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以研究背景為基礎,在實際參與女童軍活動後,激發研究者對於女童軍服 務員志業承諾歷程之研究動機,分述如下。

壹、女童軍服務員前輩的啟發

研究者還記得第一次(2001 年)見到已故臺北市會總幹事陳美玉女士(文後以 陳總幹事稱呼),當時陳總幹事年屆七旬,一臉精神奕奕地與會務人員一起整理 納莉風災後的女童軍會。只有兩個人的臺北市會中,泥濘不堪的場所卻依然無 擋陳總幹事的熱情與溫暖,雖是短短相會但印象深刻。再次見面已是 2002 年冬 天,當時參加臺北市女童軍會所主辦的冬季秋菊考驗營,在將近兩百位學員的 考驗營中,所有義務服務員除了帶自己的團員,還需要操作所有考驗及教學。

剛踏入這世界、二十初頭的我,光是早起晚睡,考驗後的團檢討會與大隊檢討 會等等行程,就已經體力透支,更不用說其他年長的服務員們了。但陳總幹事 卻總和我們在一起,四天三夜的考驗營中,除了每天的早晨升旗與夜晚的檢討 會,任何時間進入營本部,都可以看到陳總幹事的身影,隨時支援與諮詢。到 底是甚麼樣的力量,讓一位應該在家中享受休閒生活或含飴弄孫的阿嬤選擇與 我們一起為女童軍努力?像陳總幹事一樣的夥伴也不只一位,不論是現任臺北 市會的總幹事李惠美團長、退休後依舊活耀於女童軍會的劉康明老師、房子玉 團長與恩師謝美連教授,又即使身體不適也要從南投老家當天往返出席臺北市 會四十周年的江桂枝團長等。在 2011 年成功嶺大露營、各項成人訓練營隊、女 童軍各組織委員會中,及各項女童軍的活動總會見到她們的身影。這群年屆六 旬、七旬以上的資深服務員們,總是精神奕奕地傳達對女童軍的熱誠與支持。

女童軍運動的確有其價值與珍貴之所在,但到底是甚麼理由讓這些資深服務員 願意,花費自己休閒時間、精力與金錢來參與女童軍運動?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研究者因工作進入女童軍服務員世界,且因肯定女童軍活動的價值與個人

高度職業道德,而在女童軍運動中努力不懈。但與我共同為女童軍服務的義務 服務員們,卻不一定是因為工作而參與。中華民國台灣女童軍總會為非營利事 業性組織,所有參加者除會務人員以外,有賴於來自各行各業的服務志工們,

在繁忙的本業之餘,參與各項女童軍活動。在服務、考驗與國際活動等皆可見 一群義務服務員的身影,尤其近十年總會見到這些資深服務員。更有服務員在 接受女童軍服務員訓練後,簽下終身為女童軍運動而努力的承諾書,他們為何 能夠堅持在工作之餘,持續參與?為何在退休後得以享受休閒時刻會選擇女童 軍運動?到底是甚麼因素影響他們持續參與?是甚麼因素讓他們選擇此為志業 承諾?此為本文研究動機之二。

貳、服務員角色的認同過程

人人都可以參加童軍活動,只是根據年齡發展會有各自不同的角色。研究者 自大學畢業後才參加童軍運動,為了讓自己對童軍的認識更多,積極參與各項 成人服務員訓練,就角色認定上就是服務員。雖然對童軍技能不純熟、對童軍 會務尚不瞭解,卻沒有歷經角色衝突或混淆的時期,因為我就是服務員;但當 推薦由本團女童軍一路參與童軍活動的夥伴接受訓練後,透過她們在受訓後成 為服務員的過程,才發現「服務員」這個角色是需要學習認同的。雖然我們可 能年紀相仿,但資深女童軍與服務員的角色就有所不同,期待也不同。到底一 位服務員和即將成為服務員的夥伴有甚麼不同?在這段角色混淆的過程中,又 如何讓自己在甚麼關鍵下開始認同自己是一位服務員而非女童軍?此為本文研 究動機之三。

参、女童軍服務員的認真休閒分析

Stebbins 於 1982 年所提出的「認真休閒」(serious leisure)之概念,根據 Stebbins(2001a)對認真休閒的定義:個人有系統的從事一種業餘、嗜好、志 工的活動。不以此項為謀生的工作,但他們投入如工作般的專注,藉此獲得及

展現特殊的技巧、知識及經驗,也使得參與者有非常充實及有趣的感覺。女童 軍服務員除了學校團的團長是以教師兼團長的身份及女童軍會本身的約聘人員 外,女童軍服務員多數為不支薪、不以女童軍活動為工作,在取得女童軍服務 員資格時,須經過規定的訓練活動,同時在工作以外的時間,付出自身的體力、

精力與時間,為女童軍運動延續而努力。有些服務員因為女童軍運動確認了自 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更有前輩女童軍服務員一生為女童軍運動而奮鬥,女童軍 服務員所展現的特徵與認真休閒的所描述相符,但女童軍服務員在服務過程 中,到底展現了哪些認真休閒的特質?在女童軍服務活動中,漸漸成為一生為 女童軍運動努力的志業承諾?此為本文研究動機之四。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之說明,促使研究者期望在研究女童軍服務員志業承諾 過程中,期望發現女童軍服務員志業承諾歷程中的因素,給予女童軍服務員訓 練建議,讓更多女童軍服務員形成志業承諾,為女童軍運動增加更多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