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圖像教學的教材設計

第一節 漫畫教材的內容設計

本研究漫畫部分引用吳密察策劃,《認識臺灣歷史7、8,日本時代》,2005 年,新自然主義繪製,其主要內容如下:

壹、曇花一現的臺灣民主國

一八九五年,清帝國因為甲午戰爭失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 給日本。甲午戰爭原是清國與日本為爭奪對朝鮮的主導權而爆發的戰爭,而且戰 爭都在北方展開,但是結果卻割讓臺灣,使得臺灣的士紳有被朝廷遺棄的感覺。

交接之後,清朝在臺巡撫唐景崧與臺灣北部士紳試圖成立沒有實質內容的「臺灣 民主國」來抵抗日本的領有,但不旋踵而終。反而是地區性的豪強所率領的自衛 武力,以簡陋的武器與日軍抗戰達四個月之久。

甲午陸戰 甲午海戰 割讓遼東、臺灣 臺灣民主國成立

第三章 圖像教學的教材設計 - 83 -

民間抗日武裝 游擊抗日方式 抗日軍處下風 劉永福內渡

貳、日本的治臺政策 1.初期:漸進主義

日本一反清朝時代的鬆散統治方式,企圖將其支配力貫徹到臺灣社會的末 端,並且積極介入社會的諸多事務,於是引發原本具有自治性質的臺灣地方勢力 的反撲。結果,日本殖民政府以武力威壓與利益誘發併用,拉攏上層、孤立強豪 的分割統治手法,花費大約十年的時間,才完成島內的綏靖工作。

臺灣雖然是日本帝國的新領土,但日本政府卻將臺灣視為殖民地,在日本帝 國憲法的架構之下,另外設計一套適用於臺灣的法制體系。在這套法制體系當 中,臺灣總督府為臺灣島內的最高行政機關,但卻沒有足以制衡它的議會。當然 臺灣人也沒有參政的機會,有的只是總督府為了攏絡士紳、地方名望家族而設的 名譽或服務性質的參事、庄長等職。

地方豪強抗日 攏絡士紳 招降抗日份子 保甲制度

鎮壓抗日 余清芳事件 總督專制 警察制度

2.中期:內地延長主義

一九一九年,由於同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發生主張獨立的「三一運動」,使 日本政府將外地的統治政策改採「內地延長主義」。日本國內的各種政制才被施 行於臺灣,但仍加上各種限制。例如,臺灣仍無足以牽制行機關的議會,而是由 總督府自民間挑選任命一些人組成僅供諮詢的「評議會」。

3.末期:皇民化運動時期

一九三O年代末期,臺灣也被編組在日本的戰時體制之內,不但生產要提供 戰爭所用,勞力也被以「奉公」的名義動員投入各種戰時工程建設。日本政府為 確保臺灣人支持其戰爭,還發動「皇民化運動」,企圖使臺灣人成為效忠天皇的 皇民,最後甚至徵調臺灣人服兵役,投入戰場。

思想灌輸 參拜神社 改姓名 從軍入伍

參、基礎建設

日本政府在臺灣達成治安的掌握之後,也對臺灣的投資生產環境進行改造。

最主要的是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確立土地所有權與進行交通建設、改善都市

第三章 圖像教學的教材設計 - 85 -

的環境衛生。確立土地所有權是進行土地調查,一方面掌握地籍做為課徵田賦的 根據,一方面則收購傳統的大租權,認定小租主為近代意義的所有權人。交通建 設,最主要的是建設島內的道路系統,興築縱貫鐵路與基隆港,使西部平原生產 地帶有縱橫交錯的交通網,並透過縱貫鐵路聯結北部的基隆港。於是,臺灣的產 品可以透過這個交通網輸往日本。

臺大醫院 鐵路建設 擴大基隆港 度量衡改革

基隆港、高雄港闢建 建立鐵路系統 土地測量 開發林野資源

肆、農業建設

日本資本在臺灣的最大投資是製糖業。殖民政府以各種優惠扶持日本資本家 在臺設立大型的近代製糖廠。這種製糖業,由臺灣農民種植製糖原料甘蔗,提供 日本資本家所經營新式的的製糖廠製糖,再將糖販運至日本國內市場。從生產到 製造,再到市場的全部過程當中,日本政府都積極給予製糖產業各種政策性的配 合,也因而讓製糖業成為日本在臺灣最重要的殖民產業。

