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人的認知為何(Just & Carpenter, 1976; Nielsen & Pernice, 2009 研究能夠瞭解個人如何解決問題

Carpenter, 1976)、搜尋策略

Narayanan, 2004)。也因為眼球的運動實際上與認知處理具有直接的相關性 機互動的領域當中,被廣泛作為使用性研究的工具及人因工程設計的評估

經心眼一致的假設(eye-mind hypothesis)得知,

,但是在個人具有目標的前提之下,眼睛所搜尋的事物便可反應 Just & Carpenter, 1976; Nielsen & Pernice, 2009)。

研究能夠瞭解個人如何解決問題(Ball, Lucas, Miles, & Gale, 2003

搜尋策略(Zelinsky & Sheinberg, 1995)與心智地圖的描繪 也因為眼球的運動實際上與認知處理具有直接的相關性 被廣泛作為使用性研究的工具及人因工程設計的評估(Poole & Ball,

2006)。此外,在網頁的使用性、市場行銷與版面設計的研究上,亦不乏有檢測其不同 特徵對於個人在認知處理上的影響(Poole & Ball, 2006)。

Wede 和 Pieters (2007)回顧眼球追蹤技術在市場行銷上的研究指出,眼動技術最 早在市場行銷中出現的是檢測雜誌廣告的效果研究。其主要說明透過眼球凝視點的分佈,

得以了解人們在消費的決策過程。此外,眼動指標亦被用來評估具不同特徵的電視廣告 的影響,並以再認或回憶的方式檢視之。就版面設計而言,唐大崙與莊賢智(2005)於 研究中指出,在觀看新聞報導時,若讀者專注於內容的情境之下,圖片無論在左邊或右 邊皆不會影響個人凝視點的分佈。但是,置左圖片往往具有較多且短暫的凝視落點,其 說明當圖片置放於新聞版面的左側時,較易攫取注意力。

凝視與跳視是最常被使用的指標(Duchowski, 2007),分述如下。

一、跳視:就人類生理結構而言,跳視是一種快速的眼球運動,主要是當我們的視覺面 對一個新的環境時,會在中央小窩重新定位。在一天當中,人們的跳視次數便將近 有 17 萬次。而 Wedel 和 Pieters (2007)指出,一次的跳視時間為 20 至 40 毫秒,

就整體而言,Duchowski (2007)說明約莫在 10 毫秒至 100 毫秒之間便可算一次 的跳視。人們足以在這短時間內選擇所要執行的反應,同時在這轉換之間也會導致 盲視。

二、凝視:當眼球在進行跳視的時候,若從緩慢移動的軌跡來看,會發現其過程存在多 個凝視點(Tatler & Wade, 2003)。Unema、Pannasch、Joos 和 Velichkovsky (2005)

指出跳視時間與凝視時間相關,當跳視時間減少時,凝視時間便相對增加。人類幾 乎有 90%都是凝視的時間,凝視所指的為物體穩定的在視網膜上成像不動,此時,

人類所處理的為細部資訊,而在中央小窩中,只有 8%的視覺範圍可供細節資訊的 處理(Wedel & Pieters, 2007)。雖然凝視感覺在速率上為 0,但是這是不正確的,因 為我們還必須考慮顫抖、飄移、較小的跳視(Duchowski, 2007)。在統計上,各研 究對於多長才算一次的凝視的時間的時間範圍皆有所不同,如 Rayner (1998)、

Hooge 和 Erkelens (1998)指出,一次的凝視時間以維持約 200 至 500 毫秒為基 準,不過 Duchowski (2007)經統整後指出,一次凝視時間的範圍可為 150 毫秒

至 600 毫秒不等。本研究為求精確,則以 150 毫秒作為一次凝視時間。 fixation)

若眼球從開始的時候,移動到一

(fixation duration)

若凝視時間越長,表示資訊在處 與 Carpenter

(1976)、Hooge 與 Erkelens(1998)、 Unema 等人(2005)

總凝視時間

(total fixation duration)

搜尋次數與重要性

Goldberg 和 Kotval

(1999)、Poole、Ball 與 Phillips (2005)

總凝視次數

(total fixation count/ number of fixations overall)

(total visit count/

number of saccades)

視線從分析區域外,跳入區域

(visit duration)

從視線跳入分析區域內開始計 與 Honrubia (1975)

總觀察時間

(total visit duration)

本研究旨在檢測多資訊成份的新聞畫面中,跑馬燈是否吸引注意力,及是否受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