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及目的

西班牙內戰對於現代 史發展具有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

正如《當代》雜誌以西班牙內戰為主題製作的專輯封面所言,西班牙內戰 是「國際色彩的/意識形態的/黨派紛陳的/獨裁民主的/知識份子的」,1這是 一場成因複雜的國家內戰,也是一次世界大戰後「包含了已在德國、義大利取得 政權的法西斯主義,正在世界大蕭條中掙扎的資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政黨,在史達 林支配下的共產國際,以及必須同時抵抗法西斯和史達林的左派反對派」相互對 立攻訐的場域。2此外,各國同情工農處境及反法西斯者,包含德義流亡者,英、

法、美等數十國的知識份子和工人3紛紛參與了這場內戰,加入如國際義勇軍(the international brigade)、4P.O.U.M5等組織,不但提升了此內戰的國際能見度,內戰結 束 後 , 藉 由 知 識 分 子 如 聶 魯 達 (Pablo Neruda) 的 詩 作 、 海 明 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的劇本、小說、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親身參戰實錄以及眾 多以內戰為主題或背景進行的電影,使得戰爭持續被聚焦,產生的震撼和世人以 各種形式對它的悼念也延續至今。

西班牙向來為高中近代史教材中的敘事主軸。伊比利半島上亞拉岡(Aragon) 與卡斯提爾(Castile)兩國聯姻奠定了近代西班牙的領土基礎,為近代歐洲第一波 成形的民族國家作了初步定義;6擊退伊斯蘭教徒達到國家統一的同一年(1492),

代表西班牙的探險家哥倫布抵達美洲,與稍晚遠航至印度的葡萄牙,也一同象徵

1《當代》第 12 期〈西班牙內戰專輯〉(臺北市,1987),頁 15。

2 錢永祥,〈水晶般的精神-喬治•歐威爾與西班牙內戰〉,《當代》第 12 期(臺北市,1987),頁 36。

3 李永熾,〈一步步從國內到國際的西班牙內戰〉,《當代》第 12 期(臺北市,1987),頁 27。

4 又翻譯為國際旅,屬於共產國際系統,大部分參戰的英國人都會透過英共安排而加入,將置於 正文詳細介紹。參考錢永祥,〈水晶般的精神-喬治•歐威爾與西班牙內戰〉,頁 38。

5 Partido Obrero de Unificacion Marxista(馬克思主義工黨):加泰隆尼亞的一個小型反史達林主義 的共產黨,將置於正文詳細介紹。參考馬丁・布林克宏著,《西班牙內戰》,黃煜文譯,臺北市:

麥田文化,頁 139。

6 「所謂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乃指血統、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相同,自然形成的民族 為單元,統一成為一個國家…像這樣起來的新國家,以英、法兩國領先,其後有西班牙、葡萄牙 等。」節錄自高亞偉,《世界通史(上)》,新北市:作者自印,1960 年初版,頁 264。

3

歐洲脫離地中海,往遠洋進行商貿、殖民擴張的大航海時代來臨。其中在美洲斬 獲頗豐的西班牙,結合複雜的聯姻繼承關係,成為十六世紀海上及陸上版圖最強 盛的殖民王國,直至敵不過荷、英等國激烈的海上商貿競爭,才逐步敗下陣來。

7現代史中的西班牙,在教科書中的比重大為縮減,僅存有戰間期極權主義興起 時略為提及的西班牙內戰(1936-1939)。關於西班牙內戰的敘述,以 98 課綱中現 有五個版本的高中教科書為例,以龍騰版篇幅最多,用三個段落的文字敘述戰間 期的西班牙在國際戰局當中的重要性,及內戰爆發的前因後果。8三民版在課文 中僅提及法西斯運動出現於西班牙等國。9南一版對於一二戰的敘述編排頗類似 國立編譯館編纂的歷史第四冊,10在敘述世界大戰的篇章中並未提及西班牙內戰,

僅在前一章戰間期的藝術思潮中則出現達利的畫作〈西班牙內戰的預感〉。11全華 版在德、義的向外擴張,英、法兩國的姑息態度,以及美國的「綏靖政策」下,

說明西班牙內戰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完成法西斯集團的擴張。12翰林版以共產國 際在各國倡導的人民陣線為主軸,說明西班牙成立人民陣線政府後受到右翼勢力 反對後,佛朗哥的叛變引發了內戰,最終並由佛朗哥獲得勝利。13將以上版本略 述後,筆者以為,西班牙內戰在現代史引爆二戰中的重要性,在現行高中歷史教 科書中並未完全被凸顯。

行文至此,筆者並非僅要強調西班牙內戰在現代史上的地位,也並無意挑戰 國外學者已有的豐碩研究成果,而是希望發展另一種可能:藉由影視文本進行對 西班牙內戰的不同角度分析,以及透過影視文本與教學結合,彌補內戰在高中課 程規劃中之不足,強化內戰在教師講述意識形態對立時的重要性,甚而能進一步 期待藉由影視教學提升同學學習世界史的樂趣。