日本殖民政府不但積極地將其支配力滲透臺灣華人的生息地帶,在一九一O 年代以後,也逐漸將行政力量伸進山區的原住民地區。早期,日本殖民政府以軍

隊壓迫原住民,挺進「隘勇線」,確保淺山地區的樟腦生產地帶。接著沒收原住 民槍械,試圖改變原住民的生活形態,教育原住民畜牧,甚至發展農業,使得原 住民地域遭受到全面性的空前挑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但使臺灣糖得以趁機輸入歐洲市場,造成臺灣糖業的更 進一步發展;而且日本也因偏重工商業發展而發生缺糧現象。於是,一九二O年 代日本政府在臺灣鼓勵增產以輸出日本市場為目的的蓬萊米。從此,米、糖成為

「農業臺灣」供應「工業日本」的兩項重要產品,這也促使日本願意在臺灣從事 農田水利灌溉、品種改良、農業加工技術研究等投資,因此有所謂日本在臺灣從 事了一次「綠色革命」的說法。

糖業大量輸出 嘉南大圳闢建 稻米品種改良 日商壟斷農業利益

伍、工業建設

一九三O年代起,由於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的抬頭,臺灣總督府一方面在農 村培養新世代的領導者,一方面配合其南進國策,調整臺灣的產業,除了在農業 方面強調多樣化之外,並在臺灣推動工業化,使日本內地、臺灣、南洋形成產業 的垂直互補關係,使得臺灣在極短的期間內工業生產量快速攀升,但不久便因戰 爭而停頓。

第三章 圖像教學的教材設計 - 87 -

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工業的展開 擴建港口 配合南進政策的需要

陸、非武裝的政治社會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國際上的殖民地統治逐漸走向自治主義,日本國內也 正是比較開放的「大正民主時代」。一九一九年,與臺灣同樣是日本殖民地的朝 鮮爆發「三一獨立運動」,使原本主張「內地延長主義」的原敬總理大臣,迅速 調整「外地」統治政策。從此以後,對臺灣的統治,名義上施用與日本相同的制 度與法律,但卻仍有不少因為臺灣的特殊情況而特別施政者。

就在國際上,日本國內的氣氛變動之際,日本的臺灣殖民地統治原則也在漸 漸鬆動,臺灣第一代近代知識份子正好在此時刻長成。這些人出生於一八九五年 日本統治之後,從小接受日本所導入的新式教育,由於大多出身臺灣的地主富裕 家庭,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少還留學日本。他們不但受到近代思潮的洗 禮,而且年輕具有改革的理想與熱情。於是,在時潮的鼓舞與日本政府所提供的 合法空間內,於一九二O年代展開了一場文化啟蒙運動與政治社會運動。

一九二一年起至一九三四年,前後持續十五次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是最重要的參政權要求運動。此運動的理論根據是,既然日本是個民主憲政國 家,臺灣又是日本帝國之領土,自然也必須實行民主憲政,因此臺灣應該有民主 憲政所必須的議會。運動的方式,則是根據日本帝國憲法賦予人民的請願權,於 每年以簽名請願的方式向帝國議會提出請願書。因此,這個運動算是非常穩健的 合法運動,但日本政府卻以若允許設置臺灣議會,將會成為是給予臺灣自治的第 一步,而始終未允許臺灣人的要求。

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大約同時展開的,還有以提升臺灣文化水準為目的 的「臺灣文化協會」的活動。臺灣文化協會透過演講、發行報刊、舉辦研習營等 方式,宣揚近代的各種思想,企圖打破傳統的固陋思想,革除迷信。

臺灣文化協會與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展開之後,臺灣人的運動逐漸升高訴求。

一九二八年,蔣渭水組織了主張自治的政黨「臺灣民眾黨」。還有以從事農民運 動為目標的「農民組合」,甚至有非法的「臺灣共產黨」。但是,這些政黨尚無法 充分發揮,只能從事政治宣傳,而且進入一九三O年代以後,也先後被日本殖民 政府所禁止。

民族自決 朝鮮三一運動 國會決定內地延長主義 留日學生吸收新知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讀報社 講演會

夏季學校 升學管道 授課內容 地方選舉

第三章 圖像教學的教材設計 -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