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指導教授:陳慧芬 博士.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 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黃維揚 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2)

(3) 謝辭 從考上研究所開始至今,五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想當初進修的動機,是 為了要充實自己的教育專業知能,沒料到這個想再度探索教育研究領域堂奧的念 頭,竟然開啟了自己一條漫漫的學習長路。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課業與家庭事 務難以兼顧的狀況不時發生,有幾度想放棄的念頭,但總算讓自己熬了過去。 論文能順利完成,首先要特別感謝指導教授陳慧芬老師對我的關懷與鼓勵, 如果不是老師的包容與協助,我可能早已半途而廢。在教授細心與耐心的指導 下,自己才鼓起勇氣,一點一滴的完成一篇論文。 其次要感謝計畫口試委員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謝教授傳崇先生與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楊教授銀興先生,與兩位教授互動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正向言語的力量, 自己的論文計畫可說是在一知半解的過程中完成,但在計畫審查的過程中,感謝 兩位教授對我的讚許,讓沒有信心的我開始相信自己應該有可能完成碩士論文。 在論文學位考試的最後階段,感謝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楊教授振昇先生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楊教授銀興先生對我的肯定,缺乏自信的我,終於在論文完成之 際,找回失落許久的自信,雖然過程艱辛,但總算完成了自己原本以為的不可能 任務。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父母為了讓我心無旁鶩,總是默默的支持我;妻子佑 蓁的體諒,多擔負了照顧兒女的重擔,有時還得忍受我無理的脾氣,由衷的感謝 親愛家人們!沒有你們我真的做不到!謝謝你們!. 黃維揚 謹致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4)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 摘要 本研究探討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 氣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所知覺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 作士氣之差異情形,最後探討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的相關情 形和預測作用。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工具為自編之「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 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調查問卷」 ,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 考 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進行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為中上程度。 二、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工作士氣為高等程度。 三、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知覺,會因為性別、教育背景、 服務年資及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不因教師年齡及學校所在地 區的不同而有差異。 四、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工作士氣的知覺,會因為性別、年齡及學校規模 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不因教師教育背景、服務年資及學校所在地區的 不同而有差異。 五、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間具有中度至高度正相關。 六、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對教師工作士氣具有預測力。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及未來相關研 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 學校行政倫理、學校行政倫理實踐、教師工作士氣 I.

(5) II.

(6)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Teacher Moral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dviser: Chen, Hui-Fen Graduate student: Huang, Wei-Ya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teacher morale. Th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order to unveil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teacher morale. This study also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possessed by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investigated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towards teacher morale while this study also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two varietie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ed: 1. The perception of elementary teachers towards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was above average. 2. The perception of elementary teachers towards teacher morale was high in average. 3. The perception of elementary teachers towards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varied due to gende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orking seniority, and the size of schools; however, when it came to ages and the locations of school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4. The perception of elementary teachers towards teacher morale varied due to genders, age, and the size of schools; however, when it came to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orking seniority, and the locations of school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5.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eacher morale. 6.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predicted teacher morale. This study made some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s, school faculty and future related stud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Keywords: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teacher morale III.

(7) IV.

(8) 目. 次. 目 次 ··········································································Ⅴ 表 次 ··········································································Ⅶ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之意涵 ··································11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士氣之意涵 ········································22 第三節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7 V.

(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現況 分析 ·····························································71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 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75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 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85 第四節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相關情 形之分析與討論 ··············································95 第五節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對教師工作士氣預測作 用之分析與討論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9 第一節 結論 ··························································· 109 第二節 建議 ··························································· 112 參考文獻 ····································································· 117 附錄 ··········································································· 127 附錄一 專家意見問卷 ··············································· 127 附錄二 預試問卷 ····················································· 140 附錄三 正式問卷 ····················································· 145 VI.

(10) 表. 次. 表2-1 學校行政倫理的面向 ··············································16 表2-2 教師工作士氣的內涵 ··············································25 表3-1 各縣市抽取樣本學校數 ···········································46 表3-2 不同學校規模抽樣學校分配 ·····································46 表3-3 各縣市研究樣本人數 ··············································47 表3-4 正式問卷調查樣本分布及回收情形 ····························48 表3-5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49 表3-6 建立研究效度之專家學者與教育人員名單 ···················51 表3-7 國民小學行政倫理實踐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53 表3-8 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士氣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54 表3-9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預試量表各層面 題目分配 ·····························································56 表3-10 預試施測學校數及樣本人數 ·····································57 表3-11 預試問卷抽樣學校及回收情形 ··································58 表3-12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量表項目分析 ·······························61 表3-13 教師工作士氣量表項目分析 ·····································62 表3-14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量表因素分析結果 ·························64 表3-15 教師工作士氣量表因素分析結果 ·······························65 VII.

