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第四章、 生態村規劃模矩建立

第五節 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生態村系統是由人、建築物、基地、街廓、都市、區域等層次架構而 成,每個層次都有各自的生態基盤循環自給過程,生態基盤過程都應該在 最小的單元層次內達成循環自給,這些生態基盤包括水系統、綠系統、廢 棄物處理、綠色能源等。最小的單元層次,相對於生態村尺度而言,至少 應該是在街廓層次完成100%的循環自給。

本團隊提出「最大循環自給率的最小生態生活系統單元」概念,是著 眼於生態生活相融合的情境,這已經超越了討論生態村技術系統如何應用 的階段,而是一種生活體驗、生活意識和生活行動。

日常生活充滿實踐價值與意義,透過日常生活體驗可以找到自我存在 的意義。市民大眾從駕馭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可以創造出無限創意的綠色 生活奇蹟。

1. 土地利用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提供適當混合使用的土地使用以及緊湊型態,整合日常需求與社會 基盤的零售使用。

‧利用街廓內開放空間創造人性尺度的生活路徑

‧建立鄰里中心,成為各單元內的綠色資源中心。

‧綠色大眾運輸場站步行範圍內高強度、集約的佈設發展。

‧在街廓建築尺度,應一致的、整體的、在地的,與日照、風系、區 域生活文化相關的建築型態。

圖 4-4.11 生態廊道對應街廓環境建議

2. 自然及綠資源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應達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之生物多樣性指標及格標準;以及綠 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之綠化量指標及格標準。

‧建築物應最大化綠化面積(地表、表面、屋頂)。

‧對於地表與水文以最小擾動為原則。

‧建立以環境為基底的生態綠網系統,建築基地內綠地分布盡量均勻 與連貫。

‧基地內設置30m2以上隔絕人為侵入干擾之密林或混種雜生草原。

‧基地開發時應達到表土保護以及表土保存原基地利用。

3. 生物微氣候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依照對地區鄰里層級的空氣流通,發展街廓建築空間型態幾何學,

善用季節風、中庭風、並以植控制氣流。

‧藉由植栽、綠化及減少大面積硬舖面,增強城市公共空間土地空氣 過濾及涵氧能力。

‧開放空間與公共空間長年接觸微氣候環境,促進長年性、日常的使 用。

4. 水資源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在水資源使用上,應使用節水器材,並應達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 冊之水資源指標及格標準。

‧個別基地應達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之基地保水指標及格標準。

‧針對建築物污水,應達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之污水及垃圾改善 指標及格標準。

‧建築物屋頂收集雨水回收再利用比例應達100%

‧配合基地地質,景觀水池底部應以不透水舖面達到保持一定景觀水 池池面高度。

‧發展單元應以一百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之計算標準設置滯洪設施,

開發後之排水逕流量應小於開發前之逕流量;並以生態草溝雨水排 水系統銜接至基地外受水體。

‧於道路兩側設置人工溼地淨化道路雨水,並為自然排水系統,並成 為道路主要綠化景觀之一。

‧公共空間應以透水舖面為主,並在空地設計景觀貯集滲透水池。

‧個別建築物應依據「建築物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設計技術規範」

於建築物下方設置再生水處理系統,或於基地內設置人工溼地作為 淨化生活雜排水之淨化處理系統。

‧建築物或基地內使用再生水比例應佔總用水量之百分之三十以上。

‧多餘未使用的再生水可排放至基地內或外之雨水滯洪設施,但排放 水體須符合環保署與營建署所制定相關放流水標準。

‧於建築物下方設置化糞池以及基地內設置人工溼地以共同處理生活 污水,須達到放流水標準後才可排放,以達到污水零排放的目標。

5. 能源系統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應達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之日常節能指標及格標準。

‧基地屬於低緯度的溼熱氣候,在建築物開窗率與遮陽設計上,應以 創造節能目的為主要考量。

‧透過建築物配置降低電力消耗,如容易取得日照的座落與間距。

‧在建築屋頂或表面、基地空地內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並連結 至區域市電並聯系統。

‧必須進行屋頂隔熱設施。

圖 4-4.12 陽光電發電系統發電量曲線圖

6. 流通網絡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降低機動車的土地面積,並利用有限制路寬及道路路型等手法達到 降低車速的目的。

圖 4-4.13 以道路路型手法介入的永續生態綠建築技術示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建立「交通寧靜區」,適當限制機動車輛進入該區。

