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推動讀報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日本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推動讀報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日本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 學程非營利組碩士論文. 推動讀報教育之比較研究 --以臺灣、日本為例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y. Nat. n. al. er. io. sit. 指導教授:徐聯恩 博士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馮季眉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2) 中文摘要 年輕世代的資訊管道以電視與網路為主,全球報業都面臨讀者流 失的共通現象,也面臨如何吸引、培養年輕讀者的課題。讀報教育是 美國報業培養年輕讀者的重要手段,也是日本報業因應社會文字閱讀 率與閱報率降低的對策。《國語日報》是臺灣唯一推動讀報教育的報 業,推動成效如何?《國語日報》及臺灣報業,是否能從日本推動讀. 政 治 大. 報教育的經驗中,獲得啟發與借鏡?. 立.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觀察研究、問卷、訪談方式,針對日本與臺. ‧ 國. 學. 灣推動讀報教育的背景、機制、目標、策略、行動、效果六個構面進. ‧. 行研究比較。得到結論如下:. Nat. io. sit. y. 一、日本與臺灣讀報教育的成果調查,結果明確顯示: (一)讀. er. 報教育在國小階段,教師應用最廣的是應用於語文教學。(二)對學. al. n. v i n Ch 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社會關懷,具有提升效果。 engchi U. 二、日本與臺灣讀報教育成果調查,對象均為在學學生;無法具 體呈現「培養學生讀報」與「成為未來讀者」 、 「終身讀者」的關係與 影響。但日本與臺灣的實施效果都明確顯示,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 能力提升,以報紙內容作為話題以及關心時事的程度也提升,此即報 業「培養讀者」的成果。 三、日本推動讀報教育的機制,健全而穩定;具有「持久性」 、 「財. I.

(3) 務力」 、 「合作力」 、 「研發力」 。 《國語日報》的推動機制相對欠缺「持 久性」與「財務力」,不利持久、深化。 四、在協助偏遠弱勢學童方面,臺灣推動的讀報教育發揮了更強 的公益性。. 關鍵字:讀報教育、培養讀者、讀報效果.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4) Abstract The current young generation is accustomed to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hrough channels such as television and the web, so the worldwide newspaper industry is confronted with the loss of readers and how to attract and foster young readers in the meantime. As a result, the U.S. newspaper industry employs newspaper in education (NIE) as a key means to foster young readers. The newspaper industry in Japan also adopts the same means as the strategy to respond to the reduced social reading rate and newspaper reading rate.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ndarin Daily News (MDN) is the only organization that promotes NIE in Taiwan. What is the effect? What is the implication and inspiration in terms of the experience in Japan?. 政 治 大.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is study. 立.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6 topics: background, mechanism, objective,. ‧ 國. 學. strategies, actions and effects of promotion for NIE in Japan and Taiwan. The findings concluded are as follows.. ‧. 1. The achievements of NIE in Japan and Taiwan indicate that (1) teachers apply NIE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2) NIE. y. Nat. er. io. concerns.. sit. improves the capabilities of reading, writing, expression and social. al. v i n C h among ‘fosterUstudents to read newspapers’, cannot present the relation engchi ‘become future readers’ and ‘lifelong readers’ and the impact. However, the n. 2. The subjects of the NIE survey in Japan and Taiwan are students, which. effects in Japan and Taiwan both demonstrate that students have more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more reading competence and mention more about newspapers and news in conversations, showing the effect of ‘fostering readers’. 3. The mechanisms to promote NIE in Japan are sound and stable with endurance, finance, cooperation and R&D, whereas those of the MND in Taiwan lack endurance and finance, so NIE may not last profoundly. 4. To give aid to minor students in remote areas, NIE promoted in Taiwan serves the key role in the field of public interests. Keywords: newspaper in education, foster readers, effect of reading newspapers III.

(5) 目. 錄. 中文摘要----------------------------------------------------------------------------------I Abstract ----------------------------------------------------------------------------------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流程-------------------------------------------------------3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文獻回顧----------------------------------------------------------------6 第二節 文獻評析---------------------------------------------------------------11.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13 第一節 研究設計方法---------------------------------------------------------13 第二節 研究對象---------------------------------------------------------------14 第三節 研究工具---------------------------------------------------------------15 第四節 實施程序---------------------------------------------------------------15. Ch. engchi. i n U. v. 第四章 讀報教育的發展與研究---------------------------------------------------22 第一節 美國讀報教育發展與現況------------------------------------------22 第二節 讀報教育國際化------------------------------------------------------30 第五章 日本讀報教育之研究------------------------------------------------------32 第一節 推動背景---------------------------------------------------------------32 第二節 推動機制---------------------------------------------------------------35 第三節 推動目標與策略------------------------------------------------------41 第四節 推動行動---------------------------------------------------------------42 第五節 推動效果---------------------------------------------------------------48 第六章. 臺灣讀報教育之研究------------------------------------------------------56. IV.

(6)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推動背景--------------------------------------------------------------56 推動機制--------------------------------------------------------------59 推動目標與策略-----------------------------------------------------62 推動行動--------------------------------------------------------------67 推動效果--------------------------------------------------------------76. 第七章 日本與臺灣讀報教育之比較分析--------------------------------------84 第一節 推動背景比較--------------------------------------------------------84 第二節 推動機制比較--------------------------------------------------------85 第三節 目標與策略比較-----------------------------------------------------88 第四節 行動比較--------------------------------------------------------------91 第五節 效果比較--------------------------------------------------------------95 第六節 小結--------------------------------------------------------------------97. 政 治 大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99 立 第一節 結論--------------------------------------------------------------------99 建議--------------------------------------------------------------------99. ‧ 國. 學. 第二節. ‧. 中文參考文獻-------------------------------------------------------------------------102 英文參考文獻-------------------------------------------------------------------------103 附錄 附錄一:讀報教育實施結果問卷調查研究----------------------------------105 附錄二: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問卷調查表----------------------------------130. er. io. sit. y. Nat. al. n. 附錄三:讀報教育實驗班訪談問題設計-------------------------------------131 附錄四:訪談臺灣報業(一)-------------------------------------------------134 附錄五:訪談臺灣報業(二)-------------------------------------------------135 附錄六: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 NIE 部長吉澤正一訪談紀錄----------136 附錄七:日本大阪 NIE 推進協議會事務局長枝元一三訪談紀錄-------137 附錄八:日本朝日新聞社訪問紀錄-------------------------------------------138 附錄九:日本讀賣新聞社訪問紀錄-------------------------------------------143 附錄十:日本清水小學訪問紀錄 ---------------------------------------------145 附錄十一:國語日報讀報教育說帖 ------------------------------------------149 附錄十二:讀報教育實驗計畫案-----------------------------------------------154. Ch. engchi. V. i n U. v.

