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電子媒體發達以及網路普及化,導致閱聽行為改變;傳統媒體如報紙,受到 影響,讀者大量流失,造成報業經營危機。如何吸引當下市場的讀者?如何培養 未來的讀者?既是報業需要各自面對的挑戰,也是整體報業的共同課題。

臺灣報業面對報紙讀者持續流失的危機與困局,雖有個別的求生與競爭手 段,卻沒有共同因應的策略,也欠缺有系統、具長期計畫的讀者培養策略與做法。

根據美國 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 Foundation (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

網站說明,美國報業於 1930 年代,《紐約時報》率先把報紙送進校園,帶動大學 用報紙作教材,教「新聞」相關課程,帶動了報業協助教育的風氣;這種報業提 供報紙給學校,讓教師以報紙做為敎材的教育活動,屬於非營利性質,稱為 Newspaper in Education,簡稱 NIE。

報業與學校合作,把報紙送進校園,目的是讓年輕人在學校接觸報紙,透過 報紙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學習課本外的知識。這樣的作法,不但可以提供學校 教育資源,又能建立年輕人讀報的習慣,成為美國報業培養年輕讀者的重要手 段。NIE 逐漸從紐約一地推行到全美各州,進而吸引其他國家效法,發展成為全 球性的閱讀教育運動。根據 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世界報業協會,簡 稱 WAN)網站說明,全世界有六十八個國家推動 NIE,將報紙用於教育活動。

日本報業於 1980 年代,學習美國及歐洲國家所推動的 NIE,作為培養未來 讀者的策略;與學校合作,提供報紙給學校作為教材,擴大報紙的應用層面、爭 取新讀者、培養未來讀者,以因應日本社會日益嚴重的「年輕人排斥文字閱讀」

現象,以及「報紙讀者流失」的危機(妹尾 彰,2004)。

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提供閱聽大眾更多樣化的資訊取得來源,衝擊了報紙 媒體的經營;在網路與電子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夾擊下,報業衰退是全球共通的現 象。近十年來,臺灣多數報業的營收大幅減少;報紙總體廣告量,從 1999 年到 2007 年,連續九年負成長(曾書璇,2008);報紙閱讀率,在 1991 年高達 76%,

2006 年已降至 46%(尼爾森,2006),讀者大量流失,卻又吸引不了年輕讀者,

多家報業陷入經營困境。2005 年,《中時晚報》結束營業;2006 年,《大成報》、

《星報》、《臺灣日報》、《中央日報》、《民生報》相繼停刊;2008 年 6 月,《中國

體的習慣,高於使用平面媒體。Twenge(2006)在"Generation Me"書中,稱 1970 至 1990 年出生的人為「Me」世代;她指出,電視及網路,才是「Me」世代使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流程

基於前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者計畫比較日本與臺灣所推動之讀報教育。

研究問題如下:

一、臺灣讀報教育的背景、機制、目標、策略、行動、效果為何?

二、日本讀報教育的背景、機制、目標、策略、行動、效果為何?

三、從背景、機制、目標、策略、行動、效果六個面向,檢視、比較日本與 臺灣推動讀報教育的異同為何?

研究首先確立以「讀報教育」為研究主題。確立主題之後,即進行相關文獻 資料之收集與探討,進行分析,並撰寫研究報告。研究流程圖如 1-1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確立研究問題及目的

學術文獻探討 讀報教育現況探討

臺灣資料蒐集與訪談

歸納分析

結論與建議 確立研究方法與架構

日本資料蒐集與訪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限制如下:

一、範圍限制:全球共有六十八個國家推動讀報教育,受限於個人能力,無 法對各國推動情況進行更廣泛與深入的探究,僅以日本與臺灣作為研究比較之範 圍。

二、廣度與深度限制:由於出國訪問時間有限,訪問日本推動讀報教育之機 構、報業,以及實施讀報教育之學校,採樣的廣度與深度恐有不足。

三、個人主觀限制:研究者本身深度參與臺灣讀報教推動歷程,有可能導致 在研究與反思的過程中,未能完全客觀的觀察與思考,未能發現某些重要且值得 探索的面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