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影響中華職棒發展之重要因素

第一節 研究總覽

台灣棒球運動的發展,始於日治知期,1906 年 3 月第一支棒球隊在由台灣 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成立,1906 年是開啟了台灣棒球的新頁。日治初期,台 灣透過與日本內地棒球隊的比賽交流,使台灣棒球觀念與技術與日提升,深受日 本影響。日本政府不僅透過棒球成為教化原住民的工具,並透過學校教育擴大棒 球對社會的影響,使棒球運動到1930 年代中後期年代已是全台灣最受歡迎的運 動項目之一,台灣棒球已邁入成熟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台灣棒球運動 才出現了短暫的停滯的現象。

光復初期,由於國民政府對棒球的陌生,使其對棒球運動的推展並不熱衷,

但台灣在戰後復甦時期,棒球卻成為民間最主要的娛樂活動。在從政府獲得的資 源不多的情況下,早期「六行庫」、私人企業自行組成棒球隊,以及國軍球隊的 組成等,皆是由於民間棒球人口的普及,再加上幾位重要人士如謝國城等人的努 力奔走,使台灣棒球運動得以延續。

1970 年紅葉少棒所掀起的棒球熱潮,並由金龍少棒開啟了我國三級棒球,

在國際賽場上一連串的佳績,為在國際地位上受到壓抑的台灣揚眉吐氣。讓原本 是一個單純娛樂的運動,在台灣卻背負著「國族光榮」的使命。但在三級棒球最 為熱絡的時期,我國成棒戰績一直不甚理想,曾有棒球大老提出組織業棒球的構 想,可惜卻無疾而終。因為 1970 年代的氛圍,將為錢打棒球的行為變得非常不 道德,以及將棒球負予娛樂的特質,亦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當然 1970 年 代成棒球員的數量與質量,與成棒在國際間的成績尚未獲得肯定,皆延緩了棒球 運動職業化的腳步。嚴肅的生活、國家道德規範,使得台灣棒球職業化的腳步,

留待 1980 年代才走出重要的一步。

然而,1980 年代因升學主義的漫延,以及成棒選手沒有出路,使得三級棒 球的規模大量萎縮,使得我國棒球發展陷入瓶頸。於是留住棒球人才與重振基層 棒球,成為棒球運動職業化的主要因素,

但當時國內對於棒球選手不足;將衝擊業餘生態、場地有限、資金等問題,

使棒球職業化的過程產生許多疑慮,最後在棒球協會理事長唐盼盼先生的支持 下,由兄弟大飯店的老闆洪騰勝籌組職棒聯盟,在洪騰勝的奔走下,1987 年 12 月 31 日成立職棒推動委員會,1989 年 10 月 23 日中華職棒聯盟正式成立。四支 創始球團兄弟象、統一獅、味全龍、三商虎於 1990 年 3 月 17 日正式展開職棒元 年賽事,開啟我國職業棒球運動的發展。

中華職棒成立隊後對我國體育政策、社會及業餘棒球的發展產生不少影響,

(一)國家體育政策方面,國家對於棒球運動的支持,在資源有限下,對其他運 動產生排擠效應。(二)在社會方面,棒球的職業化產生了新的職業-「職業棒 球員」,使我國產生新的娛樂文化,亦促進了社會階級的流動。(三)在業餘棒球 方面,職業棒球的興盛與否與牽動整個基層棒球運動興衰,職業棒球的確能扮演 國家棒球運動火車頭的角色,此外我國業餘成棒國際成績的優劣,亦影響著我國 職業棒球的發展。

二、組織概況及賽事之情形

中華職棒於 1990 年展開第一年例行賽時,是由兄弟象、統一獅、味全龍、

三商虎這四個球團所組成,一開始就帶來熱烈的迴響。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中 華成棒一舉奪銀,亦帶動了國人對棒球的關注,同年平均每場進場觀眾已達 6878 人,為職棒史上最高紀錄。1993 年奧運銀牌國手們,分別加入新成立的職棒球 團時報鷹及俊國熊,中華職棒擴充成為六個球團,更多的賽事組合使比賽更為精 彩,加上 1992 年至 1994 年這三個球季,中華職棒指標性球隊兄弟象連續奪冠,

所帶來的棒球熱潮,使中華職棒自 1993 至 1996 年這三個球季,每年都能吸引一 百六十萬人次的觀眾進場,1995 年創下中華職棒史上最多觀眾 1,646,361 人次。

中華職棒的成功雖然帶來無窮商機,使棒球成為最受國人關注的運動,帶來 不少隱憂,尤其是電視轉播權利金飆涱,使得俊國熊高層欲獨賣其所屬球團之電 視傳播權利而引起軒然大波,間接的促成了 1996 年中華職棒史上首宗球團交易

-「俊國易手興農」案。而媒體轉播權的爭奪亦直接的促使了台灣大聯盟的成立。

1997 年和信鯨加入中華職棒成為第七支球團,台灣職業棒球大聯盟亦於該 年展開第一個球季,台灣進入「兩聯盟併存時期」。1997 年的台灣共有二個聯盟 及 11 支球團,這是職棒史上球團最多的時期,台灣職棒產業似乎產生過熱現象。

好景不常,正如易經所言「亢龍有悔」,中華職棒在 1997 年出現重大轉折,該年 爆發震驚各界之職棒簽賭事件,時報鷹球員涉入打假球者幾乎無一倖免。時報鷹 隊受此影響於 1997 年球季結束後解散球隊,成為中華職棒首支解散的球團。這 樣的結果亦反應在票房上,簽賭案爆後觀眾立既萎縮五成,1996 年平均觀眾人 數尚有 4,548 人,事件發生後人數負成長至 2,041 人,可見影響之大。

