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異動傾向的意涵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異動傾向的意涵及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在探討教師異動傾向(turnover intention)的意涵、理論與相關研 究。以下先從異動傾向的意涵的加以分析,並根據國內外學者對於生涯發展的看 法加以歸納探討,以獲得本研究所指涉之異動傾向的涵義;其次再分別探討異動 傾向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壹、 離職、留任與異動傾向

Turnover,一般被譯為「離職」或「異動」,是指員工從其所在組織或企業 離開之現象,亦指員工對其所屬組織的一種契約中止行為,即是員工和雇主僱傭 關係的中止。根據各研究之不同,研究者們對於此詞彙各有不同的解讀,有一派 學者認為離職是一種過程,例如 Rice 等人認為離職是一個社會過程,個人一旦 進入組織之後,組織和個人的互動就會增加,如果此種組織和個人的互動沒有達 到一個適當的層次,就會造成「引導危機」(introduction crisis),導致個人離開 組織,而 Bluedorn 也持類似看法,則認為離職是個人進入組織和離開組織的全 部歷程,而不只是強調個人離開組織的這個行為而已(葉至誠,2007)。

另一派學者則以結果論,如 Mobely 表示離職乃是員工在組織的某一職務上,

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個人經過深思熟慮後,自願對其職務加以否定蓄意

(deliberate willfulness)離開組織的結果,以致於不僅失去職務及其職務所賦與 的利益,並與原組織脫離關係(滕青芬,1987)。國內研究者余杏容(1977)則 認為「離職」乃是指個人經過一段時間考慮後.對其職業的一種否定結果,這意 謂著不僅失去工作,且與此職業所賦予的利益完全脫離。余安邦(1980)則界定

52

離職行為是員工主動地請求終止雇傭關係;即員工在某一企業組織中工作一段時 間後個人經過一番考慮而否定了原有職務,結果不僅辭去工作及其職務所賦予的 利益,而且與原企業組織完全脫離關係。

綜合以上兩派學者們的看法,不論是過程論或結果論均認為「離職」並不只 代表個人失去工作,是個人與其所處組織互動關係始末的過程,而達到的結果相 同,僅為著重點不同而已。

Dalton(1982)提到,員工的調職(employee transfer)與員工的離職是不同 的,調職是指在同一組織中遷調至不同單位或地區,雖然對於該單位或地區的經 理人而言,員工的調職就如同離職一般,但實際上並未離開組織。本研究著重於 探討教師之異動,一般而言教師工作性質穩定,少有教師辭職離開教職之行為,

教師之異動多為透過介聘調動之機制,離開原有學校組織而赴他校就任,雖然仍 然處於教育的場域,但不同於大型的企業,每一所學校各有不同的組織型態、組 織氣候等等,可單獨視為不同的組織,故本研究將教師的調動與介聘行為視為與 企業組織中的離職相當,然離職一詞「離開本職,另謀他職」之意涵較重,在之 後的研究中均將 turnover 一詞譯為異動,其定義為:當員工為組織工作一段時間 之後,發現與組織的互動未能達到某個適當的層面,使得員工在心理上對其職務 產生了負面的認知,因此經過個人審慎考慮下,最後決定以異動的行為來結束與 組織之間的關係。而這樣個人的異動行為對個人、組織都會產生一些潛在性的影 響。

Retain 則一般譯作「留任」,根據韋氏字典的定義,「留任」為保留、維持不 變、避免分開。在現有的文獻中,留任意願較少被討論,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以 離職意願或離職傾向作為相關人力資源管理議題的衡量標的,事實上「留任」與

「離職」兩者實為一體兩面,換言之留任是離職的積極面(林慧芝,2005)。

Intention 一般譯作「傾向」或「意圖」,意為心意的方向,是個人內心的一 種決定,intention 一字源自於拉丁文 intendere,此字由 in 和 tendere 組成,意思 是「伸展開來」,是一種注意力,它源起於個體,對自己的生理、心理需要的激

53

動與環境變遷所受到的影響兩方面的覺知、省察。同時使個人經驗到「我—能」,

進而形成個體的願望。簡單的說,意向是促使個體意願去做事的一種心理狀態(林 瑞欽,1990)。離職是員工離開組織的行為,而離職傾向就是在產生離職行為前 的心理狀態,而當員工對工作開始評估,如果不滿足則產生離職念頭、尋找工作 意願、評估工作的選擇方案,便形成所謂異動傾向(趙明玲、邢鴻君、陳靜香、

張淑敏,2010)。依據以上的定義,可以將「異動傾向」視為個人意欲脫離目前 工作崗位的意向強度,而「留職傾向」則為工作者希望繼續維持目前工作的心意 趨向。留任傾向與異動傾向本為一體兩面,如天平兩端互相抗衡,同一個時間點 內,當一個人的留任傾向高時,其異動傾向必定為低,相反地,當一個人的留任 傾向低時,其異動傾向將隨之變高(林慧芝,2005),異動傾向是異動行為真正 發生最主要的認知前兆(cognitive precursor),雖然員工心懷「異動傾向」並不 代表一定會異動,但它絕對是預測實際異動行為最佳的變項(蔡坤宏,1999;陳 怡靖、鄭燿男,2009),反之,沒有異動的念頭和行為就代表教師願意留在學校 裡繼續服務,研究者從以上相關文獻將異動傾向定義為教師因個人或組織因素,

