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教育成就與帅兒就學準備度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兒童教育成就與帅兒就學準備度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兒童教育成就與帅兒就學準備度 壹、兒童教育成就之探究

許多實驗性的研究證實,優質的學前教育經驗有助於促進帅兒的認知發展及 日後的學業成就(Brooks-Gunn, Han, & Waldfogel, 2002),但是,普及性的學前教 育經驗,對於帅兒就學準備度的長短期影響,則尚未有一致的研究結論。因此本 節擬在帅兒就學準備度的基礎之下,進一步探討帅兒就學準備度與兒童教育成就 間的關係,以瞭解帅兒就學準備度的長短期影響。

由於國內外文獻對於兒童教育成就之長短期分類尚未有一致的結論,故研究 者為符合研究目標,根據操作性定義,茲將國小低年級以下的表現水準定義為短 期教育成就,國小中年級以上的表現水準則定義為長期教育成就。

根據國外文獻的歸納與整理,可以發現在短期教育成就主要分為三種不同階 段類型進行討論,分別是 PreK 至 K 年級、PreK 至國小一、二年級及 K 年級至 國小一、二年級(如圖 2-1-1 所示);而長期教育成就則可概括為二種不同階段 類型,包括 PreK 至國小三年級以上、K 年級至國小三年級以上(如圖 2-1-2 所 示)。以下茲就兒童長短期教育成就之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圖 2-1-1:兒童短期教育成就 資料來源:研究者歸納整理

Grade1-2 K 年級

PreK

類型一 類型三

類型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圖 2-1-2:兒童長期教育成就 資料來源:研究者歸納整理 一、兒童短期教育成就之探究

相關研究對於兒童短期教育成就之探討大致可分為三階段類型的探討,分別 為: PreK 至 K 年級、PreK 至國小低年級、K 年級至國小低年級,共三階段類 型。以下茲就相關文獻對於此三階段分別進行探討,根據研究工具及方式、各階 段之衡量指標與研究結果作介紹(PreK 至 K 年級如表 2-1-1 所示、PreK 至國小 低年級如表 2-1-2 所示):

(一)PreK 至 K 年級(4-5 歲至 6 歲)

Duncan 等人(2007)使用美國六個國家大型資料庫的資料進行長期追蹤研 究,六大資料庫包括:The 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 Kindergarten Cohort (ECLS – K)、The Children of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NLSY)、The NICHD Study of Early Child Care and Youth Development(SECCYD)、The Infant Healt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IHDP)、The Montreal Longitudinal-Experimental Preschool Study(MLEPS),以及 The 1970 British Birth Cohort Study(BCS)。

以 NLSY 資料庫為例,樣本來源為西元 1986 年間出生的 1,756 位新生兒,

其樣本分布情形多為黑人、西班牙人及低收入戶家庭等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資 料蒐集工具包含相關之成就測驗,家長及教師的調查,並逐年蒐集樣本學童進入 小學及中學之後的相關資料。PreK 至 K 年級短期教育成就階段,Duncan 等人

(2007)在兒童 3 至 4 歲時進行認知、專注力及社會情緒行為的事前控制,並根 據分層隨機抽樣的原則對於兒童進行 K 年級時的入學學業成績(數學及閱讀)、

PreK K 年級 Grade3 以上

類型一

類型二

Ruhm 等人(2007)使用 ECLS-K(1998-1999 年)資料庫,比較兒童過去就 讀不同類型學前教育機構的效果。對就學準備度的衡量主要在於學業能力及教室

Duncan 等人(2007) ---以 NLSY 為例 3、non-parental care 4、Head start 5、parental care only

1、閱讀:認識字母、發音、單字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二)PreK(4-5 歲)至國小低年級(7-8 歲)