(7) 表目錄 表 3--1:「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問卷--------------------------------------------------16 表 3--2:「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教師訪談問題設計表-----------------------------17 表 3--3:臺灣報業訪談設計表------------------------------------------------------------17 表 3--4: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訪問設計表------------------------------------------18 表 3--5:日本大阪 NIE 推進協議會訪問設計表---------------------------------------19 表 3--6:日本報業訪問設計表------------------------------------------------------------19 表 3--7:日本小學訪問設計表------------------------------------------------------------19 表 4--1:美國報業推動讀報教育目標與做法------------------------------------------28 表 4--2:全球實施讀報教育國家一覽表------------------------------------------------30 表 5--1:日本讀報教育先行者資料表---------------------------------------------------32 表 5--2: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 2006 年度資產負債表-----------------------------38 表 5--3: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 2006 年度損益表-----------------------------------38 表 5--4:日本讀報教育實施前教師意見調查表(1988 年)------------------------43 表 5--5:日本讀報教育實施前教育行政體系意見調查表(1988 年)------------44 表 5--6:1989 年~1995 年日本讀報教育實施規模與區域表(1988 年)---------4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表 5--7:1996 年~2003 年日本讀報教育實施學校發展情況-------------------------45 表 5--8:日本讀報教育效果調查問卷回收情形----------------------------------------49 表 5--9:日本讀報教育教師問卷問題表-------------------------------------------------49 表 5--10:日本教師實施讀報教育的學科(排名一到三)---------------------------51 表 5--11:日本讀報教育效果調查問卷回收情形(學生部份)---------------------53 表 5--12:日本讀報教育實施後學生七項能力進步情形------------------------------53 表 5--13:日本讀報教育實施前後學生讀報頻率變化表------------------------------54 表 5--14:日本 2003 年與 2006 年讀報教育效果調查(小學生)比較表---------55 表 6--1:《國語日報》推動讀報教育之內外部環境 SWOP 分析表-----------------63 表 6--2:《國語日報》舉辦「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統計表------------------------69 表 6--3:《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教材一覽表---------------------------------------------70 表 6--4:臺灣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與隨機教學之差異比較表--------------------------71 表 6--5:臺灣讀報教育實驗學校與實驗班差異比較表--------------------------------72 表 6--6:《國語日報》公益募款統計表---------------------------------------------------73 表 6--7:《國語日報》配合讀報教育新增內容一覽表---------------------------------74 表 6--8:《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專輯內容設計示例(解讀石油危機)------------75 表 6--9:《國語日報》配合讀報教育之編採改革---------------------------------------76 表 6--10:九十七學年臺灣讀報教育實驗班一覽表------------------------------------79 表 6--11:九十七學年臺灣國小讀報教育實驗班一覽表------------------------------79 表 6--12:九十七學年臺灣國中、高中讀報教育實驗班一覽表---------------------80.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8) 表 6--13:臺灣實施讀報教育後教師之教學改變與班及經營效果分析表--------80 表 6--14:臺灣實施讀報教育後學生之學習改變分析表-----------------------------82 表 7--1:日本與臺灣推動讀報教育背景比較-------------------------------------------85 表 7--2:日本與臺灣讀報教育推動機制比較-------------------------------------------87 表 7--3:日本與臺灣讀報教育目標與策略比較----------------------------------------90 表 7--4:日本與臺灣讀報教育行動比較-------------------------------------------------94 表 7--5:日本與臺灣讀報教育效果比較-------------------------------------------------9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9) 圖目錄 圖 1-1:研究流程圖------------------------------------------------------------------------------4 圖 3-1:研究設計圖---------------------------------------------------------------------------14 圖 5-1:日本讀報教育推動機制圖之一:日本報業協會-------------------------------36 圖 5-2:日本讀報教育推動機制圖之二: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37 圖 5-3:日本讀報教育推動機制圖之三:日本 NIE 推進協議會------------------------40 圖 5-4:日本讀報教育推動機制圖之四:報社組織圖------------------------------------41 圖 5-5:日本教師運用報紙教學頻率變化(2003 年)---------------------------------50 圖 5-6:日本教師運用報紙教學頻率變化(2006 年)---------------------------------50 圖 5-7:日本教師運用報紙教學時數圖-----------------------------------------------------50 圖 6-1: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推動機制圖-------------------------------------------------60 圖 6-2: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推動經費來源---------------------------------------------61 圖 6-3: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推動經費來源比例圖-------------------------------------61 圖 6-4: 《國語日報》 「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成長圖-----------------------------------69 圖 6-5:臺灣教師「研習有助教學」比例圖----------------------------------------------78 圖 6-6:臺灣教師「研習後增加讀報時數」比例圖-------------------------------------78.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圖 6-7:臺灣教師「研習後實施讀報教育意願」比例圖----------------------------------78.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0) io. sit. y. ‧. er. 學. Nat. v n. Ch. engchi. i n U. al 推動讀報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日本為例. ‧ 國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商 學 院 經 營 管 理 碩 士 學 程. 立. 政 治 大. 馮季眉撰. 九十七年七月.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電子媒體發達以及網路普及化,導致閱聽行為改變;傳統媒體如報紙,受到 影響,讀者大量流失,造成報業經營危機。如何吸引當下市場的讀者?如何培養 未來的讀者?既是報業需要各自面對的挑戰,也是整體報業的共同課題。 臺灣報業面對報紙讀者持續流失的危機與困局,雖有個別的求生與競爭手 段,卻沒有共同因應的策略,也欠缺有系統、具長期計畫的讀者培養策略與做法。. 政 治 大. 根據美國 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 Foundation(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 網站說明,美國報業於 1930 年代, 《紐約時報》率先把報紙送進校園,帶動大學 用報紙作教材,教「新聞」相關課程,帶動了報業協助教育的風氣;這種報業提 供報紙給學校,讓教師以報紙做為敎材的教育活動,屬於非營利性質,稱為 Newspaper in Education,簡稱 NIE。. 立.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報業與學校合作,把報紙送進校園,目的是讓年輕人在學校接觸報紙,透過 報紙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學習課本外的知識。這樣的作法,不但可以提供學校 教育資源,又能建立年輕人讀報的習慣,成為美國報業培養年輕讀者的重要手 段。NIE 逐漸從紐約一地推行到全美各州,進而吸引其他國家效法,發展成為全 球性的閱讀教育運動。根據 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世界報業協會,簡 稱 WAN)網站說明,全世界有六十八個國家推動 NIE,將報紙用於教育活動。. Ch. engchi. i n U. v. 日本報業於 1980 年代,學習美國及歐洲國家所推動的 NIE,作為培養未來 讀者的策略;與學校合作,提供報紙給學校作為教材,擴大報紙的應用層面、爭 取新讀者、培養未來讀者,以因應日本社會日益嚴重的「年輕人排斥文字閱讀」 現象,以及「報紙讀者流失」的危機(妹尾 彰,2004) 。 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提供閱聽大眾更多樣化的資訊取得來源,衝擊了報紙 媒體的經營;在網路與電子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夾擊下,報業衰退是全球共通的現 象。近十年來,臺灣多數報業的營收大幅減少;報紙總體廣告量,從 1999 年到 2007 年,連續九年負成長(曾書璇,2008) ;報紙閱讀率,在 1991 年高達 76%, 2006 年已降至 46%(尼爾森,2006) ,讀者大量流失,卻又吸引不了年輕讀者, 多家報業陷入經營困境。2005 年, 《中時晚報》結束營業;2006 年, 《大成報》、 《星報》、《臺灣日報》、《中央日報》、《民生報》相繼停刊;2008 年 6 月, 《中國. 1.

(12) 時報》宣布裁員數百人。報業必須面對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年輕世代使用電子媒 體的習慣,高於使用平面媒體。Twenge(2006)在"Generation Me"書中,稱 1970 至 1990 年出生的人為「Me」世代;她指出,電視及網路,才是「Me」世代使用 的主流媒體。 報紙是強勢媒體的時代已經過去,報業面臨不知如何找回讀者的困局,尤其 是不知如何培養年輕讀者。 雖然報紙的影響性大不如前,然而報紙刊載大量以精練文字書寫的內容,不 但包含以各種不同文體寫作的優秀文章,並含豐富的圖表、圖片、插畫等閱讀素 材;具有「資訊每日更新」 、 「提供真實世界的最新發展」等教科書所沒有的優勢, 如能善加運用,可轉化為教育資源,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鼓勵教育界運用 報紙作教材,不失為開發、培養年輕讀者的途徑。可惜,臺灣報業對於如何「教 育讀者」、「培養讀者」,並沒有具體的方案和有效的對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2005 年, 《國語日報》取法國外 NIE 做法,將報紙與教育活動結合,推動「讀 報教育」。臺灣讀報教育之推動,能否彰顯報紙的教育價值與功能,刺激教育市 場對報紙的需求?NIE 這樣的教育活動,是否能夠成功立足臺灣,產生效果,並 對報業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經營策略?值得探究。. Nat. al. er. io. sit. y. 第二節 研究動機. n. 《國語日報》在臺灣率先推動讀報教育,研究者任職《國語日報》 ,自 2004 年起參與讀報教育行動方案規畫與推動;為汲取日本報業推動讀報教育的經驗, 與日本報業交流;並於 2006 年,赴日本進行日本讀報教育之研究;目的在於了 解日本讀報教育的推動背景、推動機制、報業行動、教育界做法以及效果研究。. Ch. engchi. i n U. v. 透過研究與比較,希望了解日本與臺灣推動讀報教育,在推動背景、推動條 件方面有何異同?推動的機制、推動的目標為何?進行的策略與行動有哪些差 異?不同的環境、背景,不同的條件與資源,是否衍生出不同的策略與行動?是 否又導致不同的效果?盼能經過研究、比較與反思,借鏡日本經驗,作為《國語 日報》推動臺灣讀報教育策略與行動之改進參考,促進臺灣讀報教育發展,提升 臺灣讀報教育效果,深化其對教育的影響。 研究者也希望探究,臺灣讀報教育之推動,能否促使報紙的教育價值與功 能,受到更廣泛的重視,喚起教育市場對報紙的需求?日本與臺灣推動讀報教育 的效果,能否對臺灣報業「培養讀者」的策略,提供有價值的啟發與參考?. 2.

