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Copied!
3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豐祥. 博士.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 —以日治時期臺灣史教學為例. 研究生:陳正田 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一月.

(2)

(3)

(4)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背景....................................................................................6. 第三節. 文獻探討........................................................................................................7. 第四節. 研究方法......................................................................................................17. 第五節. 研究步驟......................................................................................................26. 第六節. 研究限制......................................................................................................32. 第二章. 圖像的種類、教學理論與歷史教學目標. 第一節. 圖像的種類..................................................................................................33. 第二節. 教像教學理論..............................................................................................47 壹、生理學基礎............................................................................................47 貳、認知心理學的基礎................................................................................51 參、傳播學的基礎........................................................................................66 肆、符號學的基礎........................................................................................71. 第三節 「日治時期台灣史」單元教學目標..............................................................76. 第三章. 圖像教學的教材設計. 第一節. 漫畫教材的內容設計..................................................................................82. 第二節. 概念圖的內容設計......................................................................................89. 第三節. 影視教材的內容設計................................................................................124. 第四節. 動畫的內容................................................................................................130. 第四章. 教學活動設計與評量. 第一節. 教學活動設計............................................................................................133. 第二節. 教學評量....................................................................................................167 i.

(6) 第五章. 實驗結果分析. 第一節. 學習成就測驗分析....................................................................................193. 第二節. 歷史科學習態度量表分析........................................................................197. 第三節. 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分析........................................237. 第四節. 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262. 第五節. 雙因子變異數分析....................................................................................27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280. 第二節. 建議............................................................................................................283. 參考文獻 一、教科書................................................................................................................. 287 二、專書......................................................................................................................287 三、學位論文..............................................................................................................289 四、期刊論文..............................................................................................................290 五、西文論著..............................................................................................................295 六、網路資料..............................................................................................................295 七、影視資料..............................................................................................................296. 附錄: 附錄一:學習成就測驗預試題目分析表..................................................................297 附錄二: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項目分析..................................306 附錄三:歷史科學習態度量表項目分析..................................................................313 附錄四:歷史科第一次成就測驗預試試卷..............................................................320. ii.

(7) 附錄五:歷史科第一次成就測驗正式試卷..............................................................329 附錄六:歷史科第二次成就測驗預試試卷..............................................................334 附錄七:歷史科第二次成就測驗正式試卷..............................................................344 附錄八:歷史科第三次成就測驗預試試卷..............................................................347 附錄九:歷史科第三次成就測驗正式試卷..............................................................356 附錄十: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專家效度..................................360 附錄十一: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正式問卷..............................365 附錄十二:歷史科學習態度量表預試卷..................................................................370 附錄十三:歷史科學習態度量表正式問卷..............................................................374. iii.

(8) 圖. 次. 圖 1-4-1 研究架構圖.................................................................................................17 圖 1-5-1 研究流程圖.................................................................................................26 圖 1-5-2 實驗教學流程圖.........................................................................................28 圖 1-5-3 統計分析流程圖.........................................................................................31 圖 2-1-1 圖像種類分類圖.........................................................................................34 圖 2-1-2 日治時期臺大醫院.....................................................................................35 圖 2-1-3 日治時期總督府.........................................................................................35 圖 2-1-4 武裝抗日游擊戰想像圖.............................................................................35 圖 2-1-5 皇民化時期臺灣青年出征.........................................................................35 圖 2-1-6 林獻堂畫像.................................................................................................36 圖 2-1-7 樺山資紀照片.............................................................................................36 圖 2-1-8 日治時期公學校入學率圖.........................................................................37 圖 2-1-9 日治時期警察職權圖.................................................................................37 圖 2-1-10 日治時期武裝抗日概念圖範例.................................................................42 圖 2-1-11 日治時代臺民學童升學流程.....................................................................43 圖 2-1-12 日治時代臺灣社會階層互動關係.............................................................43 圖 2-2-1 腦部發展階段圖.........................................................................................49 圖 2-2-2 記憶系統的訊息處理模式.........................................................................52 圖 2-2-3 蓋聶的訊息處理模式.................................................................................54 圖 2-2 -4 Paivio 雙碼論之語文/非語文系統............................................................56 圖 2-2-5 圖像意義形成的過程.................................................................................57 圖2-2-6 對照布魯納的三個認知學習表徵時期和戴爾的經驗塔.........................58 圖2-2-7 「接受-發現」學習與「機械-有意義」學習之間相互垂直的關係.........64 圖2-2-8 Shannon與Weaver的通訊傳播模式...........................................................66. iv.

(9) 圖2-2-9 戴爾(Edagar Dale)的經驗金字塔...............................................................67 圖2-2-10 白樓(Berlo)傳播模式圖..............................................................................69 圖2-2-11 施蘭姆(Wilbur Schramm)的傳播模式.......................................................70 圖3-2-1 1895年日軍接管臺灣路線圖.....................................................................90 圖3-2-2 日治前期臺民的抗日活動.........................................................................92 圖3-2-3 日治時代的總督府與原住民.....................................................................94 圖3-2-4 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96 圖3-2-5 日本統治臺灣的大勢.................................................................................98 圖3-2-6 總督府發起的運動與各種動員組織.........................................................99 圖3-2-7 皇民化運動的項目...................................................................................100 圖3-2-8 臺民的海外動員.......................................................................................101 圖3-2-9 戰時總督府對臺的控管措施...................................................................102 圖3-2-10 總督府推動的各項調查統計...................................................................105 圖3-2-11 日治臺灣的社會基礎工程........................................................................106 圖3-2-12 日治時代的米糖經濟...............................................................................109 圖3-2-13 日治時代臺民學童升學流程....................................................................111 圖3-2-14 日治臺灣三大「陋習」的改革....................................................................113 圖3-2-15 總督府推行的現代醫學及公衛制度........................................................115 圖3-2-16 日治時代的刑法與民法............................................................................117 圖3-2-17 日治時代的文化與休閒活動....................................................................118 圖3-2-18 二O年代的臺灣與與世界反帝國主義的潮流.........................................119 圖3-2-19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流程...............................................................120 圖3-2-20 知識分子啟蒙大眾的方法.......................................................................122 圖5-1-1 相同能力水平對照組與實驗組成就測驗前測平均分數比較圖...........195 圖5-1-2 相同能力水平對照組與實驗組成就測驗後測平均分數比較圖...........196 圖5-2-1 第4題(老師考的歷史考卷,我大部份都會寫。)得分比率分配圖...........201 v.

