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知覺動作能力分析

本節主要探討個案在扯鈴課程介入後其視知覺、聽知覺與運動知覺之 成效。

一、結果

(一)視知覺能力分析

本研究於「簡明知覺-動作測驗」之六項分測驗中,包含 1.書寫 技能;2.認知與仿畫圖形;3.認知手掌上的字型;4.追視技能;5.用 手指指觸鼻尖;6.用手指接成圓圈,其個案前後測得分如表 15。

表 15

「簡明知覺-動作測驗」之視知覺能力分析

分測驗名稱 前測 後測 常模對照

H S N 書寫技能

認知與仿畫圖形 認知手掌上的字型 追視技能

用手指指觸鼻尖 用手指接成圓圈

H/4 N/1 4 分以上 2~3 分 0~1 分 H/11 S/3 6 分以上 2~5 分 0~1 分 H/8 H/7 7 分以上 4~6 分 0~3 分 N/0 N/0 7 分以上 4~6 分 0~3 分 N/0 N/0 4 分以上 2~3 分 0~1 分 N/2 N/0 6 分以上 4~5 分 0~3 分

註 1:評 定 類別 : H 代表「 異 常」、 S 代 表「 疑 似」、 N 代表 「 正常 」 註 2:得 分 愈少 表示 個案能 力 愈好

如表 15 個案於「書寫技能」分測驗中,評定類別由異常進步為正常,

進步主因寫字時手部已無顫抖之情形;於「 認知與仿畫圖形」分測驗中,

評定類別由異常進步為疑似,其進步之原因手部已無顫抖之情形且畫線與 圖形連接技巧較前測佳;「認知手掌上的字型」該項目前、後測皆評定為異 常,因個案對數字認知能力不佳,此項測驗受限於智能障礙者之認知能力,

故前後測差異不大;「手指接成圓圈」評定皆為正常,後測有進步則是因為 能依序做手指接圈動作,不會再跳下一指 了;「追視能力」、「手指指觸鼻尖」

皆為正常無差異。

由表 15 得知,扯鈴課程介入後,個案「視知覺」能力表現有較介入前 進步。

(二)聽知覺能力分析

本研究 於「 簡 明知覺 -動 作 測 驗 」 之分測驗中的 模仿聲 音組型、

迅速翻轉手掌動作,其個案前後測得分如表 16。

「簡明知覺-動作測驗」之聽知覺能力分析

分測驗名稱 前測 後測 常模對照

H S N 模仿聲音組型 H/14 H/10 10 分以上 6~9 分 0~5 分 迅速翻轉手掌動作 H/8 S/3 4 分以上 1~3 分 0 分

註 1:評 定 類別 : H 代表「 異 常」、 S 代 表「 疑 似」、 N 代表 「 正常 」 註 2:得 分 愈少 表示 個案能 力 愈好

如表 16 個案於「模仿聲音組型」分測驗中,評定類別前後測雖仍為異 常,但分數仍有進步,而在「迅速翻轉手掌動作」已由異常轉為疑似,分 數減少了 5 分,亦即能力變好了,而該測驗主要觀察個案動作的速度、節 奏與協調,故扯鈴課程介入後,個案之「聽知覺」能力表現有進步。

(三)運動知覺能力分析

本研究於「簡明知覺-動作測驗」之九項分測驗中,包含 1.用手 指指觸鼻尖;2.用手指接成圓圈;3.同時觸摸手和臉;4.迅速翻轉手 掌動作;5.伸展四肢;6.腳跟緊靠腳尖行走;7.單腳站立;8.交換跳;

9.辨別左右,個案於扯鈴課程實施之前後測得分如表 17。

表 17

「簡明知覺-動作測驗」之運動知覺能力分析

分測驗名稱 前測 後測 常模對照

H S N 用手指指觸鼻尖

用手指接成圓圈 同時觸摸手和臉 迅速翻轉手掌動作 伸展四肢

腳跟緊靠腳尖行走 單腳站立

交換跳 辨別左右

N/0 N/0 4 分以上 2~3 分 0~1 分 N/2 N/0 6 分以上 4~5 分 0~3 分 H/11 S/2 3 分以上 1~2 分 0 分

H/8 S/3 4 分以上 1~3 分 0 分 N/0 N/0 9 分以上 3~6 分 0 分 N/3 N/3 7 分以上 4~6 分 0~3 分 H/3 S/2 3 分以上 2 分 0~1 分 N/0 N/0 4 分以上 2~3 分 0~1 分 N/1 N/0 2~3 分 0~1 分

註 1:評 定 類別 : H 代表「 異 常」、 S 代 表「 疑 似」、 N 代表 「 正常 」 註 2:得 分 愈少 表示 個 案能 力 愈好

如表 17 個案於「用手指指觸鼻尖」、「伸展四肢」、「交換跳」之前後測 皆在正常範圍值;在「用手指接成圓圈」與「辨別左右」前後測評定類別 皆為正常,但因分數有減少,故其能力有進步;而「同時觸摸手和臉」、「 迅 速翻轉手掌動作」分測驗中評定類別由異常進步為疑似,表示其運動知覺 有較明顯進步。。

因此由上述得知,扯鈴課程介入後,個案「運動知覺」能力表現有較 介入前進步。

(四)簡明知覺-動作測驗前後測之比較

由上述得知,個案於視知覺與運動知覺能力皆有進步,而整體知 覺動作能力之表現如表 18

「簡明知覺-動作測驗」前、後測之比較

原始分數 百分比 t 分數 評定類別

前測 65 1 27 劣等

後測 31 27 44 中下

註 1:評定 類別 t分數 對照 -「 劣等 」為 34 以下、「 中 下 」35~44、「中 等 」45~54、「中 上 」 55~64、「 優等 」 65 及 以 上。

由表 18 得知,扯鈴課程介入後,其個案之知覺動作能力百分比由 1 進步到 27,t 分數也由 27 進步到 44,評定類別由「劣等」進步到「中下」,

且後測之 t 分數已介於「中下」與「中等」之間,故扯鈴課程介入,有明 顯提升個案知覺動作能力之表現。

二、討論

扯鈴課程其目標旨在提升個案之視知覺、聽知覺與運動知覺之能力。

本研究於扯鈴課程介入前後,分別施以前、後測,發現個案在視知覺、聽 知覺與運動知覺能力皆呈現較佳的表現。本研究與 賴巧怡(2012)扯鈴訓練 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手眼協調能力之影響有其相同成效,手眼協調能力是指 經由視覺神經傳導,並能肢體動作做快速反應的能力(陳全壽, 1997),

即本研究所提到的視知覺能力與運動知覺能力,根據賴巧怡之研究,10 週 的扯鈴課程能提升慣用手的手眼協調能力。也與黃明月( 2008)雙胞胎兒 童手眼協調反應能力之影響研究相符,該研究以國小學童雙胞胎為研究對 象,觀察 8 週扯鈴課程訓練對其手眼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其研究結果為 非慣用手與雙手之手眼協調能力皆優於控制組,由上述得知扯鈴課程能提 升手眼協調能力亦即知覺動作能力。

聽知覺能力在扯鈴之文獻無較多著墨,然而本研究之聽知覺分測驗之 要是觀察兒童動作的速度、節奏與協調能力(周台傑, 2003)。此與扯鈴 須靠四肢巧妙配合,當雙手握桿時做各種扯鈴動作時,全身都必須同時以 不同種度運動著(林華駿,2005),亦即須要節奏性與其協調能力,此外運 鈴時也須在短時間內使鈴加速運轉,因此符合本研究所 要觀察聽知覺能力 的速度、節奏與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