(1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流程. 基於前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者計畫比較日本與臺灣所推動之讀報教育。 研究問題如下: 一、臺灣讀報教育的背景、機制、目標、策略、行動、效果為何? 二、日本讀報教育的背景、機制、目標、策略、行動、效果為何? 三、從背景、機制、目標、策略、行動、效果六個面向,檢視、比較日本與 臺灣推動讀報教育的異同為何?. 政 治 大. 研究首先確立以「讀報教育」為研究主題。確立主題之後,即進行相關文獻 資料之收集與探討,進行分析,並撰寫研究報告。研究流程圖如 1-1 所示。.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14) 確立研究問題及目的. 學術文獻探討. 讀報教育現況探討. 確立研究方法與架構. 立. 政 治 大. 臺灣資料蒐集與訪談. 日本資料蒐集與訪談. ‧ 國. 學 ‧. 歸納分析. n. 結論與建議. Ch. engchi. i n U. 圖 1-1 研究流程圖. 4. er. io. sit. y. Nat. al. v.

(1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限制如下: 一、範圍限制:全球共有六十八個國家推動讀報教育,受限於個人能力,無 法對各國推動情況進行更廣泛與深入的探究,僅以日本與臺灣作為研究比較之範 圍。 二、廣度與深度限制:由於出國訪問時間有限,訪問日本推動讀報教育之機 構、報業,以及實施讀報教育之學校,採樣的廣度與深度恐有不足。 三、個人主觀限制:研究者本身深度參與臺灣讀報教推動歷程,有可能導致 在研究與反思的過程中,未能完全客觀的觀察與思考,未能發現某些重要且值得 探索的面向。.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學校裡用報紙作教材,實施讀報教育,對教師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對 整體教育環境或教育績效,到底有哪些影響與改變?報社推動讀報教育,是否真 的能夠改變年輕讀者的閱讀習慣,有效培養年輕讀者? Sullivan, B. L.(1992)為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 Foundation,簡稱 NAA Foundation)調查全美國實施讀報教育的六萬七千所學校, 提出讀報教育具體效果,包括學生在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進 步,其他如口語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也比未進行讀報教育之前增長。 Sullivan 指出,用報紙作教材的教育效果,之所以能夠比使用教科書更顯著,原 因包括:報紙內容比較有趣,書寫方式簡潔易讀,又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Sullivan 的研究正面肯定媒體的教育功能,對讀報教育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供了豐富的資 料。.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第一節 文獻回顧. ‧. 壹、國外文獻回顧. y. Nat. sit. n. al. er. io. 國外的讀報教育相關文獻回顧,本研究關心的範圍,包括讀報教育的教學應 用,實施效果,以及與培養年輕讀者之關係。. Ch. i n U. v. 一、教育應用的相關文獻:包括從小學到大學,將讀報教育應用於提升識字、 閱讀力(Altwerger , 1987 ; Vockell & Cusick , 1995) 、表達力、思考力,以及文學、 地理、歷史、新聞(Kohlenberg , 2003) 、數學(Creech , 2008) 、科學(Ferrer , 2003) 等各學科領域的教學探討。. engchi. 根據 Vockell 和 Cusick(1995)提出美國印第安那州一百多名教師接受問卷 調查的結果分析:有進行讀報教育的教師,將報紙應用於「閱讀」 、 「語文」和「社 會」領域的最多;「科學」領域最少。 小學教師最常用報紙進行「閱讀」以及「社會」科教學。中學教師最常用於 「社會」科教學,其次是「閱讀」、「語文」。 沒有進行讀報教育的教師,不進行的原因:39%認為不符課程所需,28%欠 缺相關訓練,22%欠缺報紙贊助,22%沒時間。. 6.

(17) 調查結論指出:所有受訪者,不論有無進行讀報教育,沒有一個人認為「報 紙沒有教學價值」。推動讀報教育的單位,應重視教師反映「沒有接受過培訓, 所以不進行」的問題。 二、實施效果的相關文獻:讀報教育的實施效果探討,包括對學生閱讀報紙 的能力、一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影響(Avery, 1973 ; Deroche , 1981 ; Leach , 2003; Sargent , 2005; Sullivan , B. L. , 1992; Sullivan , D. , 2003) ;也包括在讀寫能力之外學 生的其他改變,例如關心時事,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 (Anderson , 1982 ;Norman ,1978) 。 (一)Sullivan , D.(2003)於 2002 年,針對全美二十二個城市進行讀報教 育課程的成效調查,比較這些城市,實施讀報教育的學校和未實施讀報教育的學 校,學生閱讀測驗的結果。結果發現:接受讀報教育的學生,比未接受讀報教育 的學生,閱讀成績平均高出 10%。此外,來自低收入、英語非母語的少數族裔 家庭的學生,更顯示飛躍性的成長。他們接受讀報教育後,閱讀測驗得分,比未 接受讀報教育的少數族裔學生,平均提高了 29%。Sullivan , D. 的調查結論也指 出,學年中使用報紙進行學習的時間越多,學生成績越好。.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Leach(2003)指出,美國華盛頓州 North Beach 小學進行讀報教育前 後,學生讀寫能力產生明顯差異。該校四年級學生,在 1999 年參加該州的基本 學力測驗(WALS),結果僅 36%學生通過,測驗結果呈現學生讀寫能力大幅退 步。校長以實施讀報教育作為因應策略,聘請地方報社記者,定期到校教學生如 何閱讀新聞,以及如何指導學生擔任小記者,進行採訪與寫作。2000 年,四年 級學生有 58%通過 WALS,2001 年有 72%通過 WALS,2002 年有 79%通過 WALS。 Leach 以 North Beach 小學的案例,論證讀報教育是提升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 Ch. engchi. i n U. v. (三)Sargent(2005)在 2004 年秋季,針對國小三年級至五年級的小學生, 進行一次閱讀能力的前測。2005 年 4 月,所有學生又進行閱讀能力的後測。結果 發現,接受全學年讀報教育的學生,評鑑表現比沒有接受讀報教育的學生,平均 分數高出 8%。結論: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生,接受讀報教育,對閱讀力有顯 著的提升效果。 三、與培養年輕讀者之關係:包括探討、報導讀報教育對報紙經營面的影響 (NAA, 2006) 。 NAA Foundation 2006 年發表"Lifelong Readers : The Role of Youth Content“ 研究指出,報紙的青少年版面以及提供青少年閱讀的內容,或是青少. 7.

(18) 年自己寫的內容,對於這份報紙能否吸引年輕讀者並使之成為終身讀者,具有關 鍵影響。該研究旨在讓報業了解,報紙是否用心經營給青少年閱讀的內容,直接 影響這份報紙未來能否吸引年輕讀者繼續閱讀。研究以超過一千六百名十八歲到 二十四歲民眾為調查對象,每週至少讀報一次的人,其中 75%在十三歲到十七 歲期間,閱讀報紙的青少年相關內容。 研究指出,全美有兩百二十種報紙有專供青少年閱讀的版面或區塊,內容包 括:專為青少年讀者製作的內容,與青少年事務有關的報導,以及由報社編輯指 導、青少年自己執筆的內容。 研究對年輕讀者的閱讀取向進行調查,發現給青少年閱讀或由青少年自己執 筆的報紙內容,在年輕人的報紙閱讀取向調查中名列前矛: * * * * * *. 政 治 大. 30%年輕讀者表示,青少年相關版面與內容吸引他們讀報。 18%年輕讀者選看的內容,作者是他認識的人或受訪者是他認識的人。 16%年輕讀者選看娛樂新聞。 10%年輕讀者沒有特殊閱讀取向,一般內容都讀。 8%年輕讀者選看專欄。 4%年輕讀者讀報是受漫畫吸引。. 立.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調查結論建議報社:重視年輕讀者的閱讀取向,以內容呼應年輕人的喜好, 是爭取年輕讀者的途徑。調查結論同時也指出:在校時期,有沒有培養讀報習慣, 是一個人未來會不會繼續閱讀報紙的關鍵。 貳、國內文獻回顧. Ch. engchi. i n U. v. 讀報教育的國內相關研究有限,均屬教育現場的行動研究。在國小教學行動 研究以外,仍有廣大的探討空間,有待未來研究者開發。 (一)呂嘉紋(2005) 「兒童閱讀方案行動研究」 ,研究範圍包括讀報教育以 及其他閱讀活動在內的閱讀方案,讀報教育僅為該項行動研究所研究的閱讀方案 之一環。研究結論指出,實施兒童閱讀活動,有助教師專業提升。 (二)顏湘婷(2006) 「媒體識讀教育於國小學童之教師行動研究」 ,研究以 報紙新聞實施讀報教育,對師生的影響。研究結論指出,對學生的影響:學生肯 定閱讀新聞的重要,但常因不熟悉報紙文本而影響讀報意願;實施讀報教育後, 學生已初識媒體本質,並對新聞事件具有基本的批判能力。對教師的影響:打破 教學慣性,更了解學生的想法與潛質。. 8.

