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班級經營相關概念

本節旨在探討班級經營的相關概念,先從班級經營的目標及互動歷程歸納出 意涵,之後分析班級經營的內容,再據以提出本研究之班級經營的內涵,最後探 討影響班級經營的各項因素。

一、班級經營的意涵

班級經營對於身在教育現場的教師來說,是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一個教師 如果擁有良好的教室經營能力,不但能從容應付教室裡所發生的事情,對於教學 目標的達成也有很大的助益。但有關班級經營的定義,由於學者著重的焦點、面 向有所不同,也因此產生各種不同的詮釋,早期對於班級經營的定義,主要著重 於班級常規、秩序的管理,而教師就是主要的主導者,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教師 的教學內容日益複雜,再加上人權意識抬頭,所以班級經營的目標以及師生互動 歷程的重心也有所轉變,以下就從班級經營的目標、互動歷程二方面來進行分析,

歸納出班級經營的意涵:

(一)就目標而言

以往提到班級經營時,難免會和維持秩序、控制學生行為聯想在一起,

Doyle(1986)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在教室中,為解決秩序問題所使用的行動與 策略。Emmer(1989)也指出:班級經營是教師建立和維持有秩序的行為,預防干 擾學習的手段和方法。所以早期提到班級經營時,一般都認為是教師為了維持班 級秩序所採取的策略,以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隨著班級事務日趨繁雜,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家長對於孩子的教養觀念也 有所轉變,「嚴師」就是班級經營保證的觀念受到嚴峻的挑戰,班級經營的目標 不再只是著重於班級秩序的維持,而是更廣義的教學目標的達成。Bauer 及 Sapona (1991)指出:班級經營工作在於建立與維持一個有趣、彈性的學習環境,

而不只是管理不當行為。陳湘玲(2000)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以有計畫、有系統的 方式,採取有效地行動和策略,使教學活動能在愉快的氣氛下進行,充分發揮師

生彼此的潛能,並達成教學目標之歷程。近來許多學者對於狹義的班級經營已有 修正,逐漸將班級經營本身視為手段,對教師而言,其最終目標是為了達成有效 教學(戴文琪,2003)。

除了達成教育目標外,也有學者認為班級經營具有輔導與啟發的功能,如劉 榮裕(1995)認為:班級經營就是教師以本身之專業知識和能力,適當而有效的 處理班級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以發揮教學和輔導功能,達成教育目標的活動與過 程。Larrivee(1992)也指出班級經營是教師提供一個學習環境,來協助學生發 展問題解決策略,適應技能及自治能力,以擴展他們的認知和行為表現。所以教 師的班級經營必須兼顧到教育性及啟發性,讓學生學習自律、尊重他人,班級經 營才有意義。

綜上所述,班級經營並非只要維持好班級秩序,就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輔導學生、啟發學生的潛能也是教師在班級經營時所必須肩負的責任,教師必須 多充實這方面的專業知能,才能有效處理班級人事物的各項業務,以達成教育目 標。

(二)就互動歷程而言

一提到班級經營,很多人會認為主導者是教師,學生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 行各項活動。所以班級經營是教師為了班級上各種人、事、物活動的順利推展和 互動,所執行的措施(鄭玉疊、郭慶發,1994)。張秀敏(1998)也認為班級經營 是教師有計畫、有組織、有效率、有創意的經營一個班級的過程。所以班級經營 的良窳,教師要擔負很大的責任,但就研究者在教育現場的經驗,一個班級的學 生,往往來自於許多不同背景的家庭,如果班級人數過多或學生差異性太大,對 於教師的班級經營是很大的困擾及挑戰。不過隨著學生主權意識的抬頭,學者對 於班級經營的界定,逐漸由教師完全主導轉移至與學生共同創造與協商的歷程,

重視師生之間關係的維繫。陳宏祐(2007)明白指出,班級經營的決定,不僅由 教師決定,而且也要讓學生有參與的機會。劉郁梅(2001)認為,在師生的合作 下,教師能藉由良好的經營策略,來建立學生的良好行為,營造支持性的學習情

境,維持有效率的教學活動,且維持良好的師生關係,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以 達成教育目標的一切活動。Edwards(1993)提到,班級經營是教師運用多項技 能,如安排教室環境、建立教室規則、處理不良行為、監督學生活動、選用獎賞 與增強方法、訓練常規以維持一個有效率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師生關係,促進 有效教學的方法。張秀敏(1998)則強調有好的班級經營,學生能很快樂的、有效 的學習,並有好的行為表現,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也能發揮專業理 想並得到工作上的滿足,教室是個師生都喜愛的地方。不僅如此,許多學者以學 生的主體感受出發,認為班級經營應該營造出學生樂於學習的環境,教學效果才 能顯現。例如:劉佑星(1996)則提出,教師與學生將班級視為一個有機體,主動 地參酌班級現有的條件,共同依循有關的規定與程序,對與班級有關的人、事、

