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物科技的發展

生物科技是利用自然界的現有資源,透過科學理論加以研究推 廣。將生物可利用的特性發揚光大,藉此達到改善生活的目的。生物 科技應用範圍甚廣,食、衣、住、行、育、樂都在應用的領域之中。

此一科技也將會是二十一世紀之後的明星產業,人們的生活將處處可 見生物科技帶來的影響。

生物技術被世界各國視為一項新技術,它對於提升國力,迎接人 類所面臨食物短缺、健康問題、環境問題及經濟問題的挑戰是至關重 要的,所以許多國家都將生物技術確定為增強國立和經濟實力的關鍵 性技術之首要(萬少濤,2006)。

依據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所做的定義:「生物科技是利用生 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製造產品,改進傳統程序,以提昇 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生物科技是一門跨領域的學門,包括了 生物、化學和工程等領域,其應用範圍涉及農業、製藥工業和環保工

業等。生物科技主要的六大方向為基因操作、細胞核操作、染色體操 作、細胞操作、細胞和組織的培養、酵素微生物的固定等。

一、傳統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的啟蒙,一般認為是始於法國科學家巴斯德,他在 1857 年發現了發酵現象,之後微生物被大量運用,巴斯德也因此被稱為生 物技術之父。

隨著科學的發展,1940 起人類便開發出在無菌狀態下進行的生物 技術產程。1960 年之後,微生物開始被拿來用來當作生產蛋白質的工 具,這時科學家們已建立起遺傳工程及重組 DNA 的技術。目前微生 物發酵仍是生物科技中應用最為成熟的技術,廣泛運用於食品及製藥 工業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6) 。

二、現代生物技術

(一) 、組織培養技術:試著將細胞分離出來,然後在試管裡進行 人工培養,讓細胞大量地合成有用的物質。

(二) 、基因重組技術:是以遺傳基因工程方法將植物、動物或 微生物等生物體改良其特性,而達成的一種新生命體。其基本原理是 利用能切割特定DNA序列的限制酵素,將來自不同生物的DNA作切

割,再以連接酵素連接帶有相同切口的DNA片段,如此,在應用上便 可將一些特殊DNA片段與載體進行接合,形成重組DNA,如果再將這 重組DNA,經轉形的作用送入宿主細胞中,經由宿主細胞的不斷分 裂,便可持續的複製這DNA片段。

(三) 、蛋白質工程技術:藉遺傳工程的手法,把該酵素的基因 選殖出來,試著改變基因上面的特定核酸,就可影響改變所表現的蛋 白質的胺基酸序列。

(四) 、細胞融合技術:是一種新的獲得雜交細胞以改變細胞性能 的技術。細胞融合可以在分類學上親緣關係較遠的生物之間進行,因 此它不但是菌種改良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且是動物或植物品種改良的 一種有潛力的方法。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6)

三、台灣生物科技的發展

1980年,政府將生物科技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在1995年訂定 了「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1996年成立臺南科學園區,內設 有農業生技專業區;同一年也設立了國家衛生研究院。自1997年開 始,每年均召開一次國家生技策略會議。而經濟部亦成立生技及醫藥 推動小組,修訂許多生技相關投資及驗證的法規。2000年,政府將生 物技術列為十大新興工業之一,工研院亦設立「生物醫學工程中心」,

2001年規劃成立研究型「竹南生物技術專業園區」以及國家級基因體 研究中心,顯示出政府對生技產業的重視(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2006)!