(19) (三)葉興華(2008) 「讀報教育實施結果問卷調查研究」 ,研究國語日報自 民國 96 學年起實施「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 ,以國小班級為單位,經公開徵求 與遴選,選出受贊助對象,提供全班師生足量報紙作為教材,稱為「讀報教育實 驗班」,每週以至少一節課的時間實施讀報教育課程。為了解實驗班實施「讀報 教育」後,對學生學習之各方面影響,因此接受國語日報委託,對首批 31 個實 驗班進行問卷調查(附錄一)。 該項調查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實施讀報教育,對兒童在閱讀、寫作、公民責任 及多元理解能力等方面學習的影響。 問卷調查是在各班實施讀報教育七個月後,於九十七年五月進行,同年六月 回收。計發放 96 學年度實施讀報教育的 21 所國小 31 班,共計 797 名學生,回 收問卷 786 份,有效問卷 625 份,回率和有效率分別為 99%、78%。. 立. 政 治 大. n. al. er. io. sit. y. Nat. 調查發現:. ‧. ‧ 國. 學. 問卷設計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背景資料,包括學生的性別、每週讀報教 學的時間、家中的讀物數量、讀報後的使用情形等。第二部分為問卷內容,共計 有三十三題,涵括了報紙的的編輯和閱讀;相關知識的獲得、寫作、閱讀興趣培 養;公民素養與多元理解等面向,填寫時由學生針對每一個敘述語句的同意程 度,在「很同意」 、 「同意」 、 「不同意」的選項中進行。第三部分為開放式的問題, 請學童畫下或寫下對於讀報的其他想法或心得。詳見附錄一。. Ch. i n U. v. (一)閱讀認知:受訪兒童認為,讀報教育在閱讀認知的功能,依次是讀到 許多好作品、認識佳句美辭、增加自然生態的知識和認識更多字,前述各項贊同 的比率均超過 95%。另外,93%的兒童從讀報知道許多歷史故事,90.5%因讀報 增加了許多法律常識。. engchi. (二)閱讀技能: 94%兒童認為,讀報幫助自己學會整理分類資料、解決 生活問題,其次是學會如何摘錄重點(93.5%) 、如何把語句寫通順(92.8%) 、學 會如何寫作文(91.4%) 。 (三)閱讀情意:高達 97.4%的小朋友認為,讀報後更懂得欣賞別人的作品, 95.2%的兒童更喜歡閱讀。92.8%的兒童因為讀報連帶增加了閱讀時間,93.3%的 兒童表示讀報讓生活變得更有趣。89.9%認為讀報能增加和同學討論的話題。 (四)公民素養: 97.9%的兒童讀報後更了解社會上發生的事情,93.6%更. 9.

(20) 願意關心社會,97.4%體會到小孩子也可以為社會做點事。95.8%的孩子更懂得什 麼是對、什麼是錯,也有 92%的孩子懂得如何做個好公民。顯見讀報可以讓兒童 更加認識公民責任。 (五)多元理解: 96.9%的兒童從讀報了解臺灣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色和風 俗民情,95.9%從報紙認識世界上更多國家,96.4%了解人們對相同的事情常會有 不同的看法,成為更具有包容性、接納性和國際觀的下一代。可知內容包羅萬象 的報紙,有助於兒童培養多元觀點。 (六)豐富閱讀資源:93.6%受訪學生認為,每天閱讀報紙可以補充家中和 學校所欠缺的圖書資源,92.52%受訪學生表示,願意把讀報的好處推荐給別人, 顯示兒童覺得讀報相當重要,而且樂於分享。. 政 治 大. (七)讀報節數:每週讀報兩到三節課,各項贊同度較高。實驗班教師每週 實施一節讀報課的比例將近 44%,每週兩節約有 35%,每週三節約有 21%。而 每週兩節以上讀報課的小朋友,無論在閱讀能力、公民素養、多元理解各方面表 現,在.05 的顯著水準下都高於每週讀報一節課的學生。根據實驗班教師觀察, 學生養成讀報習慣後就會主動拿報紙來讀,教師用在指導讀報的時間也可減少。. 立.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八)與家人分享可以提升讀報效果。39.5%的實驗班學生會將報紙帶回家 與父母、兄弟姊妹共讀,48.8%不一定、看情況,11.7%不會帶報紙回家。經進一 步分析,在.01 的顯著水準下,帶報紙回家的學生各項表現優於不一定及不會的 學生,教師不妨鼓勵學生報紙在學校讀完後,帶回家與家人共讀。. Ch. i n U. v. (九)北部兒童的肯定度較南部兒童為高。北部學生贊同讀報教育對學習有 幫助的比例,在 0.5 的顯著水準下,未顯著高於東部和中部的兒童,但顯著高於 南部的兒童。. engchi. (十)兒童對讀報教育的肯定度多在九成以上另外有 87.3%表示讀報激發出 自己的想像力,85.2%因讀報對寫作感興趣,84%覺得讀報後與家人討論的話題 變多,肯定度都超過八成。 調查顯示,每週有兩節以上讀報課的學生,各方面表現高於每週讀報一節課 的學生。帶報紙回家的學生各項表現較佳。受訪學生大多肯定讀報對學習的幫助。. 10.

(21) 第二節 文獻評析 Vockell 和 Cusick(1995)的研究結論指出,推動讀報教育的單位,應重視 教師不進行讀報教育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接受培訓」。讀報教育在教學現場能 否有效推動,教師的態度與做法是關鍵,而影響教師的關鍵之一,則是必須提供 教師適當的培訓,協助教師做好準備。此一論點,可用來檢視日本與臺灣讀報教 育進入學校以前的做法以及後續效果。 Sullivan , D. 的讀報教育效果研究,是針對「接受讀報教育」以及「未接受 讀報教育」的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比較,「接受讀報教育」的學生閱讀力分別 有 10%(一般學生)和 29%(少數族裔學生) ;其結論為:讀報教育對學生閱讀 力提升有顯著幫助,而且,讀報教育的教學時數越多,效果越好。此一研究,可 供本研究在進行讀報教育效果研究時,注意讀報教育的「教學時數」與「教學效 果」的關係。.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對照葉興華的臺灣讀報教育問卷調查研究,關於「讀報節數」的調查也顯示, 每週兩節以上讀報課的小朋友,無論在閱讀能力、公民素養、多元理解各方面表 現,在.05 的顯著水準下都高於每週讀報一節課的學生,顯示每天讀報達到一定 時間就會出現效果。. y. Nat. sit. n. al. er. io. Sargent 則是針對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生,在讀報教育「實施前」和「實 施後」的閱讀能力變化進行研究;結果實施後學生閱讀測驗平均分數比實施前提 高 8%。 Leach 也證明讀報教育對提升國小中年級學生(四年級)的讀寫能力效 果很好。兩者的研究也顯示,研究讀報教育效果,較少以國小低年級為對象。因 而,本研究亦可觀察日本與臺灣,國小實施讀報教育的年級及其效果之間的關係。. Ch. engchi. i n U. v. 這些國內外文獻證明,讀報教育能夠提升學生閱讀力(包括閱讀報紙以及一 般閱讀)、寫作力,也能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亦即提升了語文教育目標所涵蓋的 的「說」 、 「讀」 、 「寫」的能力。此外,時事關懷程度提升,以及批判性思考能力 提升,對於培養學生公民素養有效果。 國外相關文獻,對於報紙進入教室協助學生學習的效果,提供正面觀點,並 證實「報紙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 、 「報紙是協助教師提升教學效能的重要工具」 。 至於報社推動讀報教育,除了協助提升學校教育的教育效能之外,是否也能 協助自身培養年輕讀者呢?NAA Foundation 發表的"Lifelong Readers : The Role of Youth Content",提供報業有價值的參考。. 11.