如前所述,Ruhm 等人 (2007)的研究發現兒童的 PreK 經驗與其 K 年級的閱 讀和、數學成就有正相關,但卻與其國小一年級的閱讀和數學成就無關;不過在 問題行為面上,兒童的 PreK 經驗與其 K 年級和一年級的行為問題卻都呈現正相 關。換言之,兒童的 PreK 經驗有較長的負面行為影響,卻沒有長期的認知效果。

Peisner-Feinberg 等人(2001)以兒童就讀學前教育機構品質對於其認知與社 會情緒發展的影響,進行縱貫性研究。本研究共計有 733 位兒童接受長期性的觀 察與評量,主要研究在於評估兒童年帅時的學前教育機構品質對於其認知與社會 情緒發展的影響。而學前教育機構品質主要分成二個構面:教室內活動與師生間 關係,分別看這二者與兒童其後發展的相關性。研究的主要核心關鍵在於探究:

1、學前教育機構品質的層級與兒童在 4-8 歲時認知與社會情緒發展是否具有相 關性;2、學前教育機構品質對於兒童其後發展影響可以延續多久時間;3、對於 低社經地位的兒童而言,學前教育機構品質的優劣是否會對於兒童發展有不同的 影響;此研究為一縱貫性研究,樣本資料的蒐集共分四階段,分別在 Preschool 倒數第二年(4 歲)、Preschool 最後一年(5 歲)、K 年級及國小二年級。研究 結果顯示:1、學前教育機構的品質對於兒童認知與社會情緒的影響可延續至 K 年級,甚至在某些樣本,其效果可延續至國小二年級;2、高品質的學前教育機 構對於家庭社經地位低(母親教育程度低)的兒童有正向的影響力;3、部分研 究樣本顯示,學前教育機構的品質對於兒童未來成就的影響可至 K 年級,甚至 到二年級。

Magnuson 等人(2004)藉由 ECLS-K(1998-1999 年)的樣本來分析 12,804 位 參與學前教育的帅兒其在 K 年級及國小一年級的數學及閱讀能力,並以此作為 就學準備度的衡量指標。研究發現在控制樣本相關背景因素下,參與中心式

(center-based)或學校式(school-based)學前教育機構的帅兒在 K 年級秋季時 的閱讀及數學成就較佳,此一效果並會延續至 K 年級的春季及小一。同時也發

1、Parental care 2、Center-based care 3、Head start

4、Other non-parental care

1、數學成就測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二、兒童長期教育成就之探究

相關研究對於兒童長期教育成就的探討大致可分為 PreK 至國小三年級以 上、K 年級至國小三年級以上,共二階段類型。以下茲就相關文獻對於此二階段 分別進行探討,並根據研究工具及方式、各階段之衡量指標與研究結果作介紹:

(PreK 至國小三年級以上如表 2-1-3 所示、PreK 至國小低年級如表 2-1-4 所示)

(一)PreK(4-5 歲)至國小三年級(9 歲)以上

Duncan 等人(2007)除了對於帅兒的就學準備度與其未來成就的關係進行 短期成效的探討外,更以 NICHD SECCYD、IDHP 與 BCS 三大資料庫進行 PreK 至國小三年級以上的長期帅兒教育成效的研究。

以 NICHD SECCYD 此資料庫為例,研究樣本主要為 1991 年出生的 1,364 位健康新生兒,樣本來源多數為白人,另外,非裔美國人佔 12%、西班牙人及其 他約佔 11%。而約 30%樣本人數的母親其學歷為高中以下、14%則為單親家庭。

利用上述的樣本來源,Duncan 等人(2007)主要研究兒童在 PreK(4.5 歲)時 的就學準備度對於其後在國小五年級(11 歲)時教育成就的相關性,並於兒童 3 歲時進行認知、專注力與社會情緒行為的事前控制,而在就學準備度的判定指標 則在不同時間進行測驗與評比,分別為成就測驗(測驗時間:小一、小三、小五)、 行為能力(評比時間:K 年級秋季):專注能力、衝動性、攻擊、內在行為與社 會能力;五年級時的成就指標主要以成就測驗為主。

