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師在面對不同壓迫時所展現的抗拒模式。

第二節 研究發現

本研究透過訪談與觀察法進行研究,透過這四位男性幼教工作者的訪談,探 究男性幼教工作者的困擾與阻礙,研究者在文獻回顧時已發現多數研究都以男性 幼教工作者自身生命口述傳記性型態為主進行研究,故希望透過批判教育學觀點,

意識到壓迫的發生並實踐轉化教育的可能。根據研究過程及分析結果,研究者整 理出三個主要發現(請參照圖 5-1),以下逐一說明。

圖 5- 1 研究發現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板印象與鞏固性別刻板印象間進行拉扯的過程。

(二)另類陽剛的展現

Connell 認為性別是多元的,男性化與女性化都不是反映單一的行為,幼教 場域中的男性幼教工作者常被視為不具備陽剛氣質的一群人,但研究者發現,他 們仍可藉由不同的策略發展出不同的因應方式來處理性別身份,有些男性幼教工 作者選擇消滅男性性別身份,採取傳統女性角色,在情感方面就可以較輕易地消 弭與同事、家長、幼兒間的劃界關係。如研究中指出,當親師溝通間發生問題,

老師與家長間產生衝突時,園主任就會讓C教師代替其他教師出面與家長協調,

此時家長並不會認為C教師的男性身份會讓他們無法溝通,反而C教師採取另類 陽剛特質展現,表現出易與女性溝通的樣態,男性樣貌的女性特質,反而讓C教 師輕易地消弭與家長間的劃界關係;有些男性教師為讓性別認同突顯重要,而選 擇創造另類活動,他們會發展出大量的戶外活動,更著重培養幼兒的體能,提供 幼兒男性角色楷模的模仿對象,強調自己是男性和區分性別是很重要的,亦會不 斷影響著活動與信念。這類型的男性教師,會強調自己的可以提供幼兒不同於女 性幼教工作者的能力展現。如C教師提到,他敢抓昆蟲、蟑螂並與幼兒探索,喜 好大量體能活動且不怕曬太陽,喜歡表現也不顯扭捏,某些時刻C老師選擇消滅 男性身份,某些時刻強調自身的男性的角色。

表 5- 1 男性幼教工作者分析架構

權力 情感 身體

劣勢 幼教職場中的逃兵 劃界工作 跨越不了的身體界線

優勢 玻璃手扶梯 潤滑劑功用 男性角色楷模 萬花叢中一點綠

或許在這個女性主導的現場,這些男性幼教工作者為了更容易的被接納,要 隨時選擇不同的另類陽剛氣質展現,此種多元另類的陽剛氣質,彷彿是這些男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育旨在培養多元技能的幼兒,在男性與女性教師間相互合作協調,幼兒更有機會 接收動與靜、文與武的薰陶。在訪問的過程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D教師的細膩,

他細心的潤飾著他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位老師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我始終記得 D教師說到:「我不急於解釋,因為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去做,每件事最後都會走 到完美的平衡點,不論認同我或不認同我,我們有一天終究會在那個平衡點相會,

到那時候他們就會知道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怎樣的一位教師」。

每位教師的獨特見解,都是供予他們繼續在幼教場域耕耘的一套機制,雖然 在研究過程中面臨到許多困難與艱辛,但每當想起我和六位老師第一次見面的場 景,想起訪談結束後搭車返程眼淚在眼框打轉的自己,牽絲萬縷的撕裂過去種種,

我意識到心仍在跳動,轉變仍有可能。雖然這四位老師處在這種性別刻板印象的 傳統幼教場域中,但他們仍能開展並彰顯屬於人我傳動性、自由,表現出各種的 可能性,能站在男性幼教工作者的立場,替他們發聲,即是我研究中最大的收穫。

最後,希望我也能開展屬於自己的希望教育學,傳遞教育、傳遞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原作者:

P. Freire)。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1968)

王雅各(1996)。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研究通訊》,41,1-6。

王旭萍(2004)。一位資深女性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江麗美(譯)(1999)。幼教典範–六個傑出的幼教老師《The good preschool teacher:

Six teachers reflect on their lives》(原作者: W. Ayers)。臺北市:桂冠。(原 著出版年:1989)

呂翠夏、顏嘉辰(2005)。查甫教幼稚園?男性幼教教師的性別角色建構與定位。

兒童與教育研究,1,1-21。

李天健(2007)。Paulo Freire 批判意識概念重建及其在社區大學實踐經驗之研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余治瑩(譯)(2001)。奧利佛是個娘娘腔《Oliver Button Is a Sissy》(原作者:

T. dePaola)。臺北市:三之三。(原著出版年:1900)

尚衡(譯)(1992)。性意識史《Histoire de la sexualite》(原作者:M. Foucault)。

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76) http://english.fju.edu.tw/lctd/list/TheoristsIntro.asp?T_ID=17

胡美智(2011)。從女性主義觀點探究幼教工作者之生命經驗。慈濟大學教育究

秘舒、凌旻華譯(2013)。學做工《Learning to Labour》(原作者:P. Willis)。

南京:譯林。(原著出版年:1977)

陳儒晰(譯)(2007)。教師是知識份子《Teacher as intellectuals: Toward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原作者:H. Giroux)。臺北市:高等教育。(原著出 版年:1988) 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c

莊振參(2005)。性別角色與生涯選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 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藍惠寧(1999)。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解放教育(哲)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桃園縣。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臺灣新富家庭。臺北市:行人。

蕭靖融(2011)。Paulo Freire 教師圖像之研究: 以《教師即文化工作者》為例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西文文獻

Aronowitz, S., & Giroux, H. A. (1985). Radical education and 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s. Canadia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9(3), 48-63.