(11) 表3-16 問卷信度分析 ·······················································66 表4-1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行政倫理實踐之現況分析···········72 表4-2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各層面知覺上的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2 表4-3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工作士氣情形之現況分析···········74 表4-4 教師工作士氣各層面知覺上的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4 表4-5 不同性別之教師學校行政倫理實踐量表的獨立樣本t考驗 ·76 表4-6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77 表4-7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77 表4-8 不同教育背景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量表的獨立樣本t考驗 ···78 表4-9 同服務年資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79 表4-10 不同服務年資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上的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80 表4-11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上各 組人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81 表4-12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上的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2 VIII.

(12) 表4-13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上各組人 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83 表4-14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知覺上的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84 表4-15 不同性別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量表的獨立樣本t考驗 ····86 表4-16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上各組人數、平均 數和信賴區間 ·······················································87 表4-17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上的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 ···································································87 表4-18 不同教育背景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量表的獨立樣本 t 考驗 ··································································· 89 表4-19 不同服務年資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90 表4-20 不同服務年資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90 表4-21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上各組人 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92 表4-22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上的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92 IX.

(13) 表4-23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94 表4-24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知覺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94 表4-25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各層面與整體積差 相關摘要 ·····························································96 表4-26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各層面預測「組織認同」之逐步多元 迴歸分析 ·····························································98 表4-27 學校行政倫理各層面預測「工作投入」之逐步多元迴歸 分析 ···································································99 表4-28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各層面預測「團體凝聚力」之逐步多 元迴歸分析 ························································ 100 表4-29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各層面預測「目標意識」之逐步多元 迴歸分析 ··························································· 101 表4-30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各層面預測「需求滿足」之逐步多元 迴歸分析 ··························································· 102 表4-31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各層面預測教師工作士氣「整體」之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 103 表4-32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預測教師工作士氣之逐步多元迴歸分 析綜合整理 ························································ 105 X.

(14)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 ······························································43. XI.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 之關係。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提出待答問題; 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旨在就學校行政倫理實踐之現況、教師工作士氣之現況、不同背景變項 及學校環境變項的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知覺的差異情形、學 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的關係、以及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對教師工作士氣 的預測作用,提出本研究動機與目的,茲敘述如下:. 一、研究動機 身處高度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價值觀的變動與資訊快速傳播,學校教 師同仁彼此的關係已不同於以往,學校所面臨的困境與難題也與日遽增。而學校 行政人員在政策推動及工作執行上,必須隨時面對問題與接受挑戰,有時甚至必 須即時針對某些問題做出決定。但由於行政工作上所面臨問題的決定不僅涉及事 實層面,更涉及價值的層面(吳清山、黃旭鈞,1999),以致於造成做決定時行 政人員必須從眾多價值中選擇最合理的價值。然而,價值的判斷與選擇相較於教 育事實更須考量各種不同的倫理問題,所以,行政人員幾乎每天都必須面對所謂 的道德兩難困境(Greenfield, 1993; Lashway,1996; Strike, Haller & Soltis, 1998)。 學校行政人員的決定因為涉及的大多是人的問題,所以考量的層面極廣,如 須考量是否符合教育的目的,是否兼顧到不同學習者的需求,能否使不同利害關 係人滿意等。因為學校所負責的任務重大,且涉及被服務對象(學習者)道德品 格的培養,所以學校是一道德機構;而學校領導者(甚至學校的任何成員)須負. 1.

