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活壓力的意涵及其測量

活壓力相關因素之探討、第五節 睡眠品質相關因素之探討、第六節 憂 鬱程度相關因素之探討。分述如下:

第一節 生活壓力的意涵及其測量 一、生活壓力的意涵

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定義:Stress指個體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 的一種緊張狀態。此種緊張狀態會使人在情緒上有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 感受。而壓力有時具有示警的功能,可使人面對壓力的來源,進而消除 壓力源,解除威脅(張春興,2011)。壓力也可以視為一種刺激,是個人 與環境互動的結果。當個體遭遇很大的變化,覺得承受某種程度的威脅 而必須用額外的精力去應付,這個過程也會使個體的生理與心理出現變 化(藍采風,2014)。

壓力之父Selye將壓力可以分為「好壓力」(Eustress) 和「壞壓力」

(Distress)。適度壓力可以增加適應力及創新能力,使人思考及行動更敏 捷,促使人集中精神正向迎接挑戰,在良性競爭下發揮更好的表現;而 突發、過度的壓力,可能引發不信任、憤怒及憂鬱等情緒,並使身體的

免疫力會下降,引發各種健康問題,如:腸胃不適、高血壓、頭痛、失 眠、心臟疾病等等(邰啟揚,2017;黃以謙,2003;藍采風,2014)。若 生活中毫無壓力將感到無趣而失去動力;然而過度壓力會使我們身心都 受到不好的影響,甚至會危害健康,所以面對壓力的因應及調節相當關 鍵。「適應障礙症」是面對壓力產生的負面反應,在遭遇壓力三個月內出 現,常引發超乎預期應的反應並造成明顯的痛苦,或導致社交、工作等 重要能力顯著下降(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2015)。

青春期的名稱來自拉丁文pubertas,即「成人的時期」,代表由兒童期 進入性成熟期的意思,快速生長及生理的變化可能伴隨疲倦、不安以及 種種不良的症狀,且父母可能因孩子身型較大而把各種責任轉交而促使 青少年緊張、激動、情緒不穩(胡海國,1971)。而青春期又稱為「狂飆 期」,生理上身高和體重急速增長、第二性徵出現以及荷爾蒙大幅變化,

也可能影響其心理及情緒。

進入青春期除了生理上的變化更逐步成熟將兒童期的依賴及幼稚捨 棄,邁入成人並被視為一個獨立個體,但情緒上常出現憂鬱易怒、寂寞 孤獨、煩惱沮喪的感受(胡海國,1971)。在青春期為建立其自我價值 的重要時刻,表現出更有主見且在意他人眼光,對於周遭的變化也變得 更加纖細敏感,故若國中生對壓力適應不良,且未有適度調解,即可能 出現適應障礙症。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 Erikon 認為青少年在意他人眼光為不同的觀眾扮 演不同角色,而出現角色混淆,在這階段的基本任務是找到自己真正的 自我認同。而在青少年逐漸界定認同的社會樣貌及自己期望成為怎樣的 人,逐漸發展社會接觸和情感支持,當他們愈來愈需要親密的友誼和同 伴的接納,他們的焦慮也在升高,主要因害怕被排斥及拒絕(游恆山,

1999)。故在青少年時期,自我認同與價值的個人壓力及在意同儕評價

的人際壓力便相當關鍵。

為了逃避壓力,常會出現各種負面反應,如:消沉、投射、推諉、幻 想等負向反應,造成持續心境低落的情緒狀態,容易將自己受挫的原因 歸咎到他人,消極將不被接受的思考轉移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是蓄意、

惡意的,或建置一個遠離現實的想像用以逃避,而更糟糕的是使用成癮 物質或傷害自己(邰啟揚,2017)。

壓力之父 Selye 認為壓力是身體為滿足需求所產生的一整特別性反 應,並在 1979 年提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以解釋其歷程,包含了三階段(引自陳柏霖,2000;傅瓊儀,2002)。

