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生涯自我概念文獻探討

「自我」這個字在英文中有兩個不同的理念,一個是社會心理 學上所說的「自我」,self,另一個是心理學及心理分析學的「自我」,

ego;前者通常是涵蓋個人對一己的認識評判,而後者則是個人格與 外界聯繫部分(張華葆,1992)。通常個體所陳述的「我」,就是指個 體的自我概念或是自我認同(李美枝,1993)。生涯自我概念(career self-concept)是學者 Super 的理論核心概念之一;其認為將自我概 念(self-concepts)轉換為生涯自我概念的歷程是個體生涯發展的一 項重要課題。Super 指出,生涯是個人在一生的工作歷程中,所包 含的職業、工作、職位,人類會以職業來定義自我,而生涯的選擇 則是個人對自我概念的實踐。生涯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在生涯發展歷 程中,知覺到與職業有關之自我屬性的綜合體;同時受到三種心理 學的影響:差異心理學、自我概念論以及發展心理學(引自林宏熾,

2003;侯月瑞,1986)。

在更早之前,社會學家Cooley 和 Mead 曾提出,自我概念是源 自於社會互動,並且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會經歷多次的變化(引自林翠 湄,1995)。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我的知覺,是透過與環境的經驗、

與重要他人的互動、及對自己行為的歸因而逐漸形成的(趙曉美,

2000)。自我概念是在心理發展階段中所產生的人格特質,進而建構 個人獨特價值體系的核心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發展,是經歷生命 的全程,而健全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郭為藩,1979)。

自我概念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個人主體自我對客體自我的看法(張春 興、林清山,1981)。

個人的自我概念對生涯發展有很深的影響,當個人生涯自我概 念愈清晰、具體,生涯發展的情況就愈成熟,反之愈差。擁有正向 自我概念的人,在待人處事上容易產生成功的經驗,從外界得到回 饋,這類的成功經驗,提升了個人對自我的看法,也提升了生涯自 我概念。自我概念可當作預測一個人行為及個人成就的重要指標,

不健全的自我概念會成為生活適應困難的主因之一(郭靜姿,

1985),進而影響生涯自我概念。

林宏熾(2003)提出,考量身心障礙者的生涯自我概念的層面,

至少包含以下層面:

(一) 生涯能力:生涯能力係指個體從事某項職業時,對自己能力 的瞭解程度。

(二) 生涯抱負:生涯抱負係指個體從事某項職業的志向或願望。

(三) 生涯興趣:生涯興趣是指個體對某項職業的正面態度而言。

(四) 生涯價值:生涯價值有三個層面:社會面、經濟面和心理面。

(五) 生涯調適:生涯調適係指個體從事某項職業時,對於工作環 境上人、事、物的規定,均能配合或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的 要求,以保持個體本身與外在環境的和諧狀態。

(六) 生涯評價:生涯評價係指個體對自己的生涯能力與成就的評 價;亦即個體對其本身的生涯能力與成就的確信或自信生涯 的程度。

(七) 認識:生涯認識係指個體工作世界或想從事的職業性質以及 該職業所需具備的條件、能力的認識程度。

二、生涯自我概念與運動

運動能夠增進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種 概念。運動時,大腦會分泌讓人心情愉悅的化學物質,會影響個人 的想法和觀點。運動可提升健康的生活品質,對於身體和心理幸福 感有幫助。根據研究指出,運動與焦慮和憂鬱呈現負相關,但是對 自我概念則是呈現正相關(Fox, 2000)。也有國外學者在實驗中發 現,運度後對於降低負向的身體自我價值有顯著的改善(Alfermann

& Stoll, 2000)。參加各種的運動或是休閒活動,除了能改善身體 的體適能之外,還能夠促進身體自我概念,並且在一些學者的文章 中,可以證實,參與運動的程度愈高,可以使參與者有較佳的身體

自我概念(信世傑,2003;陳彥宏,2001)。同時,身體自我概念是 屬於自我概念階層結構的其中一階層,是影響整體自我概念的重要 因素(李明憲,1998)。因此,參與運動,能使個體身體能力提升,

並且能增進個體自尊及自我認同,使個體具有身體、心理及社會良 好功能,進而提升生涯自我概念。

脊髓損傷者因身體障礙,容易形成自我封閉現象,與社會大眾 逐漸產生疏離,並且因社會環境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較多的 挫折與心理壓力,進而產生憂鬱、焦慮、慢性疼痛、壓力、缺乏自 信心及負向自我價值等負面反應,造成生活滿意度及生活品質的低 落(Ditor, et al., 2003;曾建興,2008)。Kerstin, Gabriele,和 Richard(2006)等指出運動對脊髓損傷者的重要性,主要是:維持或 增進身體健康,以及維持生活功能上的自我獨立。他們對 16 位脊髓 損傷者進行深入訪談,歸納出四個能夠提升脊髓損傷者參加運動的 主要因素:認知和行為改變策略,獲得社會環境的支持,發覺受傷 後的參與動機,及獲得新的生活架構。這四項因素都與個體的生涯 自我概念有關連。Gioia 等(2006)在研究中提及脊髓損傷者的心理健 康與其是否參與規律運動有密切關係,若要改善心理健康問題,建 議脊髓損傷者應多多參與運動。

三、生涯自我概念與脊髓損傷

一般人對脊髓損傷者的印象都是坐著輪椅的族群。台灣及世界 各地脊髓損傷者協會、相關社福團體,代表脊髓損傷者的設計圖案 都會出現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可見脊髓損傷者需要以輪椅代步的 為多。對大多數的脊髓損傷者而言,輪椅就是他們的第二雙腿。因 此,脊髓損傷者在受傷後的第一個改變,就是自我概念中對自我身 體意象的改變,無論他們是以坐輪椅、穿鐵鞋或是拿柺杖來代步。

對這樣的身體形象的改變,除了本身在自我概念上要重新調整、接 納、適應,對周遭的親友或是照顧者,他們的接納也會影響脊髓損 傷者對自我概念的改變。除了身體意象的改變之外,情緒上,社會 互動上,都會因為身體功能出現障礙而有影響。當身體有了生理構 造上的障礙或功能失調時,會伴隨著因為周圍社會無法提供個體特 殊需求而隨之產生的障礙,會使得個體由失能(impairment)轉變成為 殘障(disability) (Chau, et al.,2008)。

鳳華、張瑋珊、江奕葶、黃雅蘋(2007)等在其行動研究中發現影 響脊髓損傷者在生涯發展中的重要影響因子,其中正向因子包含有自 我概念、家庭互動、外在環境與就業資源,而在有關自我概念的內涵,

則包含有獨立生活能力、正向信念、價值觀、及正向行為觀點等。而 家庭支持及社會資源,則是脊髓損傷者心理復原的重要推手。在負向

因子,則包含挫敗經驗、個人因素及政策法令等;其中的個人因素則 包含非理性信念、無可轉移技能、以及對未來就業負向之態度。個體 除了改變對自己的自我概念,同時也需要面對社會環境所造成個體在 自我概念上的改變。

第四節 復原力及其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