(16) 責帶領學校朝向學習社群的理想邁進,所以其所作所為均具有道德或倫理學的意 義(林明地,1999)。此外,在現今社會道德敗壞,價值混淆不清的情形下,希 望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能「以身作則」,成為良好「楷模」已然是社會大眾的期 待,對學校行政人員之道德要求已更甚以往(馮丰儀,2007)。學校行政倫理對 於學校組織運作有積極功能,包括促進學校組織成員的專業實踐、提昇學校組織 的績效、促進學校組織變革的成功及提昇學校組織成員的生活品質(黃乃熒, 2004)。既知學校行政倫理之重要性與其積極功能,所以對目前國民小學學校行 政倫理的實踐現況,有必要藉由實際研究予以了解,此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之一。 教育是百年大計,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皆與教育的良窳有密不可分的關 係,凡是教育發達的國家,其國勢必強,反之則弱,證古今中外,無不皆然(張 潤書,1990)。而最直接影響教育成效的第一線工作者便是教師。近年來,教改 如火如荼的施行,從師資培育法的頒布與修定、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等改革方案 與行動下,皆可明瞭我國對教育改革大刀闊斧的決心。然而,在教育改革的措施 與行動下,由於缺乏足夠的試驗期及充分的理念溝通,導致教師對改革方案與理 念沒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此外,教改的許多理念與方案也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持 和辯證,產生了許多窒礙難行的問題,如校本的課程發展並未落實,一綱多本的 教科書錯誤百出等問題(周祝瑛,2003),更使得教師們無法適應教改的步伐,進 而造成教師工作士氣低落。教育改革的成功推展,學校組織的正常運作,均有賴 教師們的全力配合,若教師工作士氣低落,教與學的良好成效便難以達成。 McManus(1996)曾指出工作士氣高昂的教師,其教學會更有效能與學生也會有較 好的關係,且較能信任他人並與他人合作。而林婉琪(2000)的研究亦發現教師士 氣越高,學校效能也越高。Boyd(1994)亦謂教育改革要能成功,決定於教師是否 願意配合來執行,若教師工作士氣低落或沒有精力參與,教育改革的推動將是非 常艱鉅困難的。由此可知,教師工作士氣對於教育品質的良窳及教育改革是否成 功皆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沒有工作士氣高昂的教師,就沒有良好的教育品質,教 2.

(17) 育的改革也難以成功。目前國內由於教育環境的驟變,帶給學校教師不少的壓力 和負擔,使得教師退休潮湧現,然而留守崗位的教師,仍必須面對接踵而來的教 育改革議題、學生的輔導壓力的壓迫,凡此種種皆對教師士氣造成不可避免的影 響,因此目前國小教師工作士氣如何,是需要關注和重視的,故研究者欲了解目 前學校內的教師工作士氣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不同性別的教師,其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明顯的差異,因為多數男生需服兵役 之故,所以對於男性教師而言,多了服役期間軍中倫理的薰陶;師資養成過程中, 就讀師專、師院、教育大學及師範大學畢業之教師與一般大學院校教育學程及師 資班畢業等不同教育背景之教師相比,在求學過程中不論是教學環境或是同儕關 係亦可能存在差異;正式進入職場之後,教師們會因服務年資的增加,而產生不 同的教學經驗與行政經歷;年紀不同的教師,也會因為人生閱歷的不同,而影響 其行事原則與工作精神;學校所在地區的不同,會有不同程度的城鄉差距;學校 規模的大小,更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互動狀況,規模小的學校,教師間互動頻繁, 規模大的學校,要認識全校同仁都有困難。陳平(2004)的研究則指出,性別、 服務年資等背景變項與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等環境變項不同的國民小學教 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知覺上存有差異。廖本棋(2010)的研究指出,國民 小學教師之性別、年齡、服務年資等背景變項不同,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知覺 上存有差異;在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等環境變項上則沒有差異存在。上述學 校行政倫理實踐相關研究,主要探討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所在地區 及學校規模等變項的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知覺情形,其研究結果不同。然 教師的教育背景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影響為何,在國內仍少有相關實證研究。 另外,在教師工作士氣的相關研究提到,國民小學教師之性別、年齡、服務年資、 教育背景等背景變項與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等環境變項不同,在教師工作士氣 的知覺上有差異(何怡欣,2007;李振康,2006;徐文彬,2005;陳平,2004; 許嘉純,2008;過修齊,2010;楊雅婷,2005;廖雪吟,2006);但部份的研究 3.

(18) 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的教師對教師工作士氣的知覺尚有歧異 (陳冠之,2004;楊界雄,2008;黎珈伶,2004;鄭清波,2002;嚴靜娜,2001)。 因此,不同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的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 氣的知覺情形是否存有差異,仍值得加以探究,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學校中以教師為主要的教學者,教師工作士氣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學 校行政倫理實踐程度則攸關學校組織運作效能之良窳,兩者皆直接影響學校辦學 的績效。學校為一個工作團隊,授權賦能的提倡,學校社區夥伴關係的鼓吹,以 往多由校長一人決策的方式已漸為教師、家長、學校行政人員多元參與決策型態 所取代,學校權力結構重組,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已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所以 學校行政人員在從事行政決定與行動時,應該落實倫理實踐,積極支援教師教 學,並且留意教師工作士氣的狀況,關注與教師的互動,隨動態過程而採取相對 的因應措施。然而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的關係如何?學校行政倫理 實踐是否能有效預測教師工作士氣,亟待加以探究,這是本研究的動機之四。.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國小教師對於學校行政倫理實踐 的知覺情形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關係。具體言之,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知覺情形。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 知覺上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 (四)分析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對教師工作士氣的預測力。. 第二節 待答問題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下: 4.

