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將探討教師以圖畫書為媒介實施情緒管理教學歷程中的省思與成長。

壹、 省思

茲將研究者於教學歷程中的省思說明如下:

一、 孩子的學習需要研究者耐心的等待,才能看見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研究者本身的個性較為嚴肅,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大多希望小朋友能維持良好 的課堂秩序,因此即使有滿腦子的教學點子,也很少運用於教學現場。此次的行動研 究,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決定冒險一試、放手一搏,嘗試以各種不同的教 學活動來引導孩子情緒管理的觀念,透過多元化的活動來進行教學。

研究者從此次的行動研究中學會了「等待」,需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進行各項活動,

才能看見孩子在參與活動之後滿滿的笑容與收穫;研究者也學會接受課堂中「熱烈討 論的聲音」,鼓勵孩子傾聽他人的意見,與發表自己的看法。

其實,討論的時候如果沒有聲音,就不能稱之為「討論」了,往往總會擔心孩子 在活動中漫不經心,或聊天、或發呆,甚至秩序失控;但是,幾次課程進行下來,研 究者只要適度的引導,教導孩子如何討論、如何編排戲劇、如何分配小組成員任務…

的方法,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做什麼」、「怎麼做」。以如此活潑的教學活動學習,不僅 深得小朋友的喜愛,更能達到學習的效果。小松說:「每天上學時,我都很愉快。謝謝老師 不是用填鴨式的教學法,讓上課具有趣味性。」小薇說:「老師會在上課時間跟我們說故事,有時會 教我們演戲,有時還會分組討論,每一個活動我都很喜歡。我最喜歡演戲,因為演戲的時候,可以看 到每個人的表情和動作,很有趣;我也很喜歡聽故事,每個故事都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幫助和收穫,我 非常喜歡。(SW13-14)

二、 研究者與孩子的緊密互動,看見了孩子的真、善、美

研究對象是研究者剛進研究所就讀時所接手的新班級,在研究者公假進修的期

間,曾擔心會不會因為在校的時間縮短,而與小朋友的距離疏遠了。然而,絕非如此。

在進行行動研究期間,研究者除了專注於教學,更會用心觀察小朋友日常生活的 情緒管理表現;下課時間,常常放下手邊繁忙的工作,陪伴孩子聊天,或是針對某些 特殊行為表現的孩子給予輔導。在聯絡簿上,會不定時的為孩子貼上愛的小卡,鼓勵 與讚美孩子的進步行為與良好表現,小玉表示很喜歡老師給的小卡片,小松媽媽與小 魚媽媽也表示小朋友收到小卡片都非常的開心呢!在週記上,研究者會依據每個孩子 的內容,一一給予回饋,與孩子進行一對一的筆談。小豪說:「從三年級的不認識到現在,

我過得很開心,因為這裡有好多我很喜歡的人,也包括老師喔!我們共同經歷了好多事情,所以我要 好好珍惜和同學的友誼。(SW13-07)小翔說:「再過一個學期,我將要升上高年級,班上的同學會 因為分班的緣故,不能在同一個班級,想想心中不由得酸酸的。這個緣份十分難得,發生在班上的點 點滴滴,酸、甜、苦、辣,我會銘記在心頭。(SW13-06)小宇也表示好喜歡老師在週記上的 留言。

研究者透過各種方式,與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從中看見了孩子的真、孩

子的善、孩子的美,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愈久,研究者愈能感受到孩子的純真。即使拖 著疲累的身軀下班回家,心情仍是充滿喜悅的,隔天又是精神飽滿的一天。藉由行動 研究的教學,研究者更懂得用放大鏡來感受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之處,看見了孩子 最美的一面。

三、 研究者深深感受到家長的肯定與信賴,支持著研究者繼續前進的動力 行動研究進行之前,研究者先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即將進行的圖畫書教學活 動以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核心為何,並且徵求家長的意見與看法。小玉媽媽表示:「謝 謝老師熱心教導及這麼豐富有智慧的方式,來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這正是我們小玉所需要的生活功 課,希望他在學校及在家都能快樂自在表達自己的情緒,謝謝。」

行動研究進行期間,研究者會把握與家長溝通的每次機會,透過聯絡簿、電話、

與家長面對面交談,以了解孩子的情緒管理表現進步情形。研究者看著孩子的成長與 家長的一字一句,更加感受到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與無窮盡的愛。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 捧在手掌心的寶貝,研究者期許自己能秉持教育愛,細心的呵護每一個孩子。

而在每一循環階段教學結束之後,研究者請家長於回饋單上提供小朋友的情緒管 理表現成長情形,以及對於情緒管理教學的意見。小魚媽媽說:「謝謝您添加這個課程,

讓小魚更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與愛家人、愛同儕,讓小魚學會了許多,也進步了極多,希望能多推廣 下去,辛苦了!(PF1-20)小申媽媽說:「謝謝老師耐心對小申的教導,讓他在這一年中都有在進 步、成長。(PF2-11)小苹媽媽說:「老師,謝謝您如此的用心。學生功課好壞雖然重要,但情緒 管理比課業來的更重要,感恩您的用心。(PF2-17)