(10) 圖5-2-2 第7題(老師問的歷史問題,大部分我都會答。)得分比率分配圖...........201 圖5-2-3 第35題(我很怕老師問我歷史問題。(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02 圖5-2-4 第11題(我喜歡和同學討論歷史問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06 圖5-2-5 第14題(考歷史時,我不會很緊張。)得分比率分配圖.............................206 圖5-2-6 第15題(歷史不會讓我感到煩躁。)得分比率分配圖...............................207 圖5-2-7 第25題(我不喜歡花太多時間去想歷史問題。(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 圖..............................................................................................................207 圖5-2-8 第26題(思考歷史問題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 圖..............................................................................................................208 圖5-2-9 第27題(我不喜歡老師出太難的歷史問題。(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08 圖5-2-10 相同能力水平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態度量表後測差異題項平均比較 圖..............................................................................................................209 圖5-2-11 第3題(只要我上課認真一點,就可以把歷史學好。)得分比率分配圖...213 圖5-2-12 第4題(老師考的歷史考卷,我大部份都會寫。)得分比率分配圖...........213 圖5-2-13 第6題(只要用心,老師講的內容我都聽得懂。)得分比率分配圖...........214 圖5-2-14 第20題(學了歷史,對其他知識的增進沒有什麼幫助。(反向題))得分比 率分配......................................................................................................214 圖5-2-15 第30題(家人不喜歡歷史。(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15 圖5-2-16 第31題(家人不喜歡我問他們歷史問題。(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15 圖5-2-17 第32題(家人認為我不能把歷史學好。(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16 圖5-2-18 第33題(老師不會在意我的歷史考幾分。(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16 圖5-2-19 第15題(歷史不會讓我感到煩躁。)得比率分配圖...................................220 圖5-2-20 第20題(學了歷史,對其他知識的增進沒有什麼幫助。(反向題))得分比 率分配圖..................................................................................................221 圖5-2-21 第26題(思考歷史問題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 圖..............................................................................................................222 vi.

(11) 圖5-2-22 第28題(我不喜歡學習歷史課本以外的歷史知識。(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 圖...............................................................................................................222 圖5-2-23 第31題(家人不喜歡我問他們歷史問題。(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23 圖5-2-24 第32題(家人認為我不能把歷史學好。(反向題))得分比率分配圖........223 圖5-2-25 第3題(只要我上課認真一點,就可以把歷史學好。)得分次數分配圖...226 圖5-2-26 第16題(上歷史課時,我不會緊張。)得分次數分配圖.............................227 圖5-2-27 第31題(家人不喜歡我問他們歷史問題。(反向題))得分次數分配圖....227 圖5-2-28 第30題(家人不喜歡歷史。(反向題))得分次數分配圖............................230 圖5-2-29 第33題(老師不會在意我的歷史考幾分。(反向題))得分次數分配表....230 圖5-2-30 第34題(想到要上歷史課,我就覺得不快樂。(反向題))得分次數分配圖231 圖5-2-31 第7題(老師問的歷史問題,大部分我都會答。)得分次數分配圖...........233 圖5-2-32 第12題(我喜歡學習歷史課本以外的歷史知識)得分次數分配圖.........234 圖5-2-33 第26題(思考歷史問題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反向題))得分次數分配 圖..............................................................................................................235 圖5-2-34 第28題(我不喜歡學習歷史課本以外的歷史知識。(反向題))得分次數分配 圖...............................................................................................................235 圖5-2-35 第34題(想到要上歷史課,我就覺得不快樂。(反向題))得分次數分配圖236 圖5-3-1 第7題(上歷史課可以增進我的歷史知識)得分比率分配圖...................242 圖5-3-2 第16題(我上課時會思考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得分比率分配圖.........242 圖 5-3-3 第 19 題(上歷史課可以讓我記取前人的教訓)得分比率分配圖...........243 圖 5-3-4 第 20 題(上歷史課可以讓我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得分比率分配圖...243 圖 5-3-5 第 21 題(上歷史課可以幫助我明瞭當時的人心中的想法)得分比率分配 圖..............................................................................................................244 圖 5-3-6 第 11 題(我認為使用圖像教學可以節省學習的時間)得分比率分配 圖..............................................................................................................249 圖 5-3-7 第 19 題(上歷史課可以讓我記取前人的教訓)得分比率分配圖...........249 vii.

(12) 圖 5-3-8 第 29 題(上歷史課時,我會和同學互相討論合作學習)得分比率分配 圖..............................................................................................................250 圖 5-3-9 第 42 題(我對歷史漫畫的興趣比其他圖像還高)得分比率分配圖.......250 圖 5-3-10 第 32 題(我會事先預習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得分次數分配圖...............254 圖 5-3-11 第 34 題(我會主動搜集和歷史課有關的資料)得分次數分配圖...........254 圖 5-3-12 第 35 題(我會因為歷史課更熱愛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得分次數分配 圖..............................................................................................................255 圖 5-3-13 第 1 題(我覺得採用圖像影音來上課,幫助我在歷史科方面學習效果更 好)得分次數分配圖.................................................................................258 圖 5-3-14 第 13 題(我覺得採用圖像影音可以彌補課本內容的不足)得分次數分配 圖..............................................................................................................259 圖 5-3-15 第 15 題(若以圖像說明清楚概念,能夠幫助學習)得分次數分配圖.....259 圖 5-3-16 第 16 題(我上課時會思考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與原因)得分次數分配 圖..............................................................................................................260 圖 5-3-17 第 37 題(我覺得班上多數的同學喜歡上歷史課)得分次數分配圖.......260. viii.

(13) 表. 次. 表 1-4-1 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20 表 1-4-2 鑑別度評鑑標準.........................................................................................21 表 1-4-3 第一次歷史學習成就測驗雙向細目表.....................................................22 表 1-4-4 第二次歷史學習成就測驗雙向細目表.....................................................23 表 1-4-5 第三次歷史學習成就測驗雙向細目表.....................................................23 表 2-2-1 左、右腦功能比較.......................................................................................47 表 2-2-2 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50 表 2-2-3 符號的三個層面.........................................................................................73 表 2-2-4 Saussure「符號組成」 概念...........................................................................74 表 5-1-1 相同能力水平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習成就測驗前測差異分析摘要 表............................................................................................................. 194 表 5-1-2 相同能力水平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差異分析摘要 表............................................................................................................. 195 表 5-2-1 相同能力水平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習態度量表前測差異分析摘要 表............................................................................................................. 197 表 5-2-2 相同能力水平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習態度量表後測測差異分析摘要 表............................................................................................................. 202 表 5-2-3 不同能力水平實施圖像教學的學習態度量表前測差異分析摘要表...209 表 5-2-4 不同能力水平實施圖像教學的學習態度量表後測差異分析摘要表...217 表 5-2-5 101 班學習態度量表相依樣本t檢定前後測差異比較表....................224 表 5-2-6 102 班學習態度量表相依樣本t檢定前後測差異比較表....................228 表 5-2-7 103 班學習態度量表相依樣本t檢定前後測差異比較表....................231 表 5-3-1 不同能力水平班級實施圖像教學在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前 測差異分析摘要表..................................................................................237. ix.

(14) 表 5-3-2 不同能力水平班級實施圖像教學在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後 測差異分析摘要表..................................................................................244 表 5-3-3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圖像教學情意相依樣本t檢定前後測差異比較 表............................................................................................................. 251 表 5-3-4 高能力水平實驗組圖像教學情意相依樣本t檢定前後測差異比較 表............................................................................................................. 255 表 5-4-1 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強度指標...............................................................262 表 5-4-2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1 次成就測驗與學習態度量表前測之相關分 析............................................................................................................. 263 表 5-4-3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3 次成就測驗與學習態度量表後測之相關分 析............................................................................................................. 263 表 5-4-4 高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1 次成就測驗與學習態度量表前測之相關分 析..............................................................................................................264 表 5-4-5 高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3 次成就測驗與學習態度量表後測之相關分 析..............................................................................................................264 表 5-4-6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1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前測之相關分 析............................................................................................................... 265 表 5-4-7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3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後測之相關分 析............................................................................................................... 266 表 5-4-8 高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1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前測之相關分 析.............................................................................................................. 267 表 5-4-9 高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3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後測之相關分 析.............................................................................................................. 267 表 5-4-10 高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1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前測第 11 之 相關分析..................................................................................................268 表 5-4-11 高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3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後測第 25、 x.

