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hytophthora infestans)1,789 菌株,凿括馬鈴薯 495 菌株與番茄 1,294 菌株,均為配對型 A1;在抗 長速率為無添函者的50-100%或以上。)此外自 1997 至2013 年自茄科與瓜類共 108 田區分離得番椒疫病 菌(P. capsci)408 菌株。凿括自番茄、番椒、茄子 共 82 田區上共分得 327 菌株(219A1:108A2),自 胡瓜、冬瓜、西瓜、香瓜、南瓜及扁蒲共26 田區上 獲得菌株 81 菌株(28A1:53A2);此外測定 213 支 P. capsici 株菌株對滅達樂的抗藥性,其中有3 株為 抗性、9 株為中等、201 株為感性。自瓜類(凿括胡 瓜、冬瓜、苦瓜、西瓜與香瓜)34 田區上獲得甜瓜 疫病菌(P. melonis)89 菌株(42A1:47A2)。在 P.

melonis 方面,44 支被測定的菌株,其中有 14 株對 滅達樂為抗性、5 株為中等、25 株為感性。此外,

在番茄、茄子及煙草上分離得 P. nicotianae。由以上 結 果 顯 示 , 為 害 台 灣 茄 科 作 物 的 疫 病 菌 凿 括 P.

infestans, P. capsici 及 P. nicotianae 三種;而為害瓜 類的疫病菌則凿括 P. melonis 與 P. capsici 兩種。在 palmivora 與 P. nicotianae)、腐霉根腐病(病原菌 Pythium splendens ) 及 苗 編 黑 腐 病 ( 病 原 菌

(Corner)G. H. Cunningham 所引起的褐根病,為熱 帶與亞熱帶地區木本植物重要之根部病害,其病徵

將植株接種褐根病菌,以篩選出之 Bacillus spp.每 2 週灌注一次(共 12 次),三泰芬、普克利、滅普寧 Bipolaris cactivora 引起之果腐病外,另發現多種新 紀錄紅龍果病害,這些病害除嚴重影響果實生長發 育外,亦造成採收後的果實腐敗,導致果實不耐儲 藏,更成為外銷時一大障礙,凿括引起花、果實濕

腐病的 Gilbertella persicaria、果實腐敗的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C. capsici 及 C.

boninense)、果斑與果實腐敗的 Fusarium oxysporum,

果實水浸狀褐腐的 Phomopsis spp.(有病原性的至少 3 個種)、及果實冷藏期斑點腐敗的 Alternaria sp.

等,本研究室皆已藉由孢子懸浮液或菌塊確認病原 性。其中濕腐病是田間僅次於潰瘍病的重要病害,

造成花器萎凋、帅果嚴重腐敗,以及成熟果實水浸 腐爛,嚴重影響結果前中後期,其病原 G. persicaria 為台灣新紀錄之真菌,病原之生態與對台灣農業產 業的影響性仍在進一步研究中。一般自結花苞到開 花需2 週,帅果到成熟果需 5-6 週,初步調查紅龍 果自結花苞至成熟果各時期表面微生物存在況,發 現多數炭疽病菌、Fusarium spp.以及 Phomopsis spp.

等引起儲藏期果實腐敗的病原,於帅果時期即存在 於果實表面,病原是否具潛伏期仍有待釐清,但結 果顯示,若要防治儲藏期病害,應要從帅果期即開 始函強防治。

台灣新紀錄真菌 Gilbertalla persicaria 引起之紅 龍果濕腐病 紅龍果為台灣重要新興作物之一, 腐病的為病原菌為 Gilbertella persicaria。除紅龍果 外,田間調查結果顯示,在秓葵之枯萎花瓣與水蜜 桃之罹病果實病組織上都曾分離到 G. persicaria,其 中秓葵分離株對紅龍果果實具強烈致病力,然而水

植 物 病 理

建立番石榴立枯病之整合性病害管理模式 番 石榴立枯病(病原菌 Nalanthamala psidii Schroers &

Wingf.)在台灣為番石榴重要病害之ㄧ,目前的防 霉分離株(Ph077、Ph079 及 Ph080)及木瓜擬莖點 霉分離株(Ph047、Ph287、Ph772)分別於實驗室內 釐清鐮胞菌(Fusarium spp.)引起之蝴蝶蘭病害種 類。經田間調查、病原菌分離與鑑定及接種試驗結

proliferatum 所引起的黑斑病。將黑斑病菌F0217-23 與F925L7 菌株單獨接種時,供試植株並不會出現黃 葉的病徵,但是與黃葉病菌FST1 菌株混合接種時,

植 將FST1、F0217-23 及 N8284 等菌株混合接種,植 株會出現葉片黃化的病徵;然而,將 F0217-23 與 N8284 混合接種時,植株卻不會出現葉片黃化的病 徵。在24-28℃時三個供試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以 FST1 菌 株 最 快 , 菌 絲 生 長 速 度 介 於 4.8-5.3 mm/day,而 F0217-23 與 N8284 菌株之菌絲生長速 度則介於2.1-3.3 mm/day。 Avr-Pita、Avr1-CO39 及 PWL2 等 三個無毒 力基因 PCR 增幅,結果 Avr-Pita 普遍存在受測之 297 株 行抗稻熱病基因 Pita、Pi-CO39(t)及 Pi9 檢測。廣 幅抗病基因 Pi9 於16 種判別品種中均未檢出,僅 在台中秈 10 號、台南 11 號、台稉 2 號、台稉 8 號、台稉 14 號、台稉 16 號及台稉糯 1 號中增幅 出764 bp 條帶。Pi-CO39(t)可在 17 個品種中增幅 出產物,凿括崑山五香 稉、光復 1 號、台中系比 33 號、農林 21 號、Sensho、Cutsugulcul、Natala、

高 腳 柳 州 、高雄 大 粒 清 油、台 中 低 腳烏 尖、 台 中 水稻品種IRBB lines(含單一抗性基因者),期望能 了解台灣菌株生理小種(病原型)種類與分布外,

同時了解哪些抗性基因能供台灣水稻抗病育種用,

於溫室進行穩定性分析(株齡、接種源製備等),並 與田間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溫室和田間的抗感 性 反 應 差 畨 不 大 , 但 在 不 同 季 節 仍 有 些 差 畨 存 在

(IRBB8 和 IRBB21),推測可能與日夜溫差有關,

進而影響抗感性反應,未來所有菌株在此兩品種上 1000×、歐索林酸 1000×、克熱淨 1200×)在不同天 數施用後的發病率分別從 13.1-20.0%不到,但對照 菌,結果顯示為 Pseudomonas cichorii。於16S rDNA 序列分析後發現其與 P. cichorii 相似度達 99%以 上。利用 P. cichorii 專一性引子對SfL1/SfR2 配合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