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命教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分四節,首先第一節探討生命教育理論;第二節探討視覺藝術課程 理論;第三節探討人際關係理論;最後第四節探討與本計畫主題相關之研究。

第一節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可以引導我們認真對待生命,唯有落實生命教育,建構對自己生命喜愛與 負責的態度,才能促使人們心靈的提升,積極經營自己人生,在團體善盡自我本分,其 的核心思想,並不在於傳授獨特的專業知識,而是更在於傳達以一種全新的思維來認識 自己、家人,乃至於周遭環境的方式。本節分三部分探討「生命教育」之:1.意義與內 涵、2.對國中生的重要性、3.理論與實踐。

一、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

在探討生命教育的意義前,有必要先對「生命」的意義有所認識,其次再探討與歸 納國內學者對生命教育內涵的看法,從而分析與整理出與本研究相關的生命教育課程之 內涵。

(一)生命的意義

錢永鎮(2000)認為,「生」是指生命的孕育,是可以讓所有生命不斷的相生、宇 宙間的生命都能永續生存;而「命」字的本意為命令,是指「天命」和個人的命運,所 以「生命」有無限的可能,但同時人也必須面對生命的有限,就是「死亡」。生命的意 義是個體感受到生命存在的理由及重要性,亦即意識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和目標的程度

(賴怡妙,1998)。

Paulson, Sharon, & Wolf(1988)認為生命是一連續、累積的過程,其體悟往往來自 生活中實踐的經驗,而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愛惜和信任自己的生命,只有自己才能賦予 自己生命意義。Frankl(1986)認為想要賦予生命意義及實現價值,需要個體藉由完成 有建設性的工作來賦予生命意義,並透過對世界的真、善、美的接納與感受,來經驗生

10

命的意義,即使處於最困厄的環境,也仍能以堅定的態度,來承擔事情。

從以上所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換句話說,是個體不斷體驗、連續、累積生命經驗 的過程,並透過完成真、善、美來賦予自己生命意義。

(二)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意義在於教育學生認識生命,建立適切的人生觀與價 值觀(錢永鎮,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是引導個體了解生命的價值之教育,其 目的是為了促進人類安身立命,達成圓滿的人生,是全人教育。生命教育是在幫助學生 將內化的價值統整在人格之中,重視道德、良心、尊重的培養,並能實踐於生活中,成 為一位德行與學問兼備的人(黃德祥,2000;孫效智,2000;錢永鎮,2000);另外,

孫效智(2000)認為,任何人皆可以賦予生命教育某種意義,必須遵循共識、開放、周 延原則,可用來檢視生命教育的定義是否恰當,但不能說那一種生命教育的定義是正確 或錯誤的。而且共識才能凝聚力量,其共識須透過開放的交流和對話來豐富並確定其生 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並應力求深度與廣度之周延,而要掌握「什麼是生命教育?」應 是先掌握生命教育實施內涵。因此,研究者以下將藉著從生命教育的內涵來深入了解其 意義,並依據國內數位學者對於生命教育的內涵之不同看法,歸納整理如表2-2-1:

表2-1-1 國內學者對生命教育內涵的看法

學者 年代 生命教育意義與內涵

楊仲鏞 1998 教導學生尊重、熱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求生應變技能的獲取、情 緒教育。

孔建國 1998 教導學生尊重自己與他人、增加挫折容忍力、學習面對生命中的常 與無常、情緒教育。

李遠哲等 1999 認識自己、肯定自我、尊重生命、欣賞生命與愛惜自己,勇於面對 挫折、應變與生存、敬業樂業、信仰與人生、社會關懷與正義等。

錢永鎮 2000

生命教育的意義是培養學生具有生命的智慧,其內涵包含:

1.自尊的教育:自尊或尊人的觀念。特別是國中階段心理我、人格 我、道德我的重要發展,更需要教導學生對生命的意義、價值重 新做澄清。

11

2.良心的教育:在日常生活、生活細節中讓學生不斷反省的,在做 任何判斷選擇時也應先反問自己的良心。

3.意志自由教育:教導學生你是自由的,做行為的主人,判斷哪些 行為是不自由的,以及為什麼會不自由,例如壞習慣、無知會產 生不自由,運用具體的事例。

4.人我關係的教育:強調「我和你」的關係,把任何一個生命個體 當成「你」,而非無生命的「它」。

黃德祥 2000

1.人與自己的教育:教導學生認識自我、發展潛能和實現自我。

2.人與人的教育:教導學生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群己關係、

公共道德、次級文化,進而關懷弱勢族群,創造人際間和諧互動。

3.人與環境的教育:教導學生調和小生命與大生命價值的衝突,建 立社區總體營造的意識,珍惜生存環境。

4.人與自然的教育:教導學生民胞物與的胸懷,尊重生命的多樣性,

親近並關懷生命,以維持永續、平衡的自然生態。

5.人與宇宙的教育:引導學生訂定自己的終極關懷,關心全人類的 危機,建立地球村的觀念,活出全方位的生命。

孫效智 2001

1.生命教育的意義在於幫助學生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 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個人獨特的生命、實踐並活出天地人 我共融共在的和諧關係。

