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的信實度

質性研究的信效度規準不同於量化研究,為提升本研究之信實度,研究 者將以 Lincoln 的四項指標為依據:確實性(credibility)、可轉換性

(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可確認性(conformability), 來提升本質性研究之研究精準度(引自胡幼慧、姚美華,1996)。

壹、資料的確實性

資料的確實性係指研究資料的真實程度,也就是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需 觀察到資料的程度。本研究使用以下策略增加資料的真實程度:

一、以錄音內容逐字轉譯成文字稿,以避免遺漏受訪者語氣上的小細節(笑 聲、嘆息聲、語助詞),過程中力求詳盡,且於每份訪談稿轉譯完成後再 次核對,減少研究者主觀及選擇性記憶甚至誤記的可能,以確保資料的 真實性及正確性。

二、對於訪談資料、文件檔案均系統性的加以建檔及歸類,以確保資料的完 整性。

三、資料蒐集前先儲備研究者本身的相關研究知識與能力,包含訪談技巧的 實作練習、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方法等,避免偏離研究主題,達到預期之 研究目標。

貳、資料的可轉換性

資料的可轉換性是指研究者能將被研究者個人內在的情感、觀點及經驗 忠實的呈現於資料中,詳實記錄現象的情境脈絡與對話。本研究使用以下策 略增加資料的可轉換性:

一、於每次正式訪問開始之前,對於研究的架構、目的、流程及實施的方法 均向受訪者做清楚之說明,對其不了解及擔心之處亦加以解釋,務求受 訪者在放心的心理狀態下自然地呈現對訪談綱要問題的想法與經驗心 得。

二、研究者本身既是資料蒐集者,又是資料分析者,因此在研究過程中須保 持高度自覺及時刻反省,以避免研究者的主觀意識或偏見扭曲研究現場 的真實反應。

叁、資料的可靠性

資料的可靠性是指是指研究者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資料來 源的可靠性、被研究者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本研究使用以下策略增 加資料的可靠性:

一、對訪談資料、文件檔案做分析時,均儘量使用第一手的原始資料,避免 有過度推論的可能。

二、邀請參與受訪者共同討論及檢核訪談逐字稿,以真實反應研究情境及呈 現受訪者觀點。

肆、資料的可確認性

資料的可確認性係指研究結果具備通則性,亦即研究結果可涵蓋較廣的 母體、個案或情境。本研究使用以下策略增加資料的可確認性:

一、本研究資料的提供者採立意取樣,為使資料之來源具相異性及多元化,

邀請校長本人,並抽取三位主任、兩位組長、及兩位導師一位專任教師 參與訪談資料之蒐集。

二、採取三角檢證法(triangulation)比較不同受訪者對相同問題回答的異 同,透過交互驗證以提升研究發現的一致性。

第六節 研究倫理

教育研究為瞭解教育之現象,常涉及教育場域中不同對象的行為與特質 的測量及觀察,本研究採質性個案研究,以訪談法為主,由於與部分研究對 象熟識,需特別注意應遵守之倫理規範,以保障被研究者的權益及隱私。林 天佑(2005)認為教育研究者在從事教育研究應遵守的規範原則包括:尊重 個人意願、確保個人隱私、遵守誠信原則、及客觀的分析及報告等。以下為 本研究恪守之研究倫理做法:

壹、進入研究現場前

研究者進行研究之前即與研究對象真誠溝通,表明研究目的、研究立場 及進行方式(包含現場錄音),消除研究參與者的疑問,並取得當事人同意後 始得進行。且亦須於事前告知當事人有自由退出研究進行的權利。

貳、進行資料蒐集時

訪談對象在研究中一律以匿名方式處理,尊重受訪者的情緒及感受、場 地與時間的選擇、及訪談內容隱私權的維護。若受訪者臨時決定中止受訪,

研究者將歸還一切形式之相關資料(錄音檔及文件資料),並隨時與研究參與 者確認保密承諾,受訪者所說之內容僅做為報告呈現之用,不做他用。

叁、整理及分析資料時

研究者將以誠實的態度面對資料的整理及分析,不刻意選擇或捨棄資料,

並以適當的方法對所蒐集的所有資料進行分析與詮釋,客觀呈現資料所代表 的意義,不做隱瞞、竄改與過度推論。研究工作結束後將銷毀原始資料對照

表及錄音資料,以遵守誠信原則。

肆、撰寫研究報告時

研究報告的撰寫在保護個人隱私及避免原始文件外洩的前提下,以公開、

公正的方式呈現各方的觀點及意見,並做出研究結論。另研究者有必要將研 究設計的現制陳述清楚,使讀者瞭解研究之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