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物流中心

2.1.1 物流中心的定義

物流中心顧名思義就是實體物品的流通中心,經濟部商業司在 1998 年將物流中心 定義為:「針對銷售物流使得該項活動能有效處理而設置;故凡從事商品由製造商或進 口商送至零售商之間的流通業者,有連結上游製造業至下游消費者,滿足多樣少量之市 場要求,縮短流通通路及降低流通成本等關鍵性機能的廠商」。趙義隆(1991)對物流 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的定義,其為一個集訂單處理、倉儲管理、揀貨配送於一身,

甚至擴大至尋找客源、擁有最終通路,及提供零售業諮詢服務功能的事業體。從供應鏈 的角度來看,物流中心是一個系統設施,在商品的實體配銷過程中扮演集中分配的角 色,它具備有訂單處理、倉儲管理、流通加工、揀貨配送、甚至尋找通路商、採購等功 能;而物流中心可垂直整合製造商或進口商送至零售商的中間流通業者,具有連結上游 製造商與下游消費者,滿足市場少量多樣的需求,縮短流通通路及降低流通成本等關鍵 機能。

2.1.2 物流中心的類型

同類型的物流中心,其設施定位不同,面對不同的目標功能、商品特性、顧客需求 等因素,將會產生不同的設備需求及作業流程,進而影響物流中心的規劃設計,因此,

瞭解物流中心的類型,有助於規劃設計及作為規劃策略之參考,也才能提供最佳服務(楊 銘郎,2002)。

由經濟部商業司對物流的定義可知,物流業本質上具有商業上批發功能、運送業上 的配送機能、以及倉儲業的暫存保管功能,甚至還具備工業上流通加工機能;物流業跨 行業整合的特色,使得各家學者對物流中心的類型缺乏系統性的分類標準。

參考過去研究文獻,物流中心依其服務對象、成型方式與功能等方面做分類,分述 如下:

一、依經營型態可分為三種類型(蔣美鳳,1996):

(一)封閉型物流中心:為單一通路,且只單純的配送體系內所需的商品。

(二)營業型物流中心:多由代理商、批發商成立,或某一製造商支援成立,其特色 在於配送全通路,在商品的配送中多半擁有實質商流,這種物流中心較多且較 有營業味道,故取名為營業型物流中心。

(三)中立型物流中心:此類型物流中心特色其配送通路是開放的,不限定某一封閉 通路,且通常不涉及實質商流,意指在通路的角色上是扮演純物流的功能。

二、依配銷通路型態可分為四種類型(中華民國物流協會):

(一)配送到府的物流中心:由於網路購物、電子商務、電視購物等行銷方式的興起,

廠商透過物流中心將商品配送到消費者手中,配銷對象是最終消費者。

(二)零售通路的物流中心:配銷對象以零售商為主,包括連鎖商店、超市以及獨立 的零售商店。

(三)批發通路的物流中心:配銷對象以區域性之大批發商、量販店為主。

(四)綜合經營的物流中心:無特定的配送對象,從大批發商到連鎖商店均可配送。

三、依投資廠商的背景及企業策略運用方式,可分為六種類型(張傳杰,2007):

(一)M.D.C(Distribution Center built by Maker):由製造商所成立的物流中心。其目 的在於掌握商品配銷通路,並達到商流和物流的專業分工。

(二)W.D.C(Distribution Center built by Wholesaler):由傳統批發商或代理商所成立 的物流中心。這種物流中心的重點在於加強對商品的掌握。

(三)T.D.C(Transporting Distribution Center):由貨運公司所成立的物流中心。藉由 公司原有的運輸網路與營運廠站擴大營業範圍,發展成為專業的物流中心。

(四)Re.D.C(Distribution Center built by Retailer):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所成立的物流 中心。

(五)R.D.C(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區域性物流中心,負責小區域的物流配 送業務。

(六)F.D.C(Frontier Distribution Center):中繼站或轉運站型態之物流中心。或為大 型車輛轉換成小型車輛的中繼站。

四、依倉儲保管溫層功能之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陳泰明、孔憲禮,1996):

(一)常溫型物流中心:常溫下作業,處理一般適用於常溫保存之食品、罐頭、化妝 品、清潔用品、設備等,一般物流中心多屬於此類。

(二)冷凍型物流中心:溫層控制在-25˚ C 到-18 ˚ C,主要配送物品為冰品、冷凍食 品等。

(三)冷藏型物流中心:溫層控制在 1 ˚ C,主要配送物品為生鮮食品、乳製品、蔬菜 等。

(四)空調型物流中心:溫層控制在 16˚ C 到 18 ˚ C,主要配送物品為巧克力、糖果、

藥品等。

五、依通路角色及功能區分(黃思明,1994):

(一)通路角色

1、 供應商:物流中心為公司的送貨部門。

2、 零售商:物流中心為公司的進貨部門。

3、 物流中心為一獨立公司:

(1)有一供應商為主要的關係企業。

(2)有一零售商為主要的關係企業。

(3)有一零售商且有一供應商為主要的關係企業。

(4)上下游無主要關係企業。

(二)通路功能-商流

1、 沒有商流(專業的物流作業)。

2、 形式商流(專業的物流作業及物權轉移)。

3、 實質商流(完整的商流作業)。

4、 混合型(同時從事專業物流及實質商流)。

(三)通路功能-輸配送 1、 以運輸為主。

2、 以宅配為主。

3、 以店配為主。

(1)配送體制內之便利商店或超市 。

(2)配送到一般的零售店。

(3)配送到體系內的大型賣場。

六、若考慮到國際性的物流活動,物流中心尚可依貨物起迄點區分為三類(陳春益、鍾 再復、王以南,1999):

1、 轉口型物流中心:供應商由國外進口貨物,經由物流中心組裝後,再配送 至其他國家的顧客。

2、 進口型物流中心:供應商由國外進口貨物,藉由本地物流中心配送至國內 顧客。

3、 出口型物流中心:供應商將本國供應之貨物,藉由物流中心組裝後,配送 至國外顧客。

2.1.3 物流中心的區位選擇

物流中心的區位選擇決策,在過去二十年引起學界及商界的關注,許多大公司內部 甚至有專職部門負責評估及執行區位的選擇。區位選擇問題已引起不同背景研究者的討 論,如經濟、工業工程和地理學(Ghosh and Harche, 1993;Yang and Lee, 1997)。區位 理論最早由 Hakimi 於 1964 年發表,其企圖找到通訊網路與警察站的公路系統的交換中 心,其選址中考慮一個或數個設施網路,以客戶和區位間的距離最小化或減少最大距離 等(Owen and Daskin, 1998)。

許多文獻在探討區位選擇理論,但其模式都圍繞在產品或服務屬於壟斷情況下,不 符合實務上有多家廠商競合情形。選址其候選區位有容量限制問題時, Prikul and Jayaraman(1996), Klose(2000)提出將單一階層(Single-echelon)(例如工廠)作進 一步的擴展,使其成為二階層(例如倉庫)再送至顧客手中,若以此準則同時考量兩範 圍會將問題複雜化,但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Frank(2001)將不同成分的因素投入在 競爭選址的模式,包括競爭、市場以及決策空間,其中在競爭的模式對應一個短期觀點,

這模式是基於假設時間和(或)工作及成本競爭,能為新廠址帶來長期的效益。此外,

田鳳岐(2006)集合各學派的觀點,於其區位選擇理論一文中將其理論分為新古典選擇 理論、行為經濟學派,結構主義學派及新經濟地理學派。另外,Alfred Marshall(1890)

對區位理論特別是其中的產業集聚現象有三點重要貢獻:第一,勞動力市場的共享

(Laborforce pooling);第二,中間產品的投入與分享;第三,技術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由於這三個重要概念理論創新的突破性進展,因此從 1920 年代到 1990 年 代,這三個基本定義,便成為新古典區位理論到以新經濟地理學為核心的現代區位理論。

現代區位理論的核心內容包括區位競爭概念。以往的區位理論,大都侷限在區位主 體(一般指相關企業)如何根據現有條件選擇投資設廠的地點(即區位選擇問題),而 忽略了地區主體(即有意吸引投資的土地所有人,包含政府機構)如何改善投資環境與 潛在對手展開積極的區位競爭,力爭本地區成為集聚性投資行為的首選地點。除了上述 內容外,現代區位理論還在產業的發展、自然資源、運輸成本、跨國公司投資、社會文 化及政策因素(企業家精神、歷史文化傳統、體制架構、政府政策)對區位的影響,發 展出相當多的研究成果。

2.1.4 物流中心的規劃

廖建榮(2003)提及物流是一種物的實體流通活動行為,在流通過程中,透過管理 程序有效結合運輸、包裝、流通加工、資訊等相關物流機能活動‧以創造價值、滿足顧 客及社會需求。而物流中心除具備上述功能外,物流中心更是連結供應端與需求端的中 樞,良好的物流中心規劃,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對於物流中心的規劃,廖建榮提 出其應包含下列十項步驟:

一、決定規劃策略目標

由高層決策人員決定策略規劃目標,一般而言策略規劃目標包括公司未來中長期目 標、營運策略方向、未來商品的品項數或未來的連鎖店數等。

二、成立專案小組

專案小組成員除倉儲作業、運輸、資訊等單位外,決策人員參與,使規劃效率提升 及期間縮短,另外也要有總務單位及財務單位的後勤支援。

三、預測未來規模大小

在專案小組成立之後,則需預測未來之規模大小,也就是未來營業額、客戶、經營 的商品品項、進出的貨量及種類等。

四、資料收集與分析

包括物流用地的資料調查及交易的客戶、商品的品項、尺寸及進出庫頻度數量資料 等的收集與分析。

五、初步方案規劃

決定物流中心的用地面積,參考物流功能需求及作業流程作大區域規劃,例如進、

出貨暫存區、庫存儲存區、揀貨區、流通加工區、退貨暫存區及自動分貨區的規劃。

六、決定最佳方案

最佳方案的決定,是由專案小組及最高經營層,列出優劣點及配合公司策略方向而 共同決定的。

七、進行細部規劃

細部規劃分為物流中心之現場作業區規劃及行政區規劃等兩種;前者可利用 EQ 分

細部規劃分為物流中心之現場作業區規劃及行政區規劃等兩種;前者可利用 EQ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