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微觀政治素養(micropolitical literacy),本章首 先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其次針對重要名詞予以解釋,並闡述研 究方法與步驟,最後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從中國歷史觀之,教育與政治往往密不可分,掌握權力的王室藉由官職、俸 祿、名聲攏絡士人,希望讀書人以為官做為個人求取知識之主要目的,一來從政 治加以操縱教育的趨向,可左右人民之思維,二來百姓可獲取基本的知識,提升 其知識水平。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除軍事的防禦工事外,以抵禦中共為標的,首 要工作在教化人心。希望藉由教育塑造反共復國大業之人民內在需求,在動盪不 安的年代,教育除了是提升人民的知識水準外,亦肩負鞏固人心思維、傳達國家 意志的重要工具。因此,教育與政治的結合,不管從國家安全、居安思危之角度,

或提升國民素質與帶動人民知識水平上,自是相當契合。

1969 年美國成立「教育政治學學會」(Politics of Education Association,PEA), 宣告教育政治學成為教育學領域之ㄧ支。相較於教育學其他分支學科,教育政治 學學科發展較慢,屬新興學科,雖然教育政治學這個學科被視為是以政治學為其 母學科,之後由於教育改革的推波助瀾,使得教育政治學逐漸被視為對於教育政 策分析需求所產生的子學科(陳幸仁、莊宗翰,2007)。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趨 勢下,教育與政治彼此相互影響,教育政治學更顯現出其重要性。

教育政治學可從鉅觀與微觀加以探究。從鉅觀審視,1987 年政府宣布政治 解嚴後,國內政治運動風起雲湧,教育受這股政治運動影響。1994 年四一 0 教 改運動更說明民意高漲、自主的教育意識,政府已無法藉由傳統的威權形態繼續 訂定傳統的教育政策,其勢必考量民眾的心聲與需求。此外,普羅大眾對教育意 見也是非常多元化,政府須妥善因應。

從微觀政治角度加以觀察,國民小學一向被視為執行國家教育基本政策機

關,其運作方式已行之有年。換言之,學校教師向來依照上級單位如教育局(處)

或校長的指示,加以教導學生,日復一日,似乎缺乏變化。然而隨著政治之開放、

人民民主意識提升,向來最趨於穩定之校園也感受到這波教育改革運動,而逐漸 受到影響。尤其是有教育憲法之稱的「教育基本法」的制定,讓家長可參與學校 教育事務,此打破以往的家長會,其通常呈現只是贊助學校經費之角色;而教師 法亦規定教師在校可組織教師會,也對傳統學校生態投入一巨大變動。學校成員 彼此間的交流會受到權力與利益的影響,而形成結盟與衝突的現象。因此,從微 觀政治角度加以審視教師的作為,有其重要性。

學校主要成員之ㄧ是教師。教師在面對校長、學校行政人員、家長、學生等 學校內、外部利害關係人,彼此間有許多互動。在時代的變遷與民主意識的抬頭 下,教師在學校內部不甘於只是扮演一個聽話的執行者,在教師法的保障下,教 師有其規定的權利與義務。而面對學校之外,家長角色已逐漸轉為顧客的定位,

換言之,教師已成為服務者。此外,在「教育基本法」通過後亦保障學生學習權、

受教權、身體自主權、人格發展權,部分教師傳統之打罵教育勢必面臨重大衝擊。

陳幸仁(2007)說明教改洪流一波接一波不斷地來襲,學校組織權力結構因 而受到劇烈震盪,使得以往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意象,逐漸成為扁平式的權力結 構,權力結構似乎被嚴重拉扯。因此,學校生態變化在教育改革影響下已大為改 觀,教師必須具有敏銳的政治生態意識、豐富微觀政治素養、開放的溝通能力等,

方能在學校裡屹立不搖。簡言之,擁有豐富的生態意識與人際間之溝通能力,也 可說是微觀政治素養的認知與技能部分。因此,微觀政治素養探究有其重要性,

教師如能具備較高微觀政治素養,方可在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中,保有從容自 信、不亢不卑的應對進退態度,使教育生涯更加圓滿、順遂。

研究者擔任國民小學教師十六年,其中兼任行政人員近七年,其餘皆擔任 中、高年級之級任教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從教師的角度審視校長、學校 行政人員、教師同仁、家長、學生之作為;有時亦從學校行政人員之觀點端詳校 長、教師、家長、學生之行為。兩相對照下,可看出其中頗富興味之處,學校行

