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主要探討的內容為桌球運動的教學,尤其是在體育課程中所進行的桌球 教學。依探討的順序共分成三點:一、桌球的起源與發展,二、桌球的特性,三、

桌球運動之相關研究。以下分項論述:

一、桌球的起源與發展

桌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的。而發展的經過又有兩種說法,其一,它起源於 19 世紀未的英國,歐洲人熱愛網球運動,但又受到場地及天候的限制,因此,

在室內進行網球運動,以餐桌作為比賽場地,慢慢發展出桌球運動;其二,在 1980 年,有幾名印度的海軍軍官發覺在一張不大不小的檯子上打網球滿刺激的,

慢慢的發展出桌球運動 (蘇丕仁,1995)。

二、桌球的特性

桌球運動是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項目,根據黃美珍 (2003) 所提出的分析,

桌球運動有以下特性:(一) 身材不受限。不論是高、矮、胖、瘦的體型皆適合 參與桌球運動。(二) 設備皆簡便:桌球運動所使用到的場地範圍並不大,且桌 球桌可以只是一張桌子,此時再加上兩支桌球拍和一顆桌球即可進行桌球運動。

(三) 各天候不拘。桌球運動是一項室內運動,因此進行桌球運動與否和天候狀 況並無影響。(四) 運動量可變。從事桌球運動時的運動量是可以隨運動者的意 願做調整的,尤其在桌球運動中球拍和球都很輕,只要運動者依自己的狀況做出 擊球的輕重之分,即可改變運動量。(五) 運動傷害少。前面第二點提到,桌球 運動所使用到的範圍較小,而且還是一項隔網性的運動,因此可以避免大範圍移 動時所造成的運動及衝撞。在球拍與球的方面,二者皆為較輕的運動器材,亦可

20

降低運動傷害的產生。(六) 規則容易懂。只要能瞭解桌球運動中是如何得分的,

便可以進行簡單的桌球比賽、享受到桌球運動中比賽的樂趣。(七) 經費不用多。

在一般使用的情況下,即便桌球拍、球皮及球皆屬於消耗品,但能使用的壽命算 是很長的。

綜上所述,桌球運動實為一項擁有諸多特色及優點運動項目,但在實際的體 育課程中,學生常常因為桌球的基本技能不足導致無法順利參與桌球運動,或是 對課堂中技能的反覆練習感到乏味,排斥桌球運動。有鑑於此,教師應於課程的 設計中,因應學生個別差異進行合適的教學,透過修改規則場地及設備,使學生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享受桌球運動,並擺脫對桌球運動的反感,引發學生興趣。

三、桌球運動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在蒐集桌球運動之相關研究時,大致將各研究分成兩類,一類是桌球 運動對生理發展的影響;一類是各種體育教學法對桌球運動學習效果的影響。

首先,桌球運動對生理發展的影響。劉得鈞 (2004) 曾指出對國小三年級學 生實施十週桌球教學後,不論是在手眼協調能力、敏捷能力還是反應能力上皆有 提升且達顯著水準。朱敏良 (2012) 指出在經過六週的桌球訓練後,8-11 歲學生 之靜態視力及動態視力皆有顯著的提升,且在停止桌球訓練後兩個月,學生靜態 視力與動態視力減退的情形並未達顯著。翁福興 (2013) 的研究發現學生在經過 十週的課程教學之後,參與桌球課程及參加一般體育課程之學生在動態平衡能力 和敏捷性二方面的表現皆達到顯著的提升,反觀在靜態平衡能力表現上,測驗的 結果並未達到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的研究結果發現,知道桌球運動對學生生理的發展是提升且顯著的,

不論是在視力方面、肢體方面或是手眼協調方面皆對學生有幫助,因此在未來可 以作為視力保健及健康與體育課程設計之參考。

其次,各種體育教學法對桌球運動學習效果的影響。學者郭彥成 (2006) 指

21

出以運動教育模式進行桌球教學,能提供男生與女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其 認知與技能的學習效果皆有明顯的助益,而女生對運動教育模式教學的參與顯得 尤其積極。姚宗呈 (2007) 曾指出在情意表現的方面,男生經過理解式球類教學 法的教學之後有顯著的進步,而女生則無顯著的進步。在「正手發不旋轉球」和

「反手推擋」二項客觀技能方面,男、女生在經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之後 的測驗成績與前測相比較皆有達到顯著水準,並且發現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男生 的技能提升和對女生的技能提升二者之間是無顯著差異的。林美芳 (2010) 提出 以「國小桌球學習」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系統讓學生提高其學習動機。李達勝 (2011) 認為桌球課程以分層遞進教學模式實施,能使運動技能高、中、低三類 的學生皆有其適合的發揮空間,因此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運動水準、學習動機。

鄭金昌、張紅玉和盛世慧 (2011) 發現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和以傳統式教學進行 八週 13 小時的桌球課,在客觀技能的前後測比較上皆有提升,達顯著水準,而 且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進行教學的班級進步的幅度大於以傳統式教學進行的班 級。在情意表現方面,不論是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還是傳統教學皆未形成顯著的差 異。林澤民 (2013) 之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或傳統式教學 法進行教學,學生在技能學習方面皆有提升且達顯著水準。而從後測的測驗結果 來看,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又顯著高於傳統式教學法。但在課程滿意度方面,未因 不同的教學法而有顯著的差異。

上述研究結果認為欲提升學生之認知表現、客觀技能表現以及情意態度表現 可透過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目標。但是,當遇到不同的情境時則應選擇 較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便如此,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仍是目前體育教學中 的趨勢在所在 (闕月清,2008)。近十年來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進行教學的研究 約達四十篇以上,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進行桌球教學的研究卻僅有四篇。因此,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即在探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應用於桌球教學之效果,同時研究 者也將試圖多方汲取上述研究中的建議,例如在活動的安排上盡量依學生的年齡、

22

需求、場地及人數等不同,設計適合與可行性高的遊戲或比賽 (姚宗呈,2007),

以求更符合學生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在較小的壓力下快樂學習。

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共分為以下七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

第二節為研究流程;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教學設計;第五節為研究工具;

第六節為資料處理;第七節為研究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