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以祖國之名》的敘事分析

第二節 再現西班牙內戰

史達林對社會主義造成的危害無人能及。27

Ken Loach

自 1936 年西班牙內戰爆發至今數十年,以內戰為主題拍攝的電影作品已存 量頗豐且型態多元,藉戰時或戰後佛朗哥獨裁時期為背景的相關電影題材更是多 不勝數。28最早以內戰為主題拍攝的電影,應以內戰爆發當下由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參與籌拍的戰爭紀錄片《西班牙大地》(The Spanish Earth,

1937)為始。海明威早期以戰地記者的身分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爆 發後,也四度進出西班牙進行各種協助反法西斯的工作。29這部反戰紀錄片由荷 蘭人伊凡斯(Joris Ivens)執導,描述西班牙農民努力與大地主對抗爭地,碰到內戰、

法西斯的侵略而前功盡棄的過程。海明威負責撰寫旁白,還與伊凡斯應邀在白宮 撥放此片,30在國際宣揚反法西斯的決心。此外,海明威在內戰結束後撰寫的戰 地小說《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也在 1943 年被翻拍成電影。31

27 原文:「Stalin has caused Socialism greater damage than anyone else.」節錄自 Ken Loach 語錄,

英國電影協會,http://www.imdb.com/name/nm0516360/bio,擷取日期 2013/8/16。

28 西班牙內戰相關電影敘述眾多,在陳登武教授所編「影視教學與研究」課程講義中第 15 講〈戰 爭與意識形態:〈羊男的迷宮〉與西班牙內戰〉中,整理出多部相關電影及重要西班牙導演評析,

包括早期的經典電影:由山姆•伍德改編海明威小說的同名電影《戰地鐘聲》、由以《The Official Story》(官方說法)獲獎的導演路易斯•普恩佐的作品《The Whore and the whale》,維多•艾里斯 的十分鐘短篇《The Spirit of the Beehive》和《Ninette》-佛朗哥獨裁時代的西班牙喜劇、敘述內 戰時期意識形態對立的政治驚悚片《Triple Agent》、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阿倫•雷奈的短片《格爾 尼卡》,以及描述反法西斯異議份子的《活在戰爭的夢魘》、西班牙國寶級導演卡洛斯•索拉描述 佛朗哥政權,得到柏林影展銀熊獎的《狩獵》、馬可仕•祖立納卡拍攝,由佛朗哥獨裁的第一宗白 色恐怖案件:著名詩人洛卡遭暗殺延伸的電影《Death in Granada》(台譯:流氓帝國),以及本 文探討的《Land and Freedom》(以祖國之名)等片。參考陳登武教授編,《「影視教學與研究」

授課講義》,頁 241~264。

29 「他以個人名義…協助反佛朗哥派購置救護車和醫療器材…他擔任『西班牙民主政體美國友 人組織醫藥局救護車委員會主席』…」節錄自陳建宏,〈鐘聲為誰響-海明威與西班牙內戰〉,《當 代》,第 12 期(臺北市,1987),頁 50。

30 陳建宏,〈鐘聲為誰響-海明威與西班牙內戰〉,頁 48-53。

31 由一戰後在小說《太陽依舊升起》裡呈現的反戰思維,到參加反法西斯的西班牙內戰後,在

《戰地鐘聲》轉而提倡「為正義而戰」,內戰對海明威而言已經昇華為「護衛人性價值的戰爭」。

參考張桂芝,〈海明威的戰爭觀分析-以《永別了,武器》和《喪鐘為誰而鳴》為例〉,《鹽城師

23

而至今內戰相關電影題材仍不斷推陳出新,撇開娛樂性電影不論,晚近直陳 內戰歷史的電影作品,則有兩部珍貴的紀錄片,一為《正義之戰》(The Good Fight,

1986),從國際視角描述五十三國、四萬多名的志願者,包含由美國志願軍組成 的林肯兵團,為反法西斯與西班牙人並肩作戰的影像紀錄,32另一部則是西班牙 國內對內戰的反思,由奧爾特加導演花了兩年時間蒐羅當年的相關影像,在 2006 年拍攝而成的紀錄片《戰爭的消息》。這部電影是在佛朗哥獨裁終結之後,首部 由西班牙人對西班牙內戰的回顧與紀念,真實影像的集結呈現比撰寫的故事更具 說服力。

