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筆者蒐集有關中華職棒為主軸之相關文獻,發現資料過於分散龐雜,經過筆 者進一步之整理及蒐集,列舉以下相關文獻予以探討。

一、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職業棒球運動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 年。

該研究是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林華韋先生所做的職棒相關研究,範圍包 含美國、日本、及我國職業棒球之發展現況,欲以美國及日本職業棒球運動之經 驗,做為我國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之借鏡。內容分成「國家代表隊之組成」、「職棒 經營組織之運作與管理」、「職棒球員選秀制度」、「職棒回饋業餘棒球運動之作法 與制度之運作與管理」、「職業球員之輔導與管理制度」、「職棒博彩制度」,該研 究提供 1990~2002 年間中華職棒發展的相關資料研究發現,

(一)我國若要組成實力堅強的國家隊,職棒及業餘要有良好的互動,並增加比 賽經驗。

(二)指出兩聯盟合併之優點,嚴格畫分主場經營的範圍,同時建立球團遷移、

易主、新球團成立的的規定。。

(三)應尊重業餘球員、保護學生球員以及明確的球員讓渡合約,但兩聯盟時期 選秀制度缺乏整體規劃,政府亦無法源依據仲裁及監督聯盟事務。

(四)應結合回饋基層棒球運動及社會公益,成效最為明顯

(五)我國職棒球員工會的組織、經紀人制度、自由球員制度、退休年金制度尚 不完備。

(六)外國司法機關對職棒賭博反應迅速,各國博彩法規周詳,並有專責之主管 單位。

本研究是在中華職棒最低迷的階段,匯集國內專家學者所做的研究,期能為 當時國內職業棒球尋求解決之道,並為國內棒球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帶動國家整 體棒球運動風氣。研究發現中華職棒在球團經營制度上,應該嚴格畫分各球團的 經營範圍,並應對球團的易主、遷移和新球團的成立建立制度。而在人的制度上 則建議應成立自由球員制度及球員工會,而對於退休球員的年金制度更應建立,

以保障及協助規畫球員未來之生涯。而對於業餘棒球的回饋則應以協助指導的方 式進行,並應保護及培育最珍貴的棒球資源-「棒球選手」,但中華職棒至今對 選秀制度及二軍制度的建立尚缺乏整體之規畫。

綜合該研究所提出之建言,對當時職業棒球及業餘棒球之發展,提供一個可 供思考的方向。然而中華職棒發展已邁入第 20 年,有些問題仍然無法獲得妥善 的解決,專家學者及棒球界人士都已點出中華職棒癥結之所在。弔詭的是,知道 問題的癥結卻無法及不願解決,中華職棒在制度上到底面臨怎樣的問題無法克 服,是研究者所欲探討的課題之一。

二、蔡岱亨。《台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屏東市。

2002 年。

該研究為台灣第一本有關台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之論文,範圍包含中華職棒 聯盟(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台灣職棒大聯盟(Taiwan Major League Baseball)、中華職棒大聯盟(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之形 成與發展過程之探討。該研究提供台灣職棒運動 1987~2003 年間中華職業棒球發 展的相關資料,結果如下:

該研究將中華職棒的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以台灣大聯盟的成立及兩聯盟 的合併做為此三階段的分界,由此可見台灣大聯盟的成立,對中華職棒及台灣棒 球界的發展形成一重要的分水嶺。該文亦對中華職棒對台灣體育的整體發展持肯 定的看法,同時建議應擴大發展學生棒球、運動彩券的設置、擴展企業贊助及行 銷、並主張要善用媒體塑造明星球員。

但近年來學生棒球組隊的成本愈來愈高,在經費的考量下相對影響學校組隊 的意願,而透過媒體形塑明星球員,進而兩者互蒙其利,可謂立意良善。然而,

國內媒體對運動的專業程度尚待加強,對職業棒球員特質的掌握上亦不用心,結 果使明星球員綜藝化,對職棒球員的社會地位幫助不大,國內專家學者亦對此現 象提出批判。兩聯盟合併所帶來的效應,亦因近來賭博事件頻傳,球團相繼解散,

中華職棒又將邁入另一個階段。在思考中華職棒未來走向的同時,我們亦需將這 幾年來時空背景的改變及對中華職棒的重新審視。

三、林啟川。《我國職業棒球聯盟合併經營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

台北市。2003 年。

該研究主要探討我國職業棒球聯盟合併經營之研究,研究對象包括當時兩大 聯盟及所屬共 8 支球團,該研究提供職棒發展的相關資料,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台灣市場太小,兩個聯盟無法雙贏。

(二)職棒合併將帶來正面的效益。

(三)職棒合併所能帶來之效應為何?