‧綠色大眾運輸系統的可及性,以半徑150 公尺~300 公尺為基準。並 最適化大眾運輸場站間的距離。

‧發揮大眾運輸整合系統(高鐵、台鐵支線、綠色公車),並提供各場 站自行車接駁轉換設施。

‧創造舒適、可及性高、連貫的步行/自行車路網。

‧建立社區物流配送制度,降低個人汽車使用量。

‧使用與環境相容、節能、替代能源的物流與大眾運輸運具。

7. 物質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應達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之CO2減量指標及格標準。

‧最小化營建材料。

‧最大化使用當地材料。

‧考慮所有的階段,從生產、營建、使用到廢棄,使用健康的建築材 料。

‧最大化建築耐久性、可拆卸性及材料循環再利用的能力。

‧使用再生建材的比例須達到建材需求量的百分之三十。

8. 廢棄物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應達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之污水垃圾改善指標及格標準。

‧落實廚餘收集100%,作為堆肥或飼料。

‧落實廚房廢油收集與再利用。

‧人類所產生的糞便收集處理後作為堆肥。

‧應達到污水零排放的標準。

‧落實廢棄物資源分類回收再利用。

‧營建過程中須達到挖填平衡或最小挖填。

9. 人本健康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應達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之室內環境指標及格標準。

‧利用防潮建築設計技術與採用調濕材料等手法,降低室內濕度。

‧建築物或活動頻繁的開放空間應安置在有遮蔭樹或大片草坪等冷卻 空氣效果地區的下風處。

10. 社會經濟的永續生態基盤開發評估項目

‧利用周圍綠色地景作為新經濟及社會資源(休閒農業、觀光、森林旅 遊、生態體驗)。

‧利用區域及都會經濟力量,強化地區企業植根發展。

‧提供行政、休閒設施、文化設施等社會基礎設施。

表 4-4.1 檢討後行動方案對照建議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行動方案 檢討與建議方案 正與補齊方案 行動方案一 : 國家植物園總園可行 評估與整體規構想

1.國家物園總園的設上,會受限於目前基的土 質部影響定其建置 與項目 2.建議針對目前的氣條件進行規劃但須等水 良的可行再啟動建

暫緩

方案七 規範與法令擬研議 擬定生態集村或生態村建設法以利政府對 於生態村之建設管理與品質管控 動方案二: 成立台灣永續生研園 區籌設總

1.環境測與環境資料的建置: 應構委託進行長期環境監測與評估,同步環境 改良程,了解正確的入建設時機。 2.成立灣永續生態學園區籌設總部: 配合委託計畫進行以區模式(或可建議比學園 區管理局)開發並進區總部籌設。

政策決 院經建 院國科 院內政

方案四 永續生態學研區籌設總部 (100) 動方案三: 垃圾掩埋場環境育計劃

此部分為土壤及水質改良必須進行的要項,應優 為執行之行動方案,不管區是否可成為植物園, 關學研生態村的居住環境土壤與水質的確保,為 任務。

優先執行

方案二 掩埋場環境復計畫 (98 -100年) 由環保署與地方政府環保局與工務局執行。 行動方案四 : 五甲溪及深坑仔 淨化工程

此部分為土壤及水質改良須進行的要項,應列為 執行之行動方案,無論此是否可成為植物園,但 學研生態村的居住環境其壤與水質的確保,為首 務。

優先執

行動方質改良計劃 (98 -100年) 1. 水質改良:(1)河川淨2)生活污 水淨 2. 土質改良:(1)涵養度:(2)滲水快速: 動方案五: 特定區生活污水期人 工濕地淨化工程

計劃計畫區評估,依水質檢 生活質為嚴污染污水處理設施議評估可行性 執行

行動方六:區生活污水第一 濕地淨化工程 建議由中央推動,可委由內政部執行建設。 動方案六: 設置生質能源中

1.對應質能源中心運效益應進行審慎評估對應 產出能源制完善,方建議設。 2.若欲此基地「研目標配合跨校際研 心的建置

暫緩 應先行釐

行動方三:生態村可發展範 (98- 99年) 河川水質污染標定2.基地需對應微環境規 3.高壓電纜穿越周邊範圍4.基地水災 趨勢分析5.劃定生態村可發展範圍(內政部 建研所-內政部營建署) 應先行釐 方案五 性生態村示範 境規劃準則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