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與研究倫理

一、 質性研究的信實度(trustworthiness)

「效度威脅」是質性研究必須面對的挑戰。不過,陳向明(2002)提到質性研究關 注的確實不是客觀的分類計量、因果假設論證或統計推論,而是社會適時的建構過程和 人們在特定社會文化情境中的經驗和解釋。事實上 Babbie(2016)指出相對量化研究而 言,質性研究的「在場(being there)」是更有效洞察人類社會複雜事務本質的技術,並 將對現象的觀察提出概念化的描述,將是提供進一步研究的重要基礎(引自林秀雲譯,

2016)。但仍需有策略的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的反覆檢驗,試圖排除「可能錯誤」的效度威 脅,使研究呈現具有「可信性(credibility)」、「可轉移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

(dependability)」及「可驗證性(confirmability)」以達質性研究信實度(trustworthiness)

之品質(鈕文英,2007)。因此研究者將採取以下策略,以期能確保研究信實度。

(一) 三角檢驗法

過程中研究者將保持研究資料來源的多元性,以避免單一資料來源導致結論產 生偏頗。Denzin(1970)提出三角檢驗,目的在於透過多元方法、多元資料蒐集途徑,

並由多名研究者的角度,克服研究者獨自執行研究之偏頗與不足。

在資料蒐集方法上,研究者運用深度訪談,獲得參與方案之家庭成員觀點;經 由參與觀察,瞭解參與者在方案中之感受及課程運作;及透過文件分析,從家長記 錄課程的觀點,再次檢視家長參與課程之感受及課程運作,藉由三種不同資料蒐集 途徑,以取得多元的研究資料。

在資料的三角檢核,由於四季方案和自然經驗對家庭之影響,與每一位家庭成 員皆有關連,因此研究者分別對親子進行訪談,蒐集家庭成員的各種觀點。但在本 研究中父親角色之觀點,仍然不足。

(二) 長期參與觀察與觀點討論

研究者自 2014 年 2 月即經由研究所實務實習課程參與研究個案,2015 年 9 月 正式進行資料蒐集時,參與課程時間已逾一年半,對四季方案運作模式已非常熟悉,

與研究參與者亦具有一定程度之瞭解與信任,皆有助於研究者進行資料蒐集。參與 觀察的過程中,研究者也不斷和授課者、家長討論課程及家庭等相關議題,從中獲 得更深的理解並校正研究者自身理解與詮釋。除此之外,也與家庭與生態教育等相 關領域之研究者交流彼此心得與觀點。

(三) 忠實記錄與檢核

深度訪談後,研究者將訪談內容一字不漏的轉錄成逐字稿,並主動提供給受訪 者進行檢核。課程文件分析後,亦將結果提供四季方案授課者確認。在論文撰寫上 研究者盡可能翔實、細膩的描述現象整體,以營造讀者能夠身歷其境的閱讀感受,

使讀者更能夠融入研究主題,並設身處地的理解情境的發展脈絡。文化人類學家 Clifford Geertz 稱此為「厚實的書寫(thick description)」,意義在於當描述的越清楚、

具體,越容易使讀者掌握情境氛圍,有助於將研究發現遷移至他處(引自潘慧玲,

2003)。

二、 研究倫理

本研究中主要受訪對象為家庭,並且針對家長與孩子分別進行訪談。研究者進行深 度訪談時,不論成人或兒童皆遵守貝蒙報告書(The Belmont Report)中「尊重個人自主 權」、「善意而不傷害」及「秉持公正平等」三項保障人類研究對象之基本權益原則。並 在研究正式進行前使受訪者充分瞭解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參與研究可能

涉及的危害與權益、後續資料處理與報告撰寫等相關事項(李政賢譯,2009)。經詳細說 明,並徵得受訪者同意後簽署訪談同意書,如【附錄二】。

兒童訪談皆安排於家長訪談之後,讓家長對於訪談內容有完成瞭解後,再徵詢家長 是否同意孩子接受訪談。研究者在正式訪談兒童前,亦將孩子視為成人看待,盡量以孩 子可理解的話語描述,使其瞭解研究的意義與目的,徵得同意後亦請孩子簽署訪談同意 書。資料檢核時亦同,訪談檢核表如【附錄三】。

研究參與者擁有隱私權,可要求個人身份保密。而本研究參與者皆為家庭,亦包含 未成年之兒童,因此在本研究中皆採化名處理,包含自然體驗方案(四季方案)亦同。

以保障研究參與者身份的隱密性,盡可能避免研究參與者真實身份與生活受到影響。

資料蒐集與轉錄過程亦忠實呈現研究參與者之觀點,尊重個人意見與意願,不任意 刪改資料內容,以確保研究內容與結果能夠真實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