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女性該做什麼事?男性該做什麼事?不同性別又該展現什麼不同特質?性 別差異(gender difference)透過各種管道,如家庭、學校、網際網絡、大眾媒體 等,不斷向外傳播,也同時鞏固特定的權力與論述(Connell 著/劉泗翰譯,2011)。

其中,不斷與男性和女性被畫上等號的陽剛氣質(masculinities)與陰柔氣質

(femininities)亦重複被建構與傳遞。

第二節、陽剛氣質的探究

長期以來,在父權社會的性別二元化價值觀影響下,性別被簡單而清楚的劃 分成男性和女性,同時,在如此結構下,被劃分的不僅僅是人的生理性別,還包 括氣質、態度、行為、甚至穿著、嗜好、科系、職業等,似乎所有的事物都被貼 上男性或女性的標籤,兩者彷彿有一道清楚的分水嶺,若是貿然跨越,則可能受 到社會價值觀的譴責或打擊,這就如後結構主義者所言,人是由社會建構下而產 生的(卯靜儒,2004;Youdell, 2006),且受到文化脈絡的影響、社會價值觀的 牽動,在該時空下被建構出理想的行為模式。儘管女權主義興起,性別二元論點 較過去亦有逐漸鬆動的傾向,傳統男女分化的價值觀依然受到主流價值觀的追捧,

難以撼動其地位,且在網際網路與媒體傳播普及的現代,渴求突破性別二元的資 訊雖有更加多元的發聲管道,卻也同時被舊有的價值觀強勢掩蓋、打壓。

社會長時間將人一分為二,用女性或男性來詮釋各種特質,如 masculinity

(陽剛氣質)一詞常被譯為「男子氣概」、「男性氣質」,足見常被下意識地與生 理男性劃上等號,一方面約束生理男性理所當然應該展現男子氣概,一方面也禁 止女性逾越,但事實上,行為或特質不應該直接被與特定的性別產生連結。如同 Connell(1995)曾言,要理解陽剛,必須先將其置於結構中的性別關係來探討,

簡言之,如何解釋陽剛,端看將其放在何種文化脈絡下,以及在該脈絡下,陽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何被展現、或者與他人互動。陽剛氣質不只有一種模樣、不是固定不變,也並 不僅僅侷限於個人層次,而是牽涉到更大規模的社會結構或文化脈絡(王大維、

郭麗安,2012)。

Connell(1996)曾將陽剛氣質分為四種類別,霸權(hegemonic)、從屬

(subordinate)、共謀(complicit)、邊緣(marginalized)。其中,霸權陽剛氣質 便是援引自義大利社會學家 Gramsci 的霸權理論(hegemony),以支配、說服等 方式將意識形態灌輸於他人,並在其社會生活中維持主導地位;相對於霸權陽剛 氣質的主導地位,從屬陽剛氣質則附屬、依附在其之下,如非主流的陰柔男性、

男同志等,時常受到排斥或歧視;而部分不完全具備霸權陽剛氣質的男性,在互 動中享受父權紅利3,即為共謀行陽剛氣質;邊緣型陽剛氣質既非握有主宰權的 霸權型,亦非受到排斥的從屬型,但在互動過程中仍被邊緣化,通常發生於少數 族群或身心障礙者身上,如黑人運動員、原住民等。

Connell 認為男性間的關係亦是由霸權陽剛主導並宰制,而從屬、邊緣與共 謀陽剛,則分別以不同方式鞏固霸權陽剛。事實上,同樣的結構不僅詮釋男性之 間的關係,若加入女性、置於當代社會,將發現整個社會也是按照同樣的邏輯運 作,所有人都透過不同的媒介或管道使霸權陽剛氣質處於屹立不搖的地位,而霸 權陽剛氣質亦理所當然的掌握大多數權力,同時將之複製並延續。舉例而言,在 校園中,陳靜慧(2007)曾提及訓導工作由於必須管理學生、維持校園秩序,因 此長時間由男性擔任,也同時讓這個職位帶有男性及陽剛色彩,而當女性出任該 職位,則會下意識想以去女性化的裝扮、嚴厲的管教來模仿過去男性訓導人員的 特質,並用具有威嚴或陽剛的態度面對學生,乍看之下,女性訓導主任人員確實 顛覆性別刻板印象,表現出女性亦可有陽剛的一面,但在管教男、女學生的同時,