(15) 30、33 題之相關分析................................................................................269 表 5-4-12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1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前測第 3、13、20、27、30、35 題之相關分析..........................................................270 表 5-4-13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3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後測第 2、4、8、10、11 題之相關分析....................................................................272 表 5-4-14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3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後測第 24、25、26、27 題之相關分析....................................................................274 表 5-4-15 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第 3 次成就測驗與圖像學習及情意量表後測第 36、37、39、40 題之相關分析....................................................................275 表 5-5-1 性別與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態度量表後測各細格平均數...................277 表 5-5-2 性別與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態度量表後測之變異數分析...................277 表 5-5-3 性別與教學方式對學生第 3 次歷史學習成就各細格平均數................278 表 5-5-4 性別與教學方式對學生第 3 次歷史學習成就後測之變異數分析........278. xi.

(16) xii.

(17) 誌謝辭 本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恩師陳豐祥教授,不嫌棄我的駑頓,願意收列 門牆,並隨時督促進度,諄諄教誨,一字一句地酙酌潤飾本文的語句,使其更流 暢易於閱讀,否則以我散漫的個性,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其次要感謝黃綉媛教授 與管美蓉老師就本論文的缺失與盲點予以指正,使我的論文能更臻完整,然本論 文經修正後倘若仍有缺失是我的責任。 感謝林世昌校長願意讓我在公餘之際可以請假進修,使我有機會攻讀更高的 學位;另外歷任教務主任的何政謀校長、康惠美主任、楊豊城主任,感謝你們在 我進修時,將部分工作承攬而不加重我的負擔,使我能專心課業減少行政工作的 牽絆;教學組長佩儀為我安排好課務問題,讓我能在進修之餘還能兼顧教學工 作;感謝好友喬伍和炳憲協助進行成就測驗和問卷的預試;感謝同學秀萍在我心 情低落時的砥勵與傾聽我吐苦水;感謝明新科大林鴻銘副教授提供我統計問題的 諮詢。 最後要感謝我的岳父楊昆明先生和岳母蘇月珠女士的鼓勵,讓我在大學畢業 多年之後還有勇氣回到母校進修以及內人蕙禎在我對論文焦頭爛額之際照顧好 我們可愛的女兒芷宜,使我無後顧之憂能夠在家庭、工作與課業三方面兼顧。僅 以此小小的成就獻給生我、育我的父母。. 正田僅誌100.1.26.

(18)

(19) 摘. 要.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與資訊爆炸的時代,近來圖像式思考的應用日趨普遍。 本研究發展出以圖像導向為主的歷史教學,探討圖像融入歷史教學與一般教學對 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歷史認知、理解、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影響。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研究法之「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groups design),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學校的國中一年級三個班 級,有效樣本共91人,兩班為實驗組接受圖像融入歷史教學,另一班為控制組進 行一般教學。以自編之學習成就測驗、歷史科圖像式教學學習成效及情意量表及 歷史科學習態度量表進行獨立樣本、相依樣本考驗及雙因子共變數分析 (Two-Way ANCOVA)以界定歷史科圖像教學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成就之影 響,以提供歷史教學之參考,本研究的發現為: 一、圖像教學方式對中低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成就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二、圖像教學方式對中低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情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三、圖像教學方式對中低能力水平男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趨於正向變遷且高 於女生; 四、高能力水平學生實施圖像教學方案可顯著提升學習興趣,但對其學習成就並 未有顯著影響; 五、歷史圖像教學可以提升學生歷史認知學習的成效; 六、歷史圖像教學模式的使用,可豐富教師教學活動的運作內容,且可視學生的 學習狀態對活動方式彈性調整; 七、學生對歷史圖像教學抱持肯定的態度。 本研究並針對圖像教學方式以及未來更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幾項建議為: 一、圖像教學的應用要注意採用時機需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能力與教學目標; 二、在圖像教材的選擇方面應兼顧趣味性、歷史性及教育性; 三、使用歷史教學平台;.

(20) 四、教師需提昇圖像資訊處理能力; 五、宜增加教學實驗的週期; 六、宜擴大教學實驗的對象; 七、宜提升教學實驗的嚴謹度; 八、宜擴展教學實驗的範疇; 九、運用適切的統計方式與熟悉統計軟體的操作。 上述九項可做為圖像教學研究需要注意的條件。 關鍵字:圖像教學、歷史教學、歷史圖像.

(2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1-.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十幾年來,臺灣的教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歷史科的課程改革也成為眾所 矚目的焦點,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即代表了課程的改革,也代表了教師的角色 期望,已由被動的課程實施者、知識傳播者轉向成為主動的設計者、研究者、專 業發展者。因此教師要真正具有專業能力,在本身的實際教學活動外,必須能夠 投入教育研究工作,因為教師研究可說是教學實際的基礎1,也是一個理想教師 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史坦豪斯(L. Stenhouse)即指出:「課程研究與發展乃教師的 專業領域,外在的課程規範僅是提供教師作為一種輔助,理想的狀況乃是由教師 在教學情境中研究並發展個人的方案,以改進教學實際。教師的工作不應僅被視 為研究的對象與題材,教師本身也應該進行研究,對自己的教學加以探究。換言 之,教師即研究者,教師是自己教室情境及教學的研究者」2。由此可知,若要 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目標,教師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應扮演重要的角色。 歷史學科的教學,過去往往被認為是背誦的記憶之學而深受詬病,但美國教 育哲學家杜威卻認為,教師教導歷史是客觀生動的。他闡述自身對歷史的看法: 研究歷史不是去集合訊息,而是運用訊息去構建一幅生動的圖片,闡明人們如何 行動及為何行動,如何成功或失敗。3同時他主張學生需於做中學,以真實體驗 生活,累積經驗,並不斷地修正。他於1960年代曾對歷史科的教學提出五點具體 的教學建議,其中之一便是:「以與歷史有關之圖畫、實物、古代遺跡作為教具, 藉以引起學生興趣」4,而教育部所頒佈的「學校歷史教學綱領之設計」便提到:. 1. Mckernan, J., ”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A handbook of Metho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 Y.: St. Martin's Press.p354,1991。 2 湯仁燕, 〈論教師行動研究與學校本位革新〉 ,載於高強華主編, 《學校變遷與學校革新》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9,頁 359-360。 3. Dewey著,林寶山,康春枝合譯,《兒童與課程、學校與社會》,臺北:五南,2001,頁100。. 4. 關於杜威(John Dewey)曾提出如何增加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五點具體意見:「一、歷史應與現.

