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韓國國中華語發音教學

一、 發音教學之原則

對於發音教學不少學者提出有效的方法,通過探索發音教學之原則謀求 發音教學之方向該為何。

1. 短期集中教學與長期嚴格要求相結合。

劉珣(2000)說,語音短期集中教學是指在華語教學剛開始時,設定為「語 音階段」。這一階段大約十天到兩週,一般按照語音系統並根據語音、聲調 的難易,循序漸進安排教學,使學習者有一段專門訓練語音的時期,以便基 本掌握華語的語音、聲調,並熟悉拼音方案。這個方法雖然有系統性、集中 力地打好語音基礎的優點,可是反復、單調地進行語音操練容易產生厭煩情 緒,還會產生「語音階段能解決全部語音問題」的錯覺。語音長期嚴格要求 教學是指不設相對集中的語音階段,而只在開始用很短的時間(兩三天)快速 介紹拼音方法,將所有聲母、韻母和聲調先過一遍,然後把語音教學與詞彙、

語法和課文教學結合起來,「細水長流」進行教學。可是學語音初期時,雖 然花不少時間,還需要有系統性地學好基礎的環節。因此,比較理想的做法 是短期集中教學與長期嚴格要求相結合。就是說,短期集中訓練語音,而且 對學習者語音的要求在教學上要能貫串始終,到高年級也不能放鬆。

2. 音素教學與語流教學相結合。

劉珣(2000)說,音素教學是指,強調打好語音基本功,即從音素入手,

教好一個個音素的發音後再教詞、句子。語流教學是指,因為學外語的目的 是用目的語來說出話,所以先教說話的方法,音素教學補助性的進行,就是 說,從會話入手,一開始就教句子,音素在會話中得到糾正。

對於音素教學的重要性趙元任(1980)也提出,最初對於音本身的學習,

是一個很費勁、很難的、對於以後學東西影響非常大的事情。華語的音素雖 然數目少,可是在華語的詞彙裡都用這些音素,假如一個 s[s]說不好,那麼 每一行裡頭總可以有兩三次說不好,這一輩子有多少萬、多少萬字都說錯 了,所以影響非常大。

不過這兩種方法各都有缺點,劉珣(2000)說,單獨發音準確不一定在語 流中也能正確發音。但發音準確的句子又是以音素的正確發音為基礎的。因 此只強調單音素教學或只強調語流教學都各有利弊。因此把兩種做法結合起 來,既要採用分析型的單音素教學,特別是難音難調的訓練,狠抓基本功;

同時又要採用綜合性的語流教學,考慮到語言在語流中的使用規律,把語音 教學與會話結合起來。

3. 通過語音對比突出重點和難點。

劉珣(2000)說,通過華語與學習者的母語或媒介語語音的對比分析,可 以確定語音的重點和難點。母語中沒有的、或是雖有但又與目的語有差異的 語音,常常都是難點。語音教學不宜平均使用力氣,要突出這些難點和重點。

例如,華語的聲調對不是聲調語言為母語的韓籍學習者來說,是很陌生 的語音成分。雖然因為有區分意義功能,故華語聲調極其重要,可是韓籍學 習者會不太了解其系統性,也會忽略其重要性,甚至學習聲調感覺負擔沉 重。因此華語語音教學時,老師通過華語跟學習者的母語對比分析的方法,

學習者會感到難的發音部分,先當作難點和重點,更加強說明或練習。

4. 聲韻調結合教學,循序漸進。

劉珣(2000)說,聲、韻、調是構成華語音節的三要素,也是語音教學的 基礎。一般從語流教學出發,按交際功能的需要選擇句子、詞語,從而確定

因素,聲韻調結合教學。在考慮交際功能時,要兼顧音素由易到難,避免從 最難的音素開始。比如在教‘問候’這一功能時,問候語‘你好’是交際中最常 用的,相對說來 n、i、h、ao 等因素也比較容易。聲韻調結合教學要注意分 散難點,新學的聲母難,與之拼讀的韻母就應避開難點;在練習難調時,音 素就適當容易些。另一方面,根據發音規律成組的音素,又應盡可能同時出 現,特別是幾組難音不宜分開,表面上看似難點集中,實際中更易於掌握。

同為難音,先出後出也有規律可循,如 j[ʨ],q[ʨʰ ],x[ɕ ]一組音必須在 ü[y]

組的韻母之後出。

5. 聽說結合,先聽後說。

Krashen(1988)說,在語音階段不要急於讓學生模仿發音,而是要先訓練 聽力,在整個語音教學過程中都要強調聽力練習。

劉珣(2000)說,語音聽覺的訓練即對語音特徵的感知,是辨別詞義、語 義的前提,也是學習發音的前提。在教學習者發出某個音素或聲調以前,首 先要聽清楚這個音或聲調,要熟悉它,然後才能發準。但發音技能也還是要 經過反復練習的,所以先聽後說,聽、說訓練相結合。

毛世楨(2008)也提出,語音能力具有輸入即聽和輸出即說兩種性,這兩 種特性及其共軛關係在語音加工和語音獲得過程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外 語教學的語音培養目標方面就應該把這兩方面的能力綜合起來,視為完整的 語音能力。

6. 以模仿和練習為主、語音知識講解為輔。

劉珣(2000)說,語音是靠練習學會的,要反復模仿、反復練習。教師本 身要掌握標準的普通話語音,做出示範供學生模仿。但只靠盲目的模仿、練 習也不行。方法不對,不得要領,可能越練越把錯誤的習慣鞏固下來。這就 要求教師能針對學生錯誤的原因,從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方面給予一定的理 論指導。

毛世楨(2008)也提出,如果在學習者的心理尚未能切實建立準確的語音 表象,發音訓練只能是機械模仿,而無法在長時記憶系統中保持語音表象。

7. 機械性練習與有意義練習相結合。

劉珣(2000)說,語音訓練中機械練習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大量的。要 掌握漢語的聲調和難音,只有反復地、刻苦地練習,別無它法。可是機械練 習應注音與有意義的練習相結合,以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減少枯燥疲勞的感 覺。

練習語音時,將機械性的練習方式變成不要多次反復而且不要進行同樣 的練習方式,盡量應用單詞、成語、俗語、歌詞、詩詞或繞口令等提供多樣 有變化的形式,別讓學習者感到厭煩,可以又有趣又有意義地練習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