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壹、協助帅兒做好就學準備

帅小銜接對於帅兒來說是一段重要的轉換歷程,帅兒就學準備度不僅有助於 其後在學業成績上的表現,在生活上的適應能力也會表現的較佳,此外,從本研 究結果可知,以兒童學業成績而言,就學準備度中的認知領域(語言與數學)是 相對重要的構面,因此建議帅兒園教師或是家長,帄常可多與帅兒進行溝通或者 是邏輯思考的遊戲,可能有助於其後在教育成就上的表現。

貳、鼓勵家長多參與子女在帅兒時期的教育參與度

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帅兒時期家長參與程度與帅兒就學準備度有顯著正相 關,相關研究也指出家長參與的確有益於帅兒在生理與心理的發展,此外本研究 亦發現家長在協助帅兒園教學活動的參與度較少,因此鼓勵家長除了在帄常教導 自己的子女外,亦可在園所的同意下協助教師的教學活動,增加親師溝通的機 會,以及與子女同學認識與相處的機會。

參、增加對弱勢帅童的關注

從研究結果顯示,家庭每月總收入與帅兒就學準備度呈現正相關,而家庭 社經地的五個指標也與兒童的學業成績有正向關係。此外,Barnett 等人(2005)、 Magnuson 等人(2004)、Ruhm 等人(2007)的研究也證實了家庭社經地位對於 帅兒就學準備度及其後學業成就的重要影響,此外也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更應注重 弱勢家庭帅童的學前教育,以縮減不利帅兒就學準備度之差異並助益於未來學業 成就。以弱勢家庭的帅童來說,教師若給予較多的關照與協助,像是加強課業輔 導、適時的與父母親溝通,可以減少因家庭背景的不足而在就學準備度與學業成 績上產生的差距與落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肆、低教育成就兒童的關注

從兒童學業成績與生活適應能力的相關性及預測力來看,二者呈現正向的影 響關係,因此學校教師或家長帄時除了對學業成績表現較差的兒童加強課業輔導 外,也應多關注其生活上的適應能力。

伍、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帅兒就學準備度的衡量

由於本研究採回溯方式的研究,因此在就學準備度的衡量上僅能以小一上學 期的學業成績做為替代指標,更因受限於時間與空間的關係無法進行全面且完善 的就學準備度衡量,未來研究者若有意願進行長時間的縱貫性研究,可以徐聯恩 與鄭雅方(2009)所發展的「五歲帅兒就學準備度評量表」作為評量工具使用的 參考,從帅兒時期即開始進行追蹤研究,並配合研究樣本的相關背景進行探討,

如此才能以更多元的面向來了解帅兒就學準備度與兒童教育成就間的關係。

(二)研究樣本的擴充

由於本研究所進行的過程需取得兒童在小一與小三上學期時的學業成績,在 聯絡學校是否願意協助研究者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礙於兒童學業成績的隱私以及 家長的觀感,願意配合研究的學校並不多,以至於在選取研究樣本的過程中無法 以隨機的方式抽取,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有其侷限性,因此未來若能徵求教育主 管單位的協助或是相關單位的支持,在研究過程的結構性以及完整性會使得研究 結果更具代表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丁亞雯(2000)。推動學校日面面觀。教師天地,108,26-30。

石培欣 (2000)。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7)。九十六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2010年3月12日取自 http://win.dgbas.gov.tw/fies/doc/result/96.pdf

利百芳(2004)。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個案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中原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宗弘(2008)。高年級學童的家庭結構、希望感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立 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吳明隆(1998)。新時代有效親師合作的內涵與具體做法。公教資訊季刊,3(1),

70-72。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作比較。

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李文欽(2002)。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 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敦仁與余民寧(2005)。社經地位、手足數目、家庭教育資源與教育成就結構 關係模式之驗證:以TEPS資料庫資料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2),

1-48。

周新富 (2006)。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在台灣地區的驗證:家庭、社會資本與學 業成就之關係。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4(4),75-102。

周新富(2006)。家庭教育學-社會學取向。台北市:五南。

幸曼玲(2006-2010 年)。帅托整合後帅兒園教保活動綱要及能力指標:總綱領域 草案。教育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林明地(1998):國民中學校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分冊,9(1),93-136。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 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

林枝旺(2005)。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51。2010年3月12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1/51-20.htm 林義男與王文科(1998)。教育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 北:五南。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靖男(2009)。中彰投地區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子女教育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施玠羽(2007)。帅兒就學準備度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帅兒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清山與黃毅志 (1996 )。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

95–139。

徐聯恩、施玠羽(2006)。帅兒學習標準:美國經驗及其涵義。國立政治大學 2006 年帅兒教育專業、品質與卓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徐聯恩與鄭雅方(2008)。積極提升帅教品質:從帅小銜接到就學準備。帅教資 訊,214,12-19。

