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你可以像女生一點嗎?」

短短的一句話,從小到大我聽過無數次。雖然在外貌或穿著打扮上,我並非 是會被直接歸類在陽剛或中性的類型,但因個性較強勢、不拘小節,又常常和男 同學打成一片,從小就老是被長輩叮囑要「像女生一點」,也曾被同儕說「像男 生」。自然而然地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開始對自己的特質感到困惑,一方面希 望能保持自己原有的性格,一方面又希望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女生」。

然而,究竟什麼是「像女生」,什麼又是「像男生」呢?難道不同性別皆有 特定的框架嗎?事實上,無論在父系社會、母系社會,或是任一文化脈絡下,「性 別」事實上都是被建構出來的概念。而許多長時間被禁錮於二元性別之下的特質,

例如男性應該堅強、勇敢,女性應該柔弱、文靜,不過只是人與人之間性格和氣質 的不同,或者在不同脈絡、場域之下的展現,並非特定性別框架下的標籤。

猶記得過去就讀大學社會科學院時,系上不乏有打扮較為中性、氣質較為陽剛 的女性同學,但當我跨入幼教領域,卻發現女同學們的形象幾乎都是所謂「女生該 有的樣子1」,詢問身邊同學後,她們亦表示自己過去在就讀幼教系的經驗當中,較 少看見中性/陽剛氣質的幼教系女同學,打工、實習過程也很少看到這樣的女性教保 人員。如此差異使我開始思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

幼兒教育或幼兒保育等相關工作,無論在國內、外,長期以來皆被視為女性專 屬的行業,究其主要原因,可分為女性獨特之生理及兒童照顧之需求。由於女性生 理構造與男性不同,具有懷孕、生子及哺乳的生理機制,因而被認為是「天生」(natural)

的兒童照護者(王淑英、賴幸媛,1997:130-131;Chodorow 著/張君玫譯,2003:

20);而兒童照顧的需求,則因為兒童照顧工作講求細心、溫柔、喜愛小孩、善解人

意(understanding)、親切和善(kind)、體貼(considerate)、表達柔和感受、可以照 顧人,上述特質被歸類於「女性特質」(femininity)之中(Archer & Lloyd 著/簡皓 瑜譯,2004:61)。因此,在大多數人的既定印象中,幼教老師常被認為必須是女性,

且具備女性化的外表與特質,留長髮、穿裙裝、化妝等,說話必須輕聲細語、面帶

詹凱雯,2017;李佳怡,2017);4 篇為討論女性運動員的陽剛氣質、身體操演 或性別氣質(江映帆,2012;吳宜霏,2011;楊棻荍,2014;潘郡瑤,2017);

最後 3 篇則直接針對具有陽剛氣質的女性作研究(吳怡慧,2011;葉靜宜,2011;

簡鈺芬,20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長期以來,台灣有許多特定職業呈現高度性別單一化現象,如前述幾篇論文 的研究對象警察、軍人等被認為是專屬男性的工作,又或者幼兒教育、托育被貼 上女性的標籤,除將性別二元化概念帶入職業,同時也將特定氣質與職業緊緊相 連,如軍人、警察應該具備陽剛氣質,而幼教則代表陰柔,在這樣的情況下,不 符合該職業所需條件卻踏入該工作場域的人便可能遭遇困境,例如陳靜慧(2007)

曾提到,台灣校園內的訓導人員為有效管理校園、控制學生,多數為男性,且以 具備身材高大、性格嚴厲等傳統陽剛特質的男性為主,而少數擔任訓導工作的女 性,則面臨陽剛與陰柔的矛盾,首先質疑訓導一職究竟是否應該帶有陽剛色彩,

一部份受訪者認為為管訓學生,訓導就是要以強硬的手段進行,另一部份卻認為 訓導同樣能以較為溫柔的態度與學生互動;再者,文中同時亦以 Hochschild(1983)

2所提出之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和該職業對自我的影響為例,討論訓導工 作所需的陽剛氣質或強勢手法,若與本身性格有所差異,可能出現情感耗盡(burn out)的情況,顯示女性進入傳統為男性主導的陽剛工作場域可能面臨的矛盾與 困境。而莊玲如(2008)則以 Joan Acker 的組織性別化為理論基礎,探討工作與 性別的關係。Joan Acker 認為,最貼近抽象工作條件的人是男性,因為男性無須 懷孕、生子,亦不必負擔照顧家庭和子女的責任,反而有女性來照顧其個人需求 及家庭、子女,因此男性是工作的最適人選(引自莊玲如,2008)。莊玲如(2008)

觀察到進入檢察官工作場域中的女性,即便在工作上表現優異,依然被期許成為 一名好妻子、好母親或者好的家庭照顧者。此外,雖然法律人總認為法官、檢察 官和律師等職業重視平等、正義與價值中立,招考或受訓亦無性別限制,然而,

檢察官仍長期被認為是屬於男性的職業,表面上代表國家追訴犯罪、執行罰責,

2 Hochschild 以空服員和電話催帳員為例,說明情緒表演的投入程度對自我的影響,共分為三種 類型:(1)從事深層表演:全心全意地投入演出,有情感耗盡的風險;(2)將自我與工作清楚劃分:

免於情感耗盡的風險,卻因自己沒有全心投入而感到自責;(3)從事表層表演:不因未能全心投

115-170

樣板女性進入陽剛職場之後,有重新改寫陽剛工作內涵與模式的

性別氣質是被建構而成的,一如 Halberstam 將陽剛氣質與男性 的連結直接斬斷,陽剛同樣是按照不同文化脈絡建構而出,不應 將其限縮於男性身體當中。在異性戀霸權思想之下,突破性別二 元概念的女性陽剛被認為是偏差的性別氣質。對於性別認同而 言,所有的範疇與定義皆是暫時性的、不完美的,應秉持包容與 開放原則,檢視所有分類的基礎原則。