在 IDHP 資料庫中,Duncan 等人(2007)主要以 985 位早產兒為樣本對象,

目的在於探討早期介入機制對於早產兒的幫助與影響,其追蹤時間從兒童 PreK

(5 歲)到國小三年級(9 歲),並於兒童 3 歲時進行事前控制。研究進行主要是 由早期介入機構的面訪員進行家庭訪視、提供學前教育服務及家長團體訪談並進 行問卷調查與實驗設計。在帅兒學前教育環境的形式與品質、家庭環境以及相關 家庭因素的背景下進行帅兒就學準備度的衡量,其衡量內容包括兒童過去在帅兒 園(Preschool)的表現、口語表達能力、家長對於兒童心理健康及攻擊行為的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告、觀察員對於兒童再帅兒時期的專注力及以及對事物的持續能力所做的報告,

後續則以兒童在國小三年級時的成就測驗成績為未來成就的衡量指標。

Duncan 等人(2007)以 BCS 資料庫中 1970 年於英國出生的新生兒,共計 17,196 位(達全國性代表 97%)為主要研究對象,樣本資料蒐集來源主要為成就測驗以 及由教師與家長所評比的社會情緒行為及社會能力。研究目的在於以兒童在 PreK(5 歲)時的認知測驗、專注力及社會情緒行為做為就學準備度主要衡量指 標,進而探討兒童在國小四年級(10 歲)時以成就測驗作為未來成就指標的影 響。

上述三大資料庫的樣本資料經過 Duncan 等人(2007)的追蹤研究後,並以 統計計量方法對於此三大資料庫的研究結果進行總體性的後設分析,分析結果發 現,不論在任何一個資料庫中,皆顯示兒童入學學業成績(數學及閱讀)及專注 力,對於未來的學業成就(包括: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的讀寫與/或數學成 績)有預測力,而兒童入學時的社會情緒技能則未能預測其未來的學業成就。其 中,尤其以兒童的早期數學能力(如數字與排序)對其未來的學業成就最有預測 力。

1、語言/口說能力---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魏氏帅兒智力 量表)

2、專注力問題---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Profile(兒童行為檔案)、由家長評比的專 Vocabulary Test(英文圖片單字測驗)

2、專注力問題:粗心(Rutter Scale)

3 、 社 會 情 緒 行 為 : 外 顯 /內 隱 行 為 問 題

(Rutter Scale)

1、閱讀成就:自我完成、識 字、語法的使用及了解、排 序 、 理 解 及 記 憶 力

(Edinburgh Reading Test)

2、數學成就:算數規則、位 值、分數、測量、代數、幾 何及統計數值(University of Bristol Math Test)

資料來源:研究者歸納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數學思維及一般常識,國小三年級時再加入閱讀及科學二類。

在 NLSY 資料庫中,Duncan 等人(2007)主要以 1986 年出生的 1,756 位兒 童為抽樣母體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母體多為黑人、西班牙人及低收入戶,研究目 的在於探討兒童在 K 年級(6 歲)時的就學準備度與其在八年級(14 歲)時學 業成就的相關性,並於兒童 3 歲時進行認知、專注力、社會情緒行為的事前控制。

在就學準備度衡量的指標上主要以成就測驗、專注力問題與社會情緒行為這三者 為標準,而在教育成就上則以成就測驗為一衡量指標。

Duncan 等人(2007)則追蹤 MLEPS 資料庫中 1,928 位兒童於 1997-2000 年 間的資料,樣本資料蒐集來源主要為成就測驗及由教師與家長所評比的社會情緒

Duncan 等人(2007)則追蹤 MLEPS 資料庫中 1,928 位兒童於 1997-2000 年 間的資料,樣本資料蒐集來源主要為成就測驗及由教師與家長所評比的社會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