(19) 一、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之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現況為何? 二、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之教師工作士氣現況為何?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 知覺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工作士氣的知覺 是否有差異? 五、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情形如何? 六、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對教師工作士氣的預測情形如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概念涵義說明如下:. 一、學校行政倫理 「學校行政倫理」(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係指學校行政人員於從事 專業實踐時,對特定情境脈絡的道德知覺、從事倫理作為的態度與成為倫理人的 特質和德行,亦為所遵循的道德原則、行為指引與倫理規範。. 二、學校行政倫理實踐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the practi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係指學 校行政人員依據其對特定情境脈絡的道德知覺、從事倫理作為的態度與成為倫理 人的特質和德行,遵循道德原則、行為指引與倫理規範以從事專業實踐的狀況。 本研究的學校行政倫理實踐係指學校校長、主任及組長在效益倫理實踐、正義倫 理實踐、關懷倫理實踐、批判倫理實踐與德行倫理實踐等五個面向的實踐情形:. 5.

(20) (一)效益倫理實踐 指學校行政人員於從事專業實踐時,能從學校整體社群利益來思考,並考量 學生之最大福祉,而以謀取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行動依據。. (二)正義倫理實踐 指學校行政人員於從事專業實踐時,能公平的對待與尊重所有人的權利,以 專業義務的角度思考,不受外在利益和誘惑的影響,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 則,確保所有人的權利都受到保障,並以專業的普遍性道德規範為行事準則。. (三)關懷倫理實踐 指學校行政人員於從事專業實踐時,能從與人的關係來思考己身之責任,以 同理、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之需求,並營造充滿信任、支持與關懷的學習社群, 而能致力於促進教師成員共同成長。. (四)批判倫理實踐 指學校行政人員於從事專業實踐時,能透過開放真誠的對話以知覺學校與廣 大社會脈絡間的關係,且具有批判意識,關注不合理或不公平的現象並勇於轉化。. (五)德行倫理實踐 指學校行政人員於從事專業實踐時,能扮演道德楷模,清楚認知身為學校行 政人員所需之德行並力行實踐。 本研究的學校行政倫理實踐,係以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國民小學學校行政 倫理實踐量表」上的得分為依據。量表共分為五個層面,分別為「效益倫理實踐」 、 「正義倫理實踐」、「關懷倫理實踐」、「批判倫理實踐」及「德行倫理實踐」, 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者,表示教師對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知覺越高,反之則越低。 6.

(21) 三、教師工作士氣 「教師工作士氣」(teacher morale)係指教師透過參與教學有關活動,因獲 得個人需求的滿足及學校目標的達成,所展現出的一種積極、熱忱、且自動自發 的工作精神。本研究所指教師工作士氣包含組織認同、團體凝聚力、工作投入、 目標意識、工作滿足等五個面向,其意義說明如下:. (一)組織認同 教師以身為學校一份子為榮,對學校組織目標與運作方式因認同而產生願將 其內化為自身目標,且願為組織的成長與發展盡心盡力的心理傾向。. (二)工作投入 教師能將工作視為個人生活與興趣的重心,能藉由工作績效來尋求自我肯 定,將工作視為樂趣且願意為其付出心力的一種工作態度。. (三)團體凝聚力 教師間彼此具有人際吸引力與一致性的價值觀,能表現出友善、和諧與互助 的態度,且願意為共同認可的目標齊心努力的一種行為表現。. (四)目標意識 教師對學校目標時時覺醒留意,並以樂觀、深具信心的態度面對,且時時依 學校目標指引的行事狀態。. (五)需求滿足 教師在學校組織中對所提供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皆能獲得滿足之心理狀態。 本研究所指的教師工作士氣,係指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國民小學教師工作 7.

(22) 士氣量表」上的得分,量表共分為五個層面,分別為「組織認同」、「工作投入」、 「團體凝聚力」、「目標意識」及「需求滿足」,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者,表示教 師對教師工作士氣的知覺越高,反之則越低。.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關 係,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參閱相關文獻後,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 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調查問卷」作為施測工具,從中部地 區所屬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師中抽出樣本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待相關資料的蒐集 完成後進行統計分析,以作為結論與提出具體建議的依據。. 二、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分為研究對象、研究地區及研究內容,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以臺灣中部地區台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之各公立國民小學為取樣範 圍,從中抽取出研究樣本。.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臺灣中部地區各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師,包括教師兼主任、教 師兼組長、級任導師及科任教師。.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暸解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 8.

