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 之關係。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提出待答問題;

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旨在就學校行政倫理實踐之現況、教師工作士氣之現況、不同背景變項 及學校環境變項的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知覺的差異情形、學 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的關係、以及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對教師工作士氣 的預測作用,提出本研究動機與目的,茲敘述如下:

一、研究動機

身處高度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價值觀的變動與資訊快速傳播,學校教 師同仁彼此的關係已不同於以往,學校所面臨的困境與難題也與日遽增。而學校 行政人員在政策推動及工作執行上,必須隨時面對問題與接受挑戰,有時甚至必 須即時針對某些問題做出決定。但由於行政工作上所面臨問題的決定不僅涉及事 實層面,更涉及價值的層面(吳清山、黃旭鈞,1999),以致於造成做決定時行 政人員必須從眾多價值中選擇最合理的價值。然而,價值的判斷與選擇相較於教 育事實更須考量各種不同的倫理問題,所以,行政人員幾乎每天都必須面對所謂 的道德兩難困境(Greenfield, 1993; Lashway,1996; Strike, Haller & Soltis, 1998)。

學校行政人員的決定因為涉及的大多是人的問題,所以考量的層面極廣,如 須考量是否符合教育的目的,是否兼顧到不同學習者的需求,能否使不同利害關 係人滿意等。因為學校所負責的任務重大,且涉及被服務對象(學習者)道德品 格的培養,所以學校是一道德機構;而學校領導者(甚至學校的任何成員)須負

2

責帶領學校朝向學習社群的理想邁進,所以其所作所為均具有道德或倫理學的意 義(林明地,1999)。此外,在現今社會道德敗壞,價值混淆不清的情形下,希 望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能「以身作則」,成為良好「楷模」已然是社會大眾的期 待,對學校行政人員之道德要求已更甚以往(馮丰儀,2007)。學校行政倫理對 於學校組織運作有積極功能,包括促進學校組織成員的專業實踐、提昇學校組織 的績效、促進學校組織變革的成功及提昇學校組織成員的生活品質(黃乃熒,

2004)。既知學校行政倫理之重要性與其積極功能,所以對目前國民小學學校行 政倫理的實踐現況,有必要藉由實際研究予以了解,此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之一。

教育是百年大計,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皆與教育的良窳有密不可分的關 係,凡是教育發達的國家,其國勢必強,反之則弱,證古今中外,無不皆然(張 潤書,1990)。而最直接影響教育成效的第一線工作者便是教師。近年來,教改 如火如荼的施行,從師資培育法的頒布與修定、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等改革方案 與行動下,皆可明瞭我國對教育改革大刀闊斧的決心。然而,在教育改革的措施 與行動下,由於缺乏足夠的試驗期及充分的理念溝通,導致教師對改革方案與理 念沒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此外,教改的許多理念與方案也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持 和辯證,產生了許多窒礙難行的問題,如校本的課程發展並未落實,一綱多本的 教科書錯誤百出等問題(周祝瑛,2003),更使得教師們無法適應教改的步伐,進 而造成教師工作士氣低落。教育改革的成功推展,學校組織的正常運作,均有賴 教師們的全力配合,若教師工作士氣低落,教與學的良好成效便難以達成。

McManus(1996)曾指出工作士氣高昂的教師,其教學會更有效能與學生也會有較 好的關係,且較能信任他人並與他人合作。而林婉琪(2000)的研究亦發現教師士 氣越高,學校效能也越高。Boyd(1994)亦謂教育改革要能成功,決定於教師是否 願意配合來執行,若教師工作士氣低落或沒有精力參與,教育改革的推動將是非 常艱鉅困難的。由此可知,教師工作士氣對於教育品質的良窳及教育改革是否成 功皆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沒有工作士氣高昂的教師,就沒有良好的教育品質,教

3

育的改革也難以成功。目前國內由於教育環境的驟變,帶給學校教師不少的壓力 和負擔,使得教師退休潮湧現,然而留守崗位的教師,仍必須面對接踵而來的教 育改革議題、學生的輔導壓力的壓迫,凡此種種皆對教師士氣造成不可避免的影 響,因此目前國小教師工作士氣如何,是需要關注和重視的,故研究者欲了解目 前學校內的教師工作士氣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不同性別的教師,其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明顯的差異,因為多數男生需服兵役 之故,所以對於男性教師而言,多了服役期間軍中倫理的薰陶;師資養成過程中,

就讀師專、師院、教育大學及師範大學畢業之教師與一般大學院校教育學程及師 資班畢業等不同教育背景之教師相比,在求學過程中不論是教學環境或是同儕關 係亦可能存在差異;正式進入職場之後,教師們會因服務年資的增加,而產生不 同的教學經驗與行政經歷;年紀不同的教師,也會因為人生閱歷的不同,而影響 其行事原則與工作精神;學校所在地區的不同,會有不同程度的城鄉差距;學校 規模的大小,更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互動狀況,規模小的學校,教師間互動頻繁,

規模大的學校,要認識全校同仁都有困難。陳平(2004)的研究則指出,性別、

服務年資等背景變項與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等環境變項不同的國民小學教 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知覺上存有差異。廖本棋(2010)的研究指出,國民 小學教師之性別、年齡、服務年資等背景變項不同,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知覺 上存有差異;在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等環境變項上則沒有差異存在。上述學 校行政倫理實踐相關研究,主要探討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所在地區 及學校規模等變項的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知覺情形,其研究結果不同。然 教師的教育背景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影響為何,在國內仍少有相關實證研究。

另外,在教師工作士氣的相關研究提到,國民小學教師之性別、年齡、服務年資、

教育背景等背景變項與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等環境變項不同,在教師工作士氣 的知覺上有差異(何怡欣,2007;李振康,2006;徐文彬,2005;陳平,2004;

許嘉純,2008;過修齊,2010;楊雅婷,2005;廖雪吟,2006);但部份的研究

4

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的教師對教師工作士氣的知覺尚有歧異

(陳冠之,2004;楊界雄,2008;黎珈伶,2004;鄭清波,2002;嚴靜娜,2001)。

因此,不同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的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 氣的知覺情形是否存有差異,仍值得加以探究,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學校中以教師為主要的教學者,教師工作士氣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學 校行政倫理實踐程度則攸關學校組織運作效能之良窳,兩者皆直接影響學校辦學 的績效。學校為一個工作團隊,授權賦能的提倡,學校社區夥伴關係的鼓吹,以 往多由校長一人決策的方式已漸為教師、家長、學校行政人員多元參與決策型態 所取代,學校權力結構重組,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已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所以 學校行政人員在從事行政決定與行動時,應該落實倫理實踐,積極支援教師教 學,並且留意教師工作士氣的狀況,關注與教師的互動,隨動態過程而採取相對 的因應措施。然而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的關係如何?學校行政倫理 實踐是否能有效預測教師工作士氣,亟待加以探究,這是本研究的動機之四。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國小教師對於學校行政倫理實踐 的知覺情形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關係。具體言之,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知覺情形。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 知覺上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

(四)分析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對教師工作士氣的預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