政人員包括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往往有教育局(處)與校長的指示,必需 依法辦理,執行相關業務,但學校行政人員除了校長與職員為專任外,其餘皆由 教師兼任。因此,兼任行政教師在辦理相關業務,有其左右為難之處,因要兼顧 行政與教學立場,自是對於某些政策需多費心思量。

教師專責為提升學生能力,當然包括最重要的提升其學習程度與行為之教 導。因此,教師邏輯思維往往以學生為中心。然而教師需面對校長、兼任行政教 師以學校、行政績效為考量之範疇,在此思量下,有時學生權益反遭忽略。此時,

部分教師可能會仗義直言、加以說明,過程中之互動,教師自是點滴在心頭。另 外,家長意識的抬頭,也說明出教師無法再躲在教室的象牙塔內,必須積極的因 應與溝通,對家長進行適當互動。

此外,學生主體意識在民智大開情況下亦逐漸展露,尤其是在網路世界的推 波助瀾下,資訊暢通無阻。少部分教師處罰學生事件被貼在網路上供大家閱覽,

造成教師在班級經營的壓力,這也間接說明師生關係之重要性,如何提升師生關 係來促進教師班級經營,將是每位教師所需面對的重要課題。而教師為學校重要 成員,負有教導學生的使命。一位成功的教師必需以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為依歸,

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甚而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亦需以增進學生各方面成功為 標的,方有其價值。

陳幸仁(2008a)說明教育從業人員與研究學者應洞悉學校潛藏著複雜的、

多樣的權力角力,了解組織成員或次團體間都存在著自我利益、專業利益、生涯 利益等利益關係糾葛,專業主義、家長主義、工會主義、性別等意識形態的分歧,

以及不同政治策略的運用。因此,國民小學教師面對校長、學校行政人員、家長、

學生等學校內、外利害關係人如具有較佳教師微觀政治素養,在學校方能遊刃有 餘、駕輕就熟。

校長為學校領導者也有帶領學校向前邁進之責任,校長辦學受教育局(處)

之督促,亦負責學校績效良窳的重責大任。在學校微觀政治中,教師與校長之互 動相當微妙,以科層體制說明,教育局(處)是校長直屬上司,校長需依法行政

並按規定辦理上級交辦業務,然而國民小學教師在包班制度影響下,需對學生及 家長負責,其重要性並不亞於校長指揮之命令。況且來自校長之領導風格或作為 可能與教師的專業自主、家長期盼有所扞格,教師身處兩者間往往也需斟酌再 三。在此情況下,便衍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情形。簡言之,教師面臨校長的 理念與作為下,尚需兼顧學生的受教權,兩者間可能也有衝突之處。教師必須在 兩方加以權衡,尋求最佳解決之道。

此外,教師具有專業自主權,也易與握有行政裁量權的校長偶有理念之爭。

有時彼此在意見上相左,易衍生出雙方進一步的衝突。因此,了解教師在與校長 互動的微觀政治素養之現況與差異是重要的,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ㄧ。

學校成員若加以分類,可分為行政與教學系統,前者是以校長為首的學校行 政組織,成員包括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與專任職員例如人事、會計、幹事、

護理師等,其主要任務在於維持整個學校行政運作。除了以上教師兼任行政人員 與專任行政人員,其餘可說是級任與科任教師組成,前者以學校行政人員稱之,

後者則以教師概括之。學校行政人員在校長的領導下,各處室執行相關業務,有 來自教育局(處)公文或校長個人理念,林林總總所有業務均需學校行政人員加 以推展。換言之,教師往往需接受學校行政人員的指揮辦理相關活動,學校行政 人員考慮或關注的是相關業務是否能順利推展、交辦的公文能否在時間內辦理完 畢,具有濃厚的科層體制氛圍。而級任與科任教師則在專業自主權下,教室裡各 項教學或活動為教師個人揮灑的空間,學校行政人員對於教師教學專業自主權往 往難以置喙;教師對於行政人員較為行政本位之行動考量,而較未兼顧教師、學 生立場亦頗有微辭。

教師法亦規定學校教師得組織教師會,級任、科任教師與兼任行政之教師共 處於教師會亦衍生彼此理念是否一致,而導致學校整體氛圍良好與否的議題。因 此,了解教師在與學校行政人員互動的微觀政治素養之現況與差異是重要的,此 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在時代潮流下,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已是難以阻擋之趨勢,而教育基本法、國

民教育法等法規亦賦予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相關權利。另外,校長已成為領導者與 經理人之角色,家長則轉變為教育合夥人與顧客的角色。而教師身居教育現場的

民教育法等法規亦賦予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相關權利。另外,校長已成為領導者與 經理人之角色,家長則轉變為教育合夥人與顧客的角色。而教師身居教育現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