(23) 工作士氣的知覺感受,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學校行政倫理實踐方面的五個層 面,分別為「效益倫理實踐」、「正義倫理實踐」、「關懷倫理實踐」、「批判 倫理實踐」及「德行倫理實踐」;在教師工作士氣方面,包含「組織認同」、「工 作投入」、「團體凝聚力」、「目標意識」及「需求滿足」等五個層面。教師個 人背景變項分別為「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服務年資」及「擔任 職務」等五項。學校環境變項分別為「學校所在地區」與「學校規模」二項。. 三、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 工作士氣的知覺感受,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以自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 踐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在填答者填答時,主觀的心理歷 程與感受、個人對學校行政人員的觀感及自我表露的保留等因素,可能造成研究 結果的誤差,此為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之限制。為了減低此誤差的產生,在回 收問卷時,將填答選項遺漏不完整者或全部填答同一選項的問卷,列為不適宜問 卷不予處理。. (二)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乃針對中部地區三縣市之公立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 作士氣之關係加以探究,研究對象並未包括臺灣地區其他縣市之教育人員,因此 最後的研究結論及建議,僅能類推說明調查地區公立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 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關係,不宜做過度的推論。. 9.

(24) 10.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 關係。茲先分析相關文獻,以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分 析學校行政倫理實踐之意涵;第二節,探討教師工作士氣的意涵與影響因素;第 三節,探討學校行政倫理實踐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學校行政倫理實踐之意涵 本節旨在探討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意義及內涵。首先釐清學校行政工作之倫 理性質,其次探討學校行政倫理之意義與內涵,接著探究學校行政倫理實踐的方向。.. 一、學校行政工作之倫理性質 教育專業是影響他人人格發展的行業,以助人成長為要務,屬價值創造的工 作,以使教育的對象更有價值(郭為藩,1987)。以中小學教育來講,受教育的 對象是未成年的學生,故學校行政人員及老師們在進行任何與學生權益有關的決 定時,都應該從學生的利益來考量,此即涉及「對」與「錯」的價值判斷。另外, 學校行政人員不僅要對學生的成長負責,也應該協助學校教師、家長及社區成員 的成長,在這協助他人成長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也會有正面間接的影響。由 此可知,學校行政工作係在培養他人的價值之外,亦可視為造福他人與社會的價 值性工作(馮丰儀,2007)。 為了達到促進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教育目的,提供令人滿意的教育品質, 學校行政要發展讓老師覺得有效且令人滿意的工作環境,並促使學生表現出符合 預期的學習行動(Greenfield, 1988),此即揭示了隱藏在學校行政工作背後之善 的意圖。其次,為使學生的道德教育能發揮成效,學校行政人員通常被期望是道. 11.

(26) 德人格的榜樣,而不僅僅是教學專家(Growe, 1999);學校行政人員須扮演有 意識的道德行動者,舉止和決定要合乎倫理(Greenfield, 1991)。學校行政人員 的德行一直是整個社會所期盼的,通常社會也會以較一般人為高的道德標準去要 求學校行政人員,故可推知學校行政工作有賴學校行政人員德行的展現(馮丰 儀,2007)。 學校行政倫理屬於教育專業倫理的一個範疇,而就教育專業倫理來說,其最 基本的要求是任何教育的工作或活動都不能違背道德的原則(黃藿,2003)。學 校行政的專業實踐中,其主要的部分多屬於不確定性、價值衝突的區域,很少有 領導者在管理學校時不需面對倫理價值的議題。因此,學校行政工作應以學生之 福祉為依歸,學校行政人員之作為應受到道德規範的約束,而為了達到學校教育 的道德目的,學校行政人員更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合乎道德規範的作為。因為 學校行政人員的作為一旦違反了道德規範,不僅教育的目的無法達成,還有可能 形成反教育的效果,對教育甚至整個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馮丰儀,2007)。 學校中的各項教育問題充滿著脈絡性、不確定性與倫理性,忽略了這種倫理 議題,往往使得學校問題不斷再製(黃琬婷,2003)。林純雯(2002)亦表示, 值此學校與社會倫理漸被漠視之際,若能自倫理學觀點探討學校行政領導的應為 與所為,當能為價值日益混淆、道德漸趨淡漠之社會習俗風尚,注入一股振奮人 心的清流。 林明地(1999)認為學校行政人員之領導本身就具有倫理的意義,因為傳統 學校領導的觀念,忽略領導道德權威及專業權威的發揮,致使學校領導者經常面 對道德兩難問題,而無法有效的解決。謝文全(1998)也指出教育是一種道德事 業,學校是一個道德機構,欲擔任學校組織中的領導者,應該運用道德的理念與 作法,價值判斷與抉擇,領導學校成員向教育目標的方向前進,期能達成共同的 目標。 Strike 和 Soltis(1998)認為身為教育工作者,要瞭解的不只是學生,更包 12.