2.生命教育的內涵在學理上包含三個領域:人生與宗教哲學、基本 與應用倫理學以及人格統整與情緒教育。

吳永裕 2001

1.認知層次: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及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熟悉與 他人相處的法則及知道愛惜他人、自己生命的方法。

2.實踐層次:維護自己及他人生命的知識能力,也要能真正地去加 以履行實踐,且不輕視、踐踏、傷害自己及他人,不做出傷天害 理的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情意層次:能具有人文關懷、正義關懷、社會關懷,並不斷地自 我省思,欣賞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紀潔芳 2007 包括倫理教育、品格教育、服務教育、安全教育、生態教育及生死 教育,主要是探討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及人與 宇宙的和諧關係。

黃壬來 2009 生命教育的內涵歸納為四大主軸,分別是:「生命源起」、「生命

12

維護」、「生命發揚」與「生命完成」,並包括生命誕生、宇宙生 成、婚姻與家庭、自我生命維護、群體生命維護、其他生命維護、

尊重與關懷、服務人群、探索生命價值觀、建立生命價值觀、及實 踐生命價值觀等。

資料來源:依上述學者文獻,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學者看法,生命教育的意義主要在於幫助學生探索與認識自我生命,珍惜 生命的價值,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從而發展出自我獨特的生命態度,並進一步能提 升、珍惜個體與他人、與環境、與宇宙間的關係;更能主動去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 己生命的價值,實現自我,發揮潛能。而生命教育的內涵則涵蓋四個向度的和諧關係,

如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其核心概念是生命的認識、尊重、珍惜 與關懷,即認識和肯定自己、珍惜和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關懷環境、自然與宇宙等。

依據楊仲鏞(1998)、孔建國(1998)、李遠哲等(1999)、錢永鎮(2000)、黃 德祥(2000)、孫效智(2001)、吳永裕(2001)、紀潔芳(2007)、黃壬來(2009)

等專家學者們的定義,研究者認為生命教育課程應包涵生命中的四種關係:

1.人與自己:從人與自己學習認識生命的概念,教導學生認識生命,建立自信,即 是肯定自我,體驗生命並發展個人獨特的生命。

2.人與他人:從人與他人學習珍惜、關懷與尊重生命的概念,教導學生尊重自己與 他人的生命,重視人與他人之間的倫理關係,進而關懷弱勢族群,實踐並活出天地人我 共融共在的和諧關係。

3.人與自然:從人與自然學習關懷與尊重生命的概念,指導學生愛護動植物,尊重 生命的多樣性,珍惜與關懷生命,以維持永續、平衡的自然生態。

4.人與宇宙:親近並關懷生命,引導學生訂定自己的終極關懷,關心全人類的危機,

建立地球村的觀念,活出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在本研究對象由於是國中一年級學生,為避免學習過多導致學生沒辦法吸收;所以 在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只限在「人與自己」、「人與他人-同儕與師生」的範圍的二個教 學內涵。

二、生命教育對國中生的重要性

由於社會急速變遷,加上升學主義帶來的心理壓力,使青少年在發展過程中容易造

13

成適應不良的現象,導致其問題日益嚴重,校園也一再發生暴力與自戕案件,現在應是 重視生命品質的時代,而生命教育課程對於國中生,可讓他們知道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可讓他們理解生命的源頭和尊重生命的重要。其主要生命教育對國中生的重要性,本研 究資整理如下:

(一)認識、珍惜與尊重自我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成為健全的人

教育部在2001年宣示為生命教育年,教育部更是在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 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期望培養學生可以帶著走的基本能力,並計劃從中學開始進行 全面性的推動;此外,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明訂生命教育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的指定內涵,且必須進行相關的課程及教學,從教育部的一連串動作,可見生命教育對 國中學生的重要性。在教育部所公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ㄧ貫課程暫行綱要(2000:392), 將生命教育活動的定義為:「從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中,體會生 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情懷,成為健全的人」。

(二)自我統合與面對挫折的幫助

從社會心理學來說國中生的發展正處於自我統合與角色混淆的統整初期,對於自我

從社會心理學來說國中生的發展正處於自我統合與角色混淆的統整初期,對於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