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日本與臺灣讀報教育之比較分析

第三節 目標與策略比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千萬日圓 百萬元台幣

募款 不需對外募款 需對外募款(佔經費來源約 70﹪)

第三節 目標與策略比較

歸納日本與臺灣推動讀報教育的目標,有四項相似點,一項相異點。四項相 似的目標是:提升學生閱讀力、寫作力。增進學生思考力、表達力。擴大學習領 域。提升公民素養。差異的目標是:「協助弱勢學生」。策略方面,有三項相似的 策略,也有三項相異的策略。三項相似的策略是:以公益方式進行,爭取教師作 為推動夥伴,以實驗教學進入教育體制。三項相異的策略是:實施對象策略,調 查研究與論述策略。三、報業資源整合策略。

壹、相似目標

讀報教育的目標,首先是增進學生基本的讀寫能力,再進一步是培養學生思 考事情的能力和表達意見的能力,更進一步則是促進學生多元關懷、多元學習,

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公民素養、提升公民素質。由讀寫進入思辨,由多 元進入全人的教育目標,顯示讀報教育不侷限於閱讀、寫作能力的提升,而具備 更開闊的教育目的。

從加深加廣閱讀文本的角度來看,讀報教育的初步目標,與一般閱讀教育訴 求的教育效果--讀寫能力、思辯、討論表達能力,並無二致。因此,從這個層 次出發,並呼應國民讀寫能力下滑的社會趨勢,透過讀報,提升學生閱讀力、寫 作力,增進學生思考力、表達力,是日本與臺灣提倡讀報教育的相同目標。

日本報業在設定讀報教育目標時,有意識的不以「提升發行量」為目標,而 是以「發揮教育效果」為目標。《國語日報》除了參考日本經驗,同時也因本身 是非營利的財團法人,因此同樣明確的將讀報教育的目標鎖定在「先提升學生閱 讀力、寫作力,其次是增進學生思考力、表達力,更進一步則是提升公民素養」。

貳、差異目標

至於有差異的目標,則是「協助弱勢學生」一項。臺灣讀報教育是從公益出 發,關注臺灣城鄉的教育落差,強調以偏遠小校為優先實施對象,協助弱勢學生。

資源分配也以弱勢地區、小校小班優先;可說讀報教育是為了協助弱勢學生、縮 小城鄉教育落差而發起。但是日本推動讀報教育,並不以「協助弱勢學生」為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標,而是以協助整體學生為目標;在選擇實施學校時,是以教育行政意見以及學 校意願、教師意願為考量,而非選擇偏鄉、資源欠缺的小校實施。

歸納日本與臺灣推動讀報教育的策略,有三項相似的策略,也有三項相異的 策略。

叁、相似策略

一、以公益方式進行。日本報業以共同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日本新聞教育文 化財團」作為推動機制,透過這個非營利平臺,進行推廣工作,不以營利為目的。

臺灣方面,雖然不似日本成立專責推動讀報教育的非營利機構,但是《國語日報》

本身即為非營利性質的財團法人,同樣是以公益組織的身分進行,每年贊助若干 國小班級師生免費讀報教材,並提供教師研習課程、教學輔導與訪視等服務。發 揮公益姓、提供教育服務,是獲得社會各界認同的成功策略。

二、爭取教師作為推動夥伴:日本與臺灣,都重視教師的培訓與輔導。教師 是班級教學的經營者;讀報教育納入課程,需要教師的認同與支持;實施讀報教 育的成效,在於教師的創意與投入。成功爭取教師支持,輔導教師創新教學,是 讀報教育在學校扎根的關鍵策略。

三、以實驗教學進入教育體制,漸進式普及:日本以學校為單位,進行讀報 教學推廣;臺灣主要以班級為單位,《國語日報》從主動提案申請的班級中遴選 出贊助對象,成為「讀報教育實驗班」。

肆、差異策略

一、推展範圍與對象:日本推動讀報教育,對象從小學生到老年人,是對全 民全面推動的策略。日本從學校開始推動讀報教育,先以小學到到大學的各級學 校學生為對象,讓學生在學校學習讀報,養成閱讀報紙以及討論報紙內容的習 慣。再擴及家庭,對家長、親子開課,推動「親子一起讀報」,增進親子話題,

促使報紙閱讀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再將讀報教育納入終身學習領域,對退休 人士、銀髮族開課,讓有閒暇的退休族、銀髮族,重新發現讀報的方法、領略讀 報的樂趣。臺灣方面,則是針對核心對象作為推動策略,核心對象是國小學生及 其教師、家長,雖有少數國中班級加入「讀報教育實驗班」,但佔比很小,也未 向高中、大學推廣;更未向終身學習領域推展。

二、重視調查研究,建立論述:日本定期針對實施讀報教育的學校師生,進 行大規模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由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進行,一方面可將研究

二、調查研究: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於 1997 年、1999 年、2003 年、2006 年,對實施讀報教育的學校進行問卷調查,並將歷年調查結果公布於網站;從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