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假設

第一章 緒論

近年來,環境議題經常被提出來討論,環境,即是你我生活的周遭,不論你 從事任何行業工作,都與環境脫離不了關係,差別只是在於對環境的感受不同罷 了。2013 年齊柏林導演拍攝「看見台灣」這部電影紀錄片,讓我們一起看見台灣 這塊土地的美麗、壯闊與哀愁,引起許多人的共鳴,相信也喚起國人對我們生活 環境的省思。基於對此議題的關心與興趣,研究者想透過平日所喜愛的休閒活動,

瞭解遊客對環境的知覺情況,故而實施此相關研究。本篇章節依序為:第一節、

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研究假設;第四節、研究範圍與 限制;第五節、名詞操作型定義;第六節、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繁重,尤其是大都市生活圈,除了工作繁忙以外,

活動空間又擁擠,在此種情況下,運動休閒觀光旅遊等活動,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周休二日實施後,人們更有時間去從事休閒活動,於是就有業者看中此一商機,

不斷的推陳出新,五花八門的休閒設施與遊憩方式陸續被引進,時常會引起一陣 流行的熱潮。交通部觀光局指出,有越來越多的國人會利用週末假日出外旅遊,

並傾向於集中於某一熱鬧及人潮多的地點,因此增加了旅遊景點之承載量負荷、

造成該休閒旅遊目的地的交通癱瘓、當地硬體設施的消耗率提高及產生人員的服 務態度不佳等情況,也因此產生了旅遊需求與品質互相拉扯,顧此失彼的情況出 現。

有些人投入休閒活動不單只是為了獲得休息,更要藉此提升生活品質、增進 身心健康與獲得自我成長等,因此,在旅遊風氣日益盛行的同時,具有環境教育 概念、促進生態環境保育的「生態旅遊」因應而生,兼具知性與感性兩種元素,

生態旅遊成為許多人旅遊的新選擇。交通部觀光局擬定的「二十一世紀台灣發展 觀光計畫」中,生態旅遊被納入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並將2002年訂為 台灣生態旅遊年,期望台灣的觀光旅遊有一番新氣象。張燾羽(2006)就建議發 展生態旅遊,應持續向遊客推廣生態旅遊的內涵,促進其對生態旅遊態度的認同,

依循適切的生態旅遊準則,如制定生態旅遊守則,宣導遊客旅遊責任;另外也應

推動環境整體規劃與環境品質維護,深化生態旅遊內涵及推動社區在地經營發 展,以實現經濟、環境及社會永續發展的願景。

休閒旅遊活動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已無庸置疑,觀光旅遊曾被稱之為「無煙囪 的工業」,看似對環境無害,然而大量的人潮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

因此需要以更新的概念來看待。台灣是個地狹人稠的島嶼,特殊的自然生態與多 元的生活文化,都是我們發展觀光業的強大優勢,然而這樣的硬體能維繫多久,

就取決於遊客的軟體知識與觀念。劉宗穎及蘇維杉(2009)指出國人的旅遊動機,

為了想要接近並體驗大自然及想要讓身心靈得到放鬆,都是隸屬於逃避及休閒享 受此一因素,表示國人由於平日繁忙,需要得到心靈上的放鬆,且體驗大自然為 他們認為放鬆的方法之一。生態旅遊的概念,強調環境責任,對於在都市中,被 工作與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一般市井小民而言,旅遊的目的,只不過是一種 休閒放鬆,還是能兼具環境責任的理念,其動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高雄市早期以工業發展聞名,是台灣南部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但也因為過度 的工業發展,帶來環境汙染的惡名與困擾。有鑒於環境意識的崛起,近年來高雄 市積極推動都市綠地建設,尤其在復育生態濕地方面,從洲仔濕地的成功設立,

一直到最近開放的中都濕地,結合海岸、河流與水塘,營造一連串的生態濕地廊 道,在快速發展的都會區裡,這些濕地公園是民眾平日休閒活動最佳場域,提供 都市居民對於自然環境的回歸需求,讓高雄成為一個兼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 高水準城市。

2003年,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為公園開闢找到了新方向,顛覆以往 公園開闢以「人」為主體的規劃形式,在「洲仔濕地」公園中,「生物」才是主 人。管理單位台灣濕地保護聯盟以「水雉返鄉計畫」為主軸,將洲仔濕地營造成 適合水雉棲息以及其他水生動植物生長的重要基地,讓民眾在參觀濕地公園時,

除了可以達到親近自然、休閒舒壓的目的,同時兼具認識生態與環境教育的作用。

為了介紹生態濕地環境,市府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合作,藉助這些環保團體的專 業,召集志工做生態解說,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民眾更加認識與親近自然生態環 境;另一方面,也因為這樣的濕地生態環境維護不易,管理單位採取管制開放園 區方式,參觀民眾必須事先登記參觀,或是在特定的開放時段,才能進入園區參 觀。

有鑒於「洲仔濕地」公園的特殊生態環境,足以引發民眾的參觀欲望,以及 為了維護棲地,有別於一般都會公園的管制方式,引發研究者對於民眾休閒遊憩

3

目的與環境保育議題的連結,想進一步了解洲仔濕地公園遊客的動機,以及這些 遊客對於這樣特殊生態環境的知覺感受,是否認同這樣的環境概念模式。因此,

本研究擬針對在洲仔濕地公園的遊客,以旅遊動機、環境知覺與重遊意願三個面 向加以探討。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期望透過本研究探討遊客的旅遊動機、環境知覺與重 遊意願之間是否有關聯性。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洲仔濕地公園遊客旅遊動機、環境知覺與重遊意願之差異情況。

(二) 探討洲仔濕地公園遊客旅遊動機、環境知覺與重遊意願的相關情形。

(三) 探討洲仔濕地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環境知覺對重遊意願的預測情形。

二、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一) 洲仔濕地公園遊客旅遊動機、環境知覺與重遊意願之差異情況為何?

(二) 洲仔濕地公園遊客旅遊動機、環境知覺與重遊意願的相關情形為何?

(三) 洲仔濕地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環境知覺對重遊意願的預測情形為何?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根據前述之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下列之研究假設:

假設ㄧ:不同背景變項之洲仔濕地公園遊客在旅遊動機、環境知覺與重遊意 願有顯著差異。

假設 1-1 不同性別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 不同年齡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3 不同教育程度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4 不同職業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5 不同月收入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6 不同婚姻狀況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7 是否加入自然生態環保團體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8 是否接受園區安排解說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9 不同造訪洲仔濕地次數對旅遊動機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0 不同性別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1 不同年齡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2 不同教育程度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3 不同職業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4 不同月收入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5 不同婚姻狀況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6 是否加入自然生態環保團體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7 是否接受園區安排解說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8 不同造訪洲仔濕地次數對環境知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19 不同性別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0 不同年齡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1 不同教育程度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2 不同職業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3 不同月收入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4 不同婚姻狀況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5 是否加入自然生態環保團體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6 是否接受園區安排解說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 1-27 不同造訪洲仔濕地次數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二:洲仔濕地公園遊客在旅遊動機、環境知覺與重遊意願有顯著相關。

假設 2-1 洲仔濕地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重遊意願有顯著的相關。

假設 2-2 洲仔濕地公園遊客環境知覺與重遊意願有顯著的相關。

假設三:洲仔濕地公園遊客在旅遊動機與環境知覺對重遊意願有顯著的預測 力。

假設 3-1 洲仔濕地公園遊客旅遊動機對重遊意願有顯著的預測力。

假設 3-2 洲仔濕地公園遊客環境知覺對重遊意願有顯著的預測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