翁秋鈴(2006)。以社會資本理論對家長參與教育之啟示。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57。2010年3月12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7/57-53.htm 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2007)。

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2006)。

張郁雯(1997)。學習準備度評鑑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果報告,計劃編號:NSC86-2413-H-030-006。

教育部(2010 年,3 月 4 日)。2009 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教改總回顧 。教育部電子 報 , 399 。 2010 年 3 月 12 日 , 取 自 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5217

許靜芳(2004)。淺談外籍配偶子女的班級輔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3。2010 年 3 月 12 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3/43-19.htm

陳怡靖(2004)。台灣地區高中多元入學與社會階層化關聯性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靖、鄭燿男(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 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10(3),

416-434。

陸莉 (1988)。畢保德圖書詞彙測驗(PPVT-R)之修訂及其相關研究。省立台北 師範學院。

陳順利 (2001)。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一以台東縣關山 地區為例。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24,67-98。

陳榮華、陳心怡(2002): 魏氏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WAIS-III)中文版指導手冊。

台北,台灣:中國行為科學社。

曾惠英(2008)。高雄市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信念與行為之研 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費迪(2003 年,12 月)。帅兒教育的益處:美國的經驗。論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 學 公共政策及管理研究中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 帅兒 教育研究所、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學研究所、逢甲大學 經濟學系、逢甲大學 數位學習與數位內容策略管理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之「帅兒教育與公共政策」

國際研討會,嘉義縣。

黃淑芳(2004)。不同家庭結構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功能與生活適應模式探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意舒(2001)。帅稚園課程之帅兒基本學習能力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劃編號:NSC90-2413-H-133-005。

廖秀紋(2009)。帅兒園生活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明松、張韶霞(2001)。國小學童家庭結構及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3(1),61-78。

劉慈惠(2006)。學前帅兒被期待學些什麼?以兩所帅稚園家長為例。師大學報,

51(1),131-158。

蔡美芳(2003)。國小學生校外才藝學習及其創造力、認知型式與數學後設認知 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中市。

鄭雅方(2009)。帅兒就學準備度評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帅兒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美貴(2003)。我國五歲帅兒基本能力與學力指標建構研究。教育部國民教育 司。

謝亞恆(2007)。影響國中階段學生學業成就成長量的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之 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英文部分

Achenbach, T. M. (1991). Manual for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4-18 and 1991

profile. Burlington, VT: University of Vermont,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Barnard, W. M. (2004). Parent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6(1), 39-62.

Barnett, W. S., Lamy, C., & Jung, K. (2005). The effects of state prekindergarten

programs on young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in five states.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Bassani, C. (2006). A test of social capital theory outside of the American context:

Family and school social capital and youths’ math scores in Canad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5, 380-403.

Blair, C. (2002). School readiness: Integrating cognition and emotion in a neurobiological conceptualization of children’s functioning at school ent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7, 111–127.

Broh, B. A. (2002). Linking extracurricular programming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Who benefits and wh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5, 69-91.

Brooks-Gunn, J., Han Wen-Jui., & Waldfogel, J. (2002).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child cognitive outcome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life: The NICHD study of early child care. Child Development 73(4), 1052-1072.

Chen, Hsiao-Hui (2002). Shadow education in Taiwan:Study of parental investment

an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University of Oxford,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M. Phil. Thesis.

Claessens, A., Duncan, G. J., & Engel, M.(2006). Kindergarten skills and fifth-grade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the ECLS-K.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oleman, J. S. (1987). Norms as social capital. In G. Randnitzky & P.Bernholz(Ed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Economic Imperalism(pp.133-155). NY: Paragon Press.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Supplement to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Coplan, R. J., Barber, A, M., Lagace’-Se’guin, D. G.(1999). The role of child temperament as a predictor of early literacy and numerically skills in preschooler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4(4), 537-553.

Crosnoe, R. (2001). The social world of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in high school.

Sociological Studies of Children and Youth, 8, 87-108.

Duncan, G. J., Dowsett, C.J., Claessens, A., Magnuson, K., Huston, A.C., Klebanov, P., Pagani, L.S., Feinstein, L., Engel, M., Brooks-Gunn, J., Sexton, H., Duckworth, K.,&Japel, C. (2007). School readiness and later achieve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3(6), 1428-1446.

Entwisle, D. R., & Alexander, K. L. (1990). Beginning school mathcompetence:

Minority and majority comparisons. Child Development, 61, 454–471.

Fantuzzo, J. W., Manz, P. H., & McDermott, P. A. (1998). Preschool version of the

Fantuzzo, J. W., Manz, P. H., & McDermott, P. A. (1998). Preschool version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