(22) -2-.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教師應該能在最狹隘的環境之中發現最能適用的教材」5。 什麼是歷史?杜維運在《史學方法論》中曾說:「所謂歷史,不外是以往實 際發生的事件,或者是以往實際發生的事件的紀錄。」「歷史不能止於是往事的 紀錄」,「歷史於往事的紀錄以外,應是研究往事的學術」6。歷史是過去的事 實,但所有過去發生的事實當中,並非全部都能夠成為歷史,因為能夠成為歷史, 必須取決於人們是否將之紀錄下來,被人們挑選而記錄下來的,才是我們今日所 見的歷史。長久以來,人們所用來記錄歷史的工具主要是文字,然在文字發展成 熟以前的事實,就無法被記錄了嗎?並非如此。更早以前的事實,可能透過口耳 相傳、結繩記事、圖畫而被紀錄下來,這些傳說、神話、用具、圖案以及後來的 文字紀錄,都可以被稱作史料。閱讀文字的史料要對文字有相當的理解力,但若 學習者沒有足夠的歷史時代感,往往文字的解讀會事倍功半,這時候就需要有具 體的形象可供參考,以協助學習者建構他們對那個時代的認知與感受。 德國史家Joern Rusen指出,「歷史意識是記憶的表現和顯示」、「歷史學習 是獲得歷史意識能力的一個過程」7,因此歷史學習就是要使學生能夠獲得歷史 意識,而獲得歷史意識的過程中,「記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然如何不讓學 生認為歷史就純然是一門「記憶之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提供給學生的學習 材料和學習活動,可說是影響的關鍵。 有歷史學者主張,恢復傳統歷史教學中的直觀教學原則是重要的課題,可藉 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儘量接近. 實相聯絡,不可認為是過去的濫帳。二、從現實問題著手,使學習者易於了解而生興趣。三、就 過去的史實中,選擇與現在有關之點,使個人小經驗,漸行推廣。四、以與故事有關之圖畫、實 物、古代遺跡作為教具,藉以引起學生興趣。五、使用各種表演法,使學生牢記。」轉引自:饒 朋湘,《國民學校歷史科教學法研究》,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1964 年11 月,頁72-73。 5. 韋宏璋,《歷史教學方法研究》,臺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75 ,頁 3。 6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華世,1981,頁 21、頁 361-362。 7. Joern Ruesen著,陳中芷譯,〈歷史意識作為歷史教科書研究之事項〉,1998。收入《方法論:. 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36)。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23) 第一章. 緒論. -3-. 歷史真實的表象、思考認識歷史問題、陶冶其審美能力等,因此必須在圖解法、 圖示法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學生用符號思考問題的能力。8 歷史教學是要傳遞有意義的歷史訊息,以歷史教科書、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 為主軸,利用語言敘述、板書、圖片圖解、實物模型和聲、光、電的刺激等形式, 達成教學目標。我們常見的是,教師經由歷史教科書的文字、插圖等內容,通過 講授、展示、播放影音等,讓學生聽到、看到、想到、做到,其中主要還是透過 聽覺與視覺的途徑傳遞訊息。9 圖表的使用是影像的直觀教學上很重要的部分,它不但在教學上是必要的, 即使在未來歷史教科書的編纂改革上也都是需要考量的課題。白月橋教授對於未 來歷史教科書的改革意見中,就有「增加圖表的類型、發揮插圖作用」的建議, 他說:「圖表是直觀性教材,歷史教科書向來重視選用插圖,但仍需革故鼎新: 一是增加圖表的數量和種類,二是擴大圖表的應用範圍。教科書插圖除了用來增 加學生學習歷史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概念外,還應用來發展學生的智力,培 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10 歷史學科知識的組織有著過去性、推論性、因果性、綜合性及具體性11等五 大特性,其中因著過去性及具體性兩大特點,其具體支持的材料就是史料。史料 除了以文字留存之外,亦可以圖像的形式存在,而圖像有「原始性圖片史料」與 「再造性圖片史料」之區別,原始性的圖像指各類文物、古蹟、遺址、碑刻、繪 畫、書法、甲骨文、竹木簡、工藝製作等實物史料以及人物、戰爭、社會生活等 的照片、圖片,為第一手史料。如拜現代攝影技術的發明,近代的文物或人物可 以照片的形式保存;甚至錄影技術發明後,更可以動態影片的形式存在。如紀錄. 8. 于友西,〈加強開發右腦,改進歷史教學〉,收入于友西、葉小兵等,《素質教育與歷史教育. 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2000),頁36-41。 9 10 11. 于友西等,《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9),頁 203-206。 白月橋,〈對歷史教科書改革的幾點意見〉《清華歷史教學》第8期(1997.9),頁45-51。. 陳豐祥, 〈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與課程設計〉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11 卷 6 期,2001 年 4 月,頁 26-36。.

(24) -4-.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片的拍攝,可以更進一步還原現場事實,這些都可以補充文字敘述的不足12。除 原始性圖像外,後人根據史料推測想像,將歷史文物、人物或事件經過有系統的 編排與設計,可將歷史事件以表意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漫畫、動畫、人物畫、歷 史畫面、想像畫、遺蹟遺物的復原畫、歷史地圖、統計表、歷史簡表或概念圖等。 這些二手史料,其史料價值雖不及原始性圖片史料。但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可 以有助於對歷史事件的認識與瞭解,用來說明問題,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達 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其所以如此,主要是原始材料有時難以帶來足夠的臨場感, 而上述的各種種圖像史料,有時候反而比一手的圖像更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進而 催化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費艾司說:「所有歷史工作的起點,都在於對某些特 定事物的興趣之被撩起」 。13如果教師可以妥善應用這些教材,發揮圖像的功能, 讓學生自己建構出過去的情境,適當地增加圖像教材的使用,可以充實教科書的 不足。惟這類二手材料是人為的表意圖像經過將史料加以整理編排,此類材料在 選擇時就必須考慮其真實性,是否悖離歷史事實,尤其是多數漫畫、動畫及戲劇 本身強調趣味性及對閱聽者的吸引力,在設計時難免會為了提高閱聽者的興趣而 對史實加以增減扭曲,因此在選擇這類教學題材時需要特別注意其內容是否真 實,篩選合於史實又具吸引力的材料以增加閱聽者的興趣;再則因為資訊科技的 發展,可將文字的記錄轉化為各式各樣的圖表與影像的設計,增加情境的體驗, 由模擬活動中學習,使學習者可獲得想像的真實經驗,則其印象更為深刻,學習 成效及潛在影響力也更具正面意義。 圖像教材應用於國中歷史教學,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心理、認知能 力,應力求淺顯易懂,尤其要講述抽象的概念和論述時,更可利用圖像創設歷史 情境、營造歷史圖像,使教師的講述更為具體、形象,增加歷史感與真實感,引 導學生神入歷史,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將圖像教材應用在歷史教學中,對教師、尤其國中學生而言,並不是要掌握. 12 13. 林永欽, 〈史料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清華歷史教學第 16 期》 ,2005 年,頁 49。 Fines,J. ”Archives in School”.New York:Wiley,1968,p.352。.

(25) 第一章. 緒論. -5-. 史料本身,而是著眼於教材促進學生認識歷史、理解歷史、發展思維方面的作用, 教師可以應用圖像教材,有意識、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具有思維訓練的問題,培養 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透過改變教師教學內容的呈現,促進 教學模式的革新,並可改變學生的學習慣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以 達成歷史教學的目的。.

(26) -6-.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背景.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針對「日治時期的統治」、「日治時期的經濟與教育」、 「日治時期的社會」三個單元的課程,設計出以圖像化的教學策略來進行實驗教 學,並分別比較不同性別與不同基礎能力之學習者在接受「圖像化教學」與「一 般歷史科教學」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後,在歷史學習態度、學習成就及學習保留 之表現情形,因此,研究目的如下所示: 一、探討不同性別學生接受不同教學法之後,在歷史學習態度的表現情形。 二、探討不同性別學生接受不同教學法之後,在歷史學習成就的表現情形。 三、探討不同性別學生接受不同教學法之後,在歷史學習保留的表現情形。 四、瞭解學生採用圖像化學習歷史科目後,對此教學法之反應態度。 五、瞭解學生對圖像化之學習態度與歷史學習成效之相關性。 六、根據實驗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融入式圖像化課程設計及教學方法的參考。 七、發展圖像化教學方案為研究工具,以供國中在此課程教學之參考。. 貳、問題背景 歷史學科長期以來被視為副科,屬於記憶之學,許多老師的教學常是「講光 抄」,學生的學習方式常是「背多分」,對於歷史科的學習內涵與學習態度始終 欠缺認識與重視,缺乏對於歷史時代感的體認。再者教育上,常面臨以下幾個問 題: (一)欠缺啟發學生獨立性思考、統整與批判的能力。 (二)同儕及師生互動貧乏。 (三)求知過程缺乏學習者內在主體觀點的詮釋,以及不同觀點的批判與接納。 (四)傳統機械式的講述教學,學習主體心智模式其知識以片斷零碎的基模儲存的 結果,不利系統化思考。.