(27) 括同事、家長、職員與其他人的道德權益。教育工作者須具備同理心與設身處地 的能力,並根據道德概念,以及評估最大利益、最少傷害或堅持重要原則所產生 的後果,設計出一套合理的行動方案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道德難題或倫理困境。 Greenfield(1993)亦提出了下列的五項理由,來說明學校行政工作必須慎重符 合倫理: 其一,學校是一個肩負道德社會化之重要功能的道德機構;其二,學 校所服務的對象多為未成年者,其中多數人並無就學與否的自我選擇機會;其 三,學校行政人員為道德的行動者(moral agents),有責任從事有意識的道德 行動;其四,學校領導的倫理觀念已被列入美國<學校行政人員的倫理宣言> ( The Statement of Ethics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之規準中;其五,事實上學 校領導者每天的工作幾乎都面對數量不一、程度高低不同的道德價值衝突。 綜合上述之觀點,行政人員平時在學校活動中每一項工作,都可能會涉及倫 理決定,而且必須適時的根據具體情況、道德原則、行為指引與倫理規範來進行 評估並審慎處理,此即說明學校行政工作具備倫理性質。. 二、學校行政倫理之意義 依據 Pojman(2001)的說法,倫理(ethics)一詞源於希臘文的 ethos,指的 是風俗、習俗的意思。林火旺(2009)則說明倫理一詞通常有三種用法,其一為 一種普遍的模式或生活方式,其二為一組行為規則或道德的法則,其三為對生活 方式或行為規則的探討。而 Beck 和 Murphy(1997)的說法則認為倫理的定義 主要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思考,第一個角度把倫理視為原則,具有普效性,超 越特定情境與個人偏好而存在,主要在於提供領導者從事客觀決定、解決兩難問 題,採取專業行動的重要指引,或者作為對專業人員從事專業作為的規範。第二 個角度則視倫理在幫助個人理解所處情境、角色和與他人的關係,及回應情境脈 絡和他人需求而採取行動,確保個人過倫理生活的方式。 13.

(28) 因此從第一個角度來看,學校行政倫理即為學校行政人員從事行政工作過程 中行使專業自主、應用專業知能所依循之道德原則、指引和規範。而從第二個角 度來看,學校行政倫理即是學校行政人員從事行政工作過程中對特定情境脈絡的 道德知覺、從事倫理作為的態度,與成為倫理人的特質和德行(馮丰儀,2007)。 然此二種看法並非沒有關聯,依據 Maxcy(2002)、Campbell(2003)以及謝文 全(2004)的看法,學校行政倫理之意義應同時由上述兩個角度來考量,因為學 校行政倫理涉及學校行政人員的外在行為表現與內在道德修持兩個部分。道德原 則、指引和規範屬於外在規範的層面,外在規範有賴於學校行政人員能內發去應 用與遵守;道德知覺、態度、特質和德行屬於內在道德修持的層面,故兩者同等 重要。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學校行政倫理定義為學校行政人員於從事專業實踐時, 對特定情境脈絡的道德知覺、從事倫理作為的態度與成為倫理人的特質和德行, 亦為所遵循的道德原則、行為指引與倫理規範。. 三、學校行政倫理之面向與其內涵 參酌國內外學校行政倫理相關文獻,整理其中與學校行政倫理面向有關之主 張(李英姿,2014;林立武,2004;林奕民,2004;傅寶宏,2001;馮丰儀,2005; 黃俊傑,2013;黃琬婷,2003;蔡進雄,2003;謝文全,1998;Greenfield, 1993; Nix, 2002; Shapiro & Stefkovich, 2001; Starratt, 1991; 1994)如表 2-1 所示,以正 義、關懷、批判三個倫理面向被採用的比例較高,馮丰儀(2007)認為效益論、 義務論並列為倫理學的重要兩大理論,正義倫理面向係以義務論為基礎,納入了 義務論的主張,那麼立基於效益論的效益倫理面向也應一併考量。其次,學校行 政倫理內涵不僅涉及了學校行政人員的應然作為,也與應成為怎樣的人有關,德 行倫理學則在回答「我應該成為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所以德行倫理面向也應納 14.

(29) 入學校行政倫理內涵之一。 再將上述倫理面向對應先前之學校行政倫理意義來看,學校行政倫理可視為 學校行政人員從事行政工作所依據的重要道德原則和指引;也是學校行政人員對 特定情境脈絡的道德知覺,從事倫理作為的態度,與成為倫理人的特質與德行。 而正義及效益倫理面向,即與學校行政人員從事道德推理與判斷所依據的道德原 則有關;關懷及批判倫理面向,則與學校行政人員對情境脈絡中倫理議題的知覺 有關;至於德行倫理面向,則涉及學校行政人員的特質與德行之展現。綜上所述, 學校行政倫理應包含效益、正義、關懷、批判及德行等五個倫理面向。. 15.