物加以整體性的計畫、經營及創新改進,以營造班級中的良好氣氛與學習環境,

輔導兒童愉快而有效的學習,並促進兒童全人教育目標達成的歷程。蘇明進(2009)

更進一步指出,所謂的「班級經營」,回歸到最後,其實就是一整個班級的情感 互動。孩子們可以感受到在其中的愛與關懷、信任與支持、包容與付出...。有 了這麼密切的情感互動後,孩子心裡有了安全感,就會願意為了他人放下心裡負 面的一切想法,單純享受在學習上的樂趣。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教師雖然是班 級經營的主導者,但學生是班級經營中學習的主體,因此師生間的雙向互動,以 及學生的需求、感受,也是班級經營中值得去注重的議題,否則就算老師再怎麼 用心經營,學生如果沒有機會參與,無法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那班級經營的 成效將大打折扣!因此,本研究對於班級經營的定義為教師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能,

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並維持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使 學生能從中感受到關懷與支持。

二、班級經營的內容

班級經營是一多層面的概念,涉及的範圍廣泛且內容繁多,大部分的學者將 班級經營的內容以班級事務的管理層面做區分(吳武典,1988;陳湘玲,2000;

葉興華,1994;劉榮裕,1995),有些學者則是以班級經營的策略或主題加以區

分(郭明德,1999;張秀敏,1999;Cangelosi,1993 ; Jones&Jones,1995)

班級經營的項目包羅萬象,但著重的焦點不同,在分類上就有些差異,不過 就整體而言,仍脫離不了行政、教學、常規、環境、人際互動等因素。而本研究 主要探討教師實施正向管教對於班級經營的影響,因此想從教師管理的角度,了 解教師在教學、常規、人際關係、班級氣氛等各方面的成效,是否會因實施正向 管教而有所改變;而行政及環境的因素與教師管教態度的關連性較少,故不納入 本研究的範圍內。因此本研究將班級經營的內容分為教學管理、常規管理、人際 關係管理、班級氣氛經營等四個層面,茲分述其內容如下:

(一)教學管理

課程與教學是班級活動的基本核心,因此妥善的班級教學經營攸關學生的學 習成效。教師在教學前,要能清楚了解教材內容以及目標,並熟悉幾種有效的教 學模式,另外,教學時間也要能精確掌控,教具充分準備,才能使教學有效率,

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常規管理

常規管理是班級經營的最基本工作,沒有良好的常規,班級活動就無法有效 進行。因此班級常規的建立與維持即是教師運用各種方法,使得教室中的教學順 利進行,維持班上的秩序,使班上的氣氛和諧(朱品瑛,1993),所以教師必須具 備管理學生常規的能力,訂定合理明確的班規,讓學生有所依循,並能考量到學 生的個別差異,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確實遵守。

(三)人際關係管理

班級經營中的人際互動關係,主要包含了師生、親師關係兩部份。師生關係 的好壞與否,會影響教師輔導學生、與學生溝通的成效,沒有良好的師生關係作 為後盾,彼此缺乏互信的基礎,班級經營就會遭遇許多困難;另外,隨著社會形 態的變遷,家長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家長不再只是以往那種被動 參與和教育相關事務者,而是轉成為積極參與者(姚培鈴,2004)。因此,親師關 係的營造變得日益重要,教師若能善用家長或社區資源,在班級經營方面會有極

大的助力。

(四)班級氣氛經營

良好的班級氣氛有助於學生學習,以及行為方面的改善,而這主要是一種內 在情緒的感受。張春興(1982)認為班級氣氛可分為狹義和廣義來說明,狹義的 班級氣氛指因教師領導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情緒氣氛,廣義的班級氣氛是指班級中 師生和同儕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情緒氣氛。因此,在一個班級裡,任何形式的人際 互動情形,都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內在情緒,以及對於班級的歸屬感,這有賴教 師運用專業知能來營造正向的班級氣氛。

三、影響班級經營的因素

教師班級經營涉及班級之人、事、物等方面的處理,其成效與否攸關學生行 為表現與學習效果(陳宏祐,2008)。而近年來,國內社會開放,價值體系多元

教師班級經營涉及班級之人、事、物等方面的處理,其成效與否攸關學生行 為表現與學習效果(陳宏祐,2008)。而近年來,國內社會開放,價值體系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