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分為以下三節:第一節為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理論;第二節為理解式 球類教學法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體育課桌球教學。

第一節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理論

本節主要探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理論,以下分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緣起、理 解式球類教學法特色,以及理解式球類教學模式等三部分進行說明。

一、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緣起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概念形成於 1960 年代初期,當時體育的教學活動是以 技 能 學 習 為 主 , 但 英 國 羅 浮 堡 大 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的 Wade, Worthington 與 Wigmore 等三位教授不斷的在思考,針對球類運動的學習與教學,

是否有更適合國小學生或初學者的教學方法。他們發現到學生對於技能練習為主 的教學活動感到無趣,但非常喜歡遊戲與比賽,因此希望能藉由改變教學的方法 達到樂趣化教學之教學目的 (闕月清,2008)。Thorpe 與 Bunker 二位學者當時正 為大學生,他們的想法深深受到影響,也慢慢發展出新的教學理念 (Thorpe &

Bunker, 1986)。1960 年代末期,Thorpe 與 Bunker 發現到不僅學生對運動技能為 基礎的體育教學活動感到無趣,連教學者也感到失去教學的成就感。以修改式教 學法為理念的 Worthington 影響了他們二位,因此 Thorpe 與 Bunker 在網球教學 中修改其器材、設備、規則,讓他們的教學活動也能適合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

而這樣的做法大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此教學設計的概念改變以往以運動技 能為主的教學,從認知理解的層面著手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能思考各面向的問 題,例如:進攻、防守的時間、空間、位置、角度等 (Thorpe & Bunker, 1986)。

10

二、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特色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在世界各國的體育教學領域已引發大量的討論及相關的 研究 (邱茂盛,2009),而修改遊戲或比賽的規則以達到樂趣化的教學,讓學生 能透過戰術的理解更加熟悉遊戲或比賽的進行及運用,甚至是將學習過的經驗轉 移到新的學習項目而形成學習遷移 (闕月清,2008)。以下針對理解式球類教學 法之特色分別論述。

(一) 強調比賽的重要性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比賽的情境中學習,透過比賽引發學生思考 戰術的運用、技能的展現 (闕月清,2008),再加上其重視依學生年齡及身心發 展的不同而簡化、修改遊戲及比賽之規則、器材,使其更能適合學生或學習者,

以促進學生的思考 (Bunker & Thorpe, 1986)。

由此可見,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中相當強調比賽的重要性,能以更適合學生 身心發展的比賽引發學生的學習,這也就是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特色之一。

(二) 注重球類運動分類系統的重要性

Almond (1986) 曾指出根據球類運動的屬性,可將球類運動分為侵入性運動 (Invasion Games) 、 網 牆 性 運 動 (Net/Wall Games) 、 打 擊 守 備 性 運 動 (Striking/Fielding Games) 以及標的性運動 (Target Games) 等四類,若在不同的 球類運動中其戰術上的問題是相似的,那麼瞭解這些戰術的概念是可以幫助學生 或學習者在學習及比賽的表現上有正向的學習遷移效果產生,而 Hopper (1998) 對上述四種分類提出實例,如表 2-1。

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中十分重視戰術的運用及思考,其目的之一即為讓學生 或學習者能透過瞭解球類運動的戰術與原理達到學習遷移的效果。在重視戰術與

11

12

(四) 樂趣化的教學

以學生為主體而修改遊戲或比賽的規則讓學生能更加的融入其中,享受運動 的過程及其所帶來的樂趣,並藉此培養出學生運動的習慣。此種配合學生的發展 而修改出來的遊戲或比賽帶給學生更多的趣味性,亦即樂趣化之教學。因此,能 讓學生享受運動、帶來更多趣味的樂趣化教學為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特色之四。

(五) 個別差異的重視

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進行的體育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本位,因應學生的個別 差異,諸如運動規則之認知表現、運動戰術之認知表現、運動參與態度之情意表 現、運動技能之表現及比賽表現等差異,進行遊戲或比賽的修改使學生不論運動 表現的優劣皆能參與運動 (翁春琴,2012)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中,為了讓每位 學生都能參與運動,對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十分重視,這也是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的特色之五。

(六) 學習遷移的效果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係由戰術的理解開始再到技能的練習,因此戰術的 熟悉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中佔有相當重要的部分。依照 Almond (1986) 所提出的 球類運動分類,同一類的運動其運動規則及戰術是十分接近的,因此當學生熟悉 一項運動的規則及戰術後,對於日後學習同一類的運動將產生正向的學習遷移之 效果。而學生透過戰術的學習,能夠產生正向的學習遷移,此學習效果即為理解 式球類教學法的特色之六。