(27) 第一章. 第三節. 緒論. -7-. 文獻探討. 有關圖像教學的文獻,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屬於學理的介紹;另一類則 是屬於實務的經驗。就學理介紹部分,多屬心理學或傳播學的學理介紹。而就實 務經驗則多屬教學實驗的研究,但多數不屬於歷史學科,且廣泛分佈於語文寫 作、自然科學等層面,屬於歷史學科的僅有少數幾篇,茲就蒐羅到的文獻資料介 紹如下:. 壹、期刊部分: 張桂芳〈歷史課程觀和歷史教材改革的主要目標〉14,說明大陸教改目標在 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教學內容有大幅修改,並且改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盡量多 提供圖像資料及視聽材料吸引學生興趣,提倡討論學習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張元〈從具體描述到深入解釋-國中、高中歷史教學的區隔〉15論及在國中 教學方式的具體建議方面,應重視情景的描述且多利用圖像說明,並設計良好的 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 李稚勇〈論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方法〉16一文提及圖示教學法運用簡明的符 號、文字和數,按照歷史學的邏輯,把要掌握的歷史知識概括為簡短的信號、綱 目和要點,把複雜的歷史事件與現象條理化、明朗化、系統化,讓學生獲得直觀 的感受,有利於學生對歷史概念的學習和掌握。 宋佩芬〈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17一文,以教師採講述 法教學對國中生歷史思維可能產生的影響為題進行研究,發現在有脈絡的講述表. 14. 張桂芳,〈歷史課程觀和歷史教材改革的主要目標〉,《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學社, 第 8 期,2001 年,頁 26-28。 15 張元,〈從具體描述到深入解釋-國中、高中歷史教學的區隔〉,《歷史月刊》,1998 年 10 月,頁 96-101。 16 李稚勇,〈論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方法〉,《歷史教學問題》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3 期, 1993.06,頁 45。 17. 宋佩芬,〈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師大學報:教育類》,53卷第1期,. 2008年,頁175-197。.

(28) -8-.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達清楚的因果關係,以生動的故事劇情與比喻使人感受歷史,以多媒體、史料與 細節敘述使歷史視覺化與情境化等條件下,講述教學法的確有助於學生歷史思維 能力的培養。此文說明了歷史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學的靈活性,講述法有其不 可摒廢的存在價值。同時強調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考點:是否打破學科界限並不 是課程改革重點,教師是否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有興趣,進行有意義且真正理解 的學習,如何教導學生運用學科發展出來的認知方法與架構來思考以及解決問 題,才是全球化之後人才培育的急迫處。 劉靜貞〈歷史書寫的可能途徑──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表現〉18一 文,則是以四本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為例,探討歷史教育中呈現(書寫)人物的 方法及其可能性。文中指出,重建過去的論述有賴對證據的理解與掌握,歷史書 寫的重心不能再以知識累積為主的重要事件敘述,而應盡量著重於人在某種歷史 情境中可能的表現。 田京生、齊渝華在〈歷史形象思維能力培養途徑的教學探索〉19中,則從實 物、照片、圖畫、影視資料等較易引起學生觀察興趣的資料著手,經由問題情境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培養歷史形象思維能力,可達到較佳效果。文中提供幾個應 用實例,並建議透過「角色扮演」、「實況報導」等作業形式作為「神入」歷史 的媒介。這些建議都可增加歷史教學的活潑性與趣味性。 周梅在〈情景教學法結合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20一文中提到,透過 對歷史照片、圖像進行動態或靜態的情境設計,可以使學生積極思維,並且容易 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層面。. 18. 劉靜貞,〈歷史書寫的可能途徑─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表現〉,《史學與文獻》,臺. 北:學生書局,1998年,頁27-54。 19. 田京生、齊渝華,〈歷史形象思維能力培養途徑的教學探索〉,《歷史教學》,天津:歷史. 教學社,第1期,1996年,頁13-16。 20. 周梅,〈情景教學法結合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歷史教學問題》,上海,華東師. 範大學,第4期,1998年,頁51-52。.

(29) 第一章. 緒論. -9-. 韓愛麗〈歷史新課程情境教學莫誤入歧途〉21一文,提醒教師勿過度強調體 驗而忽略記憶,在應用多媒體時勿本末倒置,過度喧譁而失去教學重心,或者是 把原來寫在黑板上的版書照搬套到多媒體上。 曾筱雯在其〈社會領域教學資源運用之探討〉22文中,提到社會領域的教學 資源包含社區資源、媒體資源、文字資源等三大面向,廣泛運用教學資源不只可 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效率,還能培養自學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黃延齡在其〈活化高中歷史教學法〉23文中則主張寓歷史教育之理想於教學 過程中,還特別推薦課堂上的參考讀物及影片。 戴惠良〈歷史圖片的使用〉24一文,提出圖片具有文字無法替代的功能,可 將複雜、抽象的內容透過清晰的畫面來表示,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 有觀察、思維、想像的空間,也增添歷史的趣味性、可讀性。 馬执斌〈圖畫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地位、功能及運用〉25一文,指出圖畫 能夠成為使用者再造歷史形象的中介,可補充文字表述的不足,教師在使用圖片 教學時應注意觀察重點、順序及細節,並且思考圖片所傳達的訊息,才能達到良 好教學成效。 干樹德在〈歷史教學中的想像〉26文中,指出歷史知識由間接性和複雜性所 決定,而間接性體現在過去性和異域性上,無法親身經歷和體驗也不能重新實驗 和觀察,複雜性則是涉及的層面很廣,透過想像能將歷史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 歷史教學的想像,從內容看具有再造的性質,從教材要求看具有補充的性質,從 學生心理看具有改造的性質,基於這些特點在進行想像時應採取類比法、分析法. 21. 韓愛麗,〈歷史新課程情境教學莫誤入歧途〉,《歷史教學問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第 6 期,2008 年,頁 103。 22 曾筱雯,〈社會領域教學資源運用之探討〉,《國教輔導》,第 354 期,2003.04,頁 24-27。 23 黃延齡,〈活化高中歷史教學法〉,《歷史月刊》,第 204 期,2005.01,頁 108-119。 24 戴惠良,〈歷史圖片的使用〉,《歷史教學問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第 4 期,2008 年, 頁 101-102。 25. 馬执斌,〈圖畫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地位、功能及運用〉,《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 學社,第1期,1996年,頁26-29。 26. 干樹德,〈歷史教學中的想像〉,《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第 3 期,1990 年,頁 116-119。.