7 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 著,吳象嬰、梁赤民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後的世界》,中國:上 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 年 5 月初版,頁 148-154。

8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新北市: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 118-119。

9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臺北市:三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 110-111。

10 《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第四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頁 119-123。

11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頁 114。

12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新北市: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 129。

13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四冊》,臺南市:翰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 179。

4

然何以藉由影視文本而非其他資源?筆者從事高中歷史教育已逾十載,在 教授過程中發現國中與高中歷史教材長期存在內容難易度落差過大的問題。國中 生在基測的測驗模式下學習的國中歷史,往往造就出反覆操作下精熟卻過於簡化 的學習內容,但到了高中就又面臨了教材過於艱深龐雜無法銜接的問題。由於國 中課程已熟習台灣史,此情形在高一上學期台灣史的學習上尚未形成障礙;中國 史部分儘管在課綱編排上已由 88 課綱中的一學年課程,縮減為 95 課綱的一學期,

但對學生而言,各朝代偏專題性的講述,以及傾向理解及分析的考題,已經產生 了一定的難度;至於世界史,則面臨了教材簡化和授課時數縮減的雙重難題。

以戰間期的極權政治發展為例,國中教材僅設計一個單元進行共產及法西 斯極權政治的說明, 加以教師授課時數受基測時間受到壓縮,因此世界史常是 國中學生學習較為片段及簡略的部分,反觀高中世界史的龐雜,就凸顯出學習程 度上的落差。因此筆者傾向若能修正教學技巧,如利用較佳的影視文本協助教材 的吸收,或藉由圖像及故事性敘述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認知,進一步有效達到 課綱中所要求的「能設身處地理解過去」的歷史理解能力,並能對所學提出較為 客觀和正確的歷史解釋, 對教學者而言,才算能真正落實高中歷史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為能達到藉由圖(影)像提升學習興趣的目標、強化說明內戰在 戰間期意識形態對立的代表性,以及了解國際知識份子的熱烈參與情形,筆者選 擇以電影《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作為本論文及影視教學的研究及 實驗文本。西班牙內戰是電影拍攝的熱門題材,最早於1943年改編自海明威小說 的《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至去年(2012)HBO的自製電影《戀 上海明威》(Hemingway and Gellhorn),相關作品至今不輟,以內戰間或內戰後 佛朗哥極權統治為主題或背景的愛情、懸疑、恐怖、驚悚等電影類型也十分多元。

《以祖國之名》則是以西班牙內戰為主體,描述左派團體在內戰中對抗法西斯,

卻逐漸產生左派的分裂,最終走向失敗的過程,片中英國年輕人大衛受國內反法 西斯宣傳影響,在內戰中加入P.O.U.M與法西斯政權對抗,後因P.O.U.M遭西班牙

5

共產黨誣陷為法西斯同黨被迫解散,大衛滿腔熱情被消磨殆盡,最後失望的離開 西班牙。片中出現各種意識形態及族群衝突的精采辯論,凸顯了筆者強調的內戰 在國際勢力衝突中的重要性,可與高中世界史教材進行結合,且與喬治•歐威爾 的《向加泰隆尼亞致敬》一書互相對照下,大衛的背景與遭遇也正好是喬治•歐 威爾戰時經驗的最佳寫照。此外,拍攝本片的Ken Loach亦是一位左派風格極具 代表性的導演,因此筆者欲選擇此部電影作為影視文本,進行對西班牙內戰的不 同角度探析,並嘗試將電影與高中世界史教材結合,期望能藉由研究及實驗成果,

提供給更多在職高中教師作為教學上的參考。

二、研究回顧

如前所述,筆者試圖藉由具有圖像特色和敘述性的影視文本進一步分析和使 用,來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及進一步對教材的認知。在史學發展的過程中,以圖 輔史或以圖證史來彌補文字說明的不足,是中西方史學發展長久以來均有的現象,

14而圖像史料廣泛而論,除了靜態的文物、遺址遺跡、碑刻、建築、圖畫、照片 等,也可以包括動態的紀錄片和電影,15這也是傳播媒介發展日新月異之下,史 料呈現方式的改變,換言之,電影,是廣義的史料。將電影視之為歷史文本進行 分析,美國史學家海登‧懷特(Hayden White)在 1988 年即提出此研究方向,他在

《美國歷史評論》(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中首創 「historiophoty」這個名 詞,來與「historiography」(書寫史學)作區別,定義為:「以視覺的影像和影片 的論述,傳達歷史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161999 年周樑楷教授將「historiophoty」

翻譯為「影視史學」,並將 White 對「影視」的範疇擴大為「以靜態的或動態的 圖像、符號,傳達人們對於過去事實的認知」。對於影視史學也定義成「探討分

14 李友東,王靜,〈影像史學與歷史教學〉,《歷史教學》,(中國,2008)第 15 期,頁 23-28。

15 沈敏華,〈歷史教學中的圖像史料及其運用〉《歷史教學問題》(中國,2005)第 5 期,頁 109。

16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與課程主題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第 23 期》,臺北市:台灣

16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與課程主題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第 23 期》,臺北市: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