(22) Margaret Vassilikos(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指出,NAA 這項研究首次確認報 紙培養未來讀者的正確途徑,就是開發、經營給青少年閱讀的報紙內容;且透過 這個途徑,滋養更具公民素養的新世代。 Bruce Bradley(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 指出,青少年內容(Teen content)是報業對未來很好的投資。 透過以上文獻探討,可了解讀報教育的實施效果,但是對於報業推動讀報教 育的機制如何運作?編輯策略是否因而有所改變?以及在協助教學以及吸引學 生讀者方面,報紙提供哪些內容配合?本研究將近一步進行探討,包括:必須結 合多數報業的力量,才能夠成功推動讀報教育嗎?個別報社,有可能成功推動 嗎?已知的國內外文獻,並未加以探究。本研究除了探討日本與台灣實施讀報教 育的效果之外,亦將進行報業集體推動以及個別報社單獨推動的比較分析,對於 現有文獻所未觸及的部分,進行探討。.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設計方法 本研究以觀察、探索、歸納、發現的邏輯為導向,採取資料分析、訪談、問 卷等方法,針對日本與臺灣的「讀報教育」活動進行研究。 臺灣方面的研究,包括收集行動紀錄,並設計問卷;再將所匯集的資料,加 以分析探討,得到觀察與結果。行動紀錄收集範圍包括:推動讀報教育的《國語 日報》的相關行動紀錄。問卷設計,進行兩種,一是參加《國語日報》推動讀報 教育所舉辦之「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尚未實施讀報教育教學的教師問卷,一是 實施讀報教育之國小讀報教育實驗班問卷訪談。進行之後,將行動紀錄整理出重 點;將「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之教師問卷,以及國小讀報教育實驗班訪談問卷, 加以統計分析。.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此外,進行文獻收集,包括搜尋國內外相關碩博士論文以及期刊文獻。. ‧. n. al. er. io. sit. y. Nat. 日本方面的研究,做法為進行實地調查訪問。研究者於 2006 年 1 月 16 日至 2006 年 1 月 25 日,赴日本進行為期十天的調查研究。調查方法包括:一、設計 訪談問題,訪談日本報業,選樣對象為日本兩大報團「朝日新聞社」與「讀賣新 聞社」,請報社安排負責讀報教育業務的人士接受訪談,加以紀錄。此外,也設 計訪談問題,對日本報業聯合推動讀報教育之主要機制「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 團」,及次要機制「NIE 推進協進會」的代表進行訪談,加以紀錄。二、訪問由 「NIE 推進協進會」推薦的日本實施讀報教育教學的小學「大阪清水小學」,觀 摩讀報課程,進行觀察紀錄。三、收集書面資料。進行之後,整理相關紀錄,加 以分析歸納。.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將臺灣讀報教育與日本讀報教育的相關資料分析、比較,進行探討、 歸納,提出結論與建議。 研究設計,如圖 3-1 所示。. 13.

(24) 設計問題. 研究者參與 臺灣報教育推動. 研究者赴日本 調查訪問. 訪. 訪問. 訪問. 問. 問. 次. 主. 報. 小. 推動. 推動. 業. 學. 機制. 機制. 阪. 阪. 讀. 朝. 賣. 日. 新. 新. 聞. 聞. 社. 社. 資料分析探討. 動. 問卷. 獻. 紀. 問題. 蒐. 政 治 大 新聞 日本. 教. 國. 語. 師. 小. 日. 問. 實. 報. 卷. 驗. 行. 調. 班. 動. 查. 訪. 大. 阪. 阪. 清. NIE. 水. 推進. 文化. 紀. 小. 協議. 財團. 學. 會. 立 教育. 集. 國. 大. 談. 錄. 資料彙集. ‧. ‧ 國. 大. 文. 學. 大. 設計. 錄. 歸納結論與建議 訪. 行. 行動紀錄 訪談紀錄 文獻. y. Nat. 訪談紀錄. n. er. io. al. sit. 書面資料蒐集. Ch. 第二節. 圖 3-1 研究設計圖. engchi. i n U. v.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分日本與臺灣兩方面。 壹、臺灣方面之研究對象 本研究設定的研究問題一,為探討臺灣推動讀報教育的背景、機制、目標、 策略、行動、效果。因此,研究對象必須包括:「推動機制」以及提出「策略」 與進行「行動」的「報社」 ;關係教學目標與效果的教育現場的「教師」 ,以及「其 他報業」。. 14.

(25) 臺灣方面之研究對象包括:一、推動機構: 「國語日報社」 。二、一般教師: 以參加「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進修課程的一般教師為對象。三、實施讀報教育 教學的教師:以參加「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的桃園縣十一個實驗班教師為對 象。四、報業:以《中國時報》、《聯合報》為對象。 貳、日本方面之研究對象 本研究設定的研究問題二,為探討日本推動讀報教育的背景、機制、目標、 策略、行動、效果,因此,研究對象必須包括「推動機制」與制定「策略」、展 開行動、進行研究效果調查的「報業共同機制」(主機制以及次級機制)與「報 社」;以及教育現場的「學校」。 日本方面之研究對象包括:一、推動讀報機構:(一)主機構「日本新聞教 育文化財團」 。 (二)次機構「日本 NIE 推進協議會」 。二、實施讀報教育的學校: 大阪清水國小。三、報業:《朝日新聞社》(大阪本社)、《讀賣新聞社》(大阪本 社)。.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al. er. io. sit. y. Nat.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括:觀察紀錄,文獻蒐集,設計問卷,設計訪談問題 表。資料彙整後,進行歸納與分析整理。. n. 一、研究工具說明(臺灣方面). Ch. engchi. i n U. v. 臺灣方面之研究工具,包括: (一)觀察紀錄、資料搜尋:收集《國語日報》 推動讀報教育之相關資料,方法為《國語日報》組織內部觀察紀錄,以及收集相 關出版品、報導、文宣、說帖。(二)文獻蒐集:方法為透過全國碩博士論文資 料庫,搜尋有關讀報教育之研究文獻,進行國內相關文獻回顧。 (三)問卷調查: 調查一般教師對接觸讀報教育此一新的教學領域之意見,方法為設計問卷,對象 為參加《國語日報》舉辦之「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的教師。(四)訪談:1.訪 談國小「讀報教育實驗班」實施讀報教育以來,在「教師教學」 、 「教師班級經營」 、 「學生學習」三方面,實施前與實施後的差異。方法為設計訪談問題,訪談對象 為 2007 年 10 月起參加《國語日報》「讀報教學實驗計畫」之實驗班教師。2.訪 談其他報業對讀報教育之態度與看法,方法為設計訪談問題,訪談臺灣報業《中 國時報》、《聯合報》之高階主管。各項研究工具之設計,分述於下。 (一)觀察紀錄、資料搜尋:研究者於《國語日報》組織內部所進之觀察紀. 15.

(26) 錄,以及收集《國語日報》推動讀報教育之相關資料,包括相關出版品《讀報教 育指南》系列,與讀報教育有關之專刊、特稿、報導,以及《讀報教育說帖》等 文宣。目的在於分析、歸納臺灣讀報教育推動背景、機制、目標、策略與行動。 (二)文獻蒐集:搜尋全國碩博士論文資料庫,以及期刊資料,收集有關讀 報教育之相關文獻。目的在於了解已進行之研究的研究成果、與本研究的關係。 (三)問卷調查:針對參加「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的一般教師。問卷設計 分為兩個構面、八個問題,見表 3-1。兩個構面分別是: 「閱報習慣」 、 「研習意見」 , 各有四個問題。 「閱報習慣」的問題包括: 「平日閱讀報紙的習慣」 , 「平均每天閱 報的時間」 , 「平常和學生討論報紙內容的頻率」 , 「經常閱讀的報紙」 。 「研習意見」 的問題包括:「研習內容對教學有無幫助」,「今後是否會花更多時間閱報」,「今 後是否會在教學中運用報紙」,「對研習課程的建議」。目的在於了解教師的閱報 習慣、報紙使用行為以及研習效果與反應。「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問卷詳見附 錄二。. 立. 政 治 大 題. 平日閱讀報紙的習慣 平均每天閱報的時間 平常和學生討論報紙內容的頻率 經常閱讀的報紙. n. sit. er. io. 研習內容對教學有無幫助 今後是否會花更多時間閱報 今後是否會在教學中運用報紙 對研習課程的建議或認為需要改進者為何. al. Ch. engchi. 題. 號. 1,2,3,4,. y. Nat. 研習意見. 問. ‧. 閱報習慣. 面. ‧ 國. 構. 學. 表 3-1「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問卷設計表. i n U. 5,6,7,8,. v. (四)訪談: 1.設計訪談問題,訪談實施讀報教育之國小實驗班教師。問題設計分為三個 構面、設計訪談表,設計三個構面共五個問題,以進行讀報教育之「讀報教育實 驗班」教師為對象,以一致性的問題依序調查訪談。訪談問題設計,包含教師構 面與學生構面。教師構面,旨在了解班級實施讀報教育教學活動之後,教師的教 學活動有哪些創新作法,以及讀報教育活動對於班級經營產生哪些影響或效果。 學生構面,旨在透過教師的觀察,了解實驗班學生,接受讀報教育之後,在閱讀 力方面,包括閱讀習慣、閱讀速度、閱讀能力有哪些改變;在語文說寫能力方面, 有哪些改變;以及其他行為表現方面,有哪些改變。問題設計,如表 3-2。訪談 問題表,詳見附錄三。 16.

