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音樂學習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及各自獨特的經驗,當人們離開了 學校義務性的音樂學習環境後,進入了更寬廣的社會音樂學習空間,此時便能根據個人 的興趣選擇音樂的類型與學習方式,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社會音樂教育具延續或 彌補學校音樂教育之功能(邱垂堂,2007),透過社教機構推廣的音樂相關課程及活動,

提供民眾多元化的學習機會,進而營造音樂終身學習的環境。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影響成人終身學習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社會現象:首先,許多先進國家受 到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影響,成年人口的總數已遠大於兒童、青少年;再者,資訊科技發 展的瞬息萬變,使得知識與訊息量大增且傳播快速,進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學習 的型態(Merriam & Caffarella,1999)。這些持續發展中的社會現象使個人在離開了學校 教育後,仍需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新環境所帶來的挑戰,讓成人終身學習的議題受到國 家政策發展的重視。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 1995 年發表《教與 學:邁向學習社會》(Teaching and Learning: 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白皮書的序言 中,提到「職業增能學習」與「建立學習社會」對個人適應社會變遷的重要性。聯合國 教 科 文 組 織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簡 稱 UNESCO)也在 1996 年出版《學習:內在的財富》(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一書,

指出職業及個人日常生活的繼續學習需求,在二十一世紀感受會更強烈,因此未來不論 是學校教育或進入社會後的在職教育,都應以終身學習為發展原則。

我國教育部於 1953 年公布了《社會教育法》以推展社會教育及終身學習,法條中 明定地方政府應設立社會教育館、文化中心等社會教育機構,為民眾提供多樣的教育服 務。隨著我國社會制度改革及經濟逐漸富裕後,也開始面臨到人口結構改變與資訊科技

發展所帶來的變革,因此教育部在 1998 年公布的《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序言中提到:

未來社會應以建立「學習社會」代替以學校教育做為唯一學習管道的教育體制,才能因 應我國在邁向已開發國家時遭遇的挑戰。白皮書中除了呼應歐盟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 成人終身學習理念的推動,同時進一步強調臺灣應發展多元型態的高等教育機構、建立 良好且完善的終身學習制度,並鼓勵設立社區大學,使學習管道更多樣化。為落實白皮 書中的理念,教育部隨後於 2002 年公布了《終身學習法》,在法令中提供了社區大學設 立的法源,特為鼓勵及推展終身學習、強化社會教育而制定。

成人的學習動機不論是學習的目的、技巧或需求皆有別於兒童及青少年,探討成人 的學習動機是瞭解成人參與學習活動的根本(黃富順,2002)。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個體 學習的動機主要受個人與家庭的影響,尤其以性別、智力及家庭社經地位等因素影響最 大;成年之後,個體的學習動機則受到社經地位、學習壓力、參與刺激等多種因素的影 響,需要考量的環境及背景因素增加,使成人參與學習的動機成為一個複雜的議題

(Darkenwald & Merriam,1982)。

探究成人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論述,大多以分析、歸納參與在職教育或回溯教育的 成人之學習動機,進而發展出量表工具,例如 Sheffield(1964)、Burgess(1971)和 Boshier

(1991)等人將成人參與學習的動機歸納出五至七個不等同的因素,其研究結果成為後 續研究成人學習動機最多引用的研究工具。研究者發現這些工具所歸納的學習動機因素 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都有認知或求知因素、社會或社交的因素、社會刺激或逃避的因 素等,這幾個因素可能為學習動機最基本的面向。由這些研究的結果可瞭解成人一般性

(general)及在職進修的學習動機,但是針對特定領域的學習動機,則還需另外做探討。

音樂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者自身的能力、先備經驗、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對於學習的成 效及繼續學習有非常密切且複雜的關係,當學習者開始學習一項樂器或是音樂時,有許 多學習中的因素會造成學習的挫敗感及學習阻礙,進而使個體終止學習(Hallam,1998)。 尤其認為成人學習者普遍具有「立即應用性」及「插曲性」的特質(黃富順,2002),音 樂的學習需要時間與練習的累積,才能有一定的成效,因此當成人有了參與學習的動機 之後,如何能使其持續地參與學習則又是一大課題。Middleton(2004)認為學習中的障