有藉由介聘或其他方式離開任職學校的想法。

貳、 異動的類型

Price 將異動的類型區分為自願異動(voluntary turnover)與非自願異動

(involuntary turnover)兩類。自願異動是指因為個人的主動行為,例如對於薪 資、工作負荷、升遷不滿等組織因素,或健康狀況欠佳、遷居、深造、婚姻、育 兒等個人因素而主動離開組織;而非自願異動則多是組織的因素造成的,不是因 為個人主動,包括開除、臨時解僱、死亡等。Price 同時認為在異動的議題上,

自願異動的研究較常見,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異動是自願的,對於經理人與單位 主管希望降低員工異動率的目的而言,自願性異動顯然較具研究之價值(滕青芬,

1987)。Abelson(1987)也認為一個組織要完全的避免員工異動是不可能的,他 指出個人自願性異動,並且是組織可避免的異動行為,才是研究所要探究的對象,

54

他將離職行為分成四種,從員工「是否自願離職」及「離職可否避免」兩個構面 來看,共分成以下四類:1.個人因為組織的問題,而選擇離開該組織,例如與主 管領導風格不合而離開組織;2.個人因組織的強迫離開組織,屬於被迫離職,例 如被解僱、退休;3.因個人因素而選擇離開組織,並非組織因素所造成,例如搬 家、照顧家眷而離職。4.非個人自願且非組織因素所造成的離職因素,例如生病、

死亡及兵役而離開組織。

另外亦有學者由組織功能的角度將自願性異動再分成功能性異動(functional turnover)及非功能性異動(dysfunctional turnover)兩類。前者是指組織對員工 持負面評價,希望該員工異動,員工也作出異動的行為,或員工想要離開組織卻 不在乎,因為該員工的存在對組織負面意義大於正面意義;非功能性異動是說組 織對員工持正面評價,希望慰留該員工,然而該員工卻仍然異動(Dalton, Todor,

& Krackhardt, 1982)。

參、 異動對組織的影響

組織成員的異動使得組織如活水般不斷注入新血,可以促進人事新陳代謝,

並賦予組織新的生命力,然而過高的成員異動率卻可能對組織造成不良的影響,

如組織經濟效益的損失,包括甄選晤談、教育與訓練費用、員工技能知識的可運 用性及其他投資成本,員工脫離組織,亦可能影響他他同事之工作滿足感、士氣 與工作表現一般而言,員工自願性的異動會對組織帶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正面 影響諸如:1、改進績效—員工自願異動所帶來的績效改進是由於高素質員工對 低素質員工的替代,對於那些由於能力問題而不能適應組織工作的員工而言,主 動異動是一個雙贏的做法;2、提高創新能力—組織的發展具有慣性、僵固性。

一旦達到某一種發展狀態後,如果沒有外力的干預,很難突破自己的成功模式,

導致漸漸落伍。員工的異動會不斷地打破既定的均衡狀態;3、減少組織內部的 衝突—異動的員工,可能對現有組織的某一方面感到不滿。因此,員工的主動異 動,能夠最低程度地減少員工與企業之間的衝突,有利於企業組織的正常運行。

55

但員工異動也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1、增加聘僱訓練之成本—據 Fortune 雜誌報導,一位員工異動之後,從找新人到順利銜接僅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 的 1.5 倍;2、生產力的下降—在員工銜接的空窗期,由於人力不足會導致生產 力下降,如果是核心員工流失,則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因為他有可能帶走了 關鍵技術和信息,使企業的相關工作面臨癱瘓,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3、導致 其他成員士氣低落—異動行為發生後,會導致員工對組織價值觀的反思,異動行 為會打擊員工士氣,降低工作的熱情。如果處理不好員工的心理問題,會在造成 人心動蕩,甚至引起暴力衝突(石樸,1991;余杏容,1977;翁慈憶,2010;葉 至誠,2007)。

對偏遠學校而言,雖有教評會審查的機制,但卻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一位新 進教師的能力,通常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介聘的結果,新進教師的素質是否高於 異動教師的素質實難評估,偏遠地區異動離開的教師也並非全然因為組織衝突等 因素而離開,故偏遠地區的教師異動對學校的正面影響較無企業一樣顯著,但是 過高的教師異動率會造成學生經常更換教師的現象,學生必須不斷適應新老師的

對偏遠學校而言,雖有教評會審查的機制,但卻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一位新 進教師的能力,通常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介聘的結果,新進教師的素質是否高於 異動教師的素質實難評估,偏遠地區異動離開的教師也並非全然因為組織衝突等 因素而離開,故偏遠地區的教師異動對學校的正面影響較無企業一樣顯著,但是 過高的教師異動率會造成學生經常更換教師的現象,學生必須不斷適應新老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