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讀報教育的發展與研究

第一節 美國讀報教育發展與現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讀報教育的發展與研究

第一節 美國讀報教育發展與現況

壹、名詞釋義

Newspaper in Education 起源於美國。

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NAA Foundation),是統合全美國讀報教育事務的平 台,在其網站中,對 NIE 的說明:Newspaper in Education(NIE),是學校和報社 合作,以報紙作為教學資源,協助學校使用報紙進行教學活動。

世界報業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WAN)的網站對於"What is NIE? "闡釋如下:

NIE 旨在將報紙引進課堂,讓學生以健康的態度認識當今的媒體傳播。閱讀 報紙可以得到豐富而多樣的訊息,成為課堂中最佳的活教材,培養學生近 用、分析、以及評估訊息的能力。報紙的內容與資訊的傳遞方法都值得探討,

讓學生在討論與思考的過程中,開始了解並關心我們的社會。近年的研究指 出,NIE 不但成功培養媒體識讀,也成功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藉由報紙的 應用,學生得到基本閱讀與批判思考的能力,以及數學、政治、自然、社會 與地理方面的知識。NIE 可以與國家的教育體系緊密結合,適用於各階段的 教育課程。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網站「The Washington Post -Newspaper in Education Program 」,說明 NIE 的使命是「支援教育」,協助教師用報紙內容融 入教學,並促進識讀與分析能力。

《芝加哥論壇報》(The Chicago Tribune)的 NIE 網站「NIE online-Chicago」,

對 NIE 的說明與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網站的說明相同。

《愛達荷新聞論壇報》(The Idaho Press-Tribune)的 NIE 網站「Idaho

Press-Tribune」,說明 NIE 是提升所有年齡層的學生文字識讀、社會認知以及媒體

素養的教育活動。並指出報紙提供最新的語文、科學、數學、公民、社會、地理、

歷史等內容,學生使用報紙作為學習資源,可擁有更好的世界認知和閱讀力,學 習成就也會提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國學者吳翠珍、陳世敏在二人合著的《媒體素養教育》(2007)一書,將 NIE 譯為「報紙當課本」:

「報紙當課本」是教師上課時,拿整份報紙當教材,用在許多科目上--歷 史、閱讀、作文、社會、公民、健康。這份報紙是綜合性教科書,在教室上 課時使用,它可以取代課本,也可以補充課本內容之不足、不新。不同科目 的老師使用這份報紙不同的部位當作教材,目的在於教導學科知識,不在於 教導媒體知識。」

臺灣報業目前並沒有跨報社合作的 NIE 活動。唯有《國語日報》率先自行推 動「讀報教育」。《國語日報》所推動的「讀報教育」,與世界報業協會所指出的 NIE 的內涵,以及與吳翠珍、陳世敏「報紙當課本」的定義,本質上並無差異。

根據《國語日報》「讀報教育特刊」(馮季眉,2005)說明,受到國際推動 NIE 之啟發,該報也發起推動以報紙做教材的國小教育活動,並指出:「所謂讀 報教育,就是以報紙為讀本,進行教育活動。」

「報紙有多面向的最新資訊,可以補課本的不足;有各種時事可供思辨討 論,培養媒體素養和公民素養。課本裡來不及寫進去的知識,報紙卻能及時 提供相關內容,協助教師進行隨機教育。」

另外,《國語日報》製作一份「讀報教育說帖」(2007),詳見附錄十一;該 份說帖說明:

讀報教育,就是在學校或家庭,以報紙作為教材的學習活動。在國外,許多 國家都實施讀報教育,並形成 NIE 跨國組織。NIE,就是 Newspaper In Education 的簡稱,我們譯為讀報教育。

「讀報教育特刊」中又說,Newspaper in Education 可翻譯為「讀報教育」或

「報紙教育」,《國語日報》採取「讀報教育」用法。特刊同時說明,《國語日報》

一方面參酌美日等國的 NIE 概念與做法,一方面參酌臺灣的社會環境,提出本土 的「讀報教育」。所謂「讀報教育」,就是以報紙為讀本,進行教育活動。

由此可知,報紙閱讀教育,在國外通稱 Newspaper in Education,簡稱 NIE,

在臺灣則由首先倡議發起的《國語日報》命名為「讀報教育」。國情方面,國人 對 NIE 的理念與內涵均感陌生,因此,《國語日報》發起時,參考了國際 NIE 的 名稱與做法,並考量臺灣的在地性,採用了自己的名稱--讀報教育。不過,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舉辦各種公開宣廣活動時,包括看板、文宣品,仍將「讀報教育」與「NIE」字 樣並用,《國語日報》讀報教育相關出版品以及報紙相關報導,也都不斷說明「讀 報教育」在國外稱為「NIE」。也就是說,讀報教育與「NIE」具同質性,無法切 割。在臺灣推動讀報教育,從無到有,在策略上,也需要借用 NIE 的品牌,引述 NIE 的概念以及美、日等國 NIE 的成果,以便和社會進行溝通,說明「NIE 是什 麼」、「讀報教育就是 NIE」,並藉以強化讀報教育的可行性與重要性。

可見《國語日報》在臺灣所推動的讀報教育,與國際間的 NIE 活動,意義並 無不同。因此,本研究將 NIE 統稱為讀報教育。

貳、美國讀報教育發展

一、八階段沿革

讀報教育起源於美國。學校裡採用報紙做為教材,對學生進行「閱讀新聞」

的教育活動,始於 1930 年代,美國《紐約時報》協助大學用報紙新聞當教材,

進行學校課程。根據美國報業協會基金會的網頁資料(2008),美國讀報教育歷 史,可分八個階段。研究者將此八階段的歷史說明,歸納出每一階段:關鍵的人 與單位(提倡者、參與者等)有哪些,報社的主要做法為何,社會的參與情形,