(30) - 10 -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和綜合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做到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想像;二、 利用直觀教材,幫助直觀想像;三、調動學生經驗,開拓想像源泉;四、運用語 言直觀,引導想像翱翔;五、運用典型教材,探索想像規律,主張充分運用歷史 插圖、地圖、電影、電視、漫畫、成語故事等材料來幫助學生進行歷史想像。另 外他在〈歷史插圖的類別與教法〉27一文中,也提及歷史插圖具有培養學生形像 思維的作用,而其插圖類別則可分為器物、人物、史事三類,在運用時除讓學生 將言語思維概念與圖示形像概念相結合外,教師也要用言語揭示補充並激發學生 觀察積極性以幫助學生完整掌握歷史情境。 李至芳〈歷史圖示教學法與學生智能培養〉28則指出歷史圖示法有提高記憶 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評述能力等功能。 趙恒烈在〈形象思維與歷史教學〉29一文中,指出歷史教學要強化形象思維 的訓練,而形象思維能力是敏銳精細的形象感受能力;豐富牢固的形象儲存能 力;獨特新穎的形象創造能力;達意傳情的形象描述能力。在歷史教學上提供足 夠形象思維材料,能為綜合分析、邏輯推理和揭示歷史內在提供可靠依據,因此 主張使用文物、模型、地圖、圖畫及幻燈、電影、電視、錄音、影像等直觀教具, 甚至參觀博物館、歷史遺跡。另一篇〈歷史圖像與歷史思維〉30中指出圖像意境 兼備,有立體感,能賦予想像,在教學運用時要注重用語言再建歷史形像的能力、 用圖像證實歷史問題的能力、用圖像分析歷史的能力。而在教學方面則要求真、 清晰、存異、自學等原則。 楊曉寧在〈淺析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圖片教學〉31文中,將歷史圖片歸類為文 物圖、人物像、重要事件圖、古跡遺址圖、想像圖、地圖、圖表等,認為歷史圖 27. 干樹德,〈歷史插圖的類別與教法〉,《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1 期,1994 年,頁 116-119。 28 李至芳,〈歷史圖示教學法與學生智能培養〉,《安徽史學》,第 3 期,1993 年,頁 74-77。 29 趙恒烈,〈形象思維與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學社,第 2 期,1993 年, 頁 23-27。 30 趙恒烈,〈歷史圖像與歷史思維〉,《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學社,第 6 期,1993 年, 頁 34-37。 31 楊曉寧,〈淺析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圖片教學〉,《新課程(教育學術版)》,第 3 期,2009 年, 頁 10-11。.

(31) 第一章. 緒論 - 11 -. 片在教學中的地位,是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與提高學生 的審美情趣。而在使用上則可做為導入課程的工具、重現歷史事件的依據與透視 歷史事件的原因,若善加利用可使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 汪瀛在〈試論歷史圖畫在教學中的功能〉32一文中,指出歷史圖畫在教學中 有七項功能,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增強學生記憶能力;三、發展學生想 像能力;四、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五、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六、培養學生歷史 思維能力;七、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其中筆者對第七項較不能苟同的是涉及 意識型態的認知。其餘六點大致都是圖像在教學中所能提供的好處。 白鶴鳴在〈淺談歷史地圖在教學中的使用〉33一文中介紹各式歷史地圖,並 指出歷史地圖要因應不同用途,使用適合的地圖,在使用上要重視直觀性、趣味 性、生動性和真實性,方能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發展知能。 高鵬飛在〈淺談新編初中《中國歷史》第一冊的插圖及其運用〉34一文中, 指出重視插圖的理由有:一、基於中學歷史教學的需要,以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二、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用以增強學生的歷史感,以提高學習興趣;三、適合 學生的認識規律,經歷感覺知覺-表像-記憶-想像-思維的心理歷程;四、基 於教材和教學改革的需要,使歷史知識立體化。而其功能則有一、製造情景,渲 染氣氛,藉以激發學生想像力,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歷史感;二、幫助學生理解 歷史現象和評價歷史人物;三、用以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主動積極接受新知識; 四、鞏固新知識或系統復習。充分運用可以把抽象的歷史具體化,紛繁的歷史清 晰化。 李德藻在〈中學歷史教材插圖教學研究〉35一文中將教科書的插圖進行分類, 並提出幾個運用插圖的原則:一、作好知識技能準備;二、宏觀分類,作出對插 32. 汪瀛,〈試論歷史圖畫在教學中的功能〉,《課程.教材.教法》,第 5 期,1994 年,頁 25-28。 白鶴鳴,〈淺談歷史地圖在教學中的使用〉,《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學社,第 11 期, 1985 年,頁 52-54。 34 高鵬飛,〈淺談新編初中《中國歷史》第一冊的插圖及其運用〉,《昆明師範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第 13 卷第 2 期,1991 年,頁 79-85。 35 李德藻,〈中學歷史教材插圖教學研究〉,《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學社,第 6 期,1998, 頁 24-27。 33.