3父權紅利代表自不平等的性別秩序中所得到的益處,而這樣的益處並不單指金錢方面,其他包 括權威、尊重、服務、安全、房舍供給、進入體制權力的門路、掌控自己生活的權力等也都是「紅 利」的展現形式(游美惠,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卻以「不要耍脾氣,像女孩子一樣,丟臉,耍脾氣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子以後 要養家活口」(頁 71)、「你是女生ㄋㄟ,要有女生的樣子」(頁 72)這樣傳統的 刻板印象為訓斥內容,顯現女性訓導人員在操演性別的同時,仍以傳統性別二元 化的價值觀約束學生。此外,一旦訓導工作同時出現男性(例如:訓導主任為男 性、訓育組長為女性,或反之),則女性的陽剛展現卻常被認為是不恰當的、情 緒失控的,因為「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男性訓導人員常會希望兩人能以「剛 柔並濟」的兩種管道處理學生事務,自己用陽剛的態度責罵、處罰學生,而女性 訓導人員則以溫柔或撒嬌的方式協助解決學生的情緒問題,通常女性訓導人員會 妥協於這樣的工作分配,因為她們同樣認為「溫柔」、「撒嬌」是女性與生俱來的 特質。

而莊玲如(2008)的研究中則發現,男性檢察官除建立陽剛組織文化,同時 也排斥女性檢察官的加入,認為女性應該被保護、應該照顧家庭,因此分派任務 時傾向讓女性處理較無危險性、無須長時間進出聲色場所的類別。此外,比起男 性檢察官之間多元而廣泛的閒聊話題,他們面對女性女性檢察官時常聚焦於外貌、

穿著、感情、婚姻等私人領域的討論,例如「你今天穿得好漂亮,晚上要去約會 嗎?」(頁 81)、「你穿裙子很好看喔,趕快結婚吧。」(頁 81)、「你最近越來越 美了,有了老公就是不一樣,……什麼時候要生小孩?」(頁 82),面對這樣的 狀況,女性檢察官往往只能以苦笑帶過,無法立即解釋自己的立場或想法,甚至 亦有女性檢察官認為男性對外貌的關注是一種讚美,因為「女生本來就是比較漂 亮的動物啊」(頁 84)。

此外,林昱瑄(2007)探討非主流青少年文化中的幫派少女,在校園中逞凶 鬥狠,除以染金髮、穿耳洞、擦指甲油等不符校規的方式挑釁校園權威,處事更 強調敢衝、有種,重視尊嚴、愛面子,各種構成陽剛氣質的行為,使她們在校園 中得到權力、地位,這些反叛行為亦顛覆普羅大眾對「女孩」的既定印象,斬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女性與陰柔氣質的直接連結,然而,這些幫派少女儘管在校園中展演陽剛,卻往 往為在幫派中得到地位、金錢、保護等好處,選擇具備霸權陽剛氣質的伴侶,並 在感情世界中扮演傳統的陰柔角色,表現出乖巧、順服、聽話等特質,而面對幫 派中沿襲已久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分工、甚至性別歧視時,也僅能選擇忍受。

由陳靜慧(2007)、莊玲如(2008)和林昱瑄(2007)的三篇研究中可以得知,

在一來一往、日積月累的互動下,部分男性建構霸權陽剛為主導的文化,而女性 雖致力於操演陽剛,卻因為長期以來的文化脈絡和社會價值觀建構,在顛覆傳統 性別刻板印象的同時,成為共謀型陽剛的一員,享受父權紅利,也協助鞏固男性 的陽剛形象,亦將女性禁錮於柔弱、漂亮、家庭等標籤之下。

而在前段所描述的脈絡下,由於女性展演陽剛4的同時,某種程度上影響傳 統男性的地位,操演陽剛的女性容易被視為離經叛道,甚至被傳統異性戀霸權思 想排拒在外,然而事實上,陽剛氣質僅是性別氣質的種類之一,絕非專屬於男性。

Juidth Halberstam(1998)認為「陽剛」難以有明確定義,但大眾卻習慣性將其 與生理男性緊密連結。在其《女性陽剛(Female Masculinity)》一書中曾以成長 於牧羊犬家庭中的小豬為例,說明當小豬從幼時跟著牧羊犬長大,自然而然的認 為自己是牧羊犬的一份子,習得牧羊犬的習性與技能,最後甚至贏得牧羊大賽。

由此可見,「狗」與「狗的特質」是可以分離的,要成為一隻具有牧羊能力的牧 羊犬未必得擁有狗的生理條件,同理可證,男性與陽剛氣質(或稱男子氣概)也 可被分離,生理條件與被建構出的特質並非緊密相依。

4 陽剛的定義除必須視其脈絡而定,亦與個人價值觀有所關聯,因而本研究雖以陽剛一詞為主要 探討依據,事實上非刻板印象中女性化形象的「中性」女孩亦囊括在內。所謂中性(unisex)並 無性別區分的態度與氣質,即遊走於陽剛-陰柔性別光譜中間地帶的性別特質(劉鈺茹,2011;

余書銘,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