(27) 表 3-2「讀報教育實驗班」教師訪談問題設計表 構. 面. 題 號. 教師教學的改變 ◎貴班實施讀報教育,有哪些以前沒有進行過的教 1(1~2), 學活動? ◎貴班實施讀報教育,設計了哪些以前沒有進行過 的作業? 班級經營效果. ◎貴班實施讀報教育,對班級經營產生哪些效果? 2,. 學生學習表現 的改變. ◎閱讀方面:閱讀習慣、閱讀速度、閱讀量 ◎ 說寫方面: (1) 寫作意願提高? (2) 寫作字數增加? (3) 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4) 佳句、美詞、成語增加? (5) 不怕上台發表? (6) 能完整描述短篇事件? (7) 能完整描述長篇事件? (8) 能發表獨特心得? (9) 再討論後綜合說出結論? ◎ 其他行方面: (1) 理解力提升? (2) 思考變活潑? (3) 對時事產生興趣並能多元思考? (4) 過動症改善? (5) 出現共同興趣小團體?. 3, 4(1~9), 5(1~5),.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設計訪談問題,訪談臺灣報業《中國時報》 、 《聯合報》之高階主管。訪談 目的,旨在了解臺灣重要報業對於讀報教育的態度與做法。訪談問題設計,如表 3-3。訪談紀錄見附錄四、附錄五。 表 3-3 臺灣報業訪談設計表 訪. 談. 題. 目. 題. 貴報社有無進行讀報教育或類似活動? 對國語日報推動讀報教育的看法? 對臺灣報業進行讀報教育的展望? 二、研究工具說明(日本方面) 17. 1, 2, 3,. 號.

(28) 日本方面之研究工具,包括:(一)文獻與資料收集:研究者透過《朝日新 聞》、臺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教育課、網路等管道,廣泛蒐集日本讀報 教育相關資料與文獻。(二)實地參觀調查:研究者於 2006 年 1 月 16 日至 2006 年 1 月 25 日,赴日本進行調查研究,參觀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位於橫濱之「報 紙博物館」 、 「報紙工作坊」 、 「NIE 圖書館」 。 (三)訪談:設計問題,訪談:1.日 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NIE 全國中心」。2.日本「NIE 推進協議會」。3.日本報業 《朝日新聞》、《讀賣新聞》。4 實施讀報教育之小學,大阪清水小學。各項研究 工具之設計,分述於下。 (一)文獻與資料收集:研究者透過日本報業、臺北駐日經濟文化辦事處、 網路等管道,廣泛蒐集日本讀報教育資料與文獻,包括:日本推動機制之組織設 立背景、目標、人力配置以及經費來源、財務情況;日本各級學校實施讀報教育 情況,以及實施效果調查報告等等。.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二)實地參觀調查:參觀機構包括: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之「報紙博物 館」、「報紙工作坊」、「NIE 圖書館」;日本「NIE 推進協議會」;大阪清水小學; 《朝日新聞》;《讀賣新聞》。進行文圖紀錄。 (三)訪談:. y. Nat. sit. n. al. er. io. 1.訪談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NIE 全國中心」部長吉澤正一。目的在於 了解日本推動讀報教育之核心機構(主機制)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的運作機制 與與功能。訪談問題設計如表 3-4。訪談紀錄見附錄六。. Ch. engchi. 表 3-4 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訪問設計表. i n U. v. 參訪對象. 訪問問題. 題. NIE 部長 吉澤正一. 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的組織如何運作? 1, 日本報業成立報紙博物館,任務為何? 2, 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與報社的關係以及與 NIE 3, 推進協議會的關係? 人員編制以及經費來源? 4, 財務狀況? 5,. 號. 2.訪談日本「NIE 推進協議會」,旨在蒐集日本讀報教育次級推動機構 (次機制)NIE 推進協議會之機制與功能。方法為設計兩個訪問問題,訪問日本 「NIE 大阪推進協議會」之事務局局長。訪談問題設計,如表 3-5。訪談紀錄見 附錄七。 18.

(29) 表 3-5 日本大阪 NIE 推進協議會訪問設計表 訪問對象. 訪問問題. 日本大阪 NIE 推進協議會 1.NIE 推進協進會如何組成? 事務局局長 2.具有哪些功能? 3.如何運作? 3.訪談日本報業《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旨在蒐集日本主流報業推動讀 報教育之機制與作法,包括實地參觀體驗報社如何對參訪報社之國小學童進行報 紙體驗課程。以及設計訪問問題,訪談其負責讀報教育工作之專業人員。訪談問 題設計,如表 3-6。訪談紀錄見附錄八、附錄九。 表 3-6 日本報業訪問設計表 參訪對象. 政 治 大 立1.了解日本報社推動讀報教育的機制。 訪問目的. 學. 2.了解日本報社內部讀報教育工作分工與做法。 3.了解日本報社如何與學校合作推動讀報教育,培養 未來讀者。. ‧ 國. 朝日新聞社廣告宣傳部. 江原健、淺野稔、世丸茂 樹、松本督. ‧. 讀賣新聞社編輯部. io. sit. y. Nat. 福田徹、德永祥子. n. al. er. 4.訪談實施讀報教育之小學,大阪清水小學:蒐集日本小學實施讀報教育情 形。方法為實地於課堂中觀察紀錄教師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學生表現。參觀訪問 對象、主題,如表 3-7。訪問紀錄見附錄十。. Ch. engchi. i n U. v. 表 3-7 日本小學訪問設計表 訪問學校. 參訪對象. 觀察與訪談. 大阪高摫市 清水國小. 五年級. 1.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內容。 2.課堂氣氛。 3.學生表現與反應。 4.校長與教師看法。. 第四節. 實施程序. 一、首先,研究者任職於推動臺灣讀報教育之《國語日報》,本身全程參與 臺灣讀報教育活動之歷程,於活動歷程中,進行工作紀錄,並觀察推動機制之運 19.

(30) 作,資源投入與運用情形,以及推動讀報教育之目標、策略、方法、步驟。所蒐 集之相關文獻包括:組織內部活動紀錄、相關新聞報導、讀報教育說帖、讀報教 育教材等。並搜羅國內有關讀報教育之研究文獻,包括相關碩博士論文、書籍、 期刊。 二、一般教師意見蒐集:設計調查問卷,以 2006 年全年參加《國語日報》 舉辦之「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之教師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旨在調查教師閱 報習慣,了解教師對報紙的近用情形;以及調查教師對研習的意見,包括研習課 程對教學是否能提供幫助,以及研習後是否會在教學中運用報紙。 三、實施讀報教學教師意見收集:設計調查問卷,以桃園縣首批「讀報教育 實驗班」十一名教師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班級實施讀報教育之後, 教師教學情形以及學生學習效果。. 政 治 大 四、對國語日報以外的臺灣報業進行訪談。訪談對象為《中國時報》 、 《聯合 立 報》具代表性之高階主管,訪談目的,旨在了解臺灣重要報業對於讀報教育的態. ‧ 國. 學. 度與做法。. ‧. 五、調查日本推動讀報教育之核心機構(主機制)--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 團的運作機制與與功能。研究者實地至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設於橫濱的機構, 參觀報紙博物館、NIE 全國中心,進行文字與影像紀錄,以及書面資料蒐集,並 訪談 NIE 全國中心的部長。. er. io. sit. y. Nat. al. n. 六、蒐集日本主流報業推動讀報教育之機制與作法,包括實地參觀體驗報社 如何對參訪報社之國小學童進行報紙體驗課程。以及設計訪問問題,訪談其負責 讀報教育工作之專業人員。. Ch. engchi. i n U. v. 七、蒐集日本小學實施讀報教育情形。方法為實地於課堂中觀察紀錄教師教 學活動設計,以及學生表現。 八、蒐集日本讀報教育次級推動機構(次機制)NIE 推進協議會之機制與功 能。方法為設計兩個訪問問題,訪問日本「NIE 大阪推進協議會」此一組織之事 務局局長。 表 3-8 實施程序表 序號 實施日期 1. 實施項目. 2006/1/1~2006/12/31 對參加「讀報教育教師研習會」的國小教師發出問卷 份,回收有效問卷份。 20.

(31) 2. 2006/1/17. 訪問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訪談廣宣部江原建、淺野 稔、世丸茂樹、松本督。 訪問日本大阪讀賣新聞社,訪談編輯部福田徹、得永 祥子、橋本誠司。. 3. 2006/1/18. 訪問日本大阪清水小學。. 4. 2006/1/18. 訪問日本大阪 NIE 推進協議會會長枝元一三。. 5. 2006/1/24. 參訪設於日本橫濱的日本新聞教育文化財團、報紙博 物館,訪問該財團 NIE 部長吉澤正一。. 6. 2006/12/26. 訪談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訪談聯合報系編務處長項 國寧。 對桃園縣山頂國小等十一個學校班級,實施讀報教學 教師意見收集。.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 i n U. v.