礙與挑戰會影響學習者的繼續學習,而 Boshier(1973)則認為社會環境及個體心理的中 介變項,不論是與課程相關或無關的學習挑戰及滿意度,都可能使學習者持續或中斷學 習。由此可見,繼續學習是個複雜程度不亞於學習動機的重要議題。

研究學習的持續力是探究音樂學習的重要內涵,教學者不只想知道學生為何選擇從 事某項音樂類型的學習,同時也想知道他們如何能繼續學習這麼久的時間(Maehr、

Pintrich & Linnenbrink,2002)。成人的學習經驗對其繼續學習具有一定影響性,研究結 果指出有參與過社會教育的成人會比沒有經驗的人更容易保持學習(Boshier,1973)。

另外,從相關的研究中可發現未能繼續學習音樂的人具有些特質,例如:對於音樂學習 中的自我概念較低、對練習不感興趣、有較多的外在學習動機等(Hallam,1998;StGeorge,

2004),而且越缺乏練習、音樂成就越低的學習者對終止音樂學習具有高度相關(Sloboda

& Davidson,1996;McCarthy,1980)。因此,探究音樂的繼續學習可以從多重面向之觀 點切入,且須考量的影響因素很多,讓研究者從未能繼續學習的觀點研究中省思如何能 在個體學習的當下瞭解其繼續學習的特質,以及未來會繼續學習的意願。

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應是比一般領域學習更容易落實終身學習的活 動,然而國內成人音樂學習的研究並不多。音樂學習動機長期以來都以兒童、青少年為 研究對象,成人音樂學習動機的研究至今仍十分少見(Tsugawa,2009)。國內與成人音 樂學習相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 2000 年之後才陸續出現,研究的主題以探討學習動機最 多,其次則為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學習障礙及繼續學習因素等內容。

研究者從 12 篇相關的研究發現,成人音樂學習的研究樣本來自於多種社教機構(或 團體),如社區大學、社教館、樂齡中心、長青學苑、社會合唱團及私人藝術機構等,也 有來自研究者自己認識的方便樣本。在研究方法方面,使用問卷調查法的篇數最多,以 社教機構的音樂團體班為調查對象(林仁傑,2002;林麗榕,2008;翁爾婕,2009;張 琇鳳,2005;Lee,2013);另外,有二篇以個案研究法訪談社教機構中具有多年學習經 驗的年長學習者(郭怡妏,2013;Lee,2013)、有二篇以內容分析法研究社會合唱團的 發展(林正琳,2003;周思恩,2009)、有一篇以實驗研究法研究老年人的音樂學習成效

(方盈柔,2012),以及一篇以行動研究法研究成年的器樂學習(邱怡寧,2009)。在學

習動機研究的結果方面,可發現不同的研究對象與學習音樂的類別,在歸納學習動機的 因素上也有所不同。此外,不同的性別、教育程度、學習經驗等背景變項也會對學習動 機產生影響。

綜合上述的研究,國內成人音樂學習的研究不多,各縣市的社教館皆成立逾數十年,

加上社區大學近十年設立之普及,但是針對這些社教機構的成人音樂學習者所做之研究 仍非常少。再者,目前雖已有針對成人音樂學習動機及繼續學習相關議題的研究,但兩 者皆有探討的研究並不多,尤其針對繼續學習的研究更少,在音樂學習類別的取樣上也 不夠多元。因此本研究欲以臺北市的社區大學與社教館作為取樣的機構,探究成人音樂 學習的動機及其繼續學習的因素,希望研究結果可提供其他縣市作為參考,並提供音樂 的教育工作者及開設音樂課程的社教機構,做為教學及後續研究的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