(30) 表 2-1 學校行政倫理的面向 人. 面. 名. 面 向 向 效益 人 (目的) 名. 李英姿 (2014) 林立武 (2004) 林奕民 (2004) 馮丰儀 (2005) 傅寶宏 (2001) 黃俊傑 (2013) 黃琬婷 (2003) 蔡進雄 (2003) 謝文全 (1998) Greenfield (1993) Nix (2002) Shapiro & Stefkovich (2002) Starratt (1991; 1994). 德行. 正義 關懷 (含義務). ˇ. 批判.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專業.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茲就所主張的五個學校行政倫理面向之內涵,分述如下。. 16.

(31) (一)效益倫理 效益倫理主張以為最大多數人謀求最大利益的原則來做為決定依據,以效益 論為基礎來發展。效益論即主張以對最大多數人產生最大效益來決定行為的道德 正當性,其所指之最佳結果,是人類社會,甚至宇宙整體善的最大化(林火旺, 2004)。以教育而言,往往需要時間才能得知教育的效果,無法一蹴可及,若欲 以效益論的標準來作為決策判斷,仍有些許限制(馮丰儀,2007)。Mill(1991) 認為可透過資訊蒐集來彌補此一限制,而過去經驗的累積即是個人資訊蒐集的過 程,換句話說,經由鑑古知今,即可指出何者才是真正的最大幸福(Rebore, 2001)。大致說來,儘管效益論有其限制,但是其提供判斷原則仍可作為學校行 政人員之參考。Strike, Haller 和 Soltis(1998)所指出的最大利益原理則為最好、 最公正的決定,是對最多數人而言,能產生最大福利或最大善的決定。. (二)正義倫理 正義倫理係主張個人為理性、自由的個體,對於個人的權利應予以平等尊 重,而個人也應履行義務,強調個人基於義務,遵守普遍、客觀律則及應用公平 程序來做決定之重要性。與正義倫理有關的倫理理論主要為 Rawls(1971)的正 義論,Rawls(1971)主張正義原則是建立社會所有基本制度的指導原則,用來 規範社會制度,決定個人的基本權利、義務,與分配社會合作的利益之原則。因 為此一原則須為社會成員所能共同接受的,所以 Rawls 的正義理論,是建構在純 粹程序正義之上,以公平的程序定義結果的公平性(林火旺,2004),故 Rawls (1971)的正義論強調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Rawls(1971)主張正 義原則是自由與理性的立約者在原初立場(original position)用來考量個人利益 的原則。原初立場係一個引導出特定正義概念的純粹假設情境,在這個情境中, 17.

(32) 立約者是在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之後進行選擇。此一無知之幕,就是假 設立約者對自己與他人的社會背景、階級、偏好、優缺點都是一無所知的,僅具 有對普遍性知識的理解,而且所有立約者都處於相同的情境。因為立約者的一無 所知,便無法從自身的利益或偏好來考量利害,也不受任何其他因素所影響,使 得正義原則成為原初立場中公平協議或協商結果的唯一依據(林火旺,2004)。. (三)關懷倫理 關懷倫理以關懷為核心,主張從關懷的角度去思考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及責 任,透過同理、真誠的理解被關懷者的需求,來給予相對應之關懷(馮丰儀, 2007)。關懷倫理強調從個人的情感出發,設身處地的同理他人的立場,作出不 傷害彼此的抉擇(簡成熙,1998),與正義倫理對於公正、平等、規則和規定的 一致性堅持不同。關懷倫理反映了人類關係的知識,以及自我與他人是彼此相互 關聯的概念(Gilligan, 1982)。Noddings(1992)也指出關懷是存在於關係之中 的,人都有被人關懷與照顧的渴望,而此關係同時包含了關懷者與被關懷者,維 持關懷關係的需求和回應都應受到重視。Beck(1994)也提到關懷是倫理也是行 動,是以他人福祉為目的的基本人類活動,而這福祉指的可能是成長、發展、滿 足他人需求與慾望、或者政治或精神上的解放。其次,關懷發展於相互依賴關係 的社群脈絡中,社群的建立亦是關懷的理想。另外,人類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意 謂著每個人的福祉必然與他人的福祉相關,所以個人關懷他人事實上也是關懷自 己。馮丰儀(2007)則說明關懷是一種態度、行動,表現於關懷者與被關懷者間 的互動關係之中,此一互動關係則建立在支持與信任的基礎以及使對方更好的期 許上。在此互動關係中,關懷者首先能以同理心去傾聽或理解被關懷者的需求, 給予被關懷者所需要的回應,之後關懷者再視環境,及被關懷者接收到回應之後 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確實滿足被關懷者的需求。透過此一關係,不僅被 18.