(32) 第四章. 讀報教育的發展與研究. 第一節. 美國讀報教育發展與現況. 壹、名詞釋義 Newspaper in Education 起源於美國。 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NAA Foundation) ,是統合全美國讀報教育事務的平 台,在其網站中,對 NIE 的說明:Newspaper in Education(NIE) ,是學校和報社 合作,以報紙作為教學資源,協助學校使用報紙進行教學活動。. 政 治 大 世界報業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WAN)的網站對於"What is 立 NIE? "闡釋如下:. ‧ 國. 學. ‧. NIE 旨在將報紙引進課堂,讓學生以健康的態度認識當今的媒體傳播。閱讀 報紙可以得到豐富而多樣的訊息,成為課堂中最佳的活教材,培養學生近 用、分析、以及評估訊息的能力。報紙的內容與資訊的傳遞方法都值得探討, 讓學生在討論與思考的過程中,開始了解並關心我們的社會。近年的研究指 出,NIE 不但成功培養媒體識讀,也成功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藉由報紙的 應用,學生得到基本閱讀與批判思考的能力,以及數學、政治、自然、社會 與地理方面的知識。NIE 可以與國家的教育體系緊密結合,適用於各階段的 教育課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的網站「The Washington Post -Newspaper in Education Program 」 ,說明 NIE 的使命是「支援教育」 ,協助教師用報紙內容融 入教學,並促進識讀與分析能力。 《芝加哥論壇報》 (The Chicago Tribune)的 NIE 網站「NIE online-Chicago」, 對 NIE 的說明與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網站的說明相同。 《愛達荷新聞論壇報》 (The Idaho Press-Tribune)的 NIE 網站「Idaho Press-Tribune」 ,說明 NIE 是提升所有年齡層的學生文字識讀、社會認知以及媒體 素養的教育活動。並指出報紙提供最新的語文、科學、數學、公民、社會、地理、 歷史等內容,學生使用報紙作為學習資源,可擁有更好的世界認知和閱讀力,學 習成就也會提升。. 22.

(33) 我國學者吳翠珍、陳世敏在二人合著的《媒體素養教育》 (2007)一書,將 NIE 譯為「報紙當課本」: 「報紙當課本」是教師上課時,拿整份報紙當教材,用在許多科目上--歷 史、閱讀、作文、社會、公民、健康。這份報紙是綜合性教科書,在教室上 課時使用,它可以取代課本,也可以補充課本內容之不足、不新。不同科目 的老師使用這份報紙不同的部位當作教材,目的在於教導學科知識,不在於 教導媒體知識。」 臺灣報業目前並沒有跨報社合作的 NIE 活動。唯有《國語日報》率先自行推 動「讀報教育」。《國語日報》所推動的「讀報教育」,與世界報業協會所指出的 NIE 的內涵,以及與吳翠珍、陳世敏「報紙當課本」的定義,本質上並無差異。. 政 治 大 根據《國語日報》「讀報教育特刊」(馮季眉,2005)說明,受到國際推動 立 NIE 之啟發,該報也發起推動以報紙做教材的國小教育活動,並指出: 「所謂讀. ‧ 國. 學. 報教育,就是以報紙為讀本,進行教育活動。」. ‧. 「報紙有多面向的最新資訊,可以補課本的不足;有各種時事可供思辨討 論,培養媒體素養和公民素養。課本裡來不及寫進去的知識,報紙卻能及時 提供相關內容,協助教師進行隨機教育。」. sit. y. Nat. n. al. er. io. 另外,《國語日報》製作一份「讀報教育說帖」(2007) ,詳見附錄十一;該 份說帖說明:. Ch. engchi. i n U. v. 讀報教育,就是在學校或家庭,以報紙作為教材的學習活動。在國外,許多 國家都實施讀報教育,並形成 NIE 跨國組織。NIE,就是 Newspaper In Education 的簡稱,我們譯為讀報教育。 「讀報教育特刊」中又說,Newspaper in Education 可翻譯為「讀報教育」或 「報紙教育」 , 《國語日報》採取「讀報教育」用法。特刊同時說明, 《國語日報》 一方面參酌美日等國的 NIE 概念與做法,一方面參酌臺灣的社會環境,提出本土 的「讀報教育」。所謂「讀報教育」,就是以報紙為讀本,進行教育活動。 由此可知,報紙閱讀教育,在國外通稱 Newspaper in Education,簡稱 NIE, 在臺灣則由首先倡議發起的《國語日報》命名為「讀報教育」。國情方面,國人 對 NIE 的理念與內涵均感陌生,因此, 《國語日報》發起時,參考了國際 NIE 的 名稱與做法,並考量臺灣的在地性,採用了自己的名稱--讀報教育。不過,在. 23.

(34) 舉辦各種公開宣廣活動時,包括看板、文宣品,仍將「讀報教育」與「NIE」字 樣並用,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相關出版品以及報紙相關報導,也都不斷說明「讀 報教育」在國外稱為「NIE」。也就是說,讀報教育與「NIE」具同質性,無法切 割。在臺灣推動讀報教育,從無到有,在策略上,也需要借用 NIE 的品牌,引述 NIE 的概念以及美、日等國 NIE 的成果,以便和社會進行溝通,說明「NIE 是什 麼」、「讀報教育就是 NIE」,並藉以強化讀報教育的可行性與重要性。 可見《國語日報》在臺灣所推動的讀報教育,與國際間的 NIE 活動,意義並 無不同。因此,本研究將 NIE 統稱為讀報教育。 貳、美國讀報教育發展 一、八階段沿革. 政 治 大 讀報教育起源於美國。學校裡採用報紙做為教材,對學生進行「閱讀新聞」 立 的教育活動,始於 1930 年代,美國《紐約時報》協助大學用報紙新聞當教材, ‧. ‧ 國. 學. 進行學校課程。根據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的網頁資料(2008) ,美國讀報教育歷 史,可分八個階段。研究者將此八階段的歷史說明,歸納出每一階段:關鍵的人 與單位(提倡者、參與者等)有哪些,報社的主要做法為何,社會的參與情形, 以及活動重要沿革,分述於下:. y. Nat. er. io. al. sit. (一)第一階段(1795) :. n. 報紙具有教育實用性,這個概念已經相當清晰,不過當時還沒有具體的推廣 做法,也沒有專業推廣組織,只是透過言論倡議閱讀報紙對教育的好處,相當接 近 NIE 的概念。. Ch. engchi. i n U. v.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1795 年緬因州波特蘭《東方前鋒報》 (The Eastern Herald )透過社論提倡讀報,並指出閱讀報紙對於教育的實用性:有鑑於學生在 學校裡讀報,孩子在家庭裡讀報,其功能常被忽視;如果希望孩子的閱讀力進步, 如果希望孩子增進地理概念、社會認知;如果希望孩子了解企業和政府的運作, 給他一份報紙;因為報紙是最便宜、有用的讀物。這是美國報業最早公開提倡「報 紙可以協助學校教學」的文獻。 2.報社做法及社會參與:無相關文獻可證實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有報社將 波特蘭《東方前鋒報》所闡述的理念,以具體行動實踐或推廣。一般讀者也未將 閱讀報紙,視為可以發揮教育功能的「非正規教育」的一環。. 24.

(35) (二)第二階段(1930s and 1940s) : 1. 關鍵的人(單位)與事:最早開始提供免費報紙給大學授課使用的是《紐 約時報》以及《密爾瓦基新聞報》(The Milwaukee Journal)。《紐約時報》發行人 舒茲伯格的夫人,積極回應紐約市許多教師提出免費送報的要求,把報紙送進教 室給教師做為授課教材,日後被譽為 NIE 運動之母。 2. 報社的主要做法:《紐約時報》以及《密爾瓦基新聞報》,除了對紐約公 立大學教師提供免費報紙之外,也提供課程支援以及教師培訓。 3.社會參與情形:除了公立大學以外,個別大學生、其他各級學校學生或教 師,也對這項教育活動感到興趣,提出需求。因此,《紐約時報》以報紙支援學 校,逐漸從紐約市的公立學校班級擴大到個別大專學生,更進一步擴及全國各地 學校。當其他報社對這種吸引學生閱讀的作法紛紛仿效時,《紐約時報》也大方 提供輔導與協助。.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4.階段沿革:此一時期,這項學校運用報紙教學的活動,還沒有正式名稱, 相關課程曾被稱為 Living Textbook Program。 (三)第三階段(1950s) :. y. Nat. sit. n. al. er. io.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1954 年,國際發行經理人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Managers Association,ICMA ) ,說服愛荷華州教育體系對該州德蒙市 五千五百名中學生調查課後休閒情形,結果發現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學生,放學 後完全不閱讀。至於有閱讀行為的學生,僅花三分之一的休閒時間閱讀,其餘時 間都用於看電視。這個結果對後續 NIE 發展影響很大。. Ch. engchi. i n U. v. 2.報社的主要做法:前述調查結果,引發一連串的相關措施。包括:國際發 行經理人協會開始提供資金,為大學教師舉辦暑期「新聞教學研習」 ,以及 1956 年,報業與美國教育協會教等十大專業組織,在芝加哥一起開會,共同發起全國 性「Newspaper in the Classroom」(簡稱 NIC)教育活動。 3.社會參與情形:美國教育趨勢從「學習過去的事」轉趨為「學習現在的事」 , 報紙被廣泛應用在學校教育來敎學生熟悉時事。 4.階段沿革:此一時期,又可稱為「NIC 時期」 。NIC 教育活動,由國際發行 經理人協會(ICMA)贊助,後來改由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ANPA)贊助。1992 年,ANPA 改組為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NAA) 。. 25.