第二節 永續發展教育與生態保育

永續發展教育是指經由教育過程,達到環境、社會及經濟的永續 發展。依據近年來建立的全球共識,「永續發展」是指滿足當代的需 要,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

由於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日漸加重,因而與環境相關的課 題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研究對象。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空間的 衝擊及威脅,已由地區性轉為區域性、甚至全球性;在資源利用上,

也將對後代產生影響。因此,現在對於生態保育議題的討論都以世界 觀點探討為出發。並且呼籲世界各國及其公民,除了關心當地及日常 的環境問題以外,更要建立廣視野的環保概念,以前瞻性的行動關切 全球性的環境危機(王鑫,1999) 。

一 般 而 言 , 環 境 教 育 最 早 起 源 於 保 育 教 育 ( Conservation Education)。在十九世紀前後,當時美國人民為了發展工業,導致自 然 生 態 系 的 破 壞 和 環 境 品 質 惡 化 , 因 而 引 發 了 美 國 的 保 育 運 動

(American Conservation Movement)。保育運動自始即強調教育,並

力求結合教育界人士傳播自然資源保育的重要性,隨後更衍生成為環 境保育教育。

國際間對環境問題已呈現關切,上述國際公約所訂定的相關作 法,在精神上,包含「保育」和「永續發展」等概念;要求的則是「改 變」(Change),即改變人類傷害環境的錯誤集體行為和個人行為。

「保育」的定義,在世界保育方案(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中即 明白地闡述,指管理人類利用環境資源的行為,使我們生存的環境能 在現代提供最大的永續利益,而且又能維持滿足後代需求和期望的潛 力。「永續發展」則是指在維生體系容納量的範圍裏,致力於改善人 類生活品質的行為(Caring for the Earth,1991)。

如何達到「保育」和「永續發展」的目標呢?前述的國際活動都 提出了一些行動方案。其中,尤以『世界保育方案』、『我們共同的 未來』、『西元兩千年後的環境展望』、『關懷地球』、『全球生物 多樣性保育策略』以及『二十一世紀議程』等最具共識,也引起了廣 泛的回響(王鑫,1994)。

行政院經建會於一九九六年八月設置「國家永續發展論壇」,提 供公共參與的場所,讓產官學研各界,對有關永續發展的相關議題經 過公開、廣泛的討論後,產生交集、建立共識,研訂適合我國國情及

符合國際趨勢的永續發展政策綱領,提供政府研擬相關政策與措施的 參考(經建會及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及資源研究所,1997)。一九九 七年,完成「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建議案。

「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經建會、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 資源研究所,1997)建議我國推動永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應包括:世代 公平、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平衡考量、外部成本內部化、重視科技、

系統整合、優先預防、植根社會、廣面參與決策及國際化等九項原則。

此外,並建議在經濟方面,應配合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提供市 場與經濟誘因,厚植科技基礎,以及建立產業界和民眾、政府部門的 溝通機制;在環境方面,著手調查自然資源分布與承載量,維護生物 多樣性,加強水量與水質保護,防止土壤污染,加強興建環境基礎設 施,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在社會方面,重視全民優生保健,落實社區 總體營造,推動都市更新,促進城鄉永續發展,規劃省能源、低污染 之運輸工具,以及發展大眾運輸系統;在整體推動方面,建立有效機 制、加強教育宣導及強化行政管理,以擴大社會參與,形成國家永續 發展政策。這些議題都構成永續發展教育的內涵。

第三節 生物科技在生態保育之應用

以 分 子 生 物 為 基 礎 而 興 盛 之 現 代 生 物 技 術 , 在 生 態 保 育 方 面 之 應 用 , 則 至 少 有 下 列 幾 個 方 向(徐源泰,1999):

1. 鑑 定 及 分 類

正 確 快 速 的 分 類 , 是 生 態 保 育 工 作 之 基 礎 。 早 期 物 種 的 分 類 主 要 依 形 態 外 觀 、 及 生 化 代 謝 相 似 性 為 依 據 。 近 來 由 於 分 子 生 物 學 的 快 速 發 展 , 許 多 以 核 酸 及 蛋 白 質 為 目 標 的 分 類 方 法 , 已 經 發 展 成 熟 。 在 應 用 上 , 分 子 分 類 法 , 不 但 快 速 且 正 確 性 高 。