(32) - 12 -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圖方向的決策;三、仔細觀察,提出問題;四、對問題進行篩選,決定取捨。 孫文彬、沈懷岩的〈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運用〉36一文,則認為歷史圖畫是 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形象性教材,是對歷史知識的狀態和形貌的寫真,在教學中的 作用為一、充當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二、深化記憶;三、思想教育,而在 運用的原則上應該秉持一、科學性和趣味性統一;二、緊扣綱本,突出重點;三、 適時使用,方法恰當等三個原則。學生若能將「具體感」和「抽象思維」結合起 來,將可提升學生的歷史思考能力。 賀素敏在〈利用圖示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37一文中,指出實物信息比起 語言信息更容易加快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可以利用地圖、圖 示、圖片以及模型、錄像等把課本知識還原到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使歷史課堂成 為追尋前人活動線索、發展規律的隧道。利用圖片深入分析,可以引導學生發現 時代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社會風尚習俗。 張文燕〈運用歷史漫畫進行探究性學習〉38認為提取漫畫蘊含的歷史信息, 並分析其寓意用以闡釋歷史,說明歷史問題。並需要注意適用性、存異性及全體 性等原則來啟發學生主動探究歷史問題,並解釋歷史現象的能力。. 貳、學位論文部分: 朱采慧《試論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圖示教學》39,論及在現代的歷史教 學中,面對抽象而複雜的歷史知識,使用圖表來輔助教學應能幫助學生理解記 憶,並提高學習興趣。從這樣的想法出發,該文藉由對歷史圖表的探討,深一層 了解以圖表輔助歷史教學的一些原理原則,並透過實際的教學來證明圖表的功. 36. 孫文彬、沈懷岩,〈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運用〉,《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學社,第 4 期,1992,頁 31-34。 37 賀素敏,〈利用圖示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學社,第 12 期, 1998,頁 42。 38 張文燕,〈運用歷史漫畫進行探究性學習〉,《歷史教學》,天津:歷史教學社,第 1 期, 2007,頁 25-26。 39. 朱采慧, 《試論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圖示教學》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3) 第一章. 緒論 - 13 -. 效,找出一套能幫助中學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方法,提供歷史教師在教學上一些 參考,使教學更為活潑、多元,以期對中學的歷史教育有所裨益。而其進行一連 串的教學實驗,由課程設計、實際教學、到成果驗收,都盡可能符合已建立的教 學理論,並同時檢測理論的可行性及正確性,以期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結果 顯示運用圖、表、圖示於歷史教學上的「圖示教學法」 ,的確能使學生在學業成 績上有較講授法更優異的表現,也能幫助學生掌握課後複習的方法,在認知方面 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而在情意方面,「圖示教學法」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 興趣,對學生的上課態度也有正面的影響,且能活躍上課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 倘若教師善於利用電腦多媒體來呈現歷史圖表,將能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惟其 教學實驗僅限於靜態圖片與表解使用,欠缺動態圖像使用及因素分析;且問卷設 計僅使用百分比率統計,欠缺項目分析;另外其實驗組成績雖較控制組進步,但 差異的顯著性在統計上是否達到顯著水準並未敘明,無從得知是否使用圖表的教 學實驗達到預期效果。 陳盈安《史料教學在國中社會領域的課程運作與考察》40,設計了三個學習 方案:主題思考練習單、家書寫作和口述歷史,在回收這三種作業後,針對學生 所寫的內容進行分析,藉由史料教學,觀察學生在歷史思維、神入歷史能力上的 改變,其論文主軸是以史料為基礎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神入的活動,而非將史 料作為證據在課堂上使用。 潘怡伶《高中生史料概念之探究》41,認為學生學習歷史時,除了具備基本 的歷史知識外,更須對歷史的學科性質有所認識,歷史教育的目標應重在培養學 生的學科能力。歷史學家藉由史料重構過去,在歷史教學中,亦當以培養學生的 史料證據概念為最重要的工作。以高中學生為對象,研究的主題為學生的史料概 念。所用以測試學生概念的問卷包含了三段不同的歷史論述、五段說法相衝突的. 40. 陳盈安,《史料教學在國中社會領域的課程運作與考察》,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7。 41. 潘怡伶, 《高中生史料概念之探究》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34) - 14 -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史料與兩個開放式的問題,其中五段史料裡,有兩個是歷史圖畫,可見圖像也是 重要的一種史料。 李雅芳《當孩子遇上圖像--圖像融入兒童歷史教學》42,以圖像資料對學生 歷史思維影響為研究主體,分兩個部分進行討論,一部分是「圖像教學理論」 , 其中包含圖像資料探討、其運用在歷史教學方式。另一部分是「教學實驗」 ,透 過實際課堂教學,運用前、後測評量和問卷調查方式,來了解課堂中圖像資料對 學生歷史思考能力與學習興趣的影響。發現圖像資料運用在教學過程中,不但可 以發揮圖像本身具體特性,讓學生透過視覺方式學習,同時也扮演傳達歷史功 能,可以在解讀圖像過程中,認識歷史,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孫天虹《史學與電子遊戲結合的嘗試》43,以敘事史的形態將史學與電子遊 戲結合,歸納在廣義的影視史學範疇之中,該文提出了改良傳統模擬遊戲的新類 型——「歷史情境模擬遊戲」 ,藉著遊戲的訓練與薰陶,拓寬讀者對各種結果的 可能性的視野。 李莉珍《圖像教學對兒童創造力與語文能力影響之研究》44,雖然是關於利 用圖像於語文教學方面的討論,但認為創造力是創造思考的歷程,能從圖像中引 發孩童思考,無形中培養學生能勇於嘗試新的事物和想法,對圖像的感受力、獨 創思考、解讀以及閱讀能力儼然成了現代人的基本素養。由此可知圖像教學為語 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思維,對視覺開啟了另一學習的視野。其運用圖像的方式值得 參考。 王章娟《高中歷史教學與媒體運用》45,試圖依照學科本位的歷史教育及媒 體教學的理念為主要架構,以高中歷史科易於發揮的教學媒體為主要探討範圍, 將各項媒體教學資源融入高中歷史課程中,以期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研究目 42. 李雅芳, 《當孩子遇上圖像--圖像融入兒童歷史教學》 ,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2003。. 43. 孫天虹, 《史學與電子遊戲結合的嘗試:以魏晉士人家族際遇的歷史情境模擬遊戲為例》 ,東. 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44. 李莉珍, 《圖像教學對兒童創造力與語文能力影響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8。 45 王章娟, 《高中歷史教學與媒體運用》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5) 第一章. 緒論 - 15 -. 的。相對高中其他學科而言,歷史科為更適用媒體輔助教學之人文社會學科。運 用媒體輔助高中歷史科教學,確實能提昇教學品質、塑造教學情境、增進學生學 習興趣及學習成效。每個高中歷史教學單元的內涵與可資運用的媒體不盡相同, 教師應自行設計並採用不同且適當的教學媒體。在科技媒體改變傳統歷史教學方 法方面,歷史教師當將科技媒體融入歷史課程進行教學活動,進而培養學生的歷 史思維。是故,歷史教師若能在教學上將各式輔助媒體運用自如,並發揮歷史教 師的專業知識,藉此而有效地整合各式教學媒體於歷史教學,並使運用資訊科技 輔助教學的能力能與新科技與時並進,以發展使用科技媒體輔助教學的新學習形 態,將是推動歷史教育重要的角色。 施曉雯《史料證據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當代臺灣與世界:經濟的 成長與挑戰」單元教材教法為例》46,在探討如何透過對史料證據的觀察與應用, 培養學生理解歷史事實的時序觀念、因果關係並訓練學生分析、批判等思維能 力,並藉此檢視新的教材教法能否提升高中學生對歷史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方 法的部份,以多媒體教學法,結合圖片、文字史料、音樂等各種不同材料,引導 學生進入歷史情境,從困頓中的臺灣逐漸進入富裕的臺灣,透過多元史料讓學生 「神入」當時的歷史情境,了解冒險進取、吃苦耐勞的臺灣人精神。 邱滿枝《從鄉土發現歷史─高雄紅毛港歷史變遷之課程統整設計》47,雖然 是以鄉土教育為主題的研究,而且研究對象是國小學童,與筆者的研究對象有年 齡差距,但是在此研究的教材設計中應用了影片、音樂、史蹟等各種材料,也可 以說是一個應用圖像史料證據於教學中的實驗研究。其課程設計以影視教學、地 理戶外考察、音樂教學、歷史訪談等方式進行教學,這當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課程設計活潑易激起學習興趣,是很成功的鄉土史自編教材。 林雅文《數位典藏應用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歷史教學之研究-以荷蘭殖民臺 46. 施曉雯, 《史料證據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當代臺灣與世界:經濟的成長與挑戰」單 元教材教法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47. 邱滿枝,《從鄉土發現歷史─高雄紅毛港歷史變遷之課程統整設計》,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2003。.