研究者與家長透過各種管道來進行對談,使得親師溝通暢通無礙,對於孩子的情 緒管理學習則更能如虎添翼。從與家長的溝通及對話之中,深切的感受到家長的支持 與信任,對於研究者無非是莫大的鼓勵與肯定,也支持著研究者繼續努力前進的動力。

四、 情緒管理教學需以有系統的教學課程實施之

在國小階段現行的課程之中,教育部雖然提供與情緒管理相關的研習資訊,但是

情緒管理教學仍然並非是主要的課程。然而,人人都有情緒,在群居的社會裡,每個 人如何自我管理情緒,使之能與他人有適當的情緒表達是相當重要的。現行的彈性課 程中,有法治教育宣導、防毒宣導、交通安全宣導等活動,但也僅僅是蜻蜓點水式的 課程內容。因此,學校若能在彈性課程之中,規劃情緒管理教學課程,再以相關宣導 活動輔助之,一來,可以減輕教師在備課及教學時間上的壓力;二來,以情緒為出發 點設計情緒管理課程,當學生能習得良好的情緒管理,在面對生活中的困境與挑戰時,

能懂得如何因應之,如此教師可以實施真正有系統的情緒管理教學,學生更能獲得良 好的學習成效。

貳、 專業成長

茲將研究者於教學歷程中的專業成長說明如下:

一、 從行動研究中,研究者學會更為敏銳的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

研究者一直以來都很關心小朋友的日常生活表現,原本自認為對於小朋友的行為 已經是仔細觀察;對於課堂中的教學,也能掌控小朋友的學習狀況。然而,藉著這次 的行動研究,研究者才覺察到,原來自己對小朋友日常行為的觀察其實可以更加的細 微;對小朋友上課表現的觀察,其實還是有遺漏之處。

以往的教學皆是日復一日的進行,由於行動研究之故,因此研究者會於課餘時間 更加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情緒管理表現,甚至常常走出教室,觀察小朋友在走廊上、操 場上的互動情形,將觀察的情形加以記錄。其實,研究者原本是擔心萬一沒有資料可 以分析怎麼辦?萬一沒有看到小朋友在情緒管理表現的進步情形怎麼辦?漸漸的,培 養出研究者更為細膩的觀察力。研究者可以對小朋友日常生活的行為表現,隨時了解、

隨時掌握,並且在需要的時候,即時給予孩子鼓勵或協助,陪伴孩子成長。

在行動研究的課程中,每一堂課皆會錄影、錄音,研究者會於課後將影片從頭至 尾看一次,了解教學流程的掌控與學生的學習狀況。藉由錄影的畫面,研究者可以更

加了解小朋友的上課情形,尤其是一些微小的動作,例如教師講述故事時,小朋友會 進入故事中的情節,而表現出故事角色的動作;或是小朋友在發表意見時,其他小朋 友的表情與動作,也透露出他是否認同對方的意見。

當研究者能更加了解小朋友的學習狀況時,則能在教學上做一些調整,例如教師 講述故事時,可以邀請全班小朋友一起做與角色相類似的動作,加深小朋友的印象與 融入劇中的情節;討論活動時,除了留意發表者,更會隨時觀察其他小朋友的表情,

鼓勵其發表不同的看法。研究者在爾後的教學中,對於小朋友的課堂表現也有了更高 的敏銳度,利於提升學習的成效。

二、 研究者能更深入了解圖畫書的內涵與運用圖畫書的教學技巧

研究者原本就對於圖畫書深感興趣,喜歡以說故事的方式來教學,但是以往接觸 的圖畫書都是較為零星的,有時候教學需要時,卻苦無適合的圖畫書可以進行教學,

對於圖畫書的內涵也是一知半解,在挑選圖畫書時則有無所依循之感。

研究者決定開始進行行動研究之際,先對圖畫書的種類、特性等內涵加以了解,

唯有深入探究其價值,才能妥善運用資源。藉由大量的接觸圖畫書,將圖畫書加以分 類為情緒管理、生命教育、品格教育等類別,建立自己的圖畫書資源庫,再依本研究 之情緒管理核心的圖畫書深入研究。

除了建立圖書資料庫之外,更學習掌握圖畫書的教學技巧與教學流程,針對教學 對象訂定教學目的及設計教學活動,才能讓孩子對於圖畫書愛不釋手,從中感受圖畫

除了建立圖書資料庫之外,更學習掌握圖畫書的教學技巧與教學流程,針對教學 對象訂定教學目的及設計教學活動,才能讓孩子對於圖畫書愛不釋手,從中感受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