律呼吸游泳教學 法,對於初學游泳者換氣次數與游泳距離最具顯著性幫助。陳秀華(2001)在「游 泳教學-創造思考教學法」中提到:游泳是一種極富韻律性、節奏感、肌肉放鬆與 緊張、協調與配合要求很高的運動,所以教師不能只用「老師演戲、學生看戲」

的傳統教學法,應嘗試搭配具有創意的創造思考教學法,讓教學更生動、更活潑、

更有效。陳嫣芬(1993)認為,對游泳初學者而言,宜採分段教學法較為理想,

等動作熟練正確之後,再給予全部教學法。陳和睦(1978)也認為捷泳的學習順 序為打水→划手→換氣,應先分段練習,再聯合三者動作練習。

黃勇杉(2004)認為,針對基礎班的教學,應從簡單的悶氣、漂浮教起,自 由式採直臂式的教學,對於初學者較為容易理解。捷泳教學的內容不外乎悶氣、

打水、捷式划手及換氣等基礎動作,體育教師在進行游泳教學前,如能利用教學 光碟代替大部分的陸上示範講解,更能吸引學生專注,並且想看哪個細部動作或 者提醒學生易犯的毛病,只需點選畫面選單,直接跳至教師欲強調的重點,大大 節省有限的教學時間(李世豪,2004)。周明杰(2004)指出,對於一堂游泳課 的時間,扣掉熱身操、換裝時間,能在教學上的時間大約只有20~25分鐘,教學時 間不夠充裕,若上游泳課時能將兩堂體育課連在一起上,學習效果會更好。

歸納以上學者之研究結果顯示:對游泳初學者而言,宜採分段教學法較為理 想,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小二年級學童,初學者佔大多數,故亦採用分段教學

法,捷泳划手採直臂式教學。此外,學習興趣的引發與延續正是游泳教學成功與 否的關鍵所在,讓游泳教學不再是動作的反覆訓練,游泳課應該成為孩子們的最 愛。要讓學生感到「游泳課好好玩」!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學生「親水」的 意願,增進學生參與動機。並且上課時間兩節連排,共 80 分鐘,更增進學習效果,

達成游泳教學的目標。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正是一門新鮮、活潑、有趣的課程,如將之運用到游泳教 學上,透過相關課程的操作,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知不覺當中,學生的「身」

與「心」皆能夠完全放鬆,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消除將口鼻悶入水中的緊張感,

有助於游泳悶氣與換氣之學習;而柔軟度的增加更有助於游泳姿勢的調整,如有 極佳的柔軟度,對姿勢的矯正與泳技的提昇將有莫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