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每年的夏天總會聽到新聞報導,又發生溺水意外事件,奪走許多寶貴的生命。

究其溺水起因,絕大多數是青年學子利用假期三五成群私下前往危險的水域地點 活動,因為不諳水性、不會游泳、又輕忽安全告示而導致水上活動意外事件頻傳,

然而親水是人類的天性,水域活動仍為大多數學生所喜愛,所以加強游泳教學實 乃當前重要之課題。許多人無法學會游泳的主要因素是,不會放鬆,不知如何放 鬆,無法覺察身體的改變;而身心學(Somatics)的觀點正好提供人們一個重新自 我認知、放鬆、覺察與調整的機會。於是,本研究以身心學的理念為基礎,將身 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游泳教學之中,讓學生喜歡上游泳課,進而學會游泳。

本章主要內容共分五節,第一節闡述本研究之問題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強調本 研究之必要性;第五節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游泳能力的提升在目前的國民小學教育目標中是重要的,因為許有相關游泳 能力的研究報告皆顯示,我國的國小學童游泳能力偏低(國立體育學院,2002;

黃景生,2000;楊武英,1996;劉兆達、林德隆、陳和睦,2005),至 94 年底國 民中小學會游泳之比率為 13.56%(教育部體育司,2006),亟需尋找有效的教學方 法以解決當前困境,而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正是值得嘗試 的教學方法,因為游泳與身心動作教育兩者之間有其共通性,皆重視身體的呼吸、

放鬆與伸展,故本研究即以身心動作教育為基礎,發展出一套游泳教學的課程。

陳國正(2004)指出,游泳之所以不好學是因為要將口鼻埋入水中,與陸地 上呼吸方式不同,且水壓容易使人產生緊張的情形。楊武英(1996)對台北市各國 小的六年級學生進行調查顯示學不會游泳的原因以怕嗆水、不敢悶水最多,此為 無法學會游泳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希望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進行呼吸與放鬆的 練習加上意念的配合,將有助改善學習游泳時造成的緊張與不安,讓學生能夠面 帶微笑、輕輕鬆鬆學游泳。

學習過程沒有樂趣是無法學好游泳的原因之二,許多人剛開始學習游泳總是 抱著一顆熱切的心,特別是兒童時期,可是往往無法持之以恆,經過一段時間以 後,開始覺得枯燥乏味,同樣的動作重複不斷,毫無樂趣可言。殊不知教學絕不 等同於訓練,不需要過度刻板、機械、精準式的學習(王國生,2002)。於是樂 趣化的教學策略應運而生,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正是一種新的嘗試、心的體驗,

讓游泳教學變得更活潑、更新鮮,藉以維持學童的高度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學 習效果。

一般的游泳教學強調動作的反覆練習,總是認為重複不斷的練習就是最好的 方法,學生是被動的學習,注重外在的動作學習,而忽略了內在的學習、內心的 感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正好完全相反,強調內在的感知和放鬆的練習,透過自 我對動作的探索,讓更深層的身心能夠對話(劉美珠,2002),讓學習者的學習 動機能夠內化,相信學習游泳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教育部於民國 90 年為了加強學生水上安全觀念並指導學生游泳能力,推動「提 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希望到民國 94 年時,將國民中小學生學會游泳的比 例提升到 15﹪,其評定標準為國小學生畢業前能游完 15 公尺並會換氣,國中生畢 業前能游完 25 公尺並會換氣。雖有顯著的成效,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國小擁 有游泳池的比率明顯偏低的現況下(陳冠錦,2002),體育教師更應該思考如何 把握有限的教學時間,發展出有效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游泳。

游泳是一項大眾化的休閒活動,適合各年齡層、亦無性別的差異。游泳的好

處不但可提昇體適能,促進健康,紓解壓力又兼具社交、醫療保健、甚至自我實 現等功能,同時從事游泳運動不易受傷、運動壽命長,從出生到死亡之間都可以 從事游泳運動,享受游泳的樂趣,適合所有年齡層民眾參與,無愧稱之「生涯運 動」(武育勇,1994)。然而,游泳本身存在著危險性,稍有疏忽,往往造成很 大的損害。因此學校教育應加強提升學生游泳能力及培養正確的水上安全觀念。

民國九十五年,本人於台東大學修讀體育教學碩士,選修了劉美珠教授所開 授的「身心學專題研究」課程,親身體驗學習身心學的觀念,改變了研究者對身 心的看法。認為身心學理念及身心動作教育深具研究價值,於是本乎國小健康與 體育領域教師的職責,應以積極幫助學生發展身心健康、快樂、負責的完整個體 為教學目標,若能依據身心學的理論,透過身心動作技巧的操作,重新教育身體 的使用、改善身體的姿勢,增加自我對身體的覺察能力(劉美珠、林大豐,2003),

相信對提升學童學習游泳之效果上必有莫大助益。

故本研究嘗試以「身心動作教育」概念應用在國小游泳教學上,期能提供未 來游泳教學之參考,藉以提升學生之游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