台灣大聯盟的成立對中華職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於球隊擴張速度太快,

以台灣當時的棒球選手數量,根本無法負擔這樣的比賽內容。兩個聯盟的存在,

並沒有為台灣的棒球迷提供更精彩的比賽,反而惡性競爭,使比賽內容愈來愈粗 糙,職棒票房也愈來愈低迷,兩聯盟最後只有走向合併一途。

該文之研究結果,對於當時正處兩聯盟整併時期的職業棒球,提出許多值得 參考的意見。同時建議合併的方向應將聯盟事務及球團事務分開運作,間接認為 台灣大聯盟的運作方式並不適合職業棒球的發展。兩聯盟的合併又可避免資源的 浪費,節省經營成本,提高球賽的素質。因此,兩聯盟的合併就中華職棒的長遠 發展是有利的。

中華職棒聯盟及台灣職棒大聯盟亦在 2003 年初簽署合併,台灣地區再度回 歸單一聯盟,合併初期的確帶來正面的效益,但這波熱潮並未持續太久,中華職 棒再度面臨瓶頸。該文獻透過企業管理及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及建議兩聯盟合併 之必要性,作者單就兩個聯盟分立所帶來的衝擊及合併後所預期的效益做分析,

並未對整個職棒環境做探討。因此,該研究對中華職棒所面臨的問題無法一窺全 貌,這也是筆者所欲探討的部份。

四、劉傳譯。《台灣職棒成立二軍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2006 年。

探討美、日職棒球員培養系統功能之發揮,以使職棒更趨於專業性,並以此 為台灣職棒之借鏡。若台灣職棒以棒球火車頭自居,則二軍制度刻不容緩。該研 究提供中華職棒發展的相關資料,研究結果如下:

(一)美、日兩國二軍制度上的差異,美國二軍系統無論在制度及經營上都與日 本二軍制度差異頗大。

(二)檢驗美、日職棒球員培育系統的功能,皆肯定其二軍制度所扮演的角色。

(三)台灣成立二軍的方向,應朝向隊伍及賽制、薪水及待遇、登錄名單限制及 升降制度、經營型態著手。

透過美、日兩國職棒對於職棒人才的獲得,與養成制度的建立及運作的經驗 看來,小聯盟系統及二軍制度的完備,是美、日兩國維持職棒球團永續經營的不 二法則。職棒棒球所提供的商品在於精彩的球賽,而精彩賽的生產者則有賴於

「人」,也就是職業球員。因此從美、日職棒的經驗得知二軍制度的建立使得職 業球員的養成能夠循序漸進,使受過完整養成系統訓練的職業球員,更能「製造」

出符合職業水準的精彩球賽,使身為「購買者」的運動迷願意「購買」精彩的棒 球賽。

反觀國內,從職棒開打至今,在人才的選拔及培訓的制度上一直沒有完整的 制度,沒有充沛的人力資源,中華職棒想要維持穩定的戰力無異緣木求魚。由於 基層棒球的隊數嚴重不足,根本無法負擔中華職棒的人力需求,再加上台灣大聯 盟的成立,台灣地區的職業棒球隊最多曾達 11 隊之多。這樣的結果使業餘棒球 幾乎被掏空,原本期盼成為台灣棒球火車頭的中華職棒,卻成為台灣棒球界揠苗 助長的原凶。

綜合以上相關之文獻所述,當前學術界對於中華職棒發展的相關研究,大多 集中在中華職棒及台灣職棒大聯盟二個聯盟分立時期,也是台灣職業棒球環境最 為低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職業棒球的制度理應從草創時期,漸漸走向軌道步 上成熟的階段,但在兩個聯盟的惡性競爭和「黑鷹事件」的爆發,一切制度以因 應變局為先,中華職棒的制度始終無法建立起來。因此,關切職棒發展的研究者,

積極投入職棒發展的相關研究,希望透過研究謀求解決之道。中華職棒及台灣職 棒大聯盟最終在國人殷切期待下合併,在資源整合,經營成本降低的因素下,理 應為中華職棒帶來新的氣象,正是建立制度最好的時機。然而合併經過六年,中 華職棒卻再度面臨瓶頸,制度不僅沒有建立,連整個球團都深陷「簽賭、放水」

的泥淖當中。就在中信鯨宣佈解散的記者會上,與會人士發表了中華職棒「大破、

大立」的宣言,「大破」以成定局,「大立」該如何建立?讀史可知殷鑑,在中華 職棒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同時,我們亦應對中華職棒的發展再做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