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推動學校本位管理現況與期望之研究,本研究共分 五章,第一章內容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名詞釋義、研究 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與限制等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1980年代以來,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為了應付急遽變遷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環 境,並迎接知識經濟的來臨,紛紛致力於教育改革。而我國的政經及社會環境,

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政治的解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開放,民間要求 教育改革的呼聲不斷升高,學校教育改革面臨無法抗拒的局勢。在民間教育團體 要求教育改革的呼聲下,為回應人民對教育改革之殷切期望,並能跟上世界各國 教育改革的潮流,教育部於民國83年6月召開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後,隨即於民 國84年2月公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規劃出我國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的動 向。

行政院亦於民國83年9月21日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經過兩年的研究討 論,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書中陳述很多教育改革的建議,關於中小 學教育的鬆綁方面,提出(一)成立教育法規改革小組。(二)建立「以學校為中心」

的管理方式。(三)修訂並簡化教育法規。(四)中小學設置學校諮議委員會,負責 有關學校教育之諮詢、申訴、考核和教育目標之訂定等事宜。(五)中小學校長由 遴選委員會負責遴選,任期四年,得在原校連任。(六)建立各級學校之校務及教 學評鑑制度,及教師之彈性薪給和獎金制度(七)校長對校內人事及會計主管享有 任免同意權等七點(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

其次,立法院於民國83年通過大學法,賦予大學在人事、財務、課程方面的

自主(郭為藩,1995)。教育部參考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的建言所擬定的「中華 民國教育報告書」中提到:加強國民中小學行政民主化,應增設校務會議,提高 教師參與校務決策的機會(教育部,1995)。民國84年教師法公布之後,除了賦 予教師專業自主權的法源依據外,中小學的組織亦產生實質的變革,形成學校行 政部門、教師會與家長會三足鼎立的組織架構,打破傳統以科層化組織型態運作 的中小學行政體系,使學校組織型態面臨調整的新局。

在民國88年2月公布的國民教育法增修條文,更進一步說明了鬆綁及分享決 策的精神,給予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以及家長參與校務在法源上有所依據。而 88年6月立法院通過的「教育基本法」中,更明確指出家長有權參與學校行政事 務及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以擴大教育參與層面。

以上一連串的政府改革措施顯示出我國已經透過法令的鬆綁,逐漸使學校獲 得更多的自主權,同時也擴大成員參與層面,使教師及家長等能成為校務決策的 一份子,讓學校充分享有人事、課程、預算等的自主權,以提昇學校辦學績效、

教學品質。

同樣的,世界各國為了迎接全球化競爭情勢的來臨,皆積極地進行教育改革 的工作。1983年美國國家教育卓越委員會發佈「國家在危機中」(A Nation at Risk)

報告書中呼應了美國教育界一直尋求與推展教育改革方案的要求。在報告書中所 提及的一連串改革措施,如提高對高中學生的要求、提高師資水準、改進數理教 學以及加強社會與父母參與學校教育工作等,其中「學校本位管理」

(school-based management) 即是此波教育改革運動中的重要課題(吳清山,

1995;彭森明,1995)。

英國亦於1988年通過教育改革法案強調提昇教育品質、增加家長選擇權、賦 予學校自主空間與責任,以及學校自主管理(local management of school)的 推動等改革措施,以能落實於學校。

學校本位管理不同於傳統科層化由上而下作決定的組織運作模式,而是一種 強調由下而上決定的管理過程與實務,一方面讓學校擁有更多人事、經費及課程 決定權;另一方面授權教師專業的自主權,鼓勵家長或社區人士參與校務,進而 提升學校行政效率以及擔負責任,實為一種分權分責的教育改革策略(張德銳,

1995;David ,1989)。學校本位管理主要是經由學校教師、行政人員、社區人 士、家長,甚至是學生共同分享作決定的權力,讓學校擁有對學校行政決定、課 程、人事和經費等事項的自主管理,藉以符合各校和學生的需求,進而增進學校 效能與效率(張德銳,1995;曾燦金,1997)

雖然在國內近幾年對於學校本位管理方面的研究不少,這顯示出目前國內對 於「學校本位管理」議題的重視。然而,經過這幾年來學校本位管理在實際國民 小學的教育現場推動的情形如何,一直是研究者關注的問題,並且不同的背景變 項,例如性別、年齡、學歷…等對於學校本位管理現況的知覺是否存在著差異?

此問題構成了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一。

以往國內教育政策的制定都是由上而下的方式加以推動,雖然現今國內推動 之九年一貫課程在精神上是由下而上的方式加以推動,不過由於基層教師參與的 決策層面稍嫌不足,況且基層教育人員是執行教育改革第一線人員,擁有理想與 期待更是推動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希望藉由此研究加以瞭解不同的 背景變項,例如性別、年齡、學歷…等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現今推動學校本 位管理的期望如何?此乃構成了本研究的動機二。

研究者目前擔任中部地區福德國民小學的行政主管,對於學校推行學校本位 管理,十分關心。目前的教育改革發展,在於賦予各地方縣市政府及學校更多的 自主性,以發展適合地方與學校的特色,滿足個別化的需要,此即學校本位管理 之精神所在。然而學校在推動學校本位管理的同時,發現許多學校的教育人員對 於學校本位管理的內涵並不熟悉,並且在推動學校本位管理之際,亦發現所推動

的實際現況與他們所期望的學校本位管理並不相同。因此,希望藉由此研究發覺 推動學校本位管理現況與期望存在哪些的不同?畢竟,任何一項政策或理論,都 需實務來加以支持。而國民小學教育人員,位居教育工作的最前線,更是攸關政 策實施成敗之重要關鍵。此乃構成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三。

基於學校本位管理是學校教教育再造風潮的方式之一,亦是教育改革委員會 建議的教改措施,國內目前有授予學校自主權的趨勢,為了檢視目前台灣已經推 行有關權力下放的政策,經由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使得學校在課程方面比以往有 更多彈性自主的空間;教科書的開放使得各校有選擇教科書的權利、教評會的設 置提升了各校選擇教育人員的自主性,在課程、教學、評量等方面均非常尊重教 師的專業素養,以符合學生個別化的需要。因此,希望藉此研究獲得結果以提供 教育行政機關作為教育改革的參考,此乃本研究動機四。

貳、研究目的

根據以上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之推展現況如何。

二、瞭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推動學校本位管理之期望如何。

三、瞭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推動學校本位管理之期望與學校本位管理推動現 況之差異如何。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做教育機關制定教育政策及方針之參考。