此外,第二聯盟的成立所引發的挖角風波,導致兩個聯盟惡性競爭,亦為中 華職棒帶來衝擊,中華職棒進入「黑暗期」,觀眾人數亦持續探底。1999 年在整 體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三商虎、味全龍相繼解散,2000 年球季,球團數回復 到 1990 年開賽時期的四隊,平均觀眾人數創下史上新低 1,676,距離創下平均觀 眾人數 6,878 人的 1992 年球季,相距不過 8 年。

2001 年使台灣棒球運動發展產生另一個轉折,該年在台灣舉行的第 34 屆世 界盃,中華健兒勇奪季軍,比賽期間大批球迷湧入球場,棒球場上榮景再現,連 帶使中華職棒人氣回升。2001 年世界屆的成功意義 ,是把另一個世代的球迷帶 進了球場,造就了另一個世代的球迷,戰績和造勢的成功都鼓舞他們走入球場,

體驗棒球另人著迷的特質。重要的是過去對職棒簽賭感到悲憤和傷心的老球迷們 也回到了球場。

2001 年世界盃的成功所帶動另一波棒球熱潮,使中華職棒的人氣回籠,直 接成效反應在票房之上,2002 中華職棒進場人數,平均每場 2,957 人次,比前一 年的 1,876 人次成長接近六成,反觀競爭聯盟台灣大聯盟的平均觀眾却萎縮了近 三成,可見台灣大聯盟在經營上面臨了無法突破的困境。

面對兩聯盟分立而惡性競爭的狀況下,學界和棒壇人士皆認為二聯盟若能朝 合併的方向邁進,對棒球發展將帶來正面的效應。在這樣的氛圍下,2003 年兩 聯盟簽署合併協定,根據協議台灣大聯盟縮編為兩隊,以第一金剛及誠泰太陽加 入中華職棒聯盟,聯盟並於兩者盟合併後,改名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中 華職棒進入新的時代。從觀眾的成長可看出合併所帶來的正面效益,加上 2004 年兄弟象奪得第二次三連霸的相互激勵之下,2003 年至 2005 年三年間,每年 300 場的比賽都可動員 100 萬人次進場,平均每場皆突破 3,000 人。也使 2004 年的

兄弟象成為史上第一支盈餘的球團。此外 2004 年,第一金剛及誠泰太陽相繼易 主並更名為 LaNew 熊及誠泰 Cobras。

就在中華職棒形式大好之際,過去讓中華職棒受創頗深的職棒簽賭死灰復 燃,2005 年及 2007 年分別爆發兩起事件,至 2008 年球季結束前,甫接手誠泰 Cobras 並易名為米迪亞暴龍隊,發生球團高層涉入簽賭並直接介入指示球員放 水,這起世界首例的球團涉入簽賭放水的「黑米事件」,導至米迪亞暴龍遭聯盟 停權,半個月後中信鯨亦因戰績不佳及球員涉賭宣佈解散。中華職棒歷經 19 年 的發展,是再度回到成立初期 4 支球團的規模。

在賽事概況方面,1990 至 1996 年 7 個球季,統一獅為總戰績最好的球團,

共奪下了 3 次的年度總軍,但「兄弟王朝」所創下的三連霸似乎更令球迷「津津 樂道」。在中華職棒陷入低潮的 1997 至 2002 年球季,味全龍在年年不被看好下 在 1997 至 1999 年間奪下三連霸,但味全龍隊於奪得三連霸後解散球隊更令球迷 扼腕,兄弟象則在歷經陣容重整後,再度回到競爭行列,蟬聯 2001 及 2002 年球 季的總冠軍,並在兩聯盟合併後的 2003 年球季,再度拿下三連霸的榮耀。

而台灣大聯盟系統的球團,各歷經兩次易主,初期戰績雖居於墊底的位置,

但在勵精圖治之下,誠泰 Cobras 在更換旅日名將郭泰源任總教練後,大膽啟用 本土新人,於 2004 年打入總冠軍賽,可惜「功虧一簣」敗給尋求衛冕的興農牛。

而另一支台灣大聯盟系統的 LaNew 熊隊,在經營上則有別於其他球團,不僅積 極建立二軍,落實屬地經營,竟從 2005 年的墊底球隊,成為 2006 年球季的年度 總冠軍,2007 至 2008 年亦連續進入總冠軍決賽,已非吳下阿蒙。而 LaNew 熊 隊爭冠最難纏的對手,中華職棒老牌球隊統一獅,是另一個落實屬地經營並建立 二軍制度的球團,在與 LaNew 熊隊爭霸的過程中已蟬聯 2007 及 2008 年的總冠 軍,兩隊陣容之整齊,反應在兩隊爭冠過程高潮迭起,在在證明落實屬地經營與 二軍制度的建立,是維持戰績與地方認同之最佳途徑。

三、影響中華職棒發展之重要因素

中華職棒發展近二十年,歷盡高潮與低點,由於職棒發展攸關我國棒球運動 之發展,故職棒發展之問題是體壇及學界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在阻礙職棒發展 的議題上,職棒發展所牽涉之面向甚廣,但體壇及學術界普遍認為賭博放水事 件、人才外流以及聯盟及球團的經營策略是公認影響較大的因素。

中華職棒發展近二十年,歷盡高潮與低點,由於職棒發展攸關我國棒球運動 之發展,故職棒發展之問題是體壇及學界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在阻礙職棒發展 的議題上,職棒發展所牽涉之面向甚廣,但體壇及學術界普遍認為賭博放水事 件、人才外流以及聯盟及球團的經營策略是公認影響較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