13

三、理解式球類教學模式

Bunker 與 Thorpe (1986) 所提出的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學模式由六個不同的 概念組合而成,分成六個實施階段,如圖 2-1 所示。其中包含有球類遊戲或比賽、

賞識比賽、察覺戰術、做出適當的判斷、執行技能以及比賽表現。在理解式球類 教學法中,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設計適合學生身心 發展程度又不失正式比賽全貌的球類遊戲或比賽。再透過修改後的遊戲或比賽,

讓學生能看見比賽規則、進行方式,對比賽的整體概念有進一步的提升,作為日 後正式比賽的基礎。接著由教師提出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引起學生之間及師生之 間的討論,進而引導學生瞭解比賽中基本的戰術。學生對戰術有基本的認識與瞭 解後,便再次進行比賽,學習在比賽的情境中做出二個基本的判斷,一個是「做 什麼」,一個是「怎麼做」。然後就是要強化技能的部分。最後,學生從比賽到戰 術,戰術到技能,再將這一連串的學習運用到比賽情境中。

圖 2-1 理解式球類教學模式

資料來源:Bunker, D., & Thorpe, R. (1986). The curriculum model.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 (pp. 7-10). 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球類遊戲或比賽

學 習 者

執行技能

做適當的判斷 做什麼?怎麼做?

察覺戰術

賞識比賽 比賽表現

14

(一) 球類遊戲或比賽

透過修改球類遊戲或比賽的規則、器材、場地等,讓球類遊戲或比賽可以更 加的適合學生或學習者的年齡、體型、能力以及人數。使學生或學習者能在一個 有條件限制的比賽環境下進行遊戲或比賽,將真實比賽中會出現的戰術問題呈現,

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思考問題解決策略 (Werner, Thorpe, & Bunker, 1996)。學生 或學習者便能藉此感受到運動時技能與戰術的綜合運用、多元學習,提升學習的 動機 (翁春琴,2012)。

(二) 賞識比賽

學生或學習者透過賞識比賽認識比賽的規則及比賽如何進行。經由教師循序 漸進的引導,學生之間的討論,使球類運動的特點、規則與比賽的基本禮儀能夠 被突顯及學習,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賞識比賽配合前一階段修正後的球類比賽 能帶給學生在日後正式球類比賽中較完整的認知基礎 (闕月清,2008)。

(三) 察覺戰術

Hopper (2003) 指出戰術意識係指學生學習如何在未持球的情況下進行移動,

做出一個在持球情境中適合的技能。戰術意識的練習能培養出學生或學習者對球 類運動基本概念的獨力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在球類遊戲或比賽後更能進行全班 性的反思,由教師點出比賽中所發現到的問題引發學生之間彼此討論,一同找出 解決問題的辦法及策略。在簡化後的比賽中,學生能運用符合其能力的技能,並 從中察覺戰術的運用,進一步提升對戰術策略的認知。

(四) 做出適當的判斷

戰術意識是在比賽中做出適當判斷的先備條件 (Thorpe & Bunker, 1986)。在

15

學生對戰術有了基本的瞭解後,即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的比賽。在這個階段中,學 生要學習如何做出以下兩個基本的判斷。首先,學生該知道要「做什麼」,在瞬 息萬變的比賽情境中,學生應能透過觀察比賽發展進而推測結果的可能性,選擇 適當的戰術。其次,學生還要知道該「如何做」,在選定戰術後,做出效果最好 的運動技能以達到戰術運用的目的。

(五) 執行技能

學生在修改及簡化的比賽中得到運動比賽的經驗,接續前一階段,學生已能 判斷戰術的選用,並且知道如何使用。在此階段學生能清楚的知道欲運用的戰術 需要有哪些動作技能作為基礎,並察覺動作技能的重要性進而加強該項動作技能 的訓練,而此動作技能之訓練最好能符合真實的比賽情境,使學生更容易把訓練 與比賽做連結。

(六) 比賽表現

學生在瞭解戰術與規則後意識到技能的訓練,將一連串的戰術及技能合併起 來即為運動表現,最後再以運動表現融入真實的比賽情境中。這樣的引導過程之 目的在於發展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翁春琴,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