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1-5-1 所示,共將相關內容詳述如下:

圖1-5-1 研究流程圖

第一章 緒論 - 27 -

(一)擬定研究計畫

蒐集相關文獻,確定研究方向、擬定研究目的、建立研究方法與步驟。

(二)文獻探討與資料蒐集

針對與本研究相關之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的應用文獻加以探討,並修正研 究計畫。

(三)教學單元課程分析及資料蒐集

針對本研究所要實驗教學的日治時期臺灣史包括「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日治時期經濟與教育的推展」與「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進行課程分析並蒐集 相關之教材資料。

(四)教學活動設計

分析教學單元目標、教材內容、撰寫教學活動設計;本研究之教學活動設計 依照實驗教學歷程分為兩個模式,即目標模式與歷程模式。其中目標模式分為二 組進行,分別為一般歷史科教學之教學活動設計及圖像式教學活動設計。

(五)編製軟體之各教學單元

根據系統化教學設計之大原則下,以圖像融入之特色為主,依心理學、傳播 學、符號學等圖像理論之原理,針對每一教學單元目標及教材內容進行編製。

(六)編製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

根據教學單元目標及教材內容編製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試卷。

(七)預試

針對研究者自編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進行預試,並將所得之結果進行分析,

以作為正式測驗題目選題之標準。

(八)實驗教學

本研究之實驗教學流程包含「準備階段」、「前測階段」、「實驗教學階段」, 茲將各階段之實施要點說明分述如後,並提出本研究之實施流程如圖1-5-2:

蒐集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準備實驗教學事宜

隨機分派為控制組班級(101 班) 與實驗組班級(102 班)

兩組(101 班、102 班)學生在實驗教學前接受成就測驗,確定兩組學生成就 能力水平相等

實驗組【高能力水平(103 班)、

中低能力水平(102 班)】受試學 生接受圖像式教學方案

控制組【中低能力水平(101 班)】受試學生進行一般歷史科

教學方案

歷史科學習成就後測、

歷史科學習態度量表

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 成效及情意量表、學習

單、晤談學習心得 圖1-5-2 實驗教學流程圖

1.準備階段

(1) 蒐集並整理分析圖像教材,設計圖像式教學方案及一般教學方案並準備實 驗教學事宜。

(2)選定研究樣本:本研究採方便取樣方式,以研究者任教的三個班級學生為 研究對象,因本校一年級僅有三個班級,且採取學科能力分組,是故筆者將高能 力水平的班級(103 班)做為歷程模式圖像教學的實驗班級,在實驗中施以圖像式

第一章 緒論 - 29 -

教學,但不與其他兩個班級進行學習成就測驗的比較,而專注在學習歷程的質性 研究與量表的分析比較。而另兩個同質性較高的班級則進行目標模式圖像教學,

又因其中102 班有特殊教育的智能障礙學生,在實驗中加以剔除,不列入觀察研 究對象。此兩班隨機選派102 班為實驗組,接受圖像教學方案;101 班為控制組,

接受一般歷史科教學方案。

(3)與指導教授商討實驗教學流程、進度及教學內容。

2.前測階段

目標模式受試學生於實驗教學開始前,先進行學習成就測驗前測。前測目的 是為了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之學前差異,以確保兩組之立足點相同,同時為求 得資料的正確性與一致性,以研究者任教學校98 學年度第 1 學期之五次全校性 測驗為前測,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與對照組班級皆採用同樣的試卷。

3.實驗教學階段

本研究實驗教學之實驗組與控制組均由研究者本人擔任教學者工作,進行十 週之實驗教學,其中目標模式共二十節課,歷程模式共三十節課。教學範圍為翰 林版98 學年度下學期國中社會領域歷史科日治時期臺灣史的三個教學單元,每 次實驗教學時間與學校之正常上課時間相同,每節四十五分鐘。

(九)後測

受試學生於每單元實驗教學結束後接受「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以期瞭解 在不同的教學方案下,接受圖像教學與未接受者在歷史科學習成就上之差異情 形。另外,實驗教學後,實驗組學生須接受「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 量表測驗」及「歷史學習態度量表」之施測,以瞭解接受圖像式教學進行歷史科 學習之學生對教學材料與教學歷程的看法及滿意度。

(十)資料分析及撰寫研究報告

將文獻探討及受試學生填答「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以及實驗組在「歷史科 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測驗」、「歷史學習態度量表」之結果分析討論,

並將資料加以歸納整理,撰寫研究報告。

本研究之資料處理是以統計套裝軟體程式SPSS for Windows 12.0 版為資料 處理工具,並界定.05 為顯著水準(α=0.05)。根據研究假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 分述說明如下,並將本研究之統計分析流程圖列於下圖1-5-3:

一、針對各變項進行描述統計分析後,以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歷史科學 習成就測驗」上各變項間之平均數及標準差之差異,以及「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

與「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在教學成效面向、歷史思維面向、

學習態度面向、學習興趣面向等四個層面的相關情形。

二、研究假設一:探討相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接受不同教學方法在歷史科學習成就 測驗上有顯著差異。統計方法採用獨立樣本t 檢定,以「教學方法」為自變項,

分別以3 次「歷史學習成就測驗分數」為依變項,考驗假設一。

三、研究假設二:探討相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接受不同教學方法在歷史科學習態度 上有顯著差異。統計方法採用獨立樣本t 檢定,以「教學方法」為自變項,分別 以「歷史科學習態度量表」前測與後測為依變項,考驗假設二。

四、研究假設三:探討不同能力水平之學生在接受圖像教學之前與接受圖像教學 之後在「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之教學成效面向、歷史思維面 向、學習態度面向、學習興趣面向等四個層面有差異。統計方法採用相依(成對) 樣本 t 檢定,以「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為自變項,「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 及情意量表」前測與後測為依變項,考驗假設三。

五、研究假設四:探討在相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不同性別與接受不同教學方法 的學生在歷史科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統計方法採用雙因子共變數分析 (Two-Way ANCOVA),以「歷史學習態度量表前測分數」為共變數,「性別」及

「教學方法」為自變項,「歷史學習態度量表後測分數」為依變項,考驗假設四。

第一章 緒論 - 31 -

六、研究假設五:探討在相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不同性別與接受不同教學方法 的學生在歷史科學習成就上有顯著差異。統計方法採用二因子共變數分析 (Two-Way ANCOVA),以「歷史學習成就前測分數」為共變數,「性別」及「教 學方法」為自變項,「歷史學習成就後測分數」為依變項,考驗假設五。

七、探討學生接受圖像式歷史科教學後,對採用圖像式教學方式學習的看法及態 度之反應情形為何?透過「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測驗」來蒐集 資料,針對此意見調查表以百分比分析的統計方法來分析與解釋實驗組學生對圖 像融入教學進行學習時的看法,此問卷之第三部分為開放式問題,將學生填寫之 資料由研究者閱覽後,逐一歸納整理,以瞭解接受圖像式教學在歷史科學習之實 驗教學組對採用此方案教學的看法及待改進之處。

圖1-5-3 統計分析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