以及活動重要沿革,分述於下:

(一)第一階段(1795):

報紙具有教育實用性,這個概念已經相當清晰,不過當時還沒有具體的推廣 做法,也沒有專業推廣組織,只是透過言論倡議閱讀報紙對教育的好處,相當接 近 NIE 的概念。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1795 年緬因州波特蘭《東方前鋒報》(The Eastern

Herald )透過社論提倡讀報,並指出閱讀報紙對於教育的實用性:有鑑於學生在

學校裡讀報,孩子在家庭裡讀報,其功能常被忽視;如果希望孩子的閱讀力進步,

如果希望孩子增進地理概念、社會認知;如果希望孩子了解企業和政府的運作,

給他一份報紙;因為報紙是最便宜、有用的讀物。這是美國報業最早公開提倡「報 紙可以協助學校教學」的文獻。

2.報社做法及社會參與:無相關文獻可證實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有報社將 波特蘭《東方前鋒報》所闡述的理念,以具體行動實踐或推廣。一般讀者也未將 閱讀報紙,視為可以發揮教育功能的「非正規教育」的一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第二階段(1930s and 1940s):

1. 關鍵的人(單位)與事:最早開始提供免費報紙給大學授課使用的是《紐 約時報》以及《密爾瓦基新聞報》(The Milwaukee Journal)。《紐約時報》發行人 舒茲伯格的夫人,積極回應紐約市許多教師提出免費送報的要求,把報紙送進教 室給教師做為授課教材,日後被譽為 NIE 運動之母。

2. 報社的主要做法:《紐約時報》以及《密爾瓦基新聞報》,除了對紐約公 立大學教師提供免費報紙之外,也提供課程支援以及教師培訓。

3.社會參與情形:除了公立大學以外,個別大學生、其他各級學校學生或教 師,也對這項教育活動感到興趣,提出需求。因此,《紐約時報》以報紙支援學 校,逐漸從紐約市的公立學校班級擴大到個別大專學生,更進一步擴及全國各地 學校。當其他報社對這種吸引學生閱讀的作法紛紛仿效時,《紐約時報》也大方 提供輔導與協助。

4.階段沿革:此一時期,這項學校運用報紙教學的活動,還沒有正式名稱,

相關課程曾被稱為 Living Textbook Program。

(三)第三階段(1950s):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1954 年,國際發行經理人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Managers Association,ICMA ),說服愛荷華州教育體系對該州德蒙市 五千五百名中學生調查課後休閒情形,結果發現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學生,放學 後完全不閱讀。至於有閱讀行為的學生,僅花三分之一的休閒時間閱讀,其餘時 間都用於看電視。這個結果對後續 NIE 發展影響很大。

2.報社的主要做法:前述調查結果,引發一連串的相關措施。包括:國際發 行經理人協會開始提供資金,為大學教師舉辦暑期「新聞教學研習」,以及 1956 年,報業與美國教育協會教等十大專業組織,在芝加哥一起開會,共同發起全國 性「Newspaper in the Classroom」(簡稱 NIC)教育活動。

3.社會參與情形:美國教育趨勢從「學習過去的事」轉趨為「學習現在的事」, 報紙被廣泛應用在學校教育來敎學生熟悉時事。

4.階段沿革:此一時期,又可稱為「NIC 時期」。NIC 教育活動,由國際發行 經理人協會(ICMA)贊助,後來改由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ANPA)贊助。1992 年,ANPA 改組為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NAA)。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第四階段(1960s):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致力於協助中小學教師研 習 NIC 教學知能,各地方性報社紛紛為報社人員以及學校教師舉辦工作坊。

2.報社的主要做法:贊助 NIC 教育活動的報社突破一百家。這個階段的 NIC 教育活動,以九歲到時四歲的學生為主要實施對象,鼓勵教師進行兩週的讀報課 程,學習認識報紙以及如何讀報。此一階段還很少強調報紙是可以多元應用於各 個學科領域的補充教材。送進教室的報紙,多數報紙是由報社免費提供;但有些 地方已經開始收取半價,收費對象多半是都會區規模較大的學校。

3.社會參與情形:主要參與者,仍是報社與學校教師。

4.階段沿革:1965 年,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成立基金會(The ANPA

Foundation,即 The NAA Foundation 前身),並促成政府同意 NIC 教育活動的捐助,

可享慈善捐款的免稅優惠。

(五)第五階段(1970s):

1.關鍵的人(單位)與事:此一時期, ANPA 基金會是 NIC 活動的主 要的贊助單位,輔導的對象也從學校教師轉為各地方報社。

2.報社的主要做法:更多地方性報社投入,這些報社開始發展為學校教師提 供服務、協助與輔導的能力;超過三百五十家報社進行 NIC 教育活動。一些規 模較大的報社,開始設立專門部門,以專門人員負責 NIC 事務。隨著報紙印刷

2.報社的主要做法:更多地方性報社投入,這些報社開始發展為學校教師提 供服務、協助與輔導的能力;超過三百五十家報社進行 NIC 教育活動。一些規 模較大的報社,開始設立專門部門,以專門人員負責 NIC 事務。隨著報紙印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