2. 減 少 棲 地 開 發

藉 由 遺 傳 工 程 方 法 , 可 減 少 或 維 持 現 有 耕 作 面 積 , 以 供 應 增 加 中 之 人 口 , 而 避 免 熱 帶 雨 林 或 生 物 棲 地 的 過 度 開 發 。 而 由 於 作 物 品 種 的 高 度 改 良 , 印 度 不 但 在 人 口 增 加 兩 倍 後 , 還 反 從 糧 食 供 應 缺 乏 成 為 今 日 之 糧 食 出 口 國 。

生 物 技 術 的 另 項 價 值 , 即 在 微 調 作 物 品 種 之 生 理 性 狀 、 或 開 發 新 適 地 作 物 , 已 減 少 改 變 環 境 之 手 段 所 帶 來 的 生 態 衝

擊 。 例 如 , 為 達 到 耕 地 面 積 不 增 加 的 目 的 , 可 以 採 用 增 加 年 栽 植 次 數 來 達 成 , 如 水 稻 的 冬 季 栽 培 。

3. 物 種 保 育

多 物 種 由 於 環 境 與 棲 地 的 破 壞 , 正 瀕 臨 絕 滅 。 生 物 技 術 的 許 多 基 礎 技 術 如 :遺 傳 工 程 、 重 組 DNA、 細 胞 融 合 、 組 織 培 養 、 複 製 技 術 等 , 都 可 用 於 瀕 臨 絕 滅 物 種 之 保 育 並 有 許 多 成 功 的 例 子 。 對 某 些 難 以 復 育 之 物 種 而 言 , 生 物 技 術 亦 至 少 可 以 保 存 其 基 因 特 質 以 供 將 來 使 用 。 尤 有 甚 者 , 生 物 技 術 科 學 家 們 目 前 亦 試 圖 自 化 石 、 琥 珀 中 , 重 建 已 滅 絕 之 物 種 。 生 物 產 業 亦 可 間 接 回 饋 物 種 保 育 之 工 作 。 例 如 , 近 來 相 當 熱 門 之 紅 豆 杉 醇 , 其 原 始 來 源 太 平 洋 紫 杉 , 不 但 稀 少 且 生 長 極 為 緩 慢 , 做 為 提 煉 藥 物 之 來 源 不 但 緩 不 濟 急 且 會 危 害 此 瀕 臨 絕 種 之 物 種 。 以 現 代 技 術 而 言 , 在 了 解 其 結 構 後 , 化 學 合 成 已 非 難 事 , 但 更 有 效 的 即 為 利 用 生 物 技 術 , 如 以 組 織 培 養 遺 傳 工 程 改 造 後 之 組 織 細 胞 來 大 量 生 產 。 此 舉 , 亦 間 接 幫 助 太 平 洋 紫 杉 之 復 育(徐源泰,1999)。

第四節 生物科技在生態保育之展望

在 生 態 保 育 時 , 微 生 物 遺 傳 資 源 是 經 常 被 忽 略 的 族 群 。 事 實 上 , 微 生 物 是 維 持 地 球 生 態 平 衡 最 主 要 之 貢 獻 者 。 除 了 在 自 然 界 中 扮 演 分 解 者 之 重 要 角 色 外 , 亦 為 人 類 文 明 提 供 重 要 幫 助 。 所 以 , 在 生 物 科 技 應 用 在 生 態 保 育 之 展 望 , 可 利 用 分 子 生 物 為 基 礎 , 藉 由 核 酸 分 子 探 針 直 接 偵 測 樣 本 之 分 子 分

在 生 態 保 育 時 , 微 生 物 遺 傳 資 源 是 經 常 被 忽 略 的 族 群 。 事 實 上 , 微 生 物 是 維 持 地 球 生 態 平 衡 最 主 要 之 貢 獻 者 。 除 了 在 自 然 界 中 扮 演 分 解 者 之 重 要 角 色 外 , 亦 為 人 類 文 明 提 供 重 要 幫 助 。 所 以 , 在 生 物 科 技 應 用 在 生 態 保 育 之 展 望 , 可 利 用 分 子 生 物 為 基 礎 , 藉 由 核 酸 分 子 探 針 直 接 偵 測 樣 本 之 分 子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