(36) (四)第四階段(1960s) :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致力於協助中小學教師研 習 NIC 教學知能,各地方性報社紛紛為報社人員以及學校教師舉辦工作坊。 2.報社的主要做法:贊助 NIC 教育活動的報社突破一百家。這個階段的 NIC 教育活動,以九歲到時四歲的學生為主要實施對象,鼓勵教師進行兩週的讀報課 程,學習認識報紙以及如何讀報。此一階段還很少強調報紙是可以多元應用於各 個學科領域的補充教材。送進教室的報紙,多數報紙是由報社免費提供;但有些 地方已經開始收取半價,收費對象多半是都會區規模較大的學校。 3.社會參與情形:主要參與者,仍是報社與學校教師。. 政 治 大 4.階段沿革:1965 年,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成立基金會(The ANPA 立 Foundation,即 The NAA Foundation 前身) ,並促成政府同意 NIC 教育活動的捐助,. ‧ 國. 學. 可享慈善捐款的免稅優惠。. ‧. (五)第五階段(1970s) :. al. er. io. sit. y. Nat.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此一時期, ANPA 基金會是 NIC 活動的主 要的贊助單位,輔導的對象也從學校教師轉為各地方報社。. n. 2.報社的主要做法:更多地方性報社投入,這些報社開始發展為學校教師提 供服務、協助與輔導的能力;超過三百五十家報社進行 NIC 教育活動。一些規 模較大的報社,開始設立專門部門,以專門人員負責 NIC 事務。隨著報紙印刷 以及發行成本上揚,幾乎所有的 NIC 活動都不再免費提供學校報紙,改採半價 方式提供。. Ch. engchi. i n U. v. 3.社會參與情形:1976 年起,NIC 改稱 NIE,並吸引加拿大採行。NIE 年度 大會在此階段展開,受到 NIE 專業工作者重視。報社負責 NIE 工作的人員,教 育界的教師,彼此定期進行專業交流;包括報社之間交流推廣經驗,教師之間交 流教學心得,報業和教育界探討合作方式。 4.階段沿革:加拿大報業協會(the Canadian Daily Newspaper Publisher Association)把此一教育活動稱為 Newspaper in Education(簡稱 NIE) ,泛指所有 運用報紙進行的教育活動,比起 NIC 限於「教室裡的報紙教學」,涵蓋面更廣。 因此,1976 年,美國也全面跟進採用此一名稱,用「NIE」取代「NIC」 。. 26.

(37) (六)第六階段(1980s) :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此一時期,ANPA 基金會與全國閱讀協會,聯合 贊助每年三月舉辦的全國讀報教育週(NIE Week) 。 2.報社的主要做法:由於各報社長期提供免費或半價報紙給學校,是一大負 擔,報紙供應方式必須改變,因此透過公益訴求,爭取企業認同並贊助經費購買 半價優惠的報紙給學校。 3.社會參與情形:1987 年,適逢美國行憲兩百周年,全國讀報教育週擴大舉 辦,由 ANPA 基金會帶頭,十幾個全國性組織共同贊助,全國從幼稚園到大學, 都有不同主題的讀報學習活動。到了 1989 年,全美有超過七百家報社進行讀報 教育活動。此時期,讀報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民間企業認同與贊助,集合社會資 源,發揮更大力量。.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4.階段沿革:讀報教育跨出校園,開始應用於成人教育、親子教育等領域。. ‧. (七)第七階段(1990s) :. al. er. io. sit. y. Nat.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此一時期,報紙的發行人、編輯,體認「必須對 未來讀者投資」,對讀報教育活動更加重視。. n. 2.報社的主要做法:報紙內容有顯著轉變,給青少年看的內容以及地方訊息 都大幅增加,以吸引在地年輕學生讀者。. Ch. engchi. i n U. v. 3.社會參與情形:民間從中看到商機,與報紙閱讀、新聞教育相關的書籍、 課程大量推出。到了 1999 年,全美有超過八百五十家報社進行讀報教育活動。 4.階段沿革:推行讀報教育促使報社開始重視透過內容討好年輕讀者,增進 與年輕讀者的互動。 (八)第八階段(2000s) :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此一階段最具關鍵影響力的,不是任何人或單位, 而是「網路」。網路成為讀報教育專業交流的平台,讓所有從事讀報教育相關工 作的人,能夠快速便利的交換資訊。. 27.

(38) 2.報社的主要做法:讀報教育工作更趨專業化。進行讀報教育的報社,每家 至少有一至兩名專責人員,大型報社人數更多。 3.社會參與情形:邁入新世紀,全美有超過九百五十家報社進行讀報教育活 動,40%以上的公立中小學校(約十萬六千所)實施讀報教育,投入讀報教學的 教師超過三十八萬名。發行量在一萬五千份以上的日報,有 94%都參與讀報教 育活動。學校運用報紙教學,可以獲得來自報社的支援,因此教師具有很高的教 學意願,在國語(英語) 、算數、社會、美術等學科,都實施讀報教育。2000 年 當年,全美國日報的學生讀者達一千一百萬人(NAA,2005) 。 4.階段沿革: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在 E 化時代,建置了網路交流平台 NIE E-Forum,供全球各地讀報教育專業工作者透過網路交換訊息與想法。 二、報業做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根據本章第一節調查美國報社網站資料顯示,各報社進行 NIE 的主要做法 是:一、提供免費報紙(或折扣報),二、提供課程支援(教學計畫與教學活動 設計),三、提供教師培訓(教師工作坊、研習課程)。. al. n. 表 4-1 美國報業推動讀報教育目的與做法 紐約時報 校園報份 目的. Ch. er. io. sit. y. Nat. 辜曉進《走進美國大報》 (2002) ,訪談美國各大報業高階主管,部分訪談內 容涉及美國報業的讀報教育工作,呈現美國報業推動讀報教育的目的與做法。以 《紐約時報》和《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為例,說明如表 2-1。. i n U. v. 訪談對象:Howell Raines(總編輯). engchi. 中、高等學校:95,000 份 內部機制. 內容配合. 讓年輕人從學生時 設「下一代部門」與學校課 1.每週一期 NIE 專刊,配合學 代習慣讀紐約時 程配合,策畫設計報紙的讀 校時事和法律教育。 報,畢業後成為我們 報教育內容,並協助教師教 2.遇重大時事,加印專刊協助教 的訂戶或穩定的讀 學。設「學校部」,處理報 師教學。 者。 紙在學校的發行,以及社會 捐助。 波士頓環球報 校園報份 目的. 訪談對象:Yasmain Namini(副總裁) 中小學(大部分)+大專院校(小部分):20,000 份 內部機制. 內容配合. 28.

數據

表 4-1 美國報業推動讀報教育目的與做法  紐約時報  訪談對象:Howell Raines(總編輯)  校園報份  中、高等學校:95,000 份  目的  內部機制  內容配合  讓年輕人從學生時 代習慣讀紐約時 報,畢業後成為我們 的訂戶或穩定的讀 者。  設「下一代部門」與學校課程配合,策畫設計報紙的讀報教育內容,並協助教師教學。設「學校部」,處理報紙在學校的發行,以及社會 捐助。  1.每週一期 NIE 專刊,配合學校時事和法律教育。  2.遇重大時事,加印專刊協助教師教學。  波士頓環球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rough exploring current events and social topics in project work and writing newspaper commentary at junior secondary level, students are provided with the

The Seed project, REEL to REAL (R2R):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making in Key Stage 2, aims to explore ways to use film-making as a mean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The Seed project, Coding to Learn – Enabling Primary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 New Approach to English Learning (C2L), aims to explore ways to use coding as a means of motivating

Task: Writing an article to the school newspaper arguing either for or against the proposal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undertake 50 hours of community service, in addition to

The aim of this theme is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ial location using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s example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simple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some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