(36) - 16 -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灣時期為例》48提出情境式數位單元教學可以引起學習動機,教師於教學時應創 造讓學生的學習可以融入的情境,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蕭惠心《概念構圖在國中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臺灣史為例》49應用概 念圖理論,將歷史教材編製成歷史概念圖,依照歷史學科的內涵特質分為三大 類:一、聯結相關概念的概念圖,如蜘蛛網圖及階層圖。二、時間順序的鏈形概 念圖,如因果鏈圖及演進圖。三、鋪陳歷史事實知識的概念圖,如魚骨圖及 T 形圖。每一種圖形都各自代表知識的特殊結構,學生在學習時,可依適當的圖形 結構來引導思考步驟,以期有助於理解、摘要、分析概念、整合思考、建構系統 的知識體系。 盧慧芳《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漢武大帝》劇之漢、匈關 係情節為例》50以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為主題,成為輔助教學的工 具,有助於學生對於無法接近或難以接近的情景、場景獲得身歷其境的經驗。透 過「演述」呈現歷史,尋找「文述」之外呈現歷史的方式,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 “歷史劇中的歷史"與"歷史課本中的歷史"間之虛實差別、論述角度,必須讓 學生能加以分辨,以免誤導學生教授錯誤的史實。 邊遠平《高中歷史綜合教學模式研究-以「乙未割臺與臺民抵抗」教材為中 心》51以借重系統論的整體原理,控制論的反饋原理,信息論的有序原理及信息 編碼原理,建構出「綜合教學模式」 。並論及在教材中,應充分利用歷史人物圖、 歷史地圖、歷史實物、歷史圖畫、漫畫年表,統計表、比較表等,來使繁雜的歷 史知識結構化,抽象的歷史知識,具體化。. 48. 林雅文, 《數位典藏應用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歷史教學之研究-以荷蘭殖民臺灣時期為例》 ,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49 蕭惠心, 《概念構圖在國中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臺灣史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7。 50 盧慧芳, 《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漢武大帝》劇之漢、匈關係情節為例》 ,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51 邊遠平, 《高中歷史綜合教學模式研究-以「乙未割臺與臺民抵抗」教材為中心》 ,臺灣師範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37) 第一章. 第四節. 緒論 - 17 -. 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發展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並以準實驗 研究法來探討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並利 用自編之問卷、學習單、及晤談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對於圖像融入教學的看法。 本節將就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設計、研究工具與實施流程對本研究加以 詳細解說。.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性別及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在接受不同的圖像融入 歷史學科教學與一般教學,在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的表現情形,本研究的研究架 構如圖 1-4-1:. 圖 1-4-1 研究架構圖.

(38) - 18 -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本研究的相關變項如下: 1.自變項: (1)教學方法:分為實驗組「圖像式歷史學科教學」與控制組「一般歷史學科 教學」 。 (2)性別:分為男生、女生兩種 (3)能力水平:分為高能力水平與中低能力水平兩種,其中實驗組又分為高能 力水平與中低能力水平兩種,高能力水平實驗組依歷程模式的教學方案進行實驗 教學,而中低能力水平的實驗組與控制組則依目標模式的教學方案進行實驗教 學。 2.控制變項: (1)年級:兩組對象皆為國中七年級學生。 (2)教學內容:皆為翰林版國中社會領域七年級下學期歷史學科日治時期臺灣 史的三個單元,包括「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 「日治時期經濟與教育的推展」與 「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共約進行十週的教學實驗。 (3)教學者:兩組皆為同一教學者。 (4)教學時數:中低能力水平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教學時數皆相同,每週均為 2 節課,共計 20 節,且每週進度也相同,另外高能力水平實驗組的教學時數為每 2 週 5 節課,為中低能力水平的 1.25 倍。 3.依變項: (1)歷史學習成就:指在「歷史學科學習成就測驗」後測的得分。 (2)歷史學習態度:指在「歷史學科學習態度量表」後測的得分。. 貳、研究假設 本研究所待驗證的假設為: 一、本研究所發展之圖像式教學方式適合歷史學科教學 二、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能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成就。.

(39) 第一章. 緒論 - 19 -. (一)不同性別的學生接受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後,在歷史學習成就具有差 異。 (二)相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接受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後,在歷史學科學習成就 與未接受圖像教學的學生具有差異。 三、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能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態度。 (一)不同性別的學生接受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後,在歷史學習態度具有差 異。 (二)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接受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後,在歷史學習態度具有 差異。 (三)相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接受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後,在歷史學習態度與未 接受圖像教學的學生具有差異。 四、學生在實施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後會產生自我的想法與態度。. 參、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的後壁國中一年級學生共三個班級,其中有 兩班屬中低能力水平的班級,其同質性較高,是故挑選此兩班為目標模式的實驗 組與控制組,並剔除班級中的特殊障礙學生不列入研究對象。另一班屬高能力水 平的班級,挑選此班為歷程模式的實驗組,不進行控制組的對照實驗,僅對本班 進行圖像教學的質性研究,以及經歷圖像式教學後在歷史學科的學習成效及情意 的變化,並加以分析在接受實驗教學後對受測者的影響。. 二、實驗設計 本研究採取準實驗設計研究法之「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groups design),以兩班學生之其中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 組,設計的模式如表 1-4-1。.

(40) - 20 - 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台灣史教學為例. 表 1-4-1 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 前測. 實驗. 後測. 實驗組. O1. X. O2. 控制組. O3. O4. 實驗設計模式說明如下: 一、實驗處理前,兩組均接受「歷史學習成就測驗」及「歷史學習態度量表」前 測(O1,O3)。 二、實驗組接受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X);控制組為傳統教學。 三、實驗處理後,兩組均接受後測(O2,O4),包括「歷史學習態度量表」及「歷 史學習成就測驗」 。 研究中的控制變項包括學生年級、教學內容、教學者特質與教學時數四方 面。控制組與實驗組均是選取一年級的學生,並以統計方法進行控制。教材方面 則採用相同版本之教材,且每週課程進度均相同,依教材內容所設計之學習單、 補充資料等教材兩組學生所使用的皆相同。此外兩組的教學者均由研究者擔任, 能避免實驗結果受教師特質影響。並課前對圖像的教材進行蒐集分析與編排,以 掌握圖像融入歷史學科教學之理念,並充分運用於課堂教學過程。. 肆、研究工具 一、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 本研究使用之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由研究者所編制,於每單元實驗教學後實 驗組與控制組均進行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以七年級上學期社會領域歷史科成績 作為共變量,歷史科成就測驗作為依變量,考驗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學習成就是否 達到顯著差異。 (一)試題範圍.

(41) 第一章. 緒論 - 21 -. 該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內容為翰林版九十八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日 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第二單元「日治時期經濟與教育的推展」及第三單元「日 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研究者根據國中社會領域歷史科教材,包含課本、習作, 並參考教學指引所編制而成。 (二)預試 以臺中縣神圳國中八年級 90 名學生、臺南市金城國中八年級 90 名學生及研 究者任教學校臺南縣後壁國中八年級 35 名學生共 215 名學生隨機抽樣為預試對 象。因本研究所選的教材是七年級下學期的範圍,八年級的學生已學習過。因此 選定八年級學生做為預試對象。 (三)選題 研究者依難度、鑑別度作為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的選題標準,難度以接近 0.50 者為宜52,鑑別度以 Ebel 所訂定的鑑別度評鑑標準為依據,如表 1-4-2 表 1-4-2 鑑別度評鑑標準 鑑別度指數. 試題評鑑. 0.4 以上. 非常優良. 0.3.~0.39. 優良,但可能需要修改. 0.20~0.29. 尚可,但通常需要修改. 0.19 以下. 劣,需淘汰或加以修正. 資料來源: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 ,1999,頁 271。 基於以上條件,題目選擇以鑑別度在.30 以上,難度介於.30~.80 之間的題 目,扣除不適當的題目後,保留剩餘題為歷史科學習成就施測題目,如附錄五、 七、九。 (四)信度、效度分析 歷史科學習成就測驗委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臺南縣立永仁高中、白河 國中及國立後壁高中各一位歷史科教師,共一位學者專家及三位現職教師,根據 52. 郭生玉, 《心理與教育測驗》 ,臺北:東華,1999,頁 26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社團法人台灣房屋

各位老師,您聽過「臺灣文史教學研習」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

為釐清中華民國(臺灣)對第 12.04 條所為之承諾,提供金融服務之法人機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 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 40 年(1907),善慧入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臺中市別名「文化城」。清朝之前,為平埔族群巴則海族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