(一)警覺階段(alarm reaction):指個體感受到刺激後,對壓力來源從初 始震驚害怕到內分泌增加、生理功能逐漸增強。

(二)抗拒階段(stage of resistance):指個體發展出對壓力來源的抗拒能 力,並尋求解決方法。

(三)衰竭階段(stage of exhaustion):指若個體持續暴露在壓力源的傷害 之下,無法有效適應並處理壓力,將會造成個人適應能力的喪失,最終 精疲力竭而導致疾病或死亡。

近期學者 Folkman (2013)將壓力定義為一種刺激,重點關注於造成壓 力的刺激源,常會引發生理警覺激發或負面反應,特別是焦慮。初進入 青春期的國中學生面臨身心理的巨大變化、家庭角色功能轉換、日常求 學感受到的學習壓力、家人期許以及每日長達 8 小時以上的同儕相處,

都可能在日常對青少年產生生活壓力,並且感受到焦慮及負面反應。

陳奐妤(2016)歸納文獻對於壓力有三點見解:1.壓力源可能來自於 個體本身或他人,也可能是長期的環境狀態所影響;2.壓力的狀態可以被 調適,但也有因無法調適導致個體身心狀況衰退的情形;3.若考慮個體於 壓力狀態中的主動性,則「個體覺知」此事件是否為壓力的判斷具有非 常關鍵的意義,並且影響個體後續面對壓力的應對反應。

二、生活壓力的測量

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針對五都(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

高雄市)國高中職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其壓力源前三名分別是「課 業、考試成績不佳」、「父母對自己的期待」、「人際關係」(董氏基 金會,2011)。主計處在2015年進行青少年狀況調查,其中青少年生活困 擾項目顯示15至24歲青少年中56.53%生活上有困擾,38.91%為「學校、

課業問題」居冠,其次36.06%為「感情、心理、人際問題」(行政院主計 處,2016)。顯示學業、家庭、人際等項目,仍是青少年近年最主要的壓 力源,與王蓁蓁(2000)、林杏真(2002)研究結果相同。

生活壓力來源會因年齡有所不同,目前國內研究青少年生活壓力多為 自編量表,其生活壓力源多與學業、家庭、人際、兩性交往有關,許馨 云、張晏蓉(2018)整理2003~2014年國內11篇青少年生活壓力來源研究 發現,青少年的生活壓力源通常來自學校、課業、家庭、升學、經濟、

人際關係、兩性交往、自我期望等。

本文再參考整理國內國中生進行之生活壓力研究(見表2-1-1),發 現多數研究均納入學業壓力、人際壓力、家庭壓力(王維君,2009;王 蓁蓁,2000;伍淑玉,2015;陳奐妤,2016;陳柏齡,2000;陳筱瑄,

2002;吳麗娟、陳淑芬,2006;馮麗君,2008)。國中階段對性別感情 議題好奇,也有許多研究納入兩性情感(王維君,2009;王蓁蓁,2000;

伍淑玉,2015;何茉如,2000;林杏真,2002;陳佳琪,2002;陳柏齡,

2000;蘇靜如,2009)。研究中也有探討自我接納、個人認同、身心發

展等項目(王維君,2009;王蓁蓁,2000;何茉如,2000;吳武典,1997;

吳麗娟、陳淑芬,2006;林杏真,2002;陳佳琪,2002;陳奐妤,2016;

陳柏齡,2000;陳筱瑄,2002;馮麗君,2008)。

表2-1-1 近年研究國中生生活壓力來源

表2-1-1 近年研究國中生生活壓力來源(續)

同,對自我的價值定位產生的壓力也相當關鍵,自我接納、個人認同、

身心發展在本研究則合併至個人壓力討論,將生活壓力簡化分為「學業 壓力」、「人際壓力」、「家庭壓力」、「個人壓力」等四個層面進行 探討,並發展自編問卷以測量。

第二節 睡眠品質的意涵及其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