Connell, R. W. (1995). Masculinitie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nnell, R. W. (1996). Teaching the boys: News research on masculinity, and gender strategies for school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8, 206-35.

Connell, R. W. (2002). Studying men and masculinity. Resource in Feminist

Research, 29(1-2), 43-56.

Farquhar, S. E. (1997). Are male teachers really necessa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ew Zealand Asspciation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National Conference,

Auckland.

Gee, J. P. (2006).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2nd ed.).

New York, NY: Routledge.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Sumsion, J. (2000). Negotiating otherness: A male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gender positi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 8, 129-140.

Williams, C. L. (1988).Gender differences at work: Women and men in the

non-traditional occupation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

附錄 1:男性幼教工作者訪談大綱

1. 基本資料(年資、年齡、學歷、證照、職級)。 2. 認為男性適合從事幼教工作嗎?

3. 為什麼會選擇從事幼教工作?

4. 如何說服父母對於自己投身於幼兒教育的傳統既有觀念?

5. 在求學期間所面臨的最大困擾與阻礙為何?

6. 如何處理與家長之間的關係?

7. 如何與孩子互動?

8. 如何在這個高度性別化的場域下工作?

9. 男性幼教工作者的優劣勢?

10. 如何與搭班老師協調班級經營?

11. 應徵歷程中印象深刻順利與不順利的事件。

12. 對男性從事幼教工作評價是什麼?

13. 如何看待自身幼教工作定位?

14. 認為男性與女性從事幼教工作有何異同?

15. 鼓勵男性投入幼兒教育及照顧工作的領域嗎?

16. 男性投入幼兒工作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17. 工作中遇到的性別困擾或性別禁忌?

18. 認為自己性別氣質與傳統性別期待吻合嗎?

19. 有被質疑可能有性別/性向/性侵害的經驗嗎?

20. 未來展望與職涯規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 3:家長推薦信

向〇〇班家長推薦新的助理老師:C老師

親愛的〇〇班家長:

由於芳婷老師有其他的人生規劃,將於近日離開〇〇班,前往澳洲遊學,在 此,我想誠摯地向您介紹〇〇班新任的老師,C老師。C老師是個活潑、熱情、

對孩子充滿熱忱的教育工作者,畢業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以優異 的成績與表現獲得該系主任的大力推薦,未來將進入幼幼這個大家庭,與孩子一 同成長。

雖然目前臺灣的幼教環境,仍以女老師為多數,事實上C老師也是幼幼第一 位聘請的男老師,一個教室中若能同時有男性及女性的老師,這樣的環境,有利 孩子建立健康、平等的角色意識,促進幼兒個性的和諧發展,不管是小男生還是 小女生也都能在教室中看到不同的性別榜樣,就教師協同合作的角度而言,兩位 老師也能達到互補的作用。

在我和園長媽媽與C老師見面細談時,發現C老師擁有一顆為孩子、陪伴孩 子、等待孩子的心,加上樸實、老實、親切的個性,相信能和孩子建立富有安全 感與穩定的關係。拉拉老師的教學經歷豐富,此外更擅長體能遊戲及兒童戲劇領 域方面的活動,期許未來拉拉老師進入大綠班後,能帶給孩子更多元、豐富的學 習經驗,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孩子更積極地探索與學習。

最後,附上C老師的個人簡介,讓我們一起歡迎拉拉老師加入〇〇班的教學 行列,與孩子一同展開奇幻冒險的學習旅程。

約翰 2013.09.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 4:訪談同意書

訪談同意書

本人李詩媛是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的學生(以下簡稱研究者),設 計訪談進行《男性幼教工作者生活世界的探究:性別刻板印象的抵抗與轉化》的 研究,為尊重受訪者個人意願,確保研究過程中的嚴謹性,保障受訪者的隱私權,

訂此同意書,您若同意接受這項研究的訪談,請仔細閱讀以下事宜,並在同意書 下方受訪者欄簽名。

一、 研究者必須確保受訪者的自願與自主性,在充分告知受訪者及取得受訪者 同意下,始能進行研究。

二、 受訪者同意接受訪談,在過程中如有疑慮,可以隨時提出與研究者共同解決,

或有權隨時終止或退出研究。

三、 受訪者同意接受訪談,每次約一至二小時,訪談過程將全程錄音,並提供 研究者轉謄為逐字稿,研究結果將以論文發表。

四、 訪談內容僅供研究者之論文分析使用,如有另有他用,必先徵得受訪者同 意,並完全保障個人隱私與權利,絕不外洩受訪者之可辨別身分的任何資料,並 以匿名處理,以確保閱讀者無法從論文的文字中得知受訪者身分。

五、 受訪者同意錄音資料將於研結束之後由研究者負責予以銷毀。

受訪者簽名:

研究者簽名: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