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影響中華職棒發展之重要因素

第二節 結 論

一、中華職業棒球是為了振興棒運而成立,運作方式與經營成效息息相關,並影 響我國棒球運動之起落

運動的發展由如金字塔,運動發展的極致是職業化,是站在金字塔的頂端。

棒球運動的發展絕對是金字塔形狀,而職棒絕對是站在棒運金字塔的頂端,它的 興衰具指標性意義;在中華職棒既將邁入第廿年,回顧我國基層棒球的結構,也 隨著中華職棒高低起伏的脈絡而變化,社會大眾無不希望,中華職棒聯盟可以扮 演好棒球運動「火車頭」角色。

回顧職棒發展的興衰歷程,當職棒興盛時將會帶給學子們打球的希望和動 機,尤其在受傳統士大夫觀念影響的華人社會,家長才能夠認同,並鼓勵自己的 孩子走上棒球之路。唯有如此,三級棒球隊伍才會增加,棒球根基才能寬廣而穩 固,從少棒、青少棒、青棒、拾級而上,每上升一層便能去蕪存菁一次,棒球運 動的體質才會有健全的發展。如此一來,無論職棒、甲組成棒的人才來源都不會 有問題。職棒環境好,自然會帶動投入棒球運動的人口,而社會球隊增多,將會 提高球員就業機會,讓進不了金字塔頂端的球員,能在社會球隊安身立命。

在台灣已步入少子化的年代,要讓父母鼓勵孩子投入棒球運動,一定要有強 而有力的誘因與刺激,關鍵就在職棒與業餘成棒的振興與否,因此,中華職棒聯 盟必須要扮演好帶動我國棒運前進的「火車頭」角色。

我國 80 年代的棒球發展正陷入瓶頸,人才外流且基層欲振乏力,中華職棒 的成立目的就是為了提供我國 70 年代,三級棒球熱所培養出來的棒球人才,一 個發揮的舞台,使他們不需遠渡重洋赴外打球,也為了振興我國已陷入斷層的三 級棒球。

中華職棒從 1990 年 3 月開打至今,已成為影響台灣社會及教育一項重要指 標,在職棒最興盛的時期,同時也形成一股學生棒球聯賽熱潮,尤其少棒聯賽,

最多曾達 841 支隊伍。後來職棒爆發賭博放水案,中職由最多時期的 7 隊減為 6 隊、再減為 4 隊;進職棒不再是學子打棒球的原動力,三級棒球的數量也跟著往 下走。不過此一時期因那魯灣公司成立,籌組「台灣大聯盟」與中華職棒分庭抗 禮,透過「金龍旗青棒賽」的舉辦,不僅有實質補助,還有電視轉播的鼓舞,竟 使青棒隊數量不減反增,在 1999 年達到 137 隊的巔峰。

可惜賭博陰影揮之不去,加上兩聯盟惡鬥不已,職棒發展江河日下,到了 2000 年前後再度墜入谷底。2001 年的少棒隊不到 300 隊,回到職棒開打前的規 模,所幸 2001 年世界盃的成功,再加上兩聯盟合併,棒運發展終於給人撥雲見 日的感覺,基層棒球也才逐漸恢復元氣。

20 年來,中華職棒僅能勉強算是一輛「火車頭」,因為輸出到基層的動力 總是「斷斷續續」或「有氣無力」,甚至還需要國家資源的挹注,整個棒運發展 也跟著走走停停,前進的里程數實在有限。在國球的大纛之下,國家大部份體育 資源獨厚棒球運動,無非滿足國人對棒球的「民族情感」,當中華職棒在享受國 家資源時,更應深刻體認國人之期許,無非期望這輛火車頭能扮演好自己的角 色,帶領我國棒球運動向前邁進。

二、中華職棒缺乏完善的職業聯盟與球團經營模式,球團變動頻率大

中華職棒聯盟是個弱化且功能不彰的組織,主要工作在於安排賽務及協調各 球團間的衝突,成為服務球團的單位。但職業運動最需要的卻是一個制度的建立 者,公正、中立,不被聯盟控制的仲裁者,將聯盟建構成為一個公平而完善的競 爭平台,並且代表各球團行銷全國,吸引更多的人熱愛棒球運動,更願意去接觸 棒球運動,因此聯盟應該站在一個制高點,規畫聯盟的藍圖及擴大格局,但中華 職棒聯盟並沒有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反觀中華職棒各個球團權力過大又各自為 政。

中華職棒從創始的 4 支球團開始,隨著所帶動起的棒球熱潮,職棒聯盟對於 前景深感樂觀,陸續開放新的球團加入聯盟,顛峰時期曾來到 7 支球團,若加上 台灣大聯盟 4 支球團,創下我國最高 11 支職棒球團的紀錄。但 11 支球團的數量 也讓我國棒球人才不足的窘態一覽無遺,隨著「黑鷹事件」的爆發,職棒進入黑 暗時期,觀眾也從 1991 年至 1997 年的 6 年間總觀眾人數年年突破 100 萬人次,

陸續萎縮至 2000 年最低總觀眾人數近 30 萬人次。由於賭博事件的衝擊及所造成 的整體環境不佳,造成 1997 至 1999 年,時報鷹、三商虎、味全龍相繼解散。台 灣大聯盟的經營亦面臨相同的困境。