(33) 關懷者的需求得以滿足,被關懷者與關懷者也能共同成長。學校教育工作長期被 賦予兼任照護者之任務,學校的行政人員及教師不僅擔負傳道、授業和解惑,還 應負起照顧、保護學生之責,此與 Noddings(1992)的主張-學校的首要任務 在關懷我們的孩子相符。「學校是個大家庭」的隱喻,即反映出立基於情感關係 來建立學校成為關懷社群的主張,而學校的師長們首先須自我要求成為一位有關 懷能力的人師,再來才扮演經師的角色(方志華,2002)。另外,Lyman(2000) 也指出關懷的領導者對於良善學校的維持是重要的,領導者須以關懷倫理為基 礎,透過情感的投資來改變學校,關懷個別學生需求,以促進學生的成功。. (四)批判倫理 批判倫理主張為了維持社會正義,個人應對現狀加以批判反省,以知覺不平 等、壓迫的權利關係,並能採取行動加以轉化,可作為強調維護個人權利之正義 倫理的補充(馮丰儀,2007)。批判倫理即立基於批判理論來發展,批判理論學 者主張社會充滿了不公平與壓迫,希望透過改變社會以解放被壓迫者與不自由者 (Capper, 1998)。學校教育作為傳遞既有文化和權力關係等意識形態的社會建 構場所,再製了支配的社會關係與利益(Giroux, 1985)。因此,學校被視為再 製社會不平等意識形態的場域,從學校的科層結構,至教室的師生權力關係,呈 現出的都是一種權威控制的關係。而學校所傳遞的知識,是經由所謂專業權威認 可的知識,此種知識不僅某種程度的反映了特定的權力與利益,也經由合法化的 教學管道傳遞給學生,形塑學生特定的世界觀(馮丰儀,2007)。批判倫理強調 學校行政人員有必要知覺到,社會與政治以既定理性與法律習俗的合理化反映了 對權力、特權、利益和影響力的安排(Starratt, 1991; 1994)。所以學校行政人員 需要批判地檢視視為理所當然的教育假定,以及追求公平正義的行政實踐。其 次,須在較大的社會脈絡中分析其組織、結構還有意識型態的特色,另外,還要 19.

(34) 致力於社會的改變,透過授權及權力分享來轉化社會(Capper, 1993)。批判倫 理強調個人應透過理性進行有意識的反省思考,具有質疑的態度,能知覺到學校 中的壓抑與不平等,經由相互主體性的對話過程,予以解放,建立一個符合社會 正義的公共場域(馮丰儀,2007)。. (五)德行倫理 德行倫理重視個人道德品格之培養與道德實踐,主張個人應依有德行的方式 來過美好的生活並行動。德行倫理即立基於德行倫理學來發展,德行倫理學主張 個人應透過本有能力的卓越化與良好的人際關係,來達成幸福及至善的倫理終極 目標,故又稱幸福論(黃藿,2002)。中國儒家倫理亦注重個人的品德完善與良 好關係的圓滿,鼓勵個人「成聖成賢」,基本上可也視為與德行倫理學相似的完 善論(何懷宏,2002)。德行倫理不僅與行為有關,也與情感、人格和個人的道 德氣質傾向有關(Pojman, 2001)。德行倫理學學者 MacIntyre(1984)認為德行 在不同文化脈絡下似乎具有不同的意涵,而對於德行的觀點主要可分為三種:第 一種主張德行是一種使人執行社會角色的品質,要求個人善盡個人的社會角色來 養成德行;第二種主張德行本身是達致良善生活的要素,是達成自然或超自然人 生目的手段,所以由人類的目的來決定哪些品質是德行;第三種主張德行是一種 效益,是達成目的(如快樂、健康、財富)的一種外在手段(MacIntyre, 1984)。 MacIntyre(1984)還提出一個統合性的觀念,德行的應用須先接受道德或社會 生活的某些樣貌,德行就是依據這些樣貌來定義和解釋,故須從實踐(practice) 的概念來對德行加以定義和理解(林火旺,2004)。MacIntyre(1984)認為實 踐是藉由社會既存之人類合作,所建構之複雜、一貫的活動形式,個人透過此一 活動形式,來追求最佳的德行,及體現此一實踐的內在價值(internal goods)(林 火旺,2004)。所以 MacIntyre(1984)從實踐的概念來定義德行,德行是一種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In 2006, most School Heads perceived that the NET’s role as primarily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local English teachers, act as an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 for students,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