本文中筆者探討的《以祖國之名》一片,則是改編自喬治•歐威爾的《向加 泰隆尼亞致敬》一書,由擅長以寫實風格拍攝底層人民生活的左派導演 Ken Loach 操刀,此部也是導演少數叫好又叫座的電影。33內戰爆發後,喬治•歐威爾與海 明威一樣,先以戰地記者身分進入西班牙進行報導工作,但旋即受到感召加入民 兵行伍為反法西斯而戰,身兼記者與民兵雙重身分,寫出這本夾敘夾議的《向加 泰隆尼亞致敬》,書中的親身參戰經歷更成為研究西班牙內戰的重要史料。在《以 祖國之名》一片中,Loach 也塑 造出一名與歐威爾背景相似的英國年輕人大衛投 身內戰,藉由一介平民的視野,「再現」34那場國際意識形態和外交勢力糾葛的左

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中國,2010),第 30 卷第 2 期,頁 91-93。

32 然而羅森•史東認為,〈The Good Fight〉一片犯了紀錄片的通病,讓倖存老兵藉回憶重構西班 牙內戰,將記憶與口述未經甄別直接等同於歷史,扭曲了歷史的定義。轉引自 Rosenstone R A.History in Images/History in Words:Reflections on the Possibility of Really Putting History on to Film[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iview,1988,93(5):1173~1185。

此外,倪慧如、鄒寧遠夫婦受到此片的啟發,發現在林肯兵團中也有疑似中國人參戰,於是開始 尋找當年參加內戰的中國人,並將尋訪歷程寫成《橄欖桂冠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內戰的中國人 (1936-1939)》一書。倪慧如,鄒寧遠著,《橄欖桂冠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內戰的中國人(1936-1939)》, 臺北市:人間出版社,2001 年 6 月。

33 此片獲得獲得坎城影展 FIPRESCI Prize 和 Ecumenical 評審獎、歐陸電影最佳電影獎、法國凱 薩獎最佳外語片、Sant Jordi 最佳影片、Turia Award 最佳女演員和 Goya 獎最佳新進女演員,也 是在《吹動大麥的風》問世前法國最賣座的 Loach 影片。參考「以祖國之名:被歷史遺忘的無名 英雄」:

http://flashforward.pixnet.net/blog/post/25889406-%E3%80%8A%E4%BB%A5%E7%A5%96%E5%9 C%8B%E4%B9%8B%E5%90%8D%E3%80%8B%EF%BC%8C%E8%A2%AB%E6%AD%B7%E5

%8F%B2%E9%81%BA%E5%BF%98%E7%9A%84%E7%84%A1%E5%90%8D%E8%8B%B1%E9

%9B%84,擷取日期:2013/8/12。

34 「『再現』(representation)概念的一般意義是指:一套藉由表意實踐來代表或描述存在於「真實」

世界中另一個客體或實踐的過程…再現並非對真實的純粹反映,而是一種文化建構的結果。…選

24

派聖戰。

電影開始以倒述方式呈現,老年大衛病倒在獨居的公寓裡,被孫女發現後 緊急送醫但仍宣告不治。孫女在整理祖父遺物時,發現了祖父留下了大量參加西 班牙內戰時的書信及剪報。孫女一步步地取出書信、剪報、相片,將鏡頭帶回 60 年前經濟蕭條的英國。當年的大衛是個生活困頓的年輕人,受到 P.O.U.M 民 兵的宣傳號召,決心暫別故鄉與女友,隻身前往西班牙為保衛民主而戰。藉由大 衛的參戰,西班牙內戰過程自此鋪陳開來。

電影文本的敘事以今昔交錯方式呈現,以孫女閱讀祖父與女友的戰時書信 及蒐集的剪報、照片為引線,一一拼湊起大衛從參戰到離開西班牙的過往。藉著 書信,開場即無聲逝去的大衛隨著回憶重生,以年輕大衛的聲音旁白貫穿今昔,