2000 年開始棒球發展有回春的跡象,尤其是中華職棒的總冠軍賽過程精彩,

再度吸引球迷的關注,2001 年底的世界盃棒球賽更是職棒回春的轉捩點,創造 了台灣另一個世代的棒球迷,並將他們帶回職棒場上。也間接的促成了兩個聯盟 的合併。2003 年中華職棒以原有的 4 支球團與精簡為 2 支球團那魯灣聯盟合併,

更名為「中華職棒大聯盟」,中華職棒的規模又恢復到 4 支球團,觀眾也持續穩 定成長。

孰料,2005 年接連爆發的三起賭博簽賭案,米迪亞甚至連球團老闆都親自 參與簽賭,並指示球員放水,中華職棒又再度面臨考驗,再加上近年國際賽,中 華成棒表現也不盡理想,要想再透過國際賽的激情來搶救票房,短期內並無法達 到。而 2008 年底涉入賭博的米迪亞暴龍隊遭聯盟除權,緊接著加入職棒 12 年的 中信鯨也跟著宣佈解散。中華華職棒 20 年來,幾次起伏都跟賭博放水有莫大之 關聯,賭博放水已直接或間接的使 5 支球團從中華職棒的賽場上消失,可見賭博 危害之深。由此觀之,中華職棒球團變動頻率相當大,這就是缺乏完善的職業聯 盟與球團經營模式。

職業球團必須積極投入資源,提升球隊競爭力,包括認養球場、建立二軍制 度,並透過屬地的經營使得職業球團因使用地方名稱、資源或媒體的型塑而漸漸 成為具公共性的公共財。況且為了職棒聯盟的永續經營,輕易解散將會影響到其 他球團的經營,因此職業聯盟在規章上必須明訂尋找買主的規範,以建立永續經 營的經營文化,因此,負起某種程度的社會責任是職業棒球運動經營的重要特質。

反觀中華職棒,並沒有球團必須負起社會責任的經營文化,因此當整體環境 不景氣、或球團經營不善時,三商虎、味全龍及中信鯨可以不顧球迷的抗議解散 球團,聯盟卻對這樣行為無法規範和無所作為,只能任由球團自行決定球團的存 續,罔故職業球團所應具有社會公共性,只能說中華職棒的經營者,缺乏職棒擁 有公共性的認知,而影響中華職棒的永續發展。

三、球團消極的經營理念及職棒簽賭事件的戕害,阻礙中華職棒之發展

在我國棒球運動的發展過程中,簽賭活動早已存在棒球場的陰暗角落,在中 華職棒成立以前,棒球場上的簽賭已時有耳聞。若硬要將棒球簽賭與中華職棒畫 上等號,對中華職棒而言是不公平的。但中華棒發展近二十年卻始終無法與簽賭 切割,簽賭放水傳言甚囂塵上,最後仍爆發多起賭博放水事件,光球員及教練被 起訴的就有 4 起之多,平均 5 年就會發生一起重大之簽賭所引發之球員放水事 件。放眼美,日二國在發生過「黑襪事件」及「黑霧事件」後重大賭博事件後,

聯盟及球團無不引以為鑑,避免重蹈覆轍。反觀國內,對於潛藏的簽賭及放水危 機,根本毫無對策可言,球團代表多次拜會法務部等檢調單位,期望能夠得協助,

但大多等到事件發生,才見檢調單位大動作約談,但偵察速度之慢,嚇阻力量之 小,常以一般賭博案輕判,根本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且幾次賭博事件的幕後黑 手大多具有黑道背景或地方民代的身份,對於簽賭及放水可謂防不勝防。

大部份的研究認為,中華職棒的薪資結構,對運動生命有限的職棒球員而言 是不合理的,才會導致部份球員受到誘惑,甘於打放水球以謀取暴利。這樣的說 法筆者認為似是而非,不可混合一談,而且對於清白的球員而言是不公平的。的 確,中華職棒的薪資結構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甚至還有球團是採取半年調薪 一次的作法,這對於運動員實在是毫無尊重可言。在職棒球員的聲望日漸提升之 際,中華職棒球員的平均薪資確實有提升之必要,這是對職業棒球這項職業的肯 定,各個球團也還有許多空間必須努力。但把薪資的不合理與簽賭及放水畫上等 號是否失之徧頗?而黑道「堂而皇之」的挾持球員進行脅迫,檢調單位是否該加 以正視?而對於簽賭放水案輕判的問題,法院以「罪刑法定原則」而常以賭博罪 輕判,但簽賭放水危害社會甚廣,並且損害全民從事健康休閒活動的權益,政府 必須要有所做為。期望「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的公告及施行,能為我國職棒運動 帶來正面的效益。

職棒簽賭有待司法介入整頓,但後繼人才補充與職棒票房的困境,才是中華 職棒經營必須面對的關鍵問題。球團的經營者亦應改變經營心態落實屬地主義、

建立二軍制度,徹底改變中華職棒體質,成為抑制簽賭放水最好的策略。林伯修 2004 年的研究已指出,美國職棒的成功在於屬地主義的落實及農場制度的建立,

建立二軍制度,徹底改變中華職棒體質,成為抑制簽賭放水最好的策略。林伯修 2004 年的研究已指出,美國職棒的成功在於屬地主義的落實及農場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