Female Masculinity 女性陽剛的理所當然

陳逸婷(2011)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55 期 ( 2011/07) , 77-78

在 Hablerstam 的書中,以小豬學習狗的牧羊技能、贏得牧羊大 賽為例,闡述「狗」與「狗的特質」事實上是可以被分離的,而 性別與性別氣質同樣是可被分離的,特定性別氣質並非特定性別

( 2012/06), 137-186

檢察官一職表面上看似與性別無關,卻在組織內蘊藏性別化運 167-193

本文關懷女性在科技領域中的困境,結果發現,科技女性在科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檢察官和科技業等(彭渰雯、林依依、葉靜宜,2009;莊玲如、成令方,2012;

王雅玄,2014;王雅玄,2016);2 篇針對女性陽剛(Female Masculinity)概念 討論(吳姿芊,2011;陳逸婷,2011);2 篇則直接針對具有陽剛氣質的女性作 研究(葉靜宜,2011;吳怡慧,2012)。

接著回顧國內與幼教老師相關的研究,輸入關鍵字「幼教師」、「教保服務人 員」、「幼教工作者」搜尋,分別得到 227 篇、214 篇及 12 篇碩博士論文,篩選 與幼教老師直接相關的論文,並刪除重複的部分,共得到 159 篇,整理及分類如 附錄 1。其中,與幼師相關的研究論文可概略分為六大類:(1)合作(探討幼教師 之協同教學與人際互動);(2)情緒(探討幼教師之工作壓力、工作幸福感與休閒 生活);(3)專業成長(探討幼教師之自我成長、專業能力與在職進修);(4)生命 故事(探討幼教師之個人經驗或信念);(5)職涯發展(探討幼教師之職場處境與 未來規劃); (6)其他(無法個別歸類之研究論文)。各分類篇數及其比例,可見 下表 1-3 及圖 1-1:

表 1-3 幼教老師相關研究論文分類篇數(2001 年-2017 年)

類別編號 類別名稱 篇數

(1) 合作 8

(2) 情緒 56 (3) 專業成長 37 (4) 生命故事 34 (5) 職涯發展 13 (6) 其他 11

資料來源: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研究者自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1-1 幼教老師相關研究論文分類比例

資料來源: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研究者自行整理

若以比例來看,會發現其中以研究幼教老師之「情緒」研究為主題的碩博士 論文最多。隨著時代推進,除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外,越來越多人重視學齡前的 幼兒教育。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應該贏在起跑點。因此捧著大把大把的鈔票,精 挑細選,希望能為孩子挑選一個「好的幼兒園」。張盈堃(2013)曾提及,目前 台灣的幼教市場「市場化」比例驚人,學費高昂、教育品質未受保障、城鄉差距 大、幼教專業未受重視等。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下,種種現象連帶造成教保服務人 員的薪資水平低落、工時拉長。多數營利取向的幼兒園資方,為求效益最大化,

自然而然地選擇將勞方-即教保服務人員-的薪資壓縮至最低,以降低其營運成 本。如此情形在私立園所十分常見,特別是南部。然而,若一間園所能被稱為「好 的幼兒園」,背後一定得由「好的課程」、「好的環境」、「好的飲食」、「好的活動」……

組成,而這些種種,又大多必須建立在「好的老師」之上。時至今日,依然有許 多人聽到幼教,第一直覺總會說:「就是陪小孩玩!」認為幼教老師每天上班就

合作 5%

情緒 35%

專業成長 23%

生命故事 22%

職涯發展 8%

其他 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陪孩子吃飯、睡覺和玩耍,毫無專業可言。但事實上,在劉燕(2015)的論文 中亦曾指出,無論是幼教師或教保員,一整天八到十小時不等的工作時間中,工 作內容十分繁雜,上課、用餐、午休的同時,都必須隨時繃緊神經處理孩子的大 小狀況,也得騰出上班前、下班後的時間,撰寫教案、製作教具、布置園所、整 理環境等,更別提面對來自園所主管、搭班教師和家長的人際壓力。而在工作如 此繁複的情況下,又因為身為一名幼教老師,總是被期待要面帶笑容,並且保持 和藹可親的態度、穩定的情緒,彷彿穿上一件名為幼教師的袍子,就沒有生氣或 傷心的資格。李新民與陳密桃(2006)、張純子與洪志成(2008)則各以量化和 質化研究指出,幼教師之情緒勞務與其工作間的關聯性。

所有的教師,無論是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或高等教育,每位教師都肩負教育 的重責大任,教育並非侷限於課本中的學術性知識,更多的是意識形態、文化、

價值觀的傳遞。而當我們期待孩子的教育品質能夠提升,就必須承認、認同教師 的專業能力,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並且嘗試瞭解他們的 工作條件、生活世界,如同在 Ayers《幼教典範:六個傑出的幼教老師(The Good Preschool Teachers: Six Teachers Reflection on Their Lives)》一書中曾提及,若想

價值觀的傳遞。而當我們期待孩子的教育品質能夠提升,就必須承認、認同教師 的專業能力,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並且嘗試瞭解他們的 工作條件、生活世界,如同在 Ayers《幼教典範:六個傑出的幼教老師(The Good Preschool Teachers: Six Teachers Reflection on Their Lives)》一書中曾提及,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