藉大衛的視角重現了當年的西班牙內戰場景。《以祖國之名》片長共約 102 分鐘,

筆者依主題及段落將電影分成三十段場景,並將人物對話附錄於表 2-2-1 以利分 析說明。

電影中的西班牙內戰,始於孫女翻出大衛蒐集的剪報:「礦訊-西班牙軍隊 在摩洛哥反叛/每日工人報-全面動員保衛西班牙共和」,35將鏡頭帶入當年大衛 參加的反法西斯者宣傳現場。現場播放的反法西斯宣傳影片字幕寫著:「1936 年 2 月西班牙大選,左派聯盟大勝,發起民主改革。勞工階級勢逼大地主、工廠主、

軍方及宗教界。7 月 18 號,法西斯佛朗哥將軍領軍對抗民主政府商會與政黨組 成自衛隊…為爭取民主權利奮戰法西斯。」36為西班牙內戰做了背景介紹。宣傳 者藉播放影片提醒台下民眾:法西斯不但對勞工階級進行迫害,獨裁暴行還將為 全世界帶來民主的浩劫,鼓吹人民群起為反法西斯而戰。簡短的開頭為本電影對 內戰的立場定了調,也凸顯了這位長期與政府對立的英國左派導演自身的政治態

擇與組織的過程是再現形構過程中一個必然不可或缺的部分。」節錄自 Chris Barker 著,許夢芸 譯,《文化研究智典》,臺北市:韋伯文化,2007,頁 215。依此定義,《以祖國之名》即為Ken•Loach 將喬治•歐威爾書寫之西班牙內戰經驗,依其拍攝風格及不同詮釋的視野重新選擇與組織,將西 班牙內戰「再現」之下的成果。本節討論的重心為導演如何「再現」西班牙內戰,而電影文本與 書寫文本的互證則置於第三章再行討論。

35 表 2-2-1:第三場

36 表 2-2-1:第四場

25

度-不認同當年對內戰持不干涉政策,放任法西斯橫行的英國官方作為。37 宣傳末了,眾人一齊高呼「No pasaran !」口號,大衛自此下定了為民主 而戰的決心。「No pasaran」為西班牙文,原意為「不讓他們通過」,此口號源於 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德交界的凡爾登之役。1915 年底同盟國已擊潰東邊對俄國 的戰線,德國於是決策轉向法國的心臟凡爾登(Verdun)猛攻。在這場著名的「凡 爾登戰役」(The Battle of Verdun)中,「不讓他們通過」(On Ne Passe Pas!)不僅為 駐守凡爾賽法軍一致的口號,也是法國全國軍民一致的口號。38後來雖然德法雙 方均傷亡慘重,但法國成功守住戰線,並開始進行反攻奪回失地。39內戰期間,「No pasaran」(不讓法西斯通過)也成為西班牙內戰中反法西斯勢力的共同標語。40 劇情未交代大衛何以未加入外國人組成的國際縱隊,而是讓他在火車上巧遇 已被介紹加入 P.O.U.M41的法國人貝納,告訴他加入 P.O.U.M 等於有了在西班牙的 通行證。西班牙民兵的熱切歡迎和共同的革命目標,以及無政府主義者於內戰初 期在巴塞隆納的勝利成果42,讓大衛在未經任何政治思考下就加入了 P.O.U.M 在 當地的自衛隊,藉此 P.O.U.M 也在電影中成為反法西斯勢力的代表。P.O.U.M 是 加泰隆尼亞一個小型反史達林主義的左派政黨,內戰時期在左派勢力中並未居主

37 Ken Loach 向來不認同英國帝國主義式的作為,「早於 1977 年,Loach 曾被提名頒授大英帝國 勳章,但拒絕接受。他後來表示接受勳章可恥的,代表順從君主及大英帝國從剝削及征服得來的 恩賜。」此點與喬治•歐威爾的觀點不謀而合。節錄自:英國導演肯洛區

http://bonsaiho.pixnet.net/blog/post/33290801-%5B%E8%8B%B1%E5%9C%8B%E5%B0%8E%E6%

http://bonsaiho.pixnet.net/blog/post/33290801-%5B%E8%8B%